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焘(约670~755年),整理医学文献大师。唐郿(今陕西郿县)人。出身于世代官僚家庭。青年时对医术产生浓厚兴趣,常常请教于高明医学家,学习其医学理论和医疗技术。约于公元八世纪初,曾管理国家图书中心弘文馆。在此期间,他夜以继日地沉醉于弘文馆数千卷医药文献的阅读,凡所参考之书,均经他遂条地鉴别摘录,去粗芜,采精华;凡经摘录者,都注明出自某书某卷,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在紧张的阅读、鉴赏、摘录中度过了廿个春秋,积累了大量宝贵的资料。后因触犯统治阶级的戒律,被贬守房陵。王焘虽然被迫离开国家图书馆,但在阅读图书十分困难的环境下,仍坚定不移地进行着医学文献的整理工作,又经十个寒暑,终于在公元752年将自己摘录的大量资料,分类编辑,使前人的理论研究与治疗方剂第一次全面系统地结合起来,并整理成《外台秘要》。王焘整理唐以前医学文献的出众才能,不仅表现在采摭群书之广,积累资料之丰富和条理的分明,而且更出色的是方法严谨,体例统一,对1104门所引用的理论和方剂等,都一一注明原始出处和来源,书名和卷数。若该方、论同出于多种医书,也都详列不误,有的还注明作者校勘证误的意见。这是我国医学史上整理医学文献引书详注卷第的创始。他不但为后世提供了极其丰富医学资料,而且为我们创造了整理医学文献详注出处的科学范例。例如: 《外台秘要》卷11指出糖尿病(消渴)的诊断,小便甜是一项重要依据,王焘注明该项论述出自 《近效方》和《古今录验方》。又如卷29所述竹片夹裹固定骨折,固定部位要大、要早、不可转动等原则,则注明引自《肘后方》、《千金方》、《删繁方》等书。在我国唐以前大量医家个人著作多已散佚的情况下,他详注出处的严谨态度尤为可贵,为研究我国医疗技术史和发掘宝库等工作提供了极宝贵的资料和考察的依据,为唐以前已遗失医书的辑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