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怀(1616~1696),清初诗人。字澹心,又字无怀,号曼翁。原籍莆田(今属福建),长于江宁(江苏南京)。其家中颇富有,一生未曾应试、入仕。明亡前征歌选曲,纵情于声色,明亡时一度避难逃至浙中,后返回江宁。晚年移居吴门(江苏苏州)。卒年不详,卒时年在80岁以上。他在明末已有诗名,与杜濬、白梦鼐合称“余杜白”。其诗中多写景咏物怀古之作,但内容、风格在明亡前后有所不同,前期诗多表现闲情逸趣,诗风轻俊流美;后期诗每寄寓兴亡之感,风格转为悲凉雅健。后期诗代表作为《咏怀古迹》七绝30首,历数南京名胜,抚今追昔,感慨深沉,王士禛评为“不减刘宾客”(《渔洋诗话》)。又《七歌》直接抒发亡国悲痛,以“呜呼七歌兮声啾啾,吞声忍恨归山丘”结束全诗,凄楚动人。陈田说他的诗“擅六朝之华藻,运唐贤之格调,吐属隽雅,角逐词场,不减子山哀艳,小杜风流”(《明诗纪事》)。他又喜填词,入清后的词作语多感伤,如“繁华往事空流水,最飘零、酒狂诗瘦。六朝花鸟,五湖烟月,几人消受?”(〔桂枝香〕《和王介甫》)亦能文,长于笔记小品,晚年著有《板桥杂记》3卷,记南京狎游琐事传闻,格调情趣虽不高,然娓娓道来,文字清新可观。著作多种,有《味外轩稿》、《江山集》、《甲申集》、《玉琴斋词》、《板桥杂记》及《茶史》、《砚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