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华夏古籍 传承国粹精华

陶元珍

陶元珍
  • 姓名:陶元珍
  • 全名:字云孙
  • 性别:
  • 国籍:近代
  • 出生地:四川安岳人
  • 出生日期:1908.10.11
  • 逝世日期:1980.6.30
  • 民族族群:
  • 主要作品:

陶元珍(1908.10.11-1980.6.30),字云孙,四川安岳人。生于1908年(清光绪34年)10月11日。祖父云门,以进士宦游山东、安徽,尝知凤阳府,颇著政声。父幼云,任安岳县参议会议长及县农民银行董事长等职,热心地方公益事业,兴建公路,修缮孔庙和中山堂,为邑人所称颂。幼承庭训,敦品励行,力学不懈,尤喜历史,十三岁就读完了《资治通鉴》。


1924年肄业省立第一中学,课余常看《醒狮周报》,颇受国家主义思想的影响。中学毕业,考入成都大学预科甲部肄业,后因介人学潮离校。乃于1930年前往武汉,考入武汉大学文学院史学系攻读历史。这时日本帝国主义者疯狂侵略中国,既已占据东北三省,又在1932年发动“一二八事变”,进攻淞沪,举国震动,青年学生尤为愤激。武大学生会发表《抗日救国宣言》,文稿即由执笔。他又和教授周谦冲、同学朱祖贻创办《现代青年》半月刊,揭露日本浸华野心,鼓励广大青年奋起抗敌,挽救国家民族的危亡。在武大肄业时,他就颇露才华,撰有《东汉末中国北部汉族南迁考》、《三国食货志》等论著。《三国食货志》是对陈寿《三国志》的补缺之作,功力很深,最初刊布于《燕京学报》,得到史学界的重视。谷雾光在《政治经济学报》(5卷2期)就此发表书评,作了很高的评价。


1934年夏,武大毕业,北上投考北京大学研究院。不巧这年该院暂停招生,经北大文学院长胡适推荐,获准为特别研究生。次年夏天,正式考入该院文科研究所史学部,随孟森教授研治明清史,还获得了优厚的奖学金。


1937年“卢沟桥事变”,日寇大举侵略中国,全国军民奋起抗战,沦陷区各大学纷纷内迁。离平南下,先后任中央政治学校大学部讲师,中山大学、东北大学教授。


1943年秋,应聘为浙江大学史地系史学教授(时浙大西迁贵州遵义),讲授《明清史》和《中国政治制度史》。门生中后来不乏知名之士,如东北师范大学教授孙守任,西南师范大学教授陈平章(均已故),台北中国文化大学教授程光裕,澳大利亚国立图书馆东方部主任王省吾等,都能卓有成就。


1944年冬,日寇进犯黔南,独山失守,局势紧张,浙大前途未卜。由黔返川。不久往陕西城固,任西北大学史学系主任。


1946年秋,改任湖南大学史学系主任。


1949年夏,应台湾大学之聘,轻装就道,只身客台,感怀家国,受到很大的刺激,因此致病。病重时,甚至神志不清。经过治疗,渐见痊可,间能从事写作,但身体仍时好时坏。晚年臀部骨骼因跌伤断裂,虽经医治,而行动已感不便。


1980年6月30日卒于台北空军总医院,享年73岁。夫人汤宗贞女士,生子女四人。长子世龙,北京大学毕业。次世鸿。长女世玲,次世泯,都在大陆。

版权所有©趣古籍   网站地图 滇ICP备2023006468号-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