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璲(1349—1415),明代诗文作家。字汝玉,后以字行。长洲(江苏苏州)人。少而颖异,落笔数千言,文不加点。洪武中,举浙江乡试,以荐摄府学教授。建文元年(1398),改为应天训导而侨居南京。永乐初,擢翰林五经博士,迁右赞善,参与修纂《文献大成》(即《永乐大典》)。永乐七年(1409),因修纂礼书不合旨意,被黜,还里。永乐十一年(1413),以牵连解缙案而被逮送北京。永乐十三年(1415),死于狱中。作品有《青城山人集》8卷。其诗歌力学唐人之调:“萤栖衰苇寒,月敛疏萝瞑。羁怀悄无欢,卧背风灯影。露冷叶声翻,更深人语定。欲取孤桐弹,惆怅谁能听!”(《秋夜怀沈秀才》)《四库全书》馆臣认为:“璲诗音节色泽,皆合古格。”但时露摹拟痕迹。为文兼善古今体制,而赋作尤为赡丽。据载,他与解缙等人应制撰《神龟赋》,他得第一,文名也为之大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