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弗雷德·德布林(Alfred Doblin,1878年08月10日~1957年06月26日),德国小说家。生于斯德丁一个犹太商人家庭。十岁时,父亲弃家与一个年青女郎到美国去了。他母亲带着五个孩子来到柏林。在学校时,他对康德、叔本华和尼采的哲学非常感兴趣,很早就专注于神秘主义和宗教。他的小说创作对二十世纪德国小说艺术的发展有极大的贡献。1913年发表了第一部包括十二个短篇小说的具有表现主义特征的集子。此后又创作了一系列著名的作品,如《王伦三跳》 (1915)、《华伦斯坦》(1920)、《山、海与巨人》(1924)、《柏林,亚历山大广场》(1929)、《不予赦免》 (1935)、《亚马孙河》三部曲(1935—1948)、《哈姆雷特或漫漫长夜有尽头》(1956)等等。在这些作品中,他在吸收了欧洲各国小说创作技巧的基础上,力图进行种种新的小说表现形式的探索和尝试,如叙述大跨度的转换、联想、内心独白、蒙太奇等等,但不管这些小说选择了哪种表现手法,其着眼点都是用以表现一个本质的人,一个被扩大到无限空间的人,表现个人与社会的矛盾和对立。德布林总是企图从东方道教、佛教和西方基督教的融合中寻找一个新的宇宙,并主张通过“自由人”的自发联合达到改革社会的目的。他的作品所着力描写的一些国家和地区,如印度、南美洲、中国、古老的巴比伦、三千年前的希腊半岛,或者柏林,这些都是具有象征意义的地方。他认为在这里,一个人的奋斗是是为了在恶魔和天神中间得到拯救。德布林一生经历丰富,由于抨击法西斯主义,被迫流亡法国、美国等地,并取得法国国籍。法西斯德国崩溃后,曾回国参与创立美因茨科学院,并出任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