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华夏古籍 传承国粹精华

师旷

师旷
  • 姓名:师旷
  • 全名:
  • 性别:
  • 国籍: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 主要作品:

师旷。春秋后期晋国的宫廷乐师,名旷字子野,生卒年不详,春秋末鲁国平阳人(今山东新泰人),出仕晋国为乐师,又称太师,官至晋平公少傅,根据《左传·襄公十四年传》和《左传·昭公九年传》的有关记载,大致可以推定出师旷主要生活在晋悼公和晋平公时期(大致公元前572-公元前532)。师旷是一位盲人,相传其为了精善音乐不受外界缤纷所惑,自熏双目,故自称“暝臣”、“盲臣”。师旷音乐才华极其精湛,他通晓古典音律,善于演奏各种乐器。《韩非子·十过》记载有他的故事。公元前534年,卫灵公访问晋国,师旷演奏了高难度的琴曲“清徵”和“清角”。卫国乐师师涓也弹奏了琴曲“清商”。师涓的琴曲“清商”弹奏了一半,师旷即截断师涓的演奏,指出这首琴曲乃是商纣王的乐师师延所作的“靡靡之乐”,乃属于“亡国之音”;并指出师涓的这首曲子乃是闻之于濮水之上,使师涓服帖得五体投地。师旷虽然目盲,但是精于审音调律,因此汉以前的文献常把他作为对音特别敏感的代表人物。例如《淮南子·氾论训》说:“譬犹师旷之施瑟柱也,所推移上下者,无尺寸之度,而靡不中音。”我国古代的瑟,瑟下的琴马叫“柱”,瑟是靠将柱上下移动而改变弦的长度来定音的。由于瑟上没有尺度,定音比较难,可师旷为瑟定音,没有一根弦的音是不准的。据《吕氏春秋》的记载说,晋平公铸了口大钟,乐工们都说钟音的音高“调”,即符合音律要求,只有师旷说“不调”,后来师涓也说不调。这件事不仅反映了师旷精于审音的才能,也说明他的为人正直而不虚假。《左传》襄公十八年还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当楚国派兵要打晋国时,远处在晋国的师旷,却能从吹响律管,听律声而知“楚必无功”。这后一记载显然近于传说,师旷早已为人们所神化了,由此也可以想见他所具有精于审音的特长。明、清琴谱中的《阳春》、《白雪》、《玄默》等琴谱,都是伪托师旷所作,可见后世对他的推崇。

版权所有©趣古籍   网站地图 滇ICP备2023006468号-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