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华夏古籍 传承国粹精华

司空图

司空图
  • 姓名:司空图
  • 全名:字表圣
  • 性别:
  • 国籍:唐代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837
  • 逝世日期:908
  • 民族族群:
  • 主要作品:

司空图(837~908)唐代诗论家,诗人。字表圣,自号耐辱居士、知非子。祖籍临淮(今安徽泗县),籍贯河中虞乡(今属山西)。父司空舆,官至户部郎中。唐懿宗咸通十年(869),司空图中进士。先后受知王凝、卢携,荐为殿中侍御史、礼部郎中等职。黄巢攻克长安,司空图逃回家乡。僖宗自蜀还凤翔,拜司空图知制诏,迁中书舍人。僖宗出宝鸡,司空图又回乡。昭宗即位,司空图复官,因病辞职,避居华阴(今属陕西)。先后诏拜谏议大夫、户部侍郎、兵部侍郎,均谢不就。天复四年(904),朱全忠迎昭宗至洛阳,司空图被召,故作老态,放还,隐居中条山王官谷。唐亡后一年去世。世称司空御史。


司空图生当唐末乱世,力求退隐。其诗多咏山水宦游,闲情逸趣,往往自得,不乏静美。也有一些触及时事的律绝,痛心大唐亡国,别有不遇哀伤。他的主要成就在诗论方面,注意形象艺术,注重含蓄蕴藉,提出“味外”、“韵外”观念,要求“以全美为上”,推进了“意境”理论,著有《二十四诗品》,为苏轼赞同,启发严羽“兴趣”、“妙悟”说,受清代王士祯“神韵”派推崇,影响深远。


司空图诗论注意形象。“知道非诗,诗未为奇。”“研昏练爽,戛魂凄肌。神而不知,知而难状。挥之八垠,卷之万象”(《诗赋赞》)。认为诗赋创作不仅要懂得“道”,而且要刻苦钻研捕捉动人的形象。


司空图要求诗歌艺术形象具有整体完美,提出以“味外之旨”为核心的“全美”观点。所谓“味外之旨”是用调味辨味比喻诗歌创作艺术的要求。一般调味只知辨别醋酸盐咸,而善于调味则“知其咸酸之外,醇美者有所乏耳”,要求用醋盐调制出咸酸之外的醇美滋味。诗歌艺术亦然,好诗应当有“韵外之致”。他引用中唐诗人戴叔伦的名言:“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与极浦书》引)。认为诗人歌咏景象,应写出“象外之象,景外之景”,“近而不浮,远而不尽”,便是他所要求的“韵外之致,”所主张的“味外之旨”。实质上,这是要求诗人创作的艺术形象,蕴含着超越题材自身范围的更为丰富的内容,激发读者广阔的联想。所以他称赞王驾好诗“长于思与境偕”(《与王驾评诗书》),也就是能调制咸酸之外的醇美,有韵外之致。“思与境偕”的说法比较明显地点出“味外之旨”的内涵,即皎然《诗式》所说的“意境”,因而是对“意境”理论的阐发和推进。正是从这一主张出发,他说,如果“以全美为上,即知味外之旨矣”,指出诗歌艺术的整体完美是以懂得“味外之旨”为前提的。司空图十分重视诗人品格所体现的诗歌艺术风格。《李翰林写真赞》说:“仰公之格,称公之文。”“格”指人的品格,体现为文的风格。他敬仰李白人品,赞美其文,人品与文风一致。他说,“诗贯六义,则讽谕、抑扬、渊雅,皆在其中矣。然直致所得,以格自奇”。认为诗歌是思想、艺术结合一体的整体,因而诗人从客观直接获得的情致,以诗人的品格而显出独特的艺术风格。他赞赏王维、韦应物诗“澄澹精致,格在其中,”便是认为他们优美独特的艺术风格体现了他们的人格。而批评元稹、白居易诗歌“力劲而气孱,乃都市豪估耳”,也是认为他们艺术风格有力而粗俗,表明他们为人像城市巨商。在肯定艺术风格取决于诗人品格的同时,司空图很重视艺术才能的作用。他认为,“作者为文为诗,才、格亦可见”(《题柳州集居序》)。从才能方面看,“文人之为诗,诗人之为文,始皆系其所长,既专则搜砾愈至,故能衔其工于不朽”,都是专心钻研而成巨匠的。因此他高度评价杜甫、李白、韩愈、柳宗元等人的诗或文都是才、格一致,各有所长,各有成就,互为劲敌。有的诗人有才而格不高,则其诗整体风格不高,但才能的发挥和个别的成就仍都取决于诗人品格。他批评贾岛诗“诚有警句,然视其全篇,意思殊馁,大抵附于寒涩,方可致方”,便认为贾岛其人品格寒涩,因而诗风局促,并且只能写出塞涩的警句,显出才致。总之,才、格一致而以格为主的艺术风格论,与以味外之旨为指导的全美艺术观念是一致的,司空图要求诗人具有高尚的思想品质和高度的艺术造诣,方可创作富于意境的好诗。《二十四诗品》是司空图用四言五韵写的一组精美短论,概括描述“雄浑”、“冲淡”等二十四类诗歌艺术风格。它显然继承发展了皎然《诗式》十九体品目。苏轼中肯指出它是司空图“自列其诗之有得文字之表者”(《书黄子思诗集后》),概括了他实践“味外”诗论的创作体会,指出了它在诗论上的特点和价值。它所论列的二十四类风格,既不单纯指诗人性格的体现,也不指诗歌语言风格,而是上述才、格一致而以格为主的艺术风格,并且是富有韵外之致的全美艺术创作,“思与境偕”的独特意境的创造。因而这二十四类风格又体现了二十四类意境,不仅生动勾勒了它们的外在特征,而且用清丽语字、玄虚比喻,使人感觉到、意会到形成风格、构成意境的实质原因和独特功能。例如“雄浑”,首先说明“雄浑”的实质是“大用外腓,真体内充”,表现为“返虚入浑,积健为雄”,就像充斥宇宙、“横绝太空”的“荒荒油云,寥寥长风”,整体形象混沌有力;因而它的艺术功能是“超以象外,得其环中”,具有超越具体形象的艺术空间,都又是从诗人所写的具体形象中得来;给人的感觉好像“持之匪强,来之无穷”,拿着不觉强壮,却引来无穷壮美。显然,司空图突出了这类“雄浑”风格的“象外”功能,因而使人同时意会“雄浑”这一独特意境。他如阐述“冲淡”的特征是“遇之匪深,即之愈稀;脱有形似,握手已违”,淡到似乎没有具体形象,毫无实感。指出“绮丽”的优美实质不在堆砌词藻,而是“神存富贵,始轻黄金;浓尽必枯,浅者屡深”,就像达到轻视黄金,方是真正富贵;到了笔枯地步,真正显出墨浓。正因他强调整体形象的艺术功能,所以他精辟概括“含蓄”的特征是“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语不涉难,已不堪忧”,通过艺术形象来完美表现,不用抽象语言说明;独到指出“实境”的构成是“情性所至,妙不可寻,遇之自天,泠然希音”,由于是诗人情操性格与天然自在境界的融合,因而“取语甚直,计思匪深”,朴实写来,便是浑然整体的美妙意境。凡此都可表明《二十四诗品》的理论贡献主要在于通过不同艺术风格的概括叙述,进一步阐发“意境”的特征、实质和功能,促进了“意境”理论的发展。因而对宋以后接受“意境”理论的诗人学者的推崇,而且在清代颇有研究注释及模仿之作,如杨振纲《诗品臆解》及袁枚《续诗品》等。


司空图著作今存《司空表圣诗集》,通行有《四部丛刊》影印《唐音统签》本;《司空表圣文集》,通行有《四库全书》本、《四部丛刊》影钞本等。《二十四诗品》不载其《诗集》、《文集》,通行本附载于《全唐诗·司空图诗》末,别有单行本,通行有《四部备要》本、《历代诗话》本等。

版权所有©趣古籍   网站地图 滇ICP备2023006468号-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