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华夏古籍 传承国粹精华

周行己

周行己
  • 姓名:周行己
  • 全名:字恭叔
  • 性别:
  • 国籍:宋代
  • 出生地:永嘉县(今浙江温州)人
  • 出生日期:1067
  • 逝世日期:1125
  • 民族族群:
  • 主要作品:

周行己(1067-1125),北宋理学家、“元丰太学九先生”之一。字恭叔,学者称为浮沚先生。永嘉县(今浙江温州)人,一说瑞安县人。生于英宗治平四年,约卒于南宋高宗建炎三年。游学京师太学,时王安石新学盛行,而独从学于程颐门下。又师事同门吕大临。元佑六年(1091)进士。为从程颐学习方便,自求监洛中水南场。后为河南原武令。崇宁中,官至太学博士。以愿分教乡里,诏许之。寻授齐州教授。大观三年(1109),为人弹劾师事程颐及他事,被罢职,归乡筑浮沚书院以讲学。宣和二年(1120),赴京师除秘书省正字。其诗文风格娴雅有法,内容亦明白淳实,悉为儒者之言。其学以程颐洛学为主,但亦深受张载关学思想影响,故被学者视为“与程氏之说相背”(韩淲《涧泉日记》卷下)。在哲学上,用程氏“体用一源”的观点解释宇宙的生成变化,认为 “道”或“太极”是万物的本体,阴阳两仪是道体的作用或表现,道因阴阳而成体,阴阳依据于道成用,两方面相互统一,不可分割:“道本无名,所以名之曰道者,谓其万物莫不由之也。万物皆有太极,太极者,道之大本;万物皆有两仪,两仪者,道之大用。无一则不立,无两则不成。太极即两仪以成体,两仪即一以成用。” (《浮沚集》卷二《经解》) 又阴取张载 “一物两体”思想,提出“一”与“二”不相离的观点,认为“一”即是“太极”,即是“太虚”,其中包涵有阴阳两个方面,以此说明事物的生成变化:“故在太极不谓之先,为两义不谓之后。然则谓之一阴一阳者,不离乎一也;谓之道者,不离乎两也。所以在太虚之中,絪緼相荡,升降浮沉,动静屈伸,不离乎二端”(同上)。在认识论上,坚守洛学“格物穷理”之说,以为“学者当自格物始。格物者,穷理之谓也。欲穷理,直须思始得,思之有悟处始可,不然,所学者恐有限。”(《浮沚语》、《宋元学案》卷三十二《周许诸儒学案》)在道德论方面,既注重洛学修心养性、“涵泳义理”的思想,又接受关学重视实用的观点,认为学问之道“病乎无实,不病乎无名” ( 《送强应物序》),“士之学道,亦欲兼济于时”(《许少明墓志》)。行己是传播程氏理学的重要人物,史称:“永嘉诸先生从伊川者,其学多无传,独先生尚有绪言。南渡之后,郑景望(伯熊)私淑之,遂以重光。故水心谓永嘉之学,‘觇千载之已絶,退而自求,克兢省以御物欲者,周作于前,郑承于后’。然则先生之功不可没也。”(《宋元学案》卷三十二《周许诸儒学案·程吕门人》)又全祖望称:行己曾从张载门人吕大临游,为张载再传弟子(同上书按语),故对洛学的传播亦颇有作用。其著作《浮沚集》,今存九卷。

版权所有©趣古籍   网站地图 滇ICP备2023006468号-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