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凯(1779年10月25日—1837年8月30日),字仲礼,号芸皋,清富阳县城宜家弄人。少年时代曾向阳湖派领袖、散文家恽敬、张惠言学习古文。嘉庆十年(1805)成进士,殿试二甲,授翰林院庶吉士,继任编修、国史馆纂修、提调等职。在京期间,与林则徐、魏源、龚自珍等结“宣南诗社”,为京都二十四诗人之一。
道光三年(1823),出任湖北襄阳知府。任内著《种桑说》3篇,提倡种桑养蚕。并派人至浙江,采购桑苗8000余株,移植于汉水之滨;又发动民工疏浚高阳池,受益农田1000多亩。同时,创办义塾80余所,自捐官俸印刷启蒙课本,作为教材;遇有诉讼案件,大多亲自审理,务求公允。此外,建桥梁,修城垣,实仓廪,惠政在民。在襄阳4年中,常微服出访,“求时事兴废,考前人之得失”,写成《襄阳杂识》。离任之前,又将已办而未完成,以及后来亟须办理之事辑成《襄阳必告录》。
道光六年(1826),擢升湖北汉黄德道。任内曾四至京山县查勘江堤,著《勘堤纪程》、《疏浚汉水内外二河故道议》。
道光十年(1830),任福建兴泉永道。到任之初,深感厦门“处泉、漳之交,扼台湾之要”,为东南沿海战略要地;而金门又为厦门之外围,似此海疆要区,应有完备志书,以供守备参考。遂于政事余暇,与孙云鸿、林焜熿等先后纂修《厦门志》与《金门志》。又往澎湖赈恤风灾,亲自发放赈费银9000余两,不假手于吏役,而使“人人均沾实惠”,并以所见所闻著《澎海纪行诗》2卷。
道光十六年(1836),周凯调任台湾兵备道。先是,台湾人张丙起事,聚众杀官吏,自称开国大元帅,年号天顺,旋被“剿平”。到任后,与总兵张公琴合力搜捕张丙余众。次年七月,周凯病殁任所。墓葬新城大塘坞(今富阳新登镇)。
周凯工诗,以抒性灵、讽喻为主;又精绘事,山水浑雅苍秀,师承元、明诸大家,所绘《武当纪游二十四图》,意境高妙,为传世名作。著有《内自讼斋文钞》、《内自讼斋诗钞》、《襄阳诗集》、《均阳纪游诗》、《高阳池修禊诗集》、《富阳先正古文选》、《富春杂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