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景崧(1842—1903),字维卿,又作薇卿。广西灌阳人。生于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卒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其一生经历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四朝。同治四年(1865)进士,选庶吉士。六年,改吏部主事。恃才傲物,为上官所忌,同官亦不能容,居京二十载,郁郁不得志。喜谈兵事,自言“于海国情形粗有涉猎,环顾九洲,慨然有纵横海外之想”(《请缨日记·跋》)。光绪八年(1882),法国入侵越南,唐景崧上书请缨出征,赴越招抚驻兵保胜的黑旗军领袖刘永福,劝其助越抗法,为陈利弊得失。刘永福从其策,于纸桥大败法军。唐景崧以功晋四品衔。十年,于广西募兵四营,号“景字营”,出关与刘永福配合作战,以军功晋二品秩。十一年,任福建台湾道,十七年,迁布政使。二十年十月,署台湾巡抚。后甲午战败,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台湾人士抵制,改台湾省为台湾民主国,推唐景崧为总统。事败,至厦门,后隐居桂林。唐景崧雅好文学,驻台北时曾倡立牡丹诗社,与丘逢甲、施士洁、林鹤年、许南英等聚会吟咏,并将社友诗作汇集成册,题曰《诗畸》刊行。晚年寄情于丝竹,光绪二十一年,自筹资金办桂剧戏班“桂林春班”,集中了当时桂剧名伶杜秀甫、一枝花、周梅圃等,自撰剧本并改编、润色旧剧,由诸伶演于宅中看棋亭戏台,邀集友朋,夜宴观赏。二十三年春,康有为曾两度应邀观赏其自撰自教的红楼戏《看花泪》(即《黛玉葬花》)、《芙蓉诔》,并赋诗相赠。其新撰、改编、润色的剧本总计约四十余种,以文笔精练著称。这批剧目的撰作与演出,对于清末桂剧的发展,“有过一定的影响”(蔡定国、钟泽骐编《梨园轶事·看棋亭杂剧》,广西民族出版社,1984年9月出版)。所撰剧本有《高坐寺》、《救命香》、《张仙图》、《桃花庵》、《可中亭》、《星沙驿》、《曹娥投江》、《一缕发》、《马嵬驿》、《九华惊梦》、《独占花魁》、《晴雯补裘》、《芙蓉诔》、《黛玉葬花》、《绛珠归天》、《宝玉哭灵》、《中乡魁》等,改编剧目有《游园惊梦》、《拷红饯别》等。曾由桂林三经堂汇集刊刻,分册出版,合称《旗亭新曲》(又名《看棋亭杂剧》,或称《旗亭杂剧》)。其他作品有《请缨日记》一○卷、《寄闲吟馆诗存》,编有《诗畸》、《谜拾》等。其《请缨日记》记当时法越之战始末,自谓“事必征实,尤可为后世史官得所依据焉”(《请缨日记·跋》(一))。生平事迹见《清史稿》卷四六九、《台湾省通志》卷九(台湾省文献委员会出版,1971年6月),郑云山《唐景崧》(《中国近代名人小传》,浙江人民出版社,1983年6月第一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