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嘉谟(1486-约1570)1486年生,约卒于1570年。字廷采,号月明。因“每清夜宴坐,对月朗吟,因自号月朋子”。明代安徽祁门县人。嘉靖年间名医。陈嘉谟天性聪颖,博学多才,在诗词赋和书法算学方面均有建树,因体弱多病,遂留意医术,尤精本草。他在“自序”中写道:“予少业举子,寻以体弱多病,遂留意轩岐之术,于凡三代以下诸名家有裨卫生者,罔不遍阅精择之”,以至医药造诣很高。晚年以七载之功,在《大观本草》和王纶《本草集要》、汪石山《本草会编》三书的基础上,取诸家本草会通而折衷之,间附己意,五易其稿,编成《本草蒙筌》十二卷(1565年)。卷首有历代名医图、姓氏及总论药性,后分列草、木、谷、菜、果、石、兽、禽、虫鱼、人等十部,共载药七百四十二种。。该书记载的炮制原则中辅料制部分,叙述全面且简明,便于记诵,明清以来在中医药界广为流传,不仅可以用其辅料制的作用,还可运用这些炮制原则扩大使用范围,增加炮制品种,是历史上第一次较系统介绍炮制辅料作用的著作。该书的另一特色是与以前的同类本草相比,更加注意保证药物知识的完整性,如对药材的鉴别、贮藏等问题,均设专章讨论。李时珍曾评价此书日:“每品具气味产采,治疗方法,创成对语,以便记诵。间附己意于后,颇有发明,便于初学。名曰《蒙筌》,诚称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