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1084—1166),字吉甫,号茶山居士,其先赣州(今江西赣县)人,后徙河南(今河南洛阳)。孔武仲、孔平仲外甥。未冠,随兄宦于郓州,补试州学为第一。入太学,屡试为高等。试吏部铨中优等,赐上舍出身,擢国子正,迁辟雍博士,兼编修道史检阅官。为秘书省校书郎,出为应天府少尹。靖康初,提举淮南东路盐茶公事,改荆湖北路,以疾奉祠,主管临安府洞霄宫。起为广南西路转运判官,徙江南西路提点刑狱,改两浙西路。绍兴八年,其兄曾开与秦桧力争和议,兄弟俱罢,逾月,除广南西路转运副使,得请主管台州崇道观。以与秦桧意见不合,闲居上饶七年。绍兴二十五年,起为提点两浙东路刑狱。次年,知台州。逾年,召对,除秘书少监,擢礼部侍郎。隆兴二年,以左通议大夫致仕。乾道二年卒,年八十三,谥文清。曾几为人正直,勤于政事,学识渊博,通贯六经,尤长于《易》、《论语》。曾向韩驹学作诗,又与吕本中、徐俯等交游,对杜甫、黄庭坚、陈师道备极推崇。其诗歌风格总体上近于苏轼、黄庭坚,后人也将他列入江西诗派。陆游谓其“发于文章,雅正纯粹,而诗尤工,以杜甫、黄庭坚为宗”(《曾文清公墓志铭》)。他有一些诗直接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如《雪中陆务观数来问讯用其韵奉赠》诗对中原战乱表示关心,抒发了“问我居家谁暖眼,为言忧国只寒心”的忧思;《李泰发参政得旨自便将归以诗迓之》对力主抗金的名臣李光被赦还而深感欣慰;《自七月二十五日大雨三日秋苗以苏喜而有作》写秋雨给农家带来的生机与喜悦,无不表现出诗人对国家民生的关切之情。其诗具有句律严整的特色,这是他继承江西诗派风格的结果,魏庆之《诗人玉屑》云:“茶山之学,变出于韩子苍”(卷一九)。他的诗又有一种清新活泼、明快流畅的风格,南宋赵庚夫曾将他的诗比作是“新如月出初三夜,澹比汤煎第一泉”(《读曾文清公集》),即是对这一特色的形象描述。其古体诗《秋雨排闷十韵》,方回曾密加圈点,纪昀评论该诗从杜甫诗句化出,而又不见“夺胎之迹”,乃是“精于效古”之作(《瀛奎律髓汇评》卷一七)。近体咏物诗则显示出风格的多样,如《岭梅》诗,纪昀以为虽无一字切梅,而神味恰似,自然高雅,许印芳评为“传神写意在离合间,为咏物高手”(《瀛奎律髓汇评》卷二○);《雪作》诗,方回推为南宋咏雪诗之冠,纪昀以为浅语自然,超过苏、黄诗什(同上书卷二一);《蛱蝶》诗,方回谓“自然轻快,近于杨诚斋”(同上书卷二七)。其馀如《赠空上人》、《还守台州次陆务观赠行韵》、《清樾轩》、《癸未八月十四日至十六夜月色皆佳》、《发宜兴》、《壬戌岁除作明朝六十岁矣》等篇,皆为其代表之作。曾几的诗歌具有巨大的成就,直接影响了陆游以及后来江湖诗派的创作,成为江西诗派承前启后的关键作家。他也有一些诗显得率易生硬,往往受到后人的批评,清人贺裳《载酒园诗话》曾讥评说:“茶山天性粗劣,又复崇尚豫章,粗鄙矫揉,备得诸公之恶境而揣摹之,以为道在是矣,故盈卷皆啅噪之音。”(卷一)这显然是一偏之见,有失公允。曾几著有《易释象》五卷、文集三十卷(见《墓志铭》)。其诗集后经删削,编为《曾文清集》十五卷(《后村诗话》续集卷四)。原集已佚,清四库馆臣自《永乐大典》中辑出遗诗,重编为八卷,共收古今体诗五百五十八首。《全宋诗》卷一六五二至一六六○录其诗九卷。《全宋文》卷三八○○收有其文。事迹见陆游《曾文清公墓志铭》(《渭南文集》卷三二)、《宋史》卷三八二本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