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曹操妻卞氏所生第三子,曹丕胞弟。自幼聪颖慧悟,10岁时就能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也喜好民间文学,对“俳优小说”也能大量熟记。他的文学创作活动开始得很早,自称“少小好为文章”(《与杨德祖书》),又说:“少而好赋,其所尚也,雅好慷慨,所著繁多。”(《文章序》)他在兄弟中间表现得最有才华,因而深得曹操宠爱。曹操曾经认为诸子之中曹植“最可定大事”,几次想要立他为太子。曹氏的僚属中也有不少人拥护他。但因为他任性而行,饮酒不节,屡犯法禁,动摇了曹操对他的信任。结果他不但没能被立为太子,反而遭到兄长曹丕的猜忌。所以在公元220年,曹丕继承王位并称魏帝以后,曹植的生活发生了根本的转变。他从一个过着优游宴乐生活的贵公子,变成处处受限制遭打击的对象。 魏文帝曹丕先杀掉他的羽翼丁仪丁廙,不久又借故给他贬爵消邑。 从此他便时刻感到“身轻于鸿毛,谤重于泰山”(《黄初六年令》), 终日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六年后曹丕死,魏明帝曹叡即位,对他的防范和限制仍很严格,处境每况愈下。他“汲汲无欢”地又活了六年,四十一岁就过早死了。
曹植在他的兄长和侄儿两代皇帝的压迫之下,痛苦地挣扎了十二年。他人身自由被剥夺,常常被改换封地到处迁徒,不许同亲朋好友往来,更不允许参政预事。精神的压抑和痛苦,每每表现在诗文当中。所以,以黄初元年(220)曹丕即位为界,曹植的文学创作可明显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创作,诚如谢灵运所说:“但美遨游,不及世事”(《拟邺中集序》),表现了他贵公子的优游生活。如《公宴》、《斗鸡》、《侍太子座》等诗和一些“叙酣宴”的乐府诗,描写游乐宴享之,内容比较空虚浮泛。但也有一些关涉社会现实的诗,如《送应氏诗》揭露汉末军阀混战给社会造成的大破坏,《白马篇》歌颂游侠为国捐躯,等等,都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反映了他“生乎乱,长乎军”的时代感受和慷慨任气的时代精神。曹植后期的诗歌实际上是他的痛苦培育出来的,多为慷慨悲壮之音。其代表作有《赠白马王彪》、《七哀诗》、《怨歌行》、《杂诗》等等,率皆悲痛婉转的忧患之辞。
钟嵘评价曹植的诗“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诗品》卷上),这可视为曹植诗歌艺术的总体概括。他的诗,一方面感情真挚强烈,奇气勃郁,体现了“慷慨以任气,磊落以使才”(《文心雕龙·明诗》) 的“建安风骨”,另一方面又呈现出色泽秾丽、文彩斐然的面貌,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在所有建安作家当中,他的成就是最突出的;在中国诗歌史上,他又被视为五言诗的一代宗师。钟嵘认为他“粲溢今古,卓尔不群”(《诗品》上),诚非虚誉。
曹植自己曾删定少年时代作品编成《前录》78篇。死后,明帝曹叡曾为之集录著作百余篇。 《隋书·经籍志》著录有文集30卷,至北宋散佚。今存南宋嘉定六年刻本《曹子建集》10卷。后代较好的本子有丁晏《曹集诠评》,朱绪曾《曹集考异》。近人黄节有《曹子建集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