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允文,字隐之,以孟轲亚圣作《尊孟辩》三千余言,宋文公是其说,为之订定云。同祖公派下第八代孙,娶阮氏,位八一。生政和二年乙未,殁葬魁星楼头。生子禹功。该谱世系表明,十四世通议大夫广西安抚使余同祖为入建阳书坊第一代始祖,经余皙、余辰德、余道顺、余完、余庸、余适,至二十一世为余允文。据此,可以确定余允文是福建省建阳县崇化里书坊人(今建阳区书坊乡书坊村人)。建瓯三国时称建安郡,后又称建州、建宁府,建阳历代为其辖地。因此,余允文自序称建安人。根据族谱,余允文出生于北宋政和二年乙未即1112年阴历6月。朱熹出生于1130年,余允文比朱熹大18岁。再据《尊孟续辩》余允文自作的原序写于乾道八年夏六月,即1172年阴历6月,余允文应活到作序以后。什么时间去世无从查考。因此,余允文至少活了60多岁。
孟子在汉代虽然受到汉儒的尊崇,但没有得到皇权的重视。直至宋代以前,人们视孟子“与诸子等”。 现代经学史著名专家周予同所说的“孟子的升格运动”,是从中唐韩愈推尊孟子开始的。在北宋,尊孟派代表人物张载、程颢、程颐、王安石等与非孟派代表人物李觏、司马光、晁说之等有过激烈较量。至南宋,高宗对孟子推崇备至。这个时候,闽北有一个叫余允文的人,撰写了尊孟专论《尊孟辩》,对各种疑孟非孟言论进行了有力批驳。两派争论直到大儒朱熹作《读余隐之尊孟辩》,以尊孟派胜出而宣告结束。朱熹又把《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为“四书”。《大学》和《中庸》被认为是孔子弟子曾参和孔子之孙子思的著作。这样,《孟子》一书便与孔子及孔子嫡系的著作平起平坐了。嘉定五年(1212),宋宁宗把《论语集注》和《孟子集注》列为官学,作为法定的教科书。元至顺元年(1330)孟子被封为亚圣公,儒门地位仅次于孔子。元、明、清三朝都以《四书集注》为学官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标准答案。孔孟之道对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思想产生了深远、巨大的影响。在孟子的升格运动中,余允文可谓功不可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