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有贞(1407年6月16日-1472年8月19日),字元玉,初名徐珵,江苏吴地人。宣德八年(1433)考中进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从廷试二、三甲进士中选文学优等及善长书法者为庶吉士)。庶吉士在翰林院学习三年,进行考试,合格者授为编修、检讨等翰林官或外放为州县官。徐珵考试合格授为编修。翰林院是朝廷专司笔札文翰之事的机构,编修是翰林院中掌修国史的官职,品秩正七品。徐珵个子不高,精明强干,很有智谋,喜欢功名。所有天文、地理、兵法、水利、阴阳方术等方面的书,他都熟读过,而且有很深的研究。
当时天下太平已经很久了,边防守备日渐松懈,而西南方却用兵不息。英宗正统二年(1440)十月,云南麓川宣慰使思任发恃险反叛,对抗朝廷。朝廷几次征讨,于正统五年(1440)七月平服。思任发愿进贡谢罪,英宗命在朝的文武大臣进行讨论。当时,西北方的蒙古瓦剌部已迅速崛起,长城以北已成为瓦剌首领也先的一统天下,长城以南也将成为也先进攻的目标。一些有远见卓识的大臣认为麓川地方不大,又处于极南边,不要兴大军去讨伐,应用政治去影响,使他们归服。指出瓦剌才是真正的心腹之患,请求朝廷迅速整顿北边,加强战备。宦官王振为示威西南边荒,根本听不进这些正确的意见,仍然抽调甘肃边兵从征西南,于是麓川之役又起。西南方不停地用兵,徐珵很为此忧虑。正统七年(1442),他上疏陈述了五件有关兵政的事情,英宗认为很好却没能采用。正统十二年(1447),徐珵进翰林院侍讲。侍讲是翰林院中掌讲读经史的官职,品秩正六品。正统十四年(1449)夏,前线报告,瓦剌部首领也先正集结兵马,准备进犯。朝廷派出要员前往大同(今山西)、宣府(今河北宣化)整饬军备。徐珵看到边防形势紧张,预感到瓦剌必将入犯京畿,便在同僚中传播失败情绪,他私下里对朋友刘溥说:“灾祸就要来临了”,为了保全自己的身家性命,他把眷属送回南方苏州老家。这一年的七月,也先率军进攻大同,大同参将吴浩战死,全军覆没。败报传到北京,英宗在王振的蛊惑与挟持下,下诏亲征,命其弟郕王朱祁钰留京居守。英宗领兵50万出发北征,行至大同,因惧敌退师,在土木堡(今河北怀来东)为瓦剌军追击,王振被杀,英宗被俘,这就是所谓“土木堡”之变,时间是正统十四年的八月。土木堡的败讯传到北京,举朝上下大为震惊。皇太后命郕王朱祁钰监国,召集群臣商议战守之策。群臣聚集朝堂,抱头痛哭,不知怎么办好。侍讲徐珵乘机跳出来鼓吹天命,惑乱人心,说:“我通过观察天象,考核历数,认为天命已去,只有迁都南京才可以解除这场灾难。”礼部尚书胡连说不可,他说:“我们能到南京,敌寇也能到南京。我认为应固守京师,不应该因为害怕敌寇而南迁。”兵部侍郎于谦更是激昂陈词:“倡言南迁者该杀。京师乃天下根本,迁都意味着丧国!北宋南渡可为殷鉴。现在当务之急是迅速调整各路兵马前来保卫京师,誓死以守。”于谦的正确意见得到了众臣的支持,内阁学士陈循说:“于公所言,很是合理。”徐珵不敢复言,太监金英大声喝叱说:“京师有陵庙,如果大众南去,何人再来守着?徐侍讲贪生畏死,不足与议国事,快与我出去!”徐珵非常难堪,踉踉跄跄地走出左掖门。固守之策在于谦等主战派的支持下定了下来。
为稳定政局,群臣请求皇太后立郕王朱祁钰即帝位。皇太后考虑到新立的太子(英宗子朱见深)还只有3岁,无法处理政事,便同意了大家的奏请。正统十四年九月六日,朱祁钰即皇帝位,遥尊英宗为太上皇,以明年为景泰元年。景帝即位后,为充实和加强军队的后备力量,派遣15名科道官(六科给事中、监察御史)到外地召募兵马,徐珵行监察御史事,去彰德(今河南)。十月初,也先诡称送还英宗,率瓦剌军直逼北京城下。在于谦的领导之下,明朝军民奋起抗战,也先大败而去。瓦剌军退兵后,徐珵被召回京师,仍担任原来的官职。徐珵急于升迁,但由于也先入侵时曾倡议南迁,为舆论所讥笑,所以很久不能升迁。为了打开升迁的道路,徐珵谄附大学士陈循,送给他一条玉带,并用星术讨好说:“公带将玉矣”,意思是说陈循将升官了。不久,陈循果然升为少保(品秩从一品),陈循非常高兴,就屡次推荐他。而当时用人多决于少保于谦,徐珵托于谦的门客游说于谦,想求得国子监祭酒的官职。国子监在明朝既是国家最高学府(称国学),又是主管国家政令的机构,祭酒是国子监的长官,从四品。于谦替徐珵向景帝表白,景帝说:“就是那个倡议南迁的徐珵吗?这个人心术不正,让他当国子监祭酒,将使监生们的心术变坏。”景帝见到徐珵的名字,好似一个眼中钉,动辄摒弃不用。徐珵不知道于谦曾在景帝面前推荐过自己,以为于谦在压抑他,所以非常怨恨于谦。陈循密告此中原委。徐珵因而改名有贞,以图蒙混。
景泰三年(1452),徐有贞瞒过了景帝,得到任用,迁右谕德。右谕德是辅导太子的机构右春坊中设的官职,品秩从五品。黄河自沙湾处(今山东阳谷东南)决口已有7年之久,朝廷不断派专人去治理,但都没有取得多大成效。徐有贞虽心术不正,但治河颇有办法,陈循运动廷臣,荐举有贞,景帝擢升有贞为左签都御史(品秩正四品),命他去治理沙湾决口。徐有贞到了张秋(今山东阳谷东南),详细观察水势后,向景帝提出了三条治河之策:一是置水闸门以通疏,一是开分水河以泄水,一是挑深运河以济漕。徐有贞的建议已经定下来,督漕都御史王竑以黄河自沙湾决口,运道日益浅涩,运送物资的船只难以通行为由,上疏请求赶紧堵住决口。景帝命令徐有贞像王竑说的那样做。徐有贞坚持自己的意见,说:“临清河道浅,是以前就有的情况,并不是因为决口没堵上。漕臣只知道堵塞决口是紧要的事,却不知道秋冬季即使堵住了,来年春天必定会再次决口,白白劳动却没有用处。我不敢求取这样的近功”。皇帝下诏听从了徐有贞的建议。
徐有贞于是大批集合民夫,并亲自到治河工地,督率民夫治理河渠修建水闸,从张秋起挖渠,以接黄河、沁河。河流的旁边出现不顺畅情况,就建造很多的堤坝加以阻挡。在决口处,建造了一条大的堤坝,并用水闸控制。汇总这些工程,估计550日方能完工。为渠起名曰“广济”,闸曰“通源”。工程还没有完工,景帝急于畅通漕运,工部尚书江渊等请求皇帝派遣朝中文武大臣督率京军5万人前往助役,估计3个月能完工。徐有贞说:“京师军队一出动,每天的耗费很大,若遇到河水上涨只能旁观,无处用劲。现在决口已经填合,决堤已经坚固,只征用沿河的民夫,就可以解决。”调京军助役的建议被废止了。治河事完成,徐有贞被召回京城,进都察院,辅佐长官掌管监察等事。景帝还厚厚地慰劳了他。不久,徐有贞又出巡视察漕河。济宁13州县河夫多负担官马及其他杂事的徭役,主管部门又催得很急,河夫几乎承担不起。徐有贞在景帝面前替河夫说情,景帝免除了他们的徭役。景泰七年(1456)秋,山东发大水,河堤大多被冲坏,只有徐有贞率人筑的堤完好无损。徐有贞又主持修建旧堤决口,修浚从临清至济宁500多里的运河,在东昌的龙湾、魏湾等8处修建水闸,山东水患全部平息。徐有贞事竣还朝,景帝召见他,奖劳比过去更丰厚,晋升他为左副都御史(品秩正三品)。
景帝八年(1457)正月,景帝病重。京师团营指挥石亨、都督张等人密谋迎英宗复位,以邀功请赏。英宗于景泰元年(1450)从漠北返回京城,回归后的英宗,被景帝安置在崇质宫(南宫)。石亨、张把这计划告诉了太常卿许彬,许彬说:“这是不可估量的大功。我已年老,无能为力。徐元玉(有贞字)平素就有出奇的计谋,可以和他共同谋划这件事。”石亨等连夜到徐有贞家,谈及复辟大计,有贞很是赞成,并说:“一定要让英宗知道我们的意图”。张说:“已经悄悄告诉上皇了。”有贞说:“一定要等到英宗的回话才可行事。”有贞令太监曹吉祥入内宫告诉太后。正月十六日夜,石亨等人又到徐有贞家聚会,张急不可待地告诉有贞,上皇英宗的回报已经得到(上皇从回归的那天起,就有了夺取帝位的念头)。徐有贞到屋顶观察天象,过了一会下来说:“要行动就在今夜,机不可失。”当时正巧边吏报警,徐有贞说:“我们可以乘边吏报警的机会,诈称加强戒备,以防万一,率兵进入皇宫,谁敢不让进!”阴谋已定,石亨等人先走,分头去准备。徐有贞临走前对家人说:“此行成则为社稷功,不成则为刀下鬼。”
徐有贞预令张调兵千人等待于长安门外,石亨收了各城门钥匙,夜四鼓开长安门放张所率的军士进入皇城,守卫的士兵惊愕不知所为。徐有贞又将城门锁好,以阻挡外来的军队。徐有贞、石亨、张等率领士兵急速向南宫进发。当时天色很暗,石亨、张心中感到惶惑,问徐有贞事情能办成吗?徐有贞说必成无疑。直抵南宫,门锢不可开。徐有贞命军士取巨木悬置起来,用几十人曳木撞门,又令士兵爬墙进去,内外合力毁墙,墙坏门开,石亨、张进入南宫。英宗在灯烛下单独出见,石亨等一起对英宗说:“请陛下登位。”呼士兵举辇,士兵惊慌不能举,徐有贞等帮着一起推挽,扶英宗登辇以行。英宗问徐有贞等是谁,各人报称自己的官职姓名。到东华门,守门的卫士喝令他们停止行进,英宗说:“朕太上皇也”,门卫听说不敢再挡,英宗一行遂拥入东华门,前往奉天殿。奉天殿前守卫的武士见黑压压一群人拥来,不知出了什么事,举铁爪击先导有贞等人,又被英宗止住。众人进得殿内,见宝座还在墙角放着,赶忙抬过来放在殿中,扶英宗升座,徐有贞等立即高呼万岁,敲响钟鼓,大开诸门,此时已是正月十七日的黎明。
当时,群臣都等在朝房中准备景帝临朝,忽然听到宫殿中的呼噪声,正感到惊疑,接着又听到钟鼓声,随着诸门大开,徐有贞出来大声说:“上皇帝复位矣!催促大家去朝贺。群臣不容多想,赶紧排列朝班,鱼贯而入,对坐在上面的英宗行五拜三叩礼,高呼万岁。当天,英宗命徐有贞兼翰林学士入内阁参预机务。第二天,升徐有贞为兵部尚书(正二品)。徐有贞不满足英宗对自己的封赏,在石亨面前说:“愿得冠侧注从兄后”,侧注系武弁冠名。石亨向英宗转达了徐有贞的意思,英宗便封徐有贞为武功伯兼华盖殿大学士,掌文渊阁事,赐号奉天翊卫推诚宣力守正文臣,食禄一千石,还许其子孙世袭为锦衣卫指挥使,给诰券。徐有贞得势后,便与石亨等对那些和他们早有嫌隙的景泰朝臣加以打击,少保于谦、大学士王文首当其冲。徐有贞、石亨等肆意罗织罪名,仅仅几日,大狱即成,二人竟以“意欲”谋立外藩被杀。徐有贞入阁后,欲独揽大权,就把原来的阁臣一个个地排挤走,连曾经帮过他的陈循也不放过,被谪戍铁岭卫。徐有贞独揽内阁事权,朝廷大臣对他都高看一眼。而徐有贞更加得意,进见皇帝无定时,英宗也认为徐有贞有才能,十分宠用他。
徐有贞得志后,感到曹吉祥和石亨招权纳贿的劣迹太露骨,便想与他们分道扬镳。同时徐有贞在暗中窥察到英宗对他们流露有厌恶的神情,于是对曹、石稍有压制,并多次在英宗面前诉说曹、石两人所干的违法事。天顺元年(1457)五月,御史杨瑄上章弹劾曹吉祥、石亨强夺民田。英宗问徐有贞和李贤(新阁臣),两人都说御史所奏正确,应该认真清查。英宗对杨瑄敢言大加称赞。曹、石对徐有贞的背叛,十分恼恨,二人联合起来日夜密谋打击徐有贞。当时英宗特别信任有贞,经常辞退侍从与他秘密交谈,曹吉祥为了使英宗怀疑有贞不忠于己、有二心,便派小太监偷听他们的谈话,然后故意在和英宗谈话时泄露出来。英宗惊问到:“你从哪儿听到这些话?”曹吉祥回答说:“听徐有贞说的,那一天你们谈的事情,外面的人没有不知道的。”在曹吉祥的不断离间下,英宗就渐渐地和徐有贞疏远起来。这时,正巧御史张鹏等想搜集石亨的其他罪状,还没有上奏,给事中王铉把这件事泄露给曹吉祥和石亨。曹、石赶忙抢先泣诉于英宗前,说御史对他们的诬陷,是受了徐有贞的指使。英宗听信了曹、石的诡辩,反下杨瑄、张鹏于锦衣卫狱,并逮捕了徐有贞、李贤,也将他们下锦衣卫狱。忽然间电闪雷鸣,冰雹铺天盖地。英宗便以为是冤枉了徐有贞和李贤等人,于是,就释放了他们,降调徐有贞为广东右参政,李贤为福建右参政,御史杨瑄和张鹏戍铁岭卫。
徐有贞调任广东右参政后,曹吉祥、石亨害怕徐有贞东山再起,便想方设法置他于死地。曹、石编造诽谤时政的蜚语,诬指这些蜚语出自徐有贞门客马士权之口。英宗没有细察,再次逮捕徐有贞,和马士权一起下诏狱(锦衣狱)。曹、石密嘱锦衣卫都指挥使门达对马士权上酷刑,逼马士权屈服,马士权坚决不屈。由于没有口供证据,徐有贞才免于一死,被遣戍到云南金齿卫为民。
不久,专横跋扈的石亨与英宗发生冲突,被英宗处死。石亨死后,英宗对重新进入内阁的李贤说:“徐有贞有什么大的罪过,都是被石亨等人陷害的,还是释放他回归原籍吧。”天顺四年(1460)十二月,徐有贞被释放,回到原籍苏州。徐有贞回到故乡后,还希望有一天英宗能再次召他回朝,常常仰观天象,说:“将星在吴”,意思是说,徐有贞自己将成为将军,所以更加自负。徐有贞常随身携带铁鞭,并多次舞动。等到听说签都御史韩愈征讨两广有功,就扔下鞭子长叹说:“这小子也应了天象了吗?”于是不再寄希望于当官,而是寄情于山水田园,十几年后才死去。
徐有贞刚从狱中出来时,抚摸着马士权的脊背说:“你是讲义气的人,以后我将把一个女儿嫁给你。”徐有贞从金齿卫被释放回归苏州后,马士权常常去等候娶他的女儿,徐有贞却绝口不提婚事。马士权离开后,直到死也不提这桩婚事,人们因此鄙薄徐有贞而赞扬马士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