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华夏古籍 传承国粹精华

岁功典第五十七卷

秋部汇考

《易经》说卦传

兑,正秋也,万物之所说也。故曰:说言乎兑。

《书经》周官

司寇掌邦,禁诘奸慝刑暴乱。

〈蔡传〉秋官卿,主寇贼法禁。

《诗经》小雅四月章

秋日凄凄,百卉具腓。

〈朱注〉凄凄,凉风也;卉,草;腓,病也。〈大全〉吕氏曰:秋日犹云秋时也。

《礼记》王制

天子诸侯,宗庙之祭秋,曰尝。

〈陈注〉《疏》曰:尝者,新谷熟而尝也。

祭统

古者于尝也,出田邑,发秋政,顺阴义也。故《记》曰:尝之日,发公室,示赏也。草艾则墨,未发秋政则民弗敢草也。

〈陈注〉发公室,因物之成而用之,以行赏也。草艾则墨者,因其枯稿之时,艾之以给爨。墨,五刑之轻者。

《周礼》春官

大宗伯,以尝秋享先王。

〈订义〉郑谔曰:秋冬以狝狩而奉祭祀。百物既登,可献者众。秋以荐新为主尝者。物初成,始可尝,于是而荐新也。

以宾礼,亲邦国,秋见曰觐。

〈订义〉郑康成曰:觐之言勤也,欲其勤王之事也。

秋官

司寇。

〈订义〉郑谔曰:秋者,天地严凝之气,肃杀万物之时。刑者,人君所以肃天下之不肃。故掌刑之官属乎秋。言刑之用,如秋气之肃杀。

大行人,掌大宾之礼,及大客之仪,以亲诸侯。秋觐以比邦国之功。

〈订义〉郑谔曰:秋者,物成之时。人之立事,自春而图之,积功至秋,亦可以成矣。故秋言比功,谓秋为万物之成耳。

《尔雅》释天

秋为白藏。

〈疏〉秋之气和,则色白而收藏。

秋为收成。

〈注〉此亦秋之别号。

《易通统图》西陆

秋,日行西方白道,曰西陆。

《尚书考灵耀》虚为秋候

虚星为秋候,昴星为冬期。阴气相佐,德乃不邪。子助母收,母合子符。

治兵

秋绝太白,是谓大武用时,治兵得功。

《孝经钩命决》时政

秋政不失,人民昌。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

秋三月,此为容平。

〈注〉容,盛也。万物皆盛实而平定也。

天气以急,地气以明。

〈注〉寒气上升,故天气以急。阳气下降,故地气以明。

早卧早起,与鸡俱兴。

〈注〉鸡鸣早而出埘晏。与鸡俱兴,与春夏之早起少迟,所以养秋收之气也。

使志安宁,以缓秋刑。

〈注〉阳和日退,阴寒日生。故使神志安宁,以避肃杀之气。

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

〈注〉皆所以顺秋收之气,而使肺金清净也。

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注〉凡此应秋气者,所以养收气之道也。

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注〉肺属金,王于秋,逆秋收之气,则伤肺矣。肺伤,至冬为飧泄之病,因奉藏者少故也。盖秋收而后冬藏,阳藏于阴,而为中焦釜底之燃,以腐化水谷。秋失其收,则奉藏者少。至冬寒水用事,阳气下虚,则水谷不化,而为飧泄矣。

玉机真藏论篇

帝曰:秋脉如浮,何如而浮。岐伯曰:秋脉者,肺也。西方金也,万物之所以收成也。故其气来轻虚以浮,来急去散,故曰浮。反此者病。

〈注〉秋气降收,外虚内实。内实故脉来急,外虚故浮而散也。

帝曰:何如而反。岐伯曰:其气来毛,而中央坚,两旁虚,此谓太过,病在外。其气来毛而微,此谓不及,病在中。

〈注〉如榆荚而两旁虚,中央实。此肺之平脉坚,则为太过矣。毛而微是中央两旁皆虚,此所生之母气不足,而致肺气更衰微也。

帝曰:秋脉太过与不及,其病皆何如。岐伯曰:太过则令人逆气,而背痛愠愠然。其不及则令人喘,呼吸少气而欬。上气见血,下闻病音。

〈注〉肺主周身之气,太过则反逆于外,而为背痛。肺之俞在肩背也。愠愠,忧郁不舒之貌。《经》曰:气并于肺,则忧其不及。则令人气虚而喘,呼吸少气而欬。虚气上逆,则血随而上行。虚气下逆,则闻呻吟之病音。盖肺主气而司呼吸开阖,其太过则盛逆于外,其不及则虚逆于内也。

六节藏象论篇

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其华在毛,其充在皮,为阳中之太阴,通于秋气。

〈注〉肺主气而藏魄,故为气之本,魄之处也。肺主皮毛,故华在毛,充在皮也。藏真居高而属阴,故为阳中之太阴,而通于秋气,秋主肺也。

诊要经终论篇

七月、八月,阴气始杀,人气在肺。

〈注〉始杀者,气始肃杀也。申酉二月属金,而人气在肺。

九月、十月,阴气始冰,地气始闭,人气在心。

〈注〉收藏之气从天而降,肺属乾金而主天,为心藏之盖。故秋冬之气从肺而心,心而肾也。

脉要精微论篇

秋日下肤,蛰虫将去。

〈注〉秋气降收,如蛰虫之将去外而内藏之象。

藏气法时论篇

肺主秋,手太阴,阳明,主治其日庚辛,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泄之。

〈注〉肺主秋金之令,手太阴,主辛金,阳明主庚金。二经相为表里,而主治经气。庚为阳金,辛为阴金,在时主秋,在日主庚辛。肺主收降之令,故苦气上逆,宜食苦以泄下之。

《管子》幼官篇

秋行夏政,叶行春政,华行冬政。耗十二期风至,戒秋事。十二小卯薄百爵;十二白露下收聚;十二复理赐予;十二始前节第赋事;十二始卯合男女;十二中卯、十二下卯三卯同事。九和时节,君服白色,味辛味,听商声,治湿气,用九数,饮于白后之井,以介虫之火爨藏。恭敬行,抟锐坦,气修通,凡物开静形生理。间男女之畜,修乡里之什伍,量委积之多寡,定府官之计数,养老弱而勿通,信利害而无私,此居于图西方。

四时篇

西方曰辰,其时曰秋,其气曰阴,阴生金与甲。其德忧哀静正严顺。居不敢淫佚其事,号令毋使民淫暴,顺旅聚收,量民资以畜聚。赏彼群干,聚彼群材,百物乃收。使民毋怠所恶,其察所欲,必得我信。则克此谓辰。德辰掌收,收为阴。秋行春政则荣;行夏政则水;行冬政则耗。是故秋三月,以庚辛之日发五政。一政曰禁博塞,圉小辩,𩰚译跽;二政曰毋见五兵之刃;三政曰慎旅农趣聚收;四政曰补缺塞坼;五政曰修墙垣周门闾。五政苟时,五谷皆入。

五行篇

睹庚子金行,御天子出令。命祝宗选禽兽之禁,五谷之先熟者,而荐之祖庙与五祀,鬼神飨其气焉,君子食其味焉。然则凉风至白露下,天子出令,命左右司马衍组甲厉兵,合什为伍,以修于四境之内。谀然告民有事,所以待天地之杀敛也。然则昼炙阳夕下,露地竞环,五谷邻熟,草木茂实,岁农丰年大茂,七十二日而毕。

按:禁谓牢,囿圃所养,拟供祭祀;组甲谓以组贯甲也;谀,悦顺貌;有事谓出师,以伐不顺,象天地杀敛也。环炙实貌方秋之日;昼则暴炙;夕则下;寒露而润之,阴阳更生,故地交竞而炙实邻紧也。阴阳气足,故紧熟。地质坚刚曰竞;气敛还为环;五谷次收曰邻熟,邻相比也。

睹庚子金行,御天子攻山击石,有兵作战,而败士死丧,执政七十二日而毕。

七臣七主篇

秋毋赦过、释罪、缓刑。秋政不禁,则奸邪不胜。

禁藏篇

秋行五刑,诛大罪所以禁淫邪、止盗贼。

度地篇

当秋三月,山川百泉涌,降雨下山水,出海路,距雨露属天地凑汐,利以疾作收敛,毋留一日。把百日餔民,毋男女皆行于野,不利作土功之事。濡湿日生土弱难成利,耗什分之六,土工之事亦不立。

轻重己篇

以夏日至,始数四十六日,夏尽而秋始而黍熟。天子祀于太祖。其盛以黍,黍者,谷之美者也;祖者,国之重者也。大功者太祖;小功者小祖;无功者无祖。无功者皆称其位而立沃,有功者观于外。祖者所以功祭也,非所以戚祭也。天子之所以异贵贱而赏有功也。以夏日至,始数九十二日,谓之秋至,秋至而禾熟,天子祀于太惢,西出其国百三十八里而坛,服白而絻白,搢玉总带锡监,吹埙篪之风凿,动金石之音,朝诸侯,卿大夫列士,循于百姓,号曰祭月。牺牲以彘,发号出令,罚而勿赏,夺而勿予,罪狱诛而勿生,终岁之罪毋有所赦。作衍牛马之实,在野者王,天子之秋计也。

《尸子》秋为礼

秋为礼,西方为秋,秋肃也。万物莫不肃敬,礼之至也。

《汉书》律历志

少阴者西方。西迁也,阴气迁,落物于时为秋,秋𩏶也,物𩏶敛乃成孰。

天文志

太白曰:西方秋金,义也,言也,义亏言失,逆秋令伤金气,罚见太白。

《淮南子》原道训

秋风下霜,倒生挫伤;鹰雕抟鸷;昆虫蛰藏;草木注根;鱼鳖凑渊,莫见其为者,灭而无形。

〈注〉草木首地而生,故曰倒生,挫伤者,彫落也。

天文训

西方金也,其帝少昊,其佐蓐收,执矩而治。秋,其神为太白,其兽白虎,其音商,其日庚辛。

夏至四十六日,而立秋,凉风至,音比夹钟。加十五日指申,则处暑,音比姑洗。加十五日,指庚,则白露降,音比仲吕。加十五日,指酉,中绳。故曰:秋分雷戒,蛰虫北乡,音比蕤宾。加十五日,指辛,则寒露,音比林钟。加十五日,指戌,则霜降,音比夷则。

秋三月,地气下藏,乃收其杀,百虫蛰伏,

太阴治秋,则欲修备缮兵。

时则训

秋行夏令华,行春令荣,行冬令耗。

五位

西方之极,自昆崙绝。流沙沈羽,西至三危之国,石城金室,饮气之民不死之野。少皞,蓐收之所司者,万二千里。其令曰:审用法,诛必罪,备盗贼,禁奸邪,饰群牧,谨贮聚,修城郭,补决窦,塞蹊径,遏沟渎,止流水,雍溪谷,守门闾,陈兵甲,选百官,诛不法。

主术训

人君上因天时,下尽地财,中用人力。丘陵阪险不生五谷者,以树竹木。秋畜蔬食,以为民资。

《春秋繁露》五行逆顺篇

金者秋,杀气之始也。建立旗鼓,把旄钺,以诛杖贼残,禁暴虐安集。故动众兴师,必应义理,出则伺兵,入则振旅。以闲习之,因于彼狩,存不忘亡,安不忘危。修城郭,缮墙垣,审群禁,饬兵甲,警百官,诛不法。恩及于金石,则凉风出。恩及于毛虫,则走兽大,为麒麟至。如人君好战,侵陵诸侯,贪城邑之赂,轻百姓之命,则民病喉咳嗽,筋挛鼻仇塞。咎及于金,则铸化凝滞,冻坚不成,四面张罔,焚林而猎;咎及毛虫,则走兽不为,白虎妄搏,麒麟远去。

五行五事篇

王者能治则义立,义立则秋气得,故义者主秋。秋气始杀,王者行小刑罚,民不犯,则礼义成。于时阳气为贼,故王者辅以官牧之事,然后万物成熟。秋,草木不荣华,金从革也。秋行春政则华;行夏政则乔;行冬政则落;秋失政则春天风不解,雷不发。

《大戴礼记》千乘篇

司寇司秋,以听狱讼,治民之烦乱,执权变民中。凡民之不刑,崩水以要,间作起不敬,以欺惑憧愚,作于财贿,六畜五谷曰盗诱。居室家,有君子,曰义。子女专曰𡝩。五兵及木石曰贼。以中情出,小曰间,大曰讲。利辞以乱属曰谗。以财投长曰贷。凡犯天子之禁,陈刑制辟,以追国民之不率上教者。夫是故,一家三夫,道行三人,饮食哀乐平,无狱。方秋三月,收敛以时,于时有事,尝新于皇祖皇考,食农夫九人,以成秋事。

《晋书》律历志

金音商,三分徵,益一以生,其数七十二。属金者,以其浊次宫臣之象也,秋和则商声调。

《陆机纂要》秋树秋雨

秋树名成,秋雨名愁。

《梁元帝纂要》秋时景略

秋曰白藏,亦曰收成,亦曰三秋、九秋、素秋、素商、高商。天曰旻天,风曰商风、素风、凄风、高风、凉风、激风、悲风。景曰朗景、澄景、清景;时曰凄辰、霜辰;节曰素节;草曰衰草;木曰疏木、衰林、霜柯、霜条。

《农政全书》秋气十八候

立秋之节,首五日,凉风至;次五日,白露降;后五日,寒蝉鸣。次处暑气,首五日,鹰乃祭鸟;次五日,天地始肃;后五日,禾乃登。次仲秋白露之节,首五日,鸿雁来;次五日,元鸟归;后五日,群鸟养羞。次秋分气,初五日,雷乃收声;次五日,蛰虫坏户;后五日,水始涸。次季秋寒露之节,初五日,鸿雁来宾;次五日,雀入大水为蛤;后五日,菊有黄花。次霜降气,初五日,豺乃祭兽;次五日,草木黄落;后五日,蛰虫咸俯。凡此六气一十八候,皆秋气,正收敛之令。

《遵生八笺》秋三月调摄总类

《礼记》:西方曰秋,秋者愁也。愁之以时,察守义也。《太元经》曰:秋者,物皆成象而聚也。《管子》曰:秋者,阴气始下,故万物收。《淮南子》曰:秋为矩矩者,所以方万物也。《汉律志》曰:少阴者,西方也。西者,迁也,阴气迁落,万物𩏶敛,乃成熟也。当审时节,宣调摄以卫其生。

立秋金相,秋分金旺,立冬金休,冬至金废,立春金囚,春分金死,立夏金殁,夏至金胎。言金孕于火土之中。

脩养肺脏法

当以秋三月,朔望,旭旦,向西平坐,鸣天鼓七,饮玉泉三,然后瞑目正心,思吸兑宫,白气入口,七吞之,闭气七十息,此为调补神气,安息灵魄之要诀。当勤行之。

〈注〉饮玉泉者,以舌抵上腭,待其津生满口,漱而咽之,凡三次也。

七八九月行肺脏导引法

可正坐,以两手据地,缩身曲脊,向上三举,去肺家风邪积劳;又当反拳搥背上,左右各三度,去胸臆闭气风毒。为之良久,闭目叩齿而起。

秋季摄生消息论

秋三月,主肃杀。肺气旺,味属辛金,能剋木。木属肝,肝主酸。当秋之时,饮食之味,宜减辛增酸,以养肝气。肺盛则用呬以泄之。立秋以后,稍宜和平将摄。但凡春秋之际,故疾发动之时。切须安养,量其自性,将养秋间,不宜吐并发汗,令人消烁,以致脏腑不安。惟宜针灸下痢,进汤散以助阳气。又若患积劳五痔消渴等病,不宜吃乾饭、炙煿,并自死牛肉、生鲙、鸡猪、浊酒、陈臭咸醋、粘滑难消之物及生菜瓜果、鲊酱之类。若风气冷,病痃癖之人亦不宜近。若夏月好吃冷物过多,至秋患赤白、痢疾兼疟疾者,宜以童子小便二升,并大腹槟榔五个,细剉,和便煎取,八合下生姜汁一合和收,起腊雪水调下,早朝空心,分为二服,泻出三两,行夏月所食冷物,或膀胱有宿水冷脓,悉为此药祛逐,不能为患。此汤名承气,虽老人亦可服之,不损元气。止秋痢,又当其时。此药又理脚气,诸气悉可取服。丈夫泻后两三日,以韭白煮粥加羊肾同煮,空心服之,殊胜补药。又当清晨睡觉,闭目叩齿二十一下,咽津。以两手搓热,熨眼数多,于秋三月行此,极能明目。又曰:秋季谓之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形,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禁寒饮并穿寒湿内衣。

《千金方》曰:三秋,服黄芪等丸一二剂,则百病不生。《金匮要略》曰:三秋,不可食肺。

《四时纂要》曰:立秋后,宜服张仲景八味地黄丸,治男女虚弱百疾,医所不疗者。久服身轻不老。熟地黄八两、薯蓣四两、茯苓二两、牡丹皮二两、泽泻二两、附子童便制炮一两、肉桂一两、山茱萸四两、汤泡五遍,右为细末。蜜丸如桐子大,每日空心酒下二十丸,或盐汤下,稍觉过热,用凉剂一二帖以温之。

《云笈七签》曰:秋宜冻足、冻脑。卧以头向西,有所利益。《养生论》曰:秋初夏末,热气酷甚,不可脱衣裸体,贪取风凉。五脏俞穴皆会于背,或令人扇风夜露手足,此中风之源也。若觉有疾,便宜服八味地黄丸,大能补理脏腑禦邪,仍忌三白,恐冲药性。

秋三月,卧时头要向西,作事利益。

《本草》曰:入秋,小腹多冷者,用古时砖煮汁,热服之,又用热砖熨肚,三五度瘥。

《书》曰:秋禁寒馀食,禁早服寒衣。

又曰:秋伤于湿,上逆而咳,发为痿厥。

秋三月,六气十八候皆正收敛之,令人当收敛身心,勿为发扬驰逞。

又曰:八月望后少寒,即用微火煖足,勿令下冷。《养生书》曰:秋谷初成,不宜与老人食之,多发宿疾。《法天生意》曰:秋三月,戊子己亥庚子辛亥,宜炼丹药,宜入山修道。

秋时幽赏西泠桥畔醉红树

西泠在湖之西,桥侧为唐一庵墓,中有枫桕数株,秋来霜红,雾紫点缀成林影醉。夕阳鲜艳夺目。时携小艇扶尊,登桥吟赏,或得一二新句,出奚囊红叶笺书之。临风掷水,泛泛随流,不知飘泊何所。幽情耿耿,撩人更于月夜。相对露湿,红新朝烟,凝望明霞艳日,岂直胜于二月花也。西风起处,一叶飞向尊前,意似秋色怜人,令我腾欢豪举,兴薄云霄。翩翩然神爽哉,何红叶之得我耶。所患一朝枯朽摧为爨桐,使西泠秋色,色即是空,重惜不住色相,终为毕竟空也。谁能为彼破却生死大劫哉。他日因果,我当作伤时命以吊。

宝石山下看塔灯

保叔为省中最高塔。七级燃灯,周遭百盏,星丸错落,辉煌烛天,极目高空,恍自九霄中。下灯影澄,湖水面又作一种色相,霞须滉荡,摇曳长虹,夜静水寒,焰射蛟窟。更喜风清湖白,光彩俨驾。鹊桥得生羽翰,便想飞步绳河。彼岸忽闻钟磬,半空梵音声,出天上,使我欲念色尘一时幻破,清净无碍。

满家巷赏桂花

桂花最盛处,惟南山龙井为多。而地名满家巷者,其林若墉若栉,一村以市花为业,各省取给于此。秋时策蹇入山看花,从数里外便触清馥,入径珠英琼树香满空山,快赏幽深,恍入灵鹫金粟世界。就龙井汲水煮茶,更得僧厨山蔬野蔌作供。对仙友大嚼令人五内芬馥。归携数枝作斋头伴寝,心清神逸虽梦中之我尚在花境。旧闻仙桂生自月中,果否。若向托根广寒,必凭云梯天路可折,何为常被平地窃去,疑哉。

三塔基听落雁

秋风雁来,惟水草空阔处,择为栖止。湖上三塔基址,草丰沙阔,雁多群呼下集,作解阵息所。携舟夜坐,时听争栖竞啄,影乱湖烟,宿水眠云,声凄夜月基畔,呖呖嘹嘹,秋声满耳,听之黯然。不觉一夜西风,使山头树冷,浮红湖岸,露寒生白矣。此听不悦人耳,惟幽赏者能共之。若彼听鸡声而起舞,听鹃声而感变者,是皆世上有心人也。我则无心。

胜果寺月岩望月

胜果寺左山,有石壁削立,中穿一窦,圆若镜然。中秋月满,与隙相射。自窦中望之,光如合璧。秋时,当与诗朋酒友赓和清赏,更听万壑江声,满空海色,自得一种世外玩月意味。左为故宋御教场,亲军护卫之所。大内要地,今作荒凉僻境矣。何如镜隙阴晴常满,万古不亏。区区兴废,尽入此石目中。人世搬弄,窃为冷眼偷笑。

水乐洞雨后听泉

洞在烟霞岭下,岩石虚豁,谽谺邃窈,山泉别流,从洞隙滴滴,声韵金石。且泉味清甘,更得雨后,泉多音之清泠,真胜乐奏矣。每到,以泉沁吾脾,石漱吾齿。因思苏长公云:但向空山石壁下,受此有声无用之清流。又云:不须写入薰风弦纵,有此声,无此耳。我辈岂无耳哉。更当不以耳听,以心听。

资严山下看石笋

资严在灵隐,隐西壁下,有石状若笋,形圆削卓立,高可百尺。巑岏秀润,凌空插云。更喜四顾山峦,若层花吐萼,皱縠叠浪,巍峨曲折,穿幽透深,林木合抱,皆自岩窦拔起,不土而生。旧传此山韫玉,故腴润若此。但山石间水迹波纹,不知何为。有之,亦不知有自何时。岂沧海桑田说也。更爱前后石壁,唐宋游人题名甚多。进此,有枫林坞,秋色变幻,种种奇观,窈窕崎岖,不胜腾涉矣。时当把酒鲸吞,倚云长啸,使山谷骇应,增我济胜之力数倍。

北高峰顶观海云

北高峰,为湖山第一高处。绝顶环眺,目及数里。左顾澄湖,匣开妆镜,金饼晶荧;右俯江波绳引,银河玉虬。屈曲前后,城郭室庐,郊原村落,眇若片纸,画图雄哉。目中之观哉。时间日晷将西,海云东起,恍见霄雾溟蒙,朝烟霏拂,泄泄萦纡,英英层叠,横截半空,溷合无际,四野晚山,浮浮冥漠矣。即此去地千尺,离俗数里,便觉足蹑天风,著眼处不知家隔何地。矧吾生过客,原无挂碍,何为受彼世缘束缚,不作尘外遐想。

策杖林园访菊

菊为花之隐者,惟隐君子山人家能蓺之,故不多见。见亦难于丰美。秋来,扶杖遍访城市、林园、山村、篱落,更挈茗奴从事,投谒花主,相与对花谈胜。或评花品,或较栽培;或赋诗相酬,介酒相劝,擎杯坐月,烧灯醉花。宾主称欢,不忍热别。花去朝来,不厌频过,此兴何乐时乎。东篱之下菊可采也,千古南山悠然见之,何高风隐德,举世不见元亮。

乘舟风雨听芦

秋来风雨怜人,独芦中声最凄黯。余自河桥望芦过处,一碧无际,归枕故丘,每怀拍拍武林,惟独山王江泾,百脚村多芦,时乎风雨连朝,能独乘舟卧听秋声,远近瑟瑟,离离芦苇,萧森苍苍蔌蔌。或雁落哑哑,或鹭飞濯濯;风逢逢而雨沥沥,耳洒洒而心于于;寄兴幽深,放怀閒逸。舟中之人谓:非第一出尘阿罗汉耶。避嚣炎而甘寥寂者,当如是降伏其心。

保叔塔顶观海日

保叔塔,游人罕登,其巅能穷七级,四望神爽。初秋时,夜宿僧房,至五鼓起,登绝顶。东望海日将起,紫雾氤氲,金霞漂荡,亘天光彩,状若长横疋练,圆走车轮。或肖虎豹超骧,鸾鹤飞舞。五色鲜艳,过目改观,瞬息幻化,变迁万状。顷焉,阳谷吐火,千山影赤,金轮浴海,闪烁荧煌,火镜浮空,曈昽辉映,丹焰炯炯,弥天流光,赫赫动地。斯时,惟启明在东,晶丸灿烂,众星隐隐,不敢为颜矣。长望移时,令我目乱神骇,陡然狂呼,声振天表。忽听筹报鸣鸡,树喧宿鸟,大地云开,露华影白,回顾城市,嚣尘万籁,滚滚生动,空中新凉逼人,凛乎不可留也。下塔闭息敛神,迷目尚为云霞眩彩。

六和塔夜玩风潮

浙江潮汛,人多从八月昼观,鲜有知夜观者。余昔焚修寺中,燃点塔灯,夜午月色横空,江波静寂,悠悠逝水,吞吐蟾光,自是一段奇景。顷焉,风色陡寒,海门潮起,月影银涛,光摇喷雪,云移玉岸,浪捲轰雷,白练风扬,奔飞曲折,势若山岳声腾。使人毛骨欲竖。古云十万军声,半夜潮信哉。过眼惊心,因忆当年浪游,身共水天飘泊,随潮逐浪,不知几作,泛泛中人。此际沈吟,始觉利名,误我不浅。遥见浪中数点浮鸥,是皆南北去来舟楫,悲夫二字搬弄人间,千古曾无英雄。打破尽为名利之梦,沈酣风波,自不容人唤醒。

《江西志书》〈各省风俗同者不载〉武宁县

秋西风,主雨。秋初,热尤甚,多防旱。八九月,岚气多,人多患疟。

宁州

秋寒多旱,秋雾亢旸。

《福建志书》惠安县

夏秋间,阴云涌起,大帽山前后,郁结回旋,久而不散。则必有西北风吹送,骤雨俄顷即止,不能远及。若夜静无风,一天星斗闪烁摇动者,明日必有风。虹蜺,观其所直之方,若下不至地,随见随灭者,无灾;若久见不灭,复化为微雨,则所直之方,必有螟虫之灾。

福宁州

秋热,更烈于夏。风雨相挟暴冷,难于调摄,而疟痢之病,十常八九。递而九月霜降前后,始觉凉凊。

《广东志书》石城县

夏秋之交,时多飓风,翻瓦拔木。秋多露,白露雨,寒露风,则谷不实。中秋月徵上元阴晴。

上一章 > 目录 < 下一章
版权所有©趣古籍   网站地图 滇ICP备2023006468号-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