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橚[sù](1361年10月8日-1425年9月2日)明代植物学、药物学家。明太祖朱元璋的第五子。洪武十一年(1378年),朱橚由吴王改封为周王,就藩开封(今河南开封)。文帝即位后被贬为庶人,流放云南,成为削藩计划首当其冲的受害者。成祖朱棣登基后,朱橚于永乐元年(1403年)复其爵位,重返开封周王府。以后虽有政治抱负,但终未施展,无大建树,而在植物学、医药学方面却做出了出色贡献。朱橚鉴于明初灾荒连年、民不聊生的状况,关心民众生活,热心植物研究,以帮助百姓解救饥荒为己任,在广泛搜集植物及进行种植实验的基础上,于1406年完成《救荒本草》一书。全书分上下两卷,记载植物414种,每种都配有精美的插图,其中来自历代本草的有138种,新增276种。该书对植物形态描述精细,抓住花、果、籽等分类特征,对有毒植物的食用加工处理方法也有记载,有的已采用了现代植物化学中吸附分离的方法。《救荒本草》是中国现存第一部以救荒为主的植物学著作,对后世影响很大,也受到国外学者的重视。在医药学方面,朱橚在其幕僚协助下,于永乐四年(1406年)编成《普济方》一书,共462卷,其中1960论、2175类、778法、61739方、239图。该书广泛搜集明以前医籍及有关著作,保存了不少名医著述,资料翔实丰富,全书达950万字,为中国古代收载药方最多的一部方书。不但有明永乐版本流传后世,近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和上海古籍出版社都出版了新版本。朱橚还撰有《元宫词》百章,有较高的文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