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是修(1354.4—1402.6),名德,字是修,以字行。泰和(今江西太和)人。少孤力学。明太祖洪武(1368—1398)末年,举明经,为霍丘训导,擢周王府奉祠正。惠帝建文(1399—1402)初,为衡王府纪善,留京师,预翰林纂修。好陈说军国大计,数度指斥奸臣误国。燕王朱棣举兵南下夺帝位,破南京,是修留书别友人,付以后事,具衣冠,为赞书系衣带间,自经于应天府学尊经阁。是修为明代江西诗派的晚期代表作者。他主要生活在社会生活已趋于安定时期,以其所擅长的七古歌行,写了大量反映平民日常生活的作品,如:《牧童谣》写牧童的苦辛与乐趣;《渔郎谣》写“载歌一曲沧浪晚,棹入烟波何处寻”、带有隐士色彩的渔翁;《桑妇谣》、《临川女》、《瞿塘贾》描写了养蚕女、军人妻子与商贾妻子的忧愁与烦恼,可见当时不同阶层妇女生活之断面;《归宁妇》写在娘家久住女子复杂心态,她既留恋娘家生活亲切温暖,又思恋久别未见的丈夫;其他如《柳条长》、《种粟谣》、《樵夫谣》都是一诗一事,记录了普通人生活的诸多方面。清代朱彝尊赞美是修此类作品“犹存张、王遗韵”(见《明诗综》),指出这些歌行在描写普通人生活与风格浅显平易上很接近唐代张籍、王建乐府诗。张、王乐府平淡质朴,多取材于现实生活,结尾精警;是修叙事诗只在平淡质朴方面类似,但在生活提炼方面较差。张、王乐府是“成如容易却艰辛”,而是修诗较为草率,在情节、语言上皆少锤炼。著有《诗小序集成》、《论语类编》、《家训》、《纲常彝范》等,其诗文收入《刍尧集》。成祖永乐(1403—1424)年间解缙曾为之撰墓志铭,杨士奇为之作传。《明史》卷一四三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