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靖(1000年~1064年),字安道,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天圣二年进士,为赣县尉,知新建县。再迁秘书丞,刊校三史,充集贤校理。景祐三年,以上疏论范仲淹谪官事,坐贬监筠州酒税,徙泰州。迁知英州。召还,为集贤校理,同判太常礼院,改右正言。庆历五年,出使契丹,以用契丹语作诗,为言者所劾,出知吉州,再左迁将作少监,分司南京。皇祐三年,知虔州,丁父忧,去官家居。侬智高破岭南州县,于家中起为秘书监、知潭州,改知桂州,为广南西路经略安抚使。侬智高平,以功迁给事中,再迁尚书工部侍郎。拜集贤院学士,历知潭、青二州,再迁吏部侍郎。嘉祐五年,为广西体量安抚使,徙知广州。英宗即位,拜工部尚书,代还,卒于道,年六十五,谥襄。自少博学强记,喜读书,虽在兵间,手不释卷。为文初尚华侈,后欧阳修倡导古文,余靖亦弃华取实,为有本之学,文章长于应变,诗亦简炼有法度(宋周源《武溪集序》、《宋诗抄·武溪诗抄序》)。其《秦论》论秦得天下、二世而灭亡之由,《正瑞论》辨纬书之谬妄,《姚论》论史官职守,均有为而发,切中事理。《落花》诗有“金谷已空新步障,马嵬徒见旧皮囊”,时人谓可与宋庠、宋祁《落花》诗相匹(《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二○引《三山老人语录》)。著有文集二十卷、奏议五卷、《三史刊误》四十卷(蔡襄《余公墓志铭》)。今存《契丹官仪》一卷,有清抄本、李文田校本;《余襄公奏议》二卷,有《广东丛书》本;《武溪集》二十卷(或作二十一卷),有明成化九年刊本、嘉靖四十五年刊本、《四库全书》本。《全宋诗》卷二二七至二二八录其诗二卷。《全宋文》卷五五五至五七六收其文二十二卷。事迹见欧阳修《余襄公神道碑铭》(《欧阳文忠公集》卷二三)、《宋史》卷三二○本传。今人余国屏编有《余忠襄公年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