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孟頫[fǔ](1254年10月20日-1322年7月30日),元书画家、文学家。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水精宫道人。是宋太祖之子秦王赵德芳的后裔。因五世祖居湖州(今浙江吴兴),遂为湖州人。生于宋理宗宝祐二年(1254),卒于元英宗至治二年(1232)。他十一岁,父亲死去。因此,更加发愤苦读。由于聪明过人,十四岁,就以父荫补官。后参加吏部考试,授真州司户参军。宋亡后,居家力学。至元二十三年(1286),在侍御史程钜夫的推荐之下,应召北上入朝。由于文才相貌出众,颇得世祖赏识。但因蒙古大臣谏阻,孟頫的多项建议,未能施行。由于力不从心,为了摆脱同僚,特别是蒙古族权贵们的忌恨,力求外任。至元二十九年,他出任同知济南路总管府事,兴利除弊,体察疾苦,深得民心。他在元朝经历了世祖、成宗、武宗、仁宗、英宗五朝,先后做过兵部郎中、翰林侍读学士、济南路总管府事、集贤侍读学士中奏大夫、汾州知州、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死后追封魏国公、谥文敏。
赵孟頫一生的著述有《松雪斋集》10卷、外集1卷、续集1卷,共12卷。他的赋作主要有:《纨扇赋》、《吴兴赋》、《修竹赋》、《赤兔鹘赋》、《求友赋》等。
在政治立场上,赵孟頫身为宋朝皇族,却改节事元,且为显宦。因此,他颇受时论指责。在朝廷虽得世祖赏识,但力遭蒙古权贵排挤歧视,不过是文学侍从。他自知是“疏远之臣”,对重大问题不轻易表态。所以他思想感情十分矛盾、痛楚,且终生未释。由于处境艰难,因而他的作品虽有某些感慨故国沦亡之情,但却绝少指斥元朝黑暗统治之作。其赋作尤蕴藉清婉,墨淡平和,但读来颇有清新秀丽之感。 他的《纨扇赋》,虽表现的是行常任道的儒家思想,但未从遇与不遇着墨,而别出新意,境界脱俗,简练而有风韵,生动而又感人,与他人赋作相比,确高一筹。除此之外,他的《修竹赋》、《赤兔鹘赋》、《吴兴赋》、《求友赋》等,在艺术上也颇具这样的特点,影响很大。
他除赋作出色之外,能诗善文,尤工书画。正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所誉:“论其才气,则风流文采,冠绝当时。不但翰墨为元代第一,即其文章亦揖让于虞杨范揭之间,不甚出其后也”。他的诗,清邃奇逸,风格和婉,多似元好问。内容多写闲情逸致,也有歌颂新朝之墨。少数诗篇痛惜宋室灭亡,抒发怀念故国之情。他集绘画、书法、题诗于一身。他的画,笔墨圆润秀劲,尤以山水木石花竹人马见长,他学古能变,开了元朝一代画风。他的书法,骨力劲秀,隶真行草冠绝一时,人称“赵体”。他经常为画题诗,抒发胸臆。特别是将绘画、题诗、书法三者完满地结合在一幅画面上,不愧为元朝一代宗师巨将,他在中国文学艺术史上占有极其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