弘扬华夏古籍 传承国粹精华

川端康成

川端康成
  • 姓名:川端康成
  • 全名:
  • 性别:
  • 国籍:
  • 出生地:日本
  • 出生日期:1899年6月14日
  • 逝世日期:1972年4月16日
  • 民族族群:
  • 主要作品:

川端康成(かわばた やすなり,1899年6月14日~1972年4月16日),日本现代著名小说家。生于大阪。自幼失去父母,16岁时与之相依为命的祖父也去世。他体弱多病性格孤僻。孤儿的生活感受对他后来创作产生影响。1920年川端考入东京大学文学院,在此期间,他与同人复刊《新思潮》(第6次),并发表短篇小说《招魂节一景》(1921),博得作家菊池宽的赏识。1924年春,他从东京大学毕业,步入文坛,与横光利一、片冈铁兵等人创办《文艺时代》杂志,并发起“新感觉派”运动。他们受欧洲达达派、未来派、表现派等现代文艺思潮的影响,主张艺术至上主义,追求“新的感觉”、“新的表现方法”,以及“革新文体”,用以对抗既成文坛的衰落和无产阶级文学的兴起。新感觉派衰落后,他创办《文学界》杂志,参加了“新兴艺术派”和“新心理主义”的文学运动,发表了一些用意识流手法创作的小说,如《水晶幻想》等。川端前期作品一是表现自己的孤儿感情,二是描写舞女、艺妓等处于社会底层妇女的悲惨命运与生活的追求。如《参加葬礼的名人》(1923)、《十六岁日记》(1925)、《伊豆的舞女》(1926)、《致父母的信》(1932)等。其中短篇小说《伊豆的舞女》是作者的成名作,描写一个20岁的高中生在旅游途中与一个14岁的卖艺舞女之间短暂而朦胧的爱情经历,充满了淡淡的哀愁和感伤情调。


40年代以后,川端的创作走向成熟与完美。他的作品集传统的美和现代技巧于一身,融东、西文学精华为一体,表现了“日本人内心的精髓”。他以《雪国》(1937~1947)、《千只鹤》(1951)和《古都》(1962)三部中篇小说荣获1968年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继泰戈尔以后第二个获得此奖的东方作家。《雪国》描写游手好闲、坐食祖产的东京人岛村3次去雪国同艺妓驹子相会的故事。表现了下层艺妓对生活的徒劳追求、对爱情无望的期望,集中体现了作者的美学观念。《千只鹤》写主人公同亡父的情人及其女儿间的恋爱故事。《古都》主要描写一对贫寒的孪生姐妹,分别在贫富不同的两个家庭中长大成人,重逢相识而又分离的故事。


川端康成一生创作了100多篇中短篇小说。由于深受佛教禅宗和虚无主义哲学的影响,他的作品以虚无主义思想为基础,从直觉感受出发,形成孤独、哀愁、颓废的基调。他以细腻的情感,追求颓废的美、虚无的美,有着独特的创作风格。


川端以其出色的创作,赢得极大的荣誉。他曾任国际笔会副会长、日本笔会会长等职。1957年被选为日本艺术院会员,除诺贝尔奖外,他还获“艺术院奖”和日本政府授予的文化勋章、西德政府的“歌德金牌”、法国政府的“文化艺术勋章”。

版权所有©趣古籍   网站地图 滇ICP备2023006468号-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