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邺(约816~875),唐代诗人。字邺之,一作字业之。桂州阳朔(今属广西)人。出身贫困,约30岁时入京应试,困居长安10年,落第9次,备受世人冷眼。为此,作《四怨三愁五情诗十二首》抒其不平之气,得到中书舍人韦悫的赏识,力荐于礼部侍郎裴休,遂于唐懿宗大中四年(850)登进士第。他自勉道:“幽兰虽号晚,幽香亦难歇。何以保此身,终身事无缺。”(《成名后献恩门》)希望自己为官能持正守职。始为天平节度使推官,曾受命到齐州推事,严惩刺史等贪官酷吏,为州民雪冤。唐懿宗咸通二年(860)至咸通六年间,任太常博士,在朝持论不阿,曾不避忌讳,痛陈故相白敏中生平恶行,要求谥号曰“丑”;指斥亡相高璩的丑行,请谥曰“刺”。后任祠部郎中,出任洋州刺史,官至吏部侍郎。不久辞官归隐,迁居于桂林阜财坊。其时尚在中年,故郑谷《送吏部曹郎中免官南归》诗云:“贤人知止足,中岁便归休。”死后葬于桂林。
曹邺反对晚唐绮靡诗风,注重反映社会现实,并卓有成就。《唐才子传》称其能“返棹下流,更唱喑俗”。其诗或抨击黑暗腐朽政治,如《官仓鼠》;或斥责藩镇武将的穷兵黜武,如《战城南》;或控斥兵役繁重,如《筑城三首》;或谴责达官贵人的荒淫奢侈,如《甲第》、《贵宅》;或揭示晚唐科举制的弊端,如《杏园即席上同年》。他甚至把批判的锋芒对准皇帝,如《捕鱼谣》。其咏史诗如《读李斯传》、《吴官宴》等,表现了独到的史识。另有不少篇什则是功名仕途失意时的怨老嗟卑之作。其诗风古朴刚健、锋利冷峭,在晚唐诗人中独具异彩,与刘驾并称“曹刘”。《新唐书·艺文志》著录有《曹邺诗》3卷,已散佚。后人辑有《曹祠部集》2卷。《全唐诗》卷592—593存其诗2卷;《全唐诗补遗》卷12补诗4首;《全唐诗续补遗》补诗3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