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华夏古籍 传承国粹精华

马赫

马赫
  • 姓名:马赫
  • 全名:恩斯特·马赫
  • 性别:
  • 国籍:奥地利
  • 出生地:摩拉维亚(现属捷克斯洛伐克)
  • 出生日期:1838年2月18日
  • 逝世日期:1916年2月19日
  • 民族族群:
  • 主要作品:

恩斯特·马赫(Ernst Mach,1838年2月18日〜1916年2月19日),19世纪末20世纪初奥地利物理学家、心理学家、哲学家,马赫主义的创始人。1838年2月18日生于奥地利的摩拉维亚(现属捷克斯洛伐克)。早年在维也纳大学学习数学和物理学, 1860年获物理学博士学位。1864年被聘为格拉茨大学数学教授, 1867年任布拉格大学物理学教授, 1879~1880年兼任布拉格大学校长, 1895年任维也纳大学哲学教授,主持特为他设立的归纳科学的哲学讲座。 1901年就任奥地利贵族院议员。1913年迁居德国, 1916年2月19日死于慕尼黑附近的哈尔。主要哲学著作有:《力学及其发展的历史批判概论》(1883)、《感觉的分析》(1886)、《认识与谬误》(1905)等。马赫的主要观点有: (1)感觉一元论。感觉是唯一的实在,非感觉的物质、物自体等都是空洞的抽象,是不存在的。不能说存在着具有许多特征和性质的“物”,因为“物”就是各种感觉到的特性和性质的集合。“物”是这些集合的名称,是表示这种集合的思想符号,并不是什么实际存在的一种超感觉的东西;世界是由感觉构成的,不必再说感觉是由非感觉的东西作用于人的感官而产生的,那只是一种多余的假说。马赫用感觉一元论猛烈攻击传统哲学的实体学说。(2)中立要素论。在认识中区分心理的要素和物理的要素是没有必要的。因为所谓心理要素和物理要素是人们由不同的观察系统或各种现象的不同的依存关系所作的区分。 比如颜色,从颜色与光源的函数依存关系看,它是物理的现象或要素;而从颜色与人的视网膜的函数依存关系看,颜色则是心理现象或感觉要素。所以,既没有本身是物理的或心理的要素,也没有脱离观察系统或依存关系的东西。若硬要问要素本身是什么,可以说要素是中立性的,人可以使它有任何性质。关键是研究各种依存关系,不是区分成什么本质不同的东西。(3)语言符号论。人类可能的知识是经验知识,科学知识是对经验的描述,而知识是用语言表达的。科学的职能是经济职能,是用最简单的、准确的形式表达知识。而日常语言是繁杂的,科学要实现其经济职能,就必须把日常语言变为各种符号语言,用符号语言表达知识。符号是可以由人创造的,是人约定的。人们可以用不同的符号语言表达同一种知识,知识的表达方式是多种多样的。马赫研究了知识的表达方式问题,为哲学研究开辟了新的领域。(4)科学实证论。人只可能有经验知识,所以,科学研究或科学知识也只能停留在经验范围之内。但只在经验范围之内,还不能解决知识的正误或真伪问题。人们的知识还必须以事实来证实,知识与证实是不能分开的。经得起事实验证的知识,有事实可以对证的知识,才是真正的知识。知识期待着证实,也必须加以证实。马赫的感觉一元论、中立要素论、语言符号论和科学实证论,对现代西方的语言分析哲学都有巨大的激发作用。维也纳学派以此为基础,实现了他们所说的“哲学的根本变革”,发展成为逻辑经验主义,并且从20世纪30年代起,成为一种有影响的国际哲学思潮。

版权所有©趣古籍   网站地图 滇ICP备2023006468号-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