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己(1487~1559年),明代医学家。字新甫,号立斋,江苏吴县人。为薛铠之子,少承家学,亦精于医。正德年间(1506~1521年)被选入太医院为御医,继擢南京院判,嘉靖时进为院使。薛己治学极为刻苦,《保婴撮要》林懋序说,他曾偶见薛立斋在家中“蓬头执卷,抽绎寻思”地研究医学。薛己论著很多,自著者如《外科枢要》、《内科摘要》、《女科撮要》、《疠疡机要》、《正体类要》、《口齿类要》、《保婴金镜录》等。另有校订旧本、附以己说者,如校注陈自明的《妇人良方》、《外科精要》,王纶的《明医杂著》,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陈文中的《小儿痘疹方论》,杜本的《伤寒金镜录》,以及其父薛铠的《保婴撮要》等。上述医书大部收入《薛氏医案》中,各书显著特点是附有医案,以临床验证来说明理、法、方、药的依据。同时,薛己在论述方面,既熟悉前代医家各科治疗理论。而又不拘泥成方成法,具有一定的独立见解。如宋以来外科痈疽有托里内消之说,薛己则提出需要辨证治疗,指出:“夫痈疽疮疖,皆由气血壅滞而生也,当推其虚实表里而早治之。可以内消,此即托里之意也;若毒气已结,勿泥此内消之法,当辨脓之有无深浅……”,分别治疗。对于宋以来外科所谓“五善七恶”,见四恶则属不治的说法,薛己也表示异议,指出:“不可因其恶而不治”,“法当纯补胃气”。另外,薛己还主张治病务求本源,以为张仲景八味丸与钱乙六味丸为直补真阳、真阴要剂,对后世温补学说有一定影响。清《四库全书总目·薛氏医案》曾评称:“赵献可作《医贯》。执其(指薛己)成法,遂以八味、六味通治各病,甚至以六味丸治伤寒之渴,胶柱鼓瑟,流弊遂多。徐大椿因并集矢于薛氏,其实非己本旨,不得以李斯之故,归罪荀卿也”,可见对薛氏论述有较为中肯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