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梵志(隋末至唐初年间前后在世),唐初白话诗僧,卫州黎阳(今河南浚县)人。约生于隋时,初唐时在世。《桂苑丛谈·史遗》谓其生于王德祖家林檎树上,因林木而生,取名梵天,后改为梵志。《云溪友议》卷下则云其“生于西域林木之上,因以梵志为名”。可能皆出于附会。敦煌写本《王道祭杨筠文》,称其曾为通玄学士。据其诗中所言,其家曾有田地奴婢,较殷富,但历经变迁,已趋衰落。曾娶妻,有数子。早年曾熟读儒家经典,后皈信佛教。享年可能超过七十岁。现代学者或认为“梵志”只是泛指在俗之佛教信徒,并不一定实有其人,世传其诗也可能出自众人之手。其诗以说理劝世为主,多宣扬佛教教义,常寓哲理于对世态人情之揶揄讥讽中。语言浅近俚俗,时有诙谐之趣。其诗在唐代民间流传颇广,对文人诗作亦有影响。《宋史·艺文志》曾著录其诗集一卷,后不存。传世典籍中,《诗式》、《云溪友议》、《鉴诫录》等书录有其诗二十馀首,《唐音统签》辑入,清人编《全唐诗》时视为偈颂而删去。敦煌遗书中有其诗抄本三十馀卷,包括三卷本、一卷本、一百一十首本等多个系统,各本间无重收现象,抄写年代始于大历间,迄于宋初。刘复《敦煌掇琐》有校录本、郑振铎《世界文库》所收校补本及日本《大正藏》所录本等,均仅存一卷。今人张锡厚编《王梵志诗校辑》六卷,为参据诸本校订而成,共得诗三四○馀首。但其中卷五所收诸诗,是否王梵志作,尚有待进一步考定。卷六录自《江村销夏录》之一组诗,为唐僧明瓒作,系误收。此书出版后,苏联所藏列一四五六卷王梵志诗始刊布,经与斯四二七七卷拼合,尚可补诗六五首。《全唐诗补编·补逸》卷二收诗一○一首、《续补遗》卷二收二○首、《续拾》卷五卷六收录二六五首。其现存诸诗,总计四百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