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复(1554—1630),明代诗文作家。字元长,自号病居士。昆山(今属江苏)人。少习举子业,为诸生,40岁左右弃去。常与文人往还。万历三十三年(1605),与姚希孟、朱鹭、钦叔阳会于梅花草堂。万历三十四年,与朱鹭、邵濂会于常熟破山寺。万历三十八年,诣吴门,与邵濂话别,著《庚戌纪游》1卷。万历四十四年,与归昌世、顾咸正在里结雪堂社。万历四十五年,客杭州,访冯梦祯快雪堂遗址。天启六年(1626),徐弘祖至昆山访张大复,他请其为族人作《小香山梅花堂记》。崇祯三年病卒。著有《梅花草堂集》16卷,《梅花草堂笔谈》14卷,《昆山人物传》11卷。《闻雁斋笔谈》与《梅花草堂笔谈》作为张大复的笔记文代表,无论文学角度还是文献角度都有很高探讨价值。
其文能较直率地表现自我感情,塑造自我形象。《病居士自传》以谐谑的笔调概述了自己生活的特点及人格风貌,弥见风趣。他那“病傲”、“病戆”、“病爱缓步详视”、“病草野而居”的自我评价,表现出愤世嫉俗的感情。《泗上戏书》体现了他的生活追求和生活情趣:“一卷书、一麈尾、一壶茶、一盆果、一重裘、一单绮、一奚奴、一溪云、一潭水、一庭花、一林雪、一曲房、一竹榻、一枕梦、一爱妾、一片石、一轮月,逍遥三十年。然后一芒鞋、一斗笠、一竹杖、一破衲,到处名山随缘福地也,不枉了眼耳鼻舌身意随我一场也。”巧妙的语言配置,跳动着主观的感情,形成了象征的意旨。其文多写日常生活,看似平淡,却有情趣,其实也包含着人生哲理。《别水仙花说》表现作者对水仙的深情,似也体现着作者的生命意识。《迎真道院书壁》,对许多事情都略而不载,却详记了一个终日“色意微酡”的嗜酒道士李淳虞。《蕉雨轩记》没有什么“载道”之类的大道理,着重叙写的却是对父、母的人之常情。生活化、情趣化是张大复散文的特点,也是优点。他能诗,但无甚特色,远不及其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