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若虚(1174—1243),金文学家,字从之,号慵夫,滹南遗老,槀城(今属河北)人。幼聪颖,先后拜其舅周昂和名士刘中为师。金章宗承安二年(1197),若虚登经义进士第。调鄜州录事,历任管城、门山二县令,有政绩。秩满入京为国史院编修官,迁应奉翰林文字国知制诰。奉使夏国。使还,授同知泗州军州事,留朝为著作佐郎。哀宗正大初,宣宗实录修成,迁平凉府判官,不久,召为左司谏,后转延州刺史,入为直学士。哀宗天兴元年(1233),哀宗走归德,蒙军围汴京。天兴二年(1234),崔立叛变降蒙,翟奕以尚书省官职命王若虚为崔立写功德碑,若虚以理驳翟奕,终不为降臣立碑。天兴三年(1235),金亡,若虚时年六十一,微服北归镇阳,闲居数年,与刘郁等人登泰山,坐大石瞑目而逝。
王若虚文学成就是多方面的,博学而有创见,为当时文坛领袖。金元好问评其创作时说:“文以欧、苏为正脉,诗学白乐天,作虽不多,而颇能似之。”(《内翰王公墓表》)《中州集》存诗33首,多抒写个人感慨,风格清新自然。其散文平易典实,多为学术著作。《文辨》、《诗话》等文学理论著作,主张“真”、“似”和“以意为主”,强调文章应有生活内容,反对模拟雕琢。另有经、史学论述,如《五经辨惑》、《史记辨惑》、《诸史辨惑》、《新唐书辨》等。从众多的文论辨惑中可见其学识渊博、富有探索精神。《金史》有王若虚传,《中州集》有王若虚小传。有《慵夫集》(已佚亡),今存《滹南遗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