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华夏古籍 传承国粹精华

校正《群书治要》序

古昔圣主贤臣,所以孜孜讲求,莫非平治天下之道,皆以救弊于一时,成法 [1] 于万世,外此岂有可观者哉?但世迁事变,时换势殊,不得不因物立则,视宜创制。是以论说之言日浩,撰著之文月繁;简朴常寡,浮诞渐胜。其纲之不能知,而况举其目乎?此书之作,盖其以此也。先明道之所以立,而后知政之所行;先寻教之所以设,而后得学之所归。自典、诰深奥,讫史、子辩博,诸系乎政术、存乎劝戒者,举而不遗。罢朝而不厌其淆乱,闭室而不烦其寻究,诚亦次经之书也。我朝承和 [2] 、贞观 [3] 之间,致重雍袭熙 [4] 之盛者,未必不因讲究此书之力。则凡君民、臣君者非所可忽也。尾公 [5] 有见于斯,使世子命臣僚校正而上之木,又使余信敬序之。惟信敬弱而不敏,如宜固辞者而不敢者,抑亦有故也。《群书治要》五十卷,五十卷内缺三卷。神祖 [6] 迁骏府得此书,惜其不全,命我远祖罗山补之,三卷内一卷今不传。今尾公此举,上之欲君民者执以致日新之美,下之欲臣君者奉以赞金镜之明,为天下国家冀升平之愈久,远心旷度,有不可胜言者也。信敬预事,亦知远祖所望,信敬是所以奉命不敢辞也。

天明七年(公元1787年)丁未四月

朝散大夫国子祭酒林信敬谨序

译文

古时候贤明的国君和臣子们,勤勤恳恳努力追求的,无不是为了获得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用此大道来挽救时弊,为后世树立可供借鉴的法度,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可供他人作为鉴镜的呢?但是时代在变迁,而且每个时代当时的形势也很悬殊,因此不得不按照当时人事物发展的实际状况,建立相应的规矩和制度。论说的言语越来越多,撰写的文章越来越繁杂,而简明朴实之辞越来越少,虚狂不实之言越来越多,连文章的大纲主旨都不容易掌握到,更何况细目呢?汇集《群书治要》也就是因为这样的原因。首先让我们明了治国的大道,而后才能够明白政治上的举措;先让我们明白设立教育的目的和初衷,然后才能明白学习的方向和归宿。从深奥的训诰、典谟到雄辩博大的史书、诸子百家著作中,把关于治理国家、劝诫君臣百姓的内容都一一选出,而没有遗漏。退朝回到家中读起此书不感到杂乱,关起门来独自一人探究不厌其烦,我的确觉得这本书仅次于经典的地位。承和、贞观年间(约公元834-876年),社会呈现出安定繁荣的盛世局面,未必 不是借助这本书的力量所成就的。因此大凡领导人民、侍奉国君的人是不能够忽略这本书的。

尾公有鉴于此,就让他的儿子命令臣子们校对之后,把这本书刻在了木板上,又命我为该书作篇序言。只是我德能不足而且又不聪明,但本应坚决推辞却不敢推辞,也是有原因的。《群书治要》总共五十卷,里边缺少三卷。神祖(指德川家康)搬到骏府后得到这本书,可惜这本书残缺不全,遂命我的远祖罗山先生把它补起来,三卷中有一卷至今也没有传下来。现在尾公的这一举动,对上可以让领导者愈加贤明,对下可以让臣子们作为一面镜子使自己愈加明智,希望国家因此安定太平的时间能够长久,其远大的心量、广阔的胸怀,是言语所说不尽的。我信敬能够参与这件事情,我想也是我的祖宗所希望的吧,所以我接受使命而不敢推辞。

天明七年(公元1787年)丁未四月

朝散大夫国子祭酒林信敬谨序

[1] 成法:犹榜样。​​​​​​​​​

[2] 承和:日本天皇仁明天皇的年号。仁 明天皇(810年-850年3月21日),日本第五四代天皇。883年2月28日至850年3月21日在位。​​​​​​​​​

[3] 贞观:贞观(859年4月15日-877年4月16日)是日本的年号,在天安之后、元庆之前。这时代的日本天皇是平安时代之清和天皇及阳成天皇。​​​​​​​​​

[4] 重雍袭熙:雍、熙:和乐。指太平和乐的景象。​​​​​​​​​

[5] 尾公:尾张德川家,是尾张地方的德川氏御连枝(德川家分家),德川御三家之一。单单被称为尾张家。尾张家的家祖是德川家康的九子德川义直,在江户时代治理尾张藩。​​​​​​​​​

[6] 神祖:神祖是后世人对德川家康的尊称。德川家康(1543年1月31日—1616年6月1日),日本战国时代末期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江户幕府的第一代将军。生于名古屋附近的冈崎,为冈崎城主松平广忠之子,原姓松平氏,小名竹千代,初名元信,后改名元康,最后改名家康,1566年奉敕改姓德川。​​​​​​​​​

刊《群书治要》考例

谨考国 [1] 史,承和 [2] 、贞观 [3] 之际,经筵 [4] 屡讲此书,距今殆 [5] 千年,而宋明诸儒,无一言及者,则其亡失已久。宽永 [6] 中,我敬公 [7] 儒臣堀正意 [8] 捡 [9] 此书,题 [10] 其首曰:“正和 [11] 年中,北条实时 [12] 好居 [13] 书籍,得请诸 [14] 中秘 [15] ,写 [16] 以藏其金泽文库 [17] 。及神祖 [18] 统一 [19] 之日,见之,喜其免兵燹 [20] ,乃命范 [21] 金 [22] ,至台庙献之皇朝,其余颁宗戚亲臣,是今之活字铜版也。旧目五十卷,今存四十七卷,其三卷不知亡何时,罗山先生 [23] 补其二卷,其一卷不传,故不取也。”但知金泽之旧藏,亦缺三本,近世活本 [24] 亦难得,如其缮 [25] 本,随写随误,势世以音讹,所处以训谬,间有不可读者。我孝昭二世子 [26] 好学,及读此书,有志校刊,幸魏氏所引原书,今存者十七八,乃博募异本 [27] 于四方,日与侍臣照对 [28] 是正。业未成,不幸皆早逝。今世子深悼之,请继其志,勖 [29] 诸臣相与卒其业。于是我公 [30] 上自内库 [31] 之藏,旁至公卿大夫之家,请以比之,藉以对之,乃命臣人见桼 [32] 。臣深田正纯、臣大冢长干、臣宇野久恒、臣角田明、臣野村昌武、臣冈田挺之、臣关嘉、臣中西卫、臣小河鼎、臣南宫龄、臣德民等,考异同,定疑似。臣等议曰:是非不疑者就正之,两可者共存。又与所引错综大异者,疑魏氏所见,其亦有异本欤?又有彼全备而此甚省者,盖魏氏之志,唯主治要,不事修辞。亦足以观魏氏经国之器 [33] ,规模 [34] 宏大,取舍之意,大非后世诸儒所及也。今逐次补之,则失魏氏之意,故不为也。不得原书者,则敢附臆考,以待后贤。以是为例 [35] ,雠校 [36] 以上。

天明 [37] 五年乙巳春二月乙未尾张国校 [38] 督学臣细井德民谨识

译文

慎重考察我国史料,承和、贞观年间,御前屡次讲解此书,距离现在几乎有一千年了,而(中国)宋代和明代的儒家学者,没有一个提到的,可见此书(在中国)已经散失很久了。宽永年间,敬公(德川义直)的儒官堀正意翻看这部书,在书前面写道:“正和年间,北条实时喜欢收藏书籍,得以从宫廷藏书处请到此书,抄写后收藏到他所建的金泽文库中。等到神祖(德川家康)统一全国的时候,见到了金泽文库抄本,欢喜于这部书免遭战火,于是命令用铜版活字印刷,到台庙献给皇家,其余的颁赠给宗族亲属和亲近的大臣,这就是现在看到的活字铜版《群书治要》。(魏徵)原书目录为五十卷,现仅存四十七卷,其余三卷不知什么时候散失了。林罗山先生补了两卷,另一卷没有传下来,因此不予采用。”从这里可以知道金泽文库旧时所藏抄本也缺少三卷。近代以来,活字本也很难见到。至于手抄本,往往边写边出现错误,如“势”和“世”因为读音相同而出现抄写错误,“所”和“处”因为训诂的缘故而出现抄写错误,不时的有读不通的地方。我们(尾张国)的孝、昭两位世子喜欢学习,读到此书,有志于校对、刊误。幸好魏徵所引 用的典籍原著,现在存世的尚有十之七八,于是便广泛地从各个地方收集这些典籍的不同版本,天天和左右近臣对照校正。这件事还没有完成,不幸两位世子都先后英年早逝。当今世子为此而深深悲伤,请求继承他们的志业,勉励诸位臣子一起完成这件事。于是我们(尾张藩)藩主(德川宗睦)向上求取皇宫藏本,对外借来公卿大夫家中的藏本,加以比对,于是命令臣下人见桼、深田正纯、大冢长干、宇野久恒、角田明、野村昌武、冈田挺之、关嘉、中西卫、小河鼎、南宫龄、细井德民等,考证不一致的地方,确定似是而非之处。臣等讨论说:对是非确定无疑的地方就加以改正,两种都可以的就一起保留。尚有和所引用文献错杂、大为不同的,怀疑魏徵所见到的,恐怕也有不同的版本吧?又有通行本完备而《群书治要》中所引用的比较简省的情况,是因为魏徵的志向,只是注重于节录治国大要,不关心词句的修饰。从这里也可以看出魏徵乃是治理国家的大器,气魄宏大,取舍之间的用意,远远不是后代的儒家学者所能比得上的。现在如果一一补全,就会失去魏徵编撰本书的用意,所以不这样做。找不到(《群书治要》所引用的典籍)原作的,就附上我们自己的推断,以等待后贤纠正。以此作为通例,对此书进行校正并呈上。

天明五年乙巳春二月乙未尾张国校督学臣细井德民谨识

[1] 国:指日本国。​​​​​​​​​

[2] 承和:日本仁明天皇(810-850年)年号。时间从834年至848年。仁明天皇为日本第五十四代天皇。​​​​​​​​​

[3] 贞观:日本清和天皇(850年-880年)年号。时间从859年至877年。清和天皇为日本第五十六代天皇。在位时政治比较清明,日本史称之为“贞观之治”。​​​​​​​​​

[4] 经筵:古代帝王为讲论经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

[5] 殆:大概,几乎。​​​​​​​​​

[6] 宽永:日本的年号之一,指的是元和之后、正保之前,由1624年到1643年的这段期间。这个时代的天皇是后水尾天皇、明正天皇、后光明天皇。江户幕府的将军是德川家光。​​​​​​​​​

[7] 敬公:德川义直,德川家康第九子,尾张藩第一代藩主。“敬公”为其謚号。​​​​​​​​​

[8] 堀正意(1585年—1642年):号杏庵,日本江户时代尾张藩儒官,日本近代儒学开创者藤原惺窝的弟子。尾张藩是日本江户时代的一个藩,是江户幕府御三家之一。​​​​​​​​​

[9] 捡:察看,检查。​​​​​​​​​

[10] 题:书写。​​​​​​​​​

[11] 正和:日本的年号之一。时间从1312年至1317年。这个时代在位的是花园天皇。​​​​​​​​​

[12] 北条实时:亦称金泽实时(1224年—1276年)。日本镰仓中期武将。住武藏国金泽,建“称名寺”。爱好学问,善收藏、书写、校刊,将收集书籍藏于寺内,后称“金泽文库”,使许多珍贵书籍得以传世。​​​​​​​​​

[13] 居:积储。​​​​​​​​​

[14] 诸:“之于”的合音字。​​​​​​​​​

[15] 中秘:宫廷珍藏图书文物之所。​​​​​​​​​

[16] 写:抄写。​​​​​​​​​

[17] 金泽文库:日本北条实时为了珍藏日本与中国的书籍而建造的私人图书收藏机构。主要收藏中国宋元时期刊本和中国明代初期的刊本及同时代的手写本,以及与这一时期相一致的日本自己的“和刊本”与“和写本”。​​​​​​​​​

[18] 神祖:德川家康(1543年—1616年),日本战国时代末期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江户幕府的第一代将军。​​​​​​​​​

[19] 统一:德川家康终结了战国时代,统一了全日本。他建立的江户幕府其后统治日本达二百六十四年,史称“江户时代”。​​​​​​​​​

[20] 兵燹:因战乱而造成的焚烧破坏等灾害。​​​​​​​​​

[21] 范:模子。此处用作动词,指用模子浇铸。​​​​​​​​​

[22] 金:铜。​​​​​​​​​

[23] 罗山先生:林罗山(1583年—1657年),日本江户时代初期儒学家。本名信胜,又名道春,号罗山。日本近代儒学开创者藤原惺窝的著名弟子。为使朱子学成为德川幕府时代长期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体系尽了很大的努力。曾 奉德川家光之命续补《群书治要》所缺三卷。其第七代后人林信敬,为天明版《群书治要》作序。​​​​​​​​​

[24] 活本:活字本。​​​​​​​​​

[25] 缮:工整地抄写。​​​​​​​​​

[26] 世子:中国周朝时称天子、诸侯的嫡子为“世子”,后泛指王侯的爵位的继承者,多由嫡、长充任。​​​​​​​​​

[27] 异本:不同的版本。​​​​​​​​​

[28] 照对:犹核对、对照。​​​​​​​​​

[29] 勖:勉励。​​​​​​​​​

[30] 我公:即林信敬序中所称的“尾公”,指当时的尾张藩藩主德川宗睦(1733年—1800年),尾张藩第九代藩主,謚号为“明公”。​​​​​​​​​

[31] 内库:皇宫的府库。​​​​​​​​​

[32] 人见桼:人名。​​​​​​​​​

[33] 经国之器:治理国家的人才。​​​​​​​​​

[34] 规模:指人物的才具气概。​​​​​​​​​

[35] 例:规则,准则。​​​​​​​​​

[36] 雠校:校勘。​​​​​​​​​

[37] 天明:日本光格天皇年号。时间从1771年到1840年。光格天皇为日本第一一九代天皇。​​​​​​​​​

[38] 尾张国校:尾张国的学校。尾张国,即尾张藩,日本古代令制国之一,属东海道,又称尾州,其国领域大约为现在日本爱知县之西部,明治五年废藩置县后并入爱知县。​​​​​​​​​

上一章 > 目录 < 下一章
版权所有©趣古籍   网站地图 滇ICP备2023006468号-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