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华夏古籍 传承国粹精华

张东荪

张东荪
  • 姓名:张东荪
  • 全名:字圣心
  • 性别:
  • 国籍:近代
  • 出生地:浙江省杭县
  • 出生日期:1886年12月9日
  • 逝世日期:1973年6月2日
  • 民族族群:
  • 主要作品:

张东荪(1886年12月9日—1973年6月2日),现代学者。字圣心。浙江省杭县 (今余杭县) 人。早年留学日本,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回国后曾先后任中国公学大学部学长兼教授,广东学海书院院长,国立政治大学、私立光华大学、北京大学等校教授。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内政部秘书,主编《时事新报》、《新时报》、《再生》、《解放与改造》等报刊。1934年,与张君劢等组织国家社会党(后为民主社会党),任中央总务委员。后因与张君劢政见不合而退党。抗战期间留在北平燕京大学任教,在利诱与苦刑下,不变其节操,拒绝接受伪职,1946年,以中国民主同盟代表的身份出席在重庆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1949年以后,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常委等职。毕生主要从事西方哲学的译介工作,并自创哲学学说。“五四”时期,宣扬基尔特社会主义,并与当时的马克思主义者进行“社会主义论战”。提出中国问题之解决办法一是兴办教育,二是开发实业,“至于社会主义不妨迟迟”。(《大家须切记罗素先生给我们的忠告》)反对建立中国工人阶级的政党,认为无产阶级的阶级基础似存问题:“党是代表那阶级的。若他背后没有阶级,必不成立。中国现在离劳动阶级的完成与自觉尚早”。(《现在与将来》)哲学上受康德哲学、詹姆斯的实用主义、相对论哲学以及柏格森生命哲学等的影响,提出 “架构论的宇宙观” 和 “多元认识论”,反对唯物辩证法。所著《认识论》和《多元认识论重述》,及糅合各家学说而成。认为认识并非能知与所知之间简单的直接关系,而要经历格式——设准——概念及其证实——条理——真物外等复杂的现象和关系。主张哲学的宇宙论包含在认识论之中。认识是主观的合化,世界的要素与认识的成立都是条理,离了认识固无条理,离了条理不成其为认识,因而认知作用本身即是表示宇宙本体,宇宙并无总体,乃是无数结构的总称。认为有物理而无物质。“以实质而言,本来就没有外物。以构造方式而言,大部分的方式仍是属于认识作用本身的,换言之,即属主观的”。( 《认识论的多元论》) 认为认识世界的根本方法是形式逻辑,不承认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规律。反对革命,主张改良主义。抗战胜利后主张以英美的自由主义与苏联的计划经济和社会主义相混杂的“中间性的政治路线”。认为无产阶级专政的实行结果,必变成少数人的专制,而绝不是无产者全体阶级的专政。文化问题上,批评梁漱溟以一家哲学代表一个民族的哲学,又拿哲学代表文化而进行东西文化比较的做法。认为西洋文化实在已不仅是西洋的,而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上只占一很小的部分。主张中国在彻底采用西洋文明时,亦应求得一种避免西洋文明畸形化的 “补救方法”。主要著作有《新哲学论丛》、《认识论》、《唯物辩证法之总检讨》、《道德哲学》、《知识与文化》、《唯物辩证法论战》 (主编) 等。

版权所有©趣古籍   网站地图 滇ICP备2023006468号-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