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华夏古籍 传承国粹精华

丁申

丁申
  • 姓名:丁申
  • 全名:字竹舟
  • 性别:
  • 国籍:清代
  • 出生地: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 出生日期:约公元1830
  • 逝世日期:1895
  • 民族族群:
  • 主要作品:

丁申(约公元1830~1895),字竹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诸生、候选主事。咸丰年间,太平天国的革命战争中,文渊阁所藏《四库全书》因战火而散失,丁申与其弟丁丙多方搜集, “求购藏弃,渐复旧观”,使得不少藏书才得以保存。他因收藏文澜阁散失的《四库全书》有功,皇帝对他“赏四品顶戴以示奖励”。他因收藏《四库全书》被赏时, 自称是绅士,可见他没有做过什么大官。他侄儿在后记中说: “伯父世际难离,间关跋涉,九死一生”,看来,一生中并不顺当。丁申是清末有名的藏书家。他与弟弟丁丙在同治年间,被人称为藏书家双丁。他们继承祖上藏书,书斋叫八千卷楼。清代有名的藏书家共有四家,除双丁的八千卷楼之外,还有归安陆心源,藏书斋叫皕宋楼,藏书约20万卷;聊城杨端勤,藏书斋叫海源阁,藏书数万卷;常熟瞿绍基和儿子瞿镛,藏书斋叫铁琴铜剑楼,都十分有名。丁申温谨博雅,乡邦文献,最为谙熟。他除编纂《武林藏书录》,还和丁丙合编了《杭郡诗三辑》。


丁申为什么编纂《武林藏书录》?客观条件对他有影响。自南宋以后,杭州(临安)便成了东南的文化中心,当时许多藏书家、刻书家大都集中在杭州,这种风气一直流传到清代,清代的杭州,仍然是藏书集中的地方。丁申在序言里说: “武林为浙中首郡,天水待都,声名文物,甲于寰宇,士多好学,家尚蓄书”。可见藏书是当时杭州的风气。他对许多典籍毁于兵火,大量散佚,十分可惜,而他又从小就十分喜爱好书,他深感以前关于藏书家的记载太少,所以他“采公私目录,备古今掌故”,编成这本书录。虽然他说是“留览聊以自娱”,其实,他还是为了使杭州藏书、刻书的面貌得以保存、流传。


《武林藏书录》初稿约成于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他侄儿在后记中说: “先伯父竹舟公编纂是录,未及定稿而卒。”是后来别人帮助排稿付印的。全书分卷首、卷上、卷中、卷下、卷末几部分。卷首是文澜阁,讲《四库全书》分抄几份副本及贮藏情况,但主要内容是讲文澜阁的修建过程,阁内藏《四库全书》、《图书集成》、《总目考证》的情况,还讲了被毁及复修经过。卷上有17个小题目:北宋杭州学书版、秘书省、太学书版库、南宋诸刻、西湖书院、尊经阁、虎林书院、杭州诸公署镂版、杭州官刻书、杭州府州官书、敷文书院、仁和学、浙江采集遗书、重刊聚珍版诸书、浙江巡抚续进书、灵隐书藏、浙江书局。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讲宋以后,杭州官家藏书、刻书、采书和地方进书的概况,对研究版籍,很有史料价值。卷中和卷下,共有68个小题目,主要是讲杭州历代私家藏书的状况,第一个是三国中吴国的范子安,最后一个是清代咸丰时的朱学勤。讲了这些藏书家的生平、家世、逸事及藏书情况。如“小仓山房所好轩”,说“所好轩者,袁子藏书处也,袁子之好众矣,而何以书名,盖与群好敌而书胜也”, “袁子妤味,妤色,妤葺屋,妤游,好友,妤花竹泉石,妤珪璋彝尊、名人书画”,而他的喜爱中,以书为最;还讲了他收藏各种版本古籍的经过和状况。卷末有10个小题目,主要记载寄离杭州的一些藏书家。这些藏书家又多是文学家或校刻家,如淮海人周昭礼,不仅藏书万卷,还著有《清波杂志》12卷;济南人周草窗,不仅藏书多,还著有《齐东野话》;嘉兴人冯文昌,不仅藏书,还是校刻家。这些史料,对研究杭州地区的古代文化发展,都很有价值。

版权所有©趣古籍   网站地图 滇ICP备2023006468号-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