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殳( shū )(1611—1695)明末遗民。又名乔,字修龄,号沧尘子。江苏太仓人,赘婿于崑山,故改籍崑山。明崇祯十一年(1638年)补为诸生,不久被斥,遂事佛,兼好神仙。明亡后,奔走南北,常以设馆为生,兼以代人作应酬诗文糊口,康熙初,曾寄寓于崑山名宦徐乾学在北京的碧山堂中,得与一时名学者如万斯同、刘献廷、阎若璩等人相过从,学问为诸人所推重。一生流离困阨,终不失遗民气节。吴殳于书无所不读,才气过人,学识渊博。他精通诗律,所著《围炉诗话》等与当时诗人冯班、贺裳、赵执信等人书并称此道中佳作。又留心晚明亡国史实,与戴笠合著《怀陵流寇始终录》一书,成为后世治晚明史者必读之书。此外,于天文地理、乐聿音韻,乃至医药卜筮、炼丹服食等,莫不探原竟委,深有见地。平生著述宏富,诗文集有《舒拂集》、《吞鸟集》、《息机草》等,惜多已散佚。
吴殳是明清之际最有成就的武术家之一,是明末程宗猷以后唯一留下大量武术著作的人。少年时代,他有感于中原多事,以后见用,必与兵事,乃与同里诸少年习骑射,读孙武、戚继光书。崇祯六年(1633年),与同县陆世仪等从流寓崑山的石电(敬岩)练习枪法,按石电之传授,练枪法之戳、革二法者凡二年,枪法粗成。后来又得到沙、杨两家枪法,并从安徽程宗猷所著《耕余剩技》书中,探明程氏所传枪、刀等武艺。至此专心习武已达十年之久。明亡以后,吴殳“心如死灰”,笔墨俱废,枪法等亦近于放弃。直至顺治十八年(1661年)吴殳年已50岁时,因友人相勉,乃援笔作《石敬岩枪法记》一篇,意在存其失忘之余。此年又在北方碰到“渔阳老人”,得老人所传剑法。翌年,在河北省鹿邑县盛氏家设馆,巧遇安徽程真如之高足朱熊占,从朱习程真如的峨眉枪法,乃据朱氏之说辑成《峨眉枪法》一卷,並撰《枪法圆机说》等文。同年,又据日本传入中国之双手刀法,参以渔阳老人所传剑法,撰成《单刀图说》一卷。至康熙十七年(1678年),吴殳又据少林僧洪转所传枪法,撰成《梦录堂枪法》一卷。同年八月,将自己平生所著武艺各书及诸篇论说辑成《手臂录》一书,时吴殳年已67岁。至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吴殳又将《手臂录》中关于枪法的部分重加写定,成《无隐录》书稿。
吴殳平生所学武艺,有枪法、剑法、单刀法及双刀法等,但主要是枪法。因此他的著作皆以枪法为主要内容。明代以来,无论军旅、民间,步战枪法皆以六合枪为大宗,但六合枪虽号称出于一源,实际上支派甚多,说有异同,加上民间花法拳师妄为衍义,于是虽有戚继光、程宗猷诸家著作可供检览,毕竟武艺非书本可通,不能深明其技者难以按图索骥。吴殳《手臂录》等书,从石电所传枪法入手,最后归之于程真如的峨嵋枪法,其间对杨、马、沙三家及少林枪法等,详加诠释与辨析,一一讲明其异同优劣,使后之学者一览无余,所以,可以说吴殳是明代至清初各家枪法之集大成者,他的书是对前代和当代枪法的总结性著作。不过吴殳在议论学问时常有刻薄前人、好为高论之病,因此而受到时人之诟议。在论述枪法时,也多少有此倾向,晚年所谈,时有前后牴牾之处,这是不应该为之回护的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