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华夏古籍 传承国粹精华

崔鸿

崔鸿
  • 姓名:崔鸿
  • 全名:字彦鸾
  • 性别:
  • 国籍:北魏
  • 出生地:东清河鄃(今山东平原)人
  • 出生日期:478
  • 逝世日期:525年
  • 民族族群:
  • 主要作品:

崔鸿(478~525年)北魏史学家。字彦鸾,东清河鄃(今山东平原)人。《魏书》、《北史》有传。祖灵延,刘骏龙骧将军、长广太守。父敬友,梁郡太守。出身世家大族。富藏书,少博览群史,以才学著名。孝文帝时为彭城王国左常侍宣武帝时历仕员外郎、给事中、司徒长史等职孝明帝时官至给事黄门侍郎、散骑常侍、齐州大中正。他自幼好学,博综经史,弱冠便有著述之志,曾参与修撰魏孝文、宣武二帝《起居注》。后因十六国统治者“并因世故,跨僭一方,各有国书,未有统一”,于是以统一的体例纂成《十六国春秋》一百卷,另附《序例》一卷,《年表》一卷。在上这部书的奏表里,他表达自己的史学编纂思想。认为,历史上的改朝换代,是由于旧朝的弊政及新朝合乎时宜的法度所促成, “帝王之兴也,虽诞应图箓,然必有驱除,盖所以翦彼厌政,成此乐推。”从新朝代替旧朝的合理性出发,他高度肯定北魏的历史业绩,认为“百姓始得陶然苏息,欣于尧舜之世。”这与魏晋以来强烈的正统观,旨趣显然不同。对于著史内容及目的,他有以下简约的概括: “善恶兴灭之形,用兵乖会之势,亦足以垂之将来,昭明劝戒。”就十六国历史而言,为了达到“垂之将来,昭明劝戒”的目的,他采取了三个措施,一是“区分时事,各系本录”,即把各国的史事集中,以“录”编排,帝纪改称为传二是“破彼异同,凡为一体”,即删除各国之间互相诋毁的文字、纠正记载上的差异并用晋朝、刘宋的年号系年,使纷繁的十六国史成为一部统一年号下的各民族发展史三是“约损烦文,补其不足”,即削去不必要的繁琐文字,补充必要的史料。此外,对于三豕五门之类,一事异年之流,都参考长历、稽核旧志予以订正。这些做法,体现了崔鸿通贯的史学观点以及务求“实录”、重视考辨的求实精神。

版权所有©趣古籍   网站地图 滇ICP备2023006468号-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