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嵲[niè](1096—1148年),字巨山,襄阳(今属湖北)人。宣和三年上舍及第,调唐州方城县尉,改房州司法参军,辟利州路安抚司干办公事。绍兴五年,召试,除秘书省正字。七年,迁校书郎兼史馆校勘,再迁著作郎。坐何抡刊改《神宗实录》受牵连,出为福建路转运判官。九年,除司勋员外郎兼实录院检讨官。十年,擢中书舍人,升实录院同修撰。罢去,复起知衢州,奉祠。十八年卒,年五十三。张嵲为南宋初著名诗人,虽代秦桧奏稿为后人所讥,然少时曾从陈与义受学,故其诗格律颇似黄庭坚、陈与义,陆游称其诗“汪洋闳肆,间出新意,愈奇而愈浑淳,一时学者宗焉”(《宋百家诗存》卷六引)。四库馆臣亦谓其古诗“语意高简,意味深远”,绝句“清和婉约”,气体高朗,间有胜过与义之作(《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五六)。刘克庄举其《夷陵》、《初夏》、《防江》、《与简斋》诸篇,以为“词语高简,意味幽远”,真南渡巨擘(《后村诗话》后集卷二)。古文也典雅沈实,犹有北宋诸家规度。如《论和战守》一篇,谓当以守为先,据险而战,战胜然后可以议和,“于当时事势,尤条析详明”(《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五六)。著有《紫微集》三十卷(《宋史·艺文志》七),原集已佚,清四库馆臣自《永乐大典》辑出诗文,重编为三十六卷。《全宋诗》卷一八三六至一八四五录其诗十卷。《全宋文》卷四○九七至四一一九收其文二十三卷。事迹见《宋史》卷四四五本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