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朔(1913年4月28日-1968年8月3日),现代著名作家。原名杨毓瑨。山东省蓬莱县人。青年时期曾在东北哈尔滨学习外国文学,并从事翻译工作,同时,研究中国古典文学,写了不少古体诗词。抗日战争爆发后,参加了革命,写了许多散文和特写,第二年写了第一部中篇小说《帕米尔高原的流脉》,写的是陕北革命根据地人民的斗争生活,在广州《救亡日报》上发表。1939年参加了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组织的作家战地访问团到华北,从此便留在华北抗日根据地,随八路军转战于晋东南、冀南、冀中、晋察冀边区、晋西北根据地之间,写了一些歌颂抗日英雄人物和壮烈事迹的通讯报道,如《征尘》、《火并》、《风暴》、《铁骑兵》等,还写了不少短篇小说,均收在《月黑夜》(1949年,三联书店)里。1942年春从敌后回到延安中央党校学习三年多,参加了整风运动。同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胜利后,曾在宣化龙烟铁矿深入生活,写了反映矿工同日本侵略者斗争的中篇小说《红石山》(1949年,新华书店辽东分店)。解放战争时期,转入晋察冀野战军,担任过新华社特派记者,并在师政治部担任过领导工作,参加过清风店战役、石家庄战役和平津战役。这一时期写了主要反映人民解放军战斗生活的短篇小说集《北黑线》(1950年,群益出版社),中篇小说《北线》(1949年,新华书店)和《望南山》(1949年,天下图书公司)。1949年转入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任文艺部长,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写了表现某铁道兵团为解放江南英勇斗争的中篇小说《锦绣山河》(1951年,工人出版社)。1950年10月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写了一部反映铁路工人抗美援朝斗争的优秀长篇小说《三千里江山》(1953年,人民文学出版社)。作品热情歌颂了中国人民志愿军英雄们崇高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歌颂了中朝人民在并肩作战中结成的兄弟般的情谊,是描写抗美援朝战争的第一部小说,也是建国初期文学上的一大收获;还写了一些通讯特写,大都收集在《鸭绿江南北》(1951年,天下图书公司)和《万古青春》(1954年,中国青年出版社)两个集子中。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后作者获得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颁发的二级国旗勋章。1954年回国后转到中国作协,历任外国文学委员会副主任、主任、党组成员。1953年至1955年曾先后到大西北和东南沿海等地,写出了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赞歌《西北旅途散记》、《石油城》、《厦门港的风浪》等散文和通讯(收在《铁骑兵》中)。还写了一本青少年读物《雪花飘飘》。从1956年后,曾先后到印度参加亚洲作家会议,到苏联参加第一次亚非作家会议,并多次参加在欧、亚、非三洲召开的保卫世界和平的国际会议,从事人民外交工作,担任中国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副秘书长,亚非团结委员会副主席、党组成员,亚非人民理事会书记处中国书记(常驻开罗),中国亚非作家常设局联络委员会秘书长和政协全国委员会第三届委员。这期间写有反映亚非人民生活的优秀散文,收入散文集《亚洲日出》、《东风第一枝》、《海市》、《生命泉》(均为作家出版社出版),和描写中国人民志愿军英勇斗争的长篇小说《洗兵马》上卷《风雨》。他的作品选集还有《中国人民的脚步声》(1956年,新文艺出版社)、《大旗》(1959年,作家出版社)。杨朔是一位有影响有成就的优秀散文作家。他的散文,具有浓郁的时代色彩和强烈的战斗性,放得开,又收得住,既写美丽的风光,又写人物的精神面貌。结构严谨、层次分明、用词精炼,有独特的风格。他的代表作如《雪浪花》、《荔枝蜜》、《樱花雨》、《海市》、《泰山极顶》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1968年被林彪、“四人帮”迫害致死。1978年初,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他的散文选集《杨朔散文选》。此外,香港文学研究社出版了《杨朔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