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震(公元1073年-1138),南宋经学家、哲学家。字子发,世称汉上先生。荆门军一作邵武今属福建人。生于北宋神宗熙宁六年,卒于南宋高宗绍兴八年。政和年间进士,历仕州县,以清廉著称。高宗时,爲胡安国所荐,召爲司勳员外郎,除祠部员外郎,兼川、陝、荆、襄都督府详议官。迁秘书监,侍经延。转起居郎兼赞读。后迁中书舍人兼翊善,转给事中,官至翰林学士。曾问学于程门弟子谢良佐,与当时著名理学家胡安国交往密切。其学问深而博,对《春秋》、《诗经》及礼制皆有研究,精于《易》,平生尤推崇《易》学象数,“其学以王弼尽去旧说,杂以庄、老,专尚文辞爲非,故其于象数加详焉”(《宋元学案》卷三十七《汉上学案》)。认爲象数学是《易》学的正统,并构造了一个 《易》学的传授系统: “陈搏以 《先天图》传种放,放传穆修,修传李之才,之才传邵雍。放以《河图》、《洛书》传李溉,溉传许坚,坚传范谔昌,谔昌传刘牧。修以《太极图》传周敦颐,敦颐传程颐、程颢。”(《进周易表》) 又隐然以《易》学集大成者自视:“以《易传》爲宗,和会雍、载之论。上採汉、魏、吴、晋、元魏,下逮有唐及今。包括异同,补苴罅漏,庶几道离复合。”(同上)其说把象数派和义理派的人物,都包括在这个传授系统之内,意在表明对前人的《易》说悉加吸收,但实际是以象数爲主而兼取义理。故其学大体是通过象与数来说明事物的生成变化,如其自称:“圣人观阴阳之变而立卦,效天下之动而生爻,变动之别,其传有五:曰动爻,曰卦变,曰互体,曰五行,曰纳甲。而卦变之中又有变焉。”(《汉上易传》自序)但亦间或吸取理学家的义理思想。把气看作是万物的本源,认爲有形之物皆由五行阴阳之气构成:“今有形之初,本于胞胎,胞胎之初,源于一气,而一气之动,絪縕相感,可谓至隐矣”,“至隐之中,万象具焉。见而有形,是爲万物”(《汉上易丛说》)。坚持“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宗旨,在解释《无妄卦》时称:“无妄,天理也。有妄,人欲也。人本无妄,因欲有妄。去其人欲,动静语默,无非天理。” (《汉上易传》) 遵循《大学》诚意、正心、修身之说,注重培养道德品质,“君子果其行,必育其德。德者,行之源。育德者,养源也。”(同上书《蒙卦》)认爲育德的标准是“正”,“一言以该之,正而已矣。不正则烛理必不明。不明,行己必不刚,施诸人必无相应之理,反求于心,不能自得,其能通天下之态乎?”(同上书《同人卦》) 又主张修己自重,认爲人惟无欲,有高尚道德,才是真正的富贵:“特立不屈于欲,故能无禄而富,无爵而贵,守道修德,惨然无营。今躁妄以求,无耻自辱,亦不足贵也。”(同上书《颐卦初九》)以上诸说悉与理学家的思想相通。朱震是宋代《易》学中象数学派的代表人物,对后学影响颇大。但其学往往流于繁琐神秘,故亦受到学者讥刺。朱熹称:“朱子(震)发解《易》如百纳袄,不知是说甚麽。以此进读,叫人主如何晓?便晓得,亦如何用?” ( 《朱子语类》卷六十七) 著有 《汉上易传》、《周易卦图》、《周易丛说》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