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华夏古籍 传承国粹精华

徐志摩

徐志摩
  • 姓名:徐志摩
  • 全名:徐章垿
  • 性别:
  • 国籍:近代
  • 出生地:河南开封人
  • 出生日期:1897年1月15日
  • 逝世日期:1931年11月19日
  • 民族族群:
  • 主要作品:

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原名徐章垿,字槱森。1918年赴美留学时更名志摩。笔名有诗哲、云中鹤、仙鹤、南湖等。河南开封人,生于浙江海宁一个封建富商家庭。1910年考入杭州府中学堂,和郁达夫同班。爱好文学,在校刊《友声》发表处女作《论小说与社会之关系》。1915年考入上海沪江大学。同年10月由家庭包办与张幼仪结婚。1916年去天津北洋大学预科攻读法科。翌年随学校并入北京大学求学。在京两年,刻苦攻读日文、法文、政治学,涉猎中外文学。广交名流,拜师梁启超并一生受其影响。1918年8月去美国克拉克大学历史系攻读。毕业后转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经济系深造。1920年去英国,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学习,结识了林长民及其女儿林徽音。并由林长民介绍认识了英国作家高斯华绥·狄更生,在狄更生的推荐下破格进了康桥大学皇家学院。这期间接触了大量欧美各国(特别是英国)的文学艺术,并沉醉于康桥的自然风光和林徽音的爱情之中,这些诱发了他的创作欲望,使他开始致力于诗歌创作。他的早期诗作或表现人生的理想,或歌咏美妙的爱情,格调清新,形式多样,受到英国唯美主义、印象主义等诗风的影响。后大多收于第一本诗歌《志摩的诗》(中华书局1925年版)。1922年回国,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平民大学教授。同时创作了诗歌、小说、散文等作品,散见于《时事新报·学灯》、《小说月报》、《努力周报》、《晨报副刊》等报刊。1923年在北平发起并成立了文学团体新月社。1924年印度诗人泰戈尔来华访问,陪同并担任翻译, 5月初又随访日本。其间与陆小曼相识并热恋。1925年去欧洲漫游,到过英国、意大利和法国,拜谒了英国作家哈代。在意大利的翡冷翠小住期间,写了不少诗篇,其中有对异国他乡生活的感受,有对西伯利亚美好风光的赞美,更多的是陷入爱河的热烈情感和无法摆脱的痛苦。这些诗作均收于诗集《翡冷翠的一夜》(上海新月书店1927年版)中。1926年回国后,接编《晨报副刊》。4月创办并主编《晨报诗镌》,和同仁致力于中国新格律诗的创作和关于诗艺的探讨。该刊的创办,标志着以“使诗的内容及形式双方表现出美的力量,成为一种完美的艺术”(于赓虞《志摩的诗》)的诗歌流派——新月诗派的形成。这个诗派在理论上的探索和创作上的实践,在中国现代文坛产生较大的影响。同年10月与陆小曼结婚。不久去上海,任教于光华大学、东吴大学、大厦大学等校。1927年春与胡适、闻一多、梁实秋等人筹办新月书店。1928年创办《新月》月刊,任总编辑,并在其上发表诗创作、译诗和文学论文。其中《新月的态度》(该刊发刊词)一文,含沙射影地攻击革命文学运动。1931年又与陈梦家、邵洵美等人创办《诗刊》。同年11月19日因飞机失事遇难。主要作品还有:诗集《猛虎集》(新月书店1931年版)、 《云游》(新月书店1932年版),小说集《轮盘》(1930年),剧本《卞昆冈》(1928年,与陆小曼合作),书信日记集《爱眉小札》(1935年)、 《志摩日记》(1947年),翻译小说《涡堤孩》(1923年,德国福沟作)、《曼殊斐儿小说集》(1927年)、《赣第德》(1927年,法国伏尔泰作)、《玛丽玛丽》(1927年,爱尔兰詹姆士·司蒂芬作)以及许多散文作品。徐志摩是中国现代诗坛上一位有影响的诗人,他在新诗创作上所进行的种种试验和探索,他的诗歌的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都给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版权所有©趣古籍   网站地图 滇ICP备2023006468号-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