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华夏古籍 传承国粹精华

王安石

王安石
  • 姓名:王安石
  • 全名:字介甫,晚年号半山
  • 性别:
  • 国籍:宋代
  • 出生地:抚州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人
  • 出生日期:1021年12月18日
  • 逝世日期:1086年5月21日
  • 民族族群:
  • 主要作品: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改革家。”字介甫,晚年号半山。罢相后封荆地,世称王荆公。卒谥“文”。抚州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人。宋真宗天禧五年(1021),王安石出生于临江郡清江(今江西省清江县),父亲王益其时任临江军判官。由于王安石家世代都是科举仕宦出身,因而他从小就受严格的儒家经典教育,“坐欲持此博轩冕,肯言孔孟犹寒饥”《忆昨诗示诸外弟》)。庆历元年(1041),他入京应礼部试,一试而中,次年以第四名进士及第,开始仕途生涯。庆历六年(1046),王安石求外调为鄞县令,兴学校,严保伍,起隄堰,贷谷于民,吏人更之,政绩显著。嘉祐二年(1057)在常州任上开凿了一条运河,因劳人费财常自责。次年改任江东提点刑狱,取消了茶叶专卖,做了件好事。在地方期间,他接触社会现实的机会甚多,于高利贷、专卖品、边庭安危等,多有了解。嘉祐四年(1059),他回京担任了三司度支判官职务,上书万言,历陈变法主张,要求富国强兵,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抑制大地主官僚的兼并,加强中央集权等,这就是有名的《上仁宗皇帝言事书》。熙宁二年(1069),新继位不久的宋神宗任王安石为参知政事,以副宰相身份主持制置之司条例司,于是,历史上有名的“熙宁变法”开始了。而后在全国推行的“青苗法”、“免役法”、“方田均税法”、“市易法”等,史称“熙宁新政”。其时,王安石已身为宰相,他依靠神宗,大力推行新法,并改善与西夏作战形势。但因保守势力的强大,新法屡屡受阻,以致他的两个弟弟、他的好友曾巩等也不支持新法,所以熙宁七年(1074),他辞相离京。而后又复相罢相,退居江宁,隐居钟山,乞灵佛老。元丰八年(1085),神宗病逝,宣仁太后执政,“以母改子”,废除新法。连续的打击,使本来已病重的王安石病情愈重,不到一年,便与世长辞,享年六十六岁。


王安石在文学上的成就,连他的政敌司马光等也无不钦佩。作为唐宋八大散文家之一,他的议论文、“记”、墓志铭等,均内容充实,风格独特,“有补于世”。但与“韩潮苏海”相比,则见出单薄枯燥之弊。他的最大成就还是诗。除前期为官时的一些社会政治诗外,后期的登山临水、咏物抒怀写景的小诗,尤为“雅丽精绝,脱去流俗”(黄庭坚《后山诗话》),被人称作“王荆公体”,诸如《钟山即事》、《金山三首》等。王安石不以词名,却有名篇,如《桂枝香》、《千秋岁引》等。作为政治家,王安石变法,古今中外驰名。作为思想家,其孔孟韩愈、老庄杨墨及佛学研究,均渊博精深。作为文学家,他的诗文一直影响到“江西”、“桐城”诸派。今存《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老子注》等。研究资料可参见《临川先生文集》(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本)、梁启超《王荆公》(1936年中华书局版)、沈钦韩《王荆公诗文沈氏注》(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本)等。

版权所有©趣古籍   网站地图 滇ICP备2023006468号-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