賦選 一篇
水木明瑟園賦 并序
僕生平不耐作賦,雖以賦通籍〔一〕,非稱意之作不存也。康熙甲申八月,陸上舍貽書相要〔二〕,過上沙别業〔三〕,遂泛舟木瀆〔四〕,取道靈巖以往〔五〕。抵其閭〔六〕,則吴趨數子在焉〔七〕。愛其水木明瑟〔八〕,取以名園〔九〕。上舍延賓治具〔一〇〕,飲饌豐潔,主客醉飽,留七日乃還。念勝引之難再也〔一一〕,成賦一篇。先民有言〔一二〕:“人各有能,有不能〔一三〕。”賦非僕之所能也。辭曰:
度十畝之地〔一四〕,葺宅一區〔一五〕。沚有阡而可越〔一六〕,潬分沙而不淤〔一七〕。翦六枳而楗藩〔一八〕,因雙樹而闢閭。嘉水木之明瑟,愛徑畛之盤紆〔一九〕。山有穴而成岫,土戴石而名岨〔二〇〕。礐兩判而得路〔二一〕,萼四照兮盈株。園之主人則陸生稹也,匪聲利是趨〔二二〕,惟古訓是茹〔二三〕。鼓枻而吟〔二四〕,帶經以鉏〔二五〕;不隱不仕,無礙無拘。良辰既撰〔二六〕,爰遣莊奴〔二七〕,筆疏告吾〔二八〕:商飇乍肅〔二九〕,赫暑早袪。葵傾芳步〔三〇〕,柰秀華芙〔三一〕。桂英粟綻〔三二〕,皁莢條麤〔三三〕。苕縛厥帚〔三四〕,鐮刈其蕪〔三五〕。井汲缾綆〔三六〕,牀轉轆轤〔三七〕。靡塵不滌〔三八〕,靡穢不除。可以譚讌〔三九〕,可以歌歈〔四〇〕。夫子惠顧,跂屩無虞〔四一〕。於是竹垞一叟〔四二〕,誕發僧廬〔四三〕,遵彼横塘〔四四〕,津逮岑隅〔四五〕,風搪傘竹〔四六〕,日漏衣袽〔四七〕。亦有同調數子〔四八〕,素心相於〔四九〕。水抽其帆,陸柅其車〔五〇〕。不速而集〔五一〕,語笑軒渠〔五二〕。離坐貫坐〔五三〕,或跏或趺〔五四〕。生也敕中廚〔五五〕,刲兩羭〔五六〕。誡食饌之次第〔五七〕,傳方法于膢朐〔五八〕。乃羹乃瀹〔五九〕,間以腒〔六〇〕,蔌則有蒲〔六一〕,鮓則有葅〔六二〕。擘翠房之鮮菂〔六三〕,剥紫芡之員珠〔六四〕。旋棊改令〔六五〕,覆斗傾盂〔六六〕。倒季路之十榼,慕宣尼之百觚〔六七〕。生起避席〔六八〕,顔色敷愉〔六九〕。稱園雖小,聊可以娱。夫子賦之,可歟,否歟?叟曰:可哉,吾思魯鈍〔七〇〕,毋疾而徐〔七一〕,於焉閉關納屨〔七二〕,自晨及晡〔七三〕。拂几案,屏氍毹〔七四〕。挹勺水〔七五〕,注蟾蜍〔七六〕。默聳羸肩,潛捋短鬚,雖有千慮,終成一愚。譬諸奏事四足而非馬〔七七〕,書券三紙而無驢〔七八〕。爾乃舍左思之席溷〔七九〕,投鍾繇之筆柎〔八〇〕。循蘭陔〔八一〕,踐椒塗〔八二〕。躡聽雨之樓梯〔八三〕,登升月之窗〔八四〕。流覽帷林,蕩漾方壺〔八五〕,心傾意寫〔八六〕,志豁神攄〔八七〕。留宿宿兮信信〔八八〕,忽便便兮諸諸〔八九〕,而曰:猗兹園之怡曠兮〔九〇〕,經夫差之故都〔九一〕。駐我馬于高岡兮,想越來之師沼吴〔九二〕。傷西子之不作兮〔九三〕,徒憑弔于交衢〔九四〕。聆寶屧而聲銷兮〔九五〕,剩紅心之草鋪〔九六〕。嗟宫牆流水之入兮,驗妖夢之非誣〔九七〕。既上山而下山兮,復自田而之湖。回瞻巖椒之夕陽兮〔九八〕,掛霄漢之浮圖〔九九〕。逼茶隖之葱青兮〔一〇〇〕,占稻田之豐腴。耘雖資乎疆以兮〔一〇一〕,穫免發彼租符。眺松臯之明秀兮〔一〇二〕,步衡薄而踟蹰〔一〇三〕。辭八門與七堰兮〔一〇四〕,遠肥膩之姑蘇〔一〇五〕。望之叢叢蓊鬱〔一〇六〕,即之羅羅清疏〔一〇七〕。既外隈而内隩〔一〇八〕,亦前渻而後沮〔一〇九〕。磴希偪側〔一一〇〕,丘不崎嶇。澗無飲虎,穴少潛狙〔一一一〕。石梁緩度,坦坦舒舒〔一一二〕。春則桃殷李縞,夏則筍白櫻朱。薔一丈兮爛漫,香五木兮紛敷〔一一三〕。架層闌之曲录〔一一四〕刺不慮夫牽挐〔一一五〕。又有同心宿蕙〔一一六〕,並蒂新蕖〔一一七〕。未八月而剥棗〔一一八〕,先九日已囊萸〔一一九〕。野芳斷兮復續〔一二〇〕,湛露晞兮更濡〔一二一〕。訝鵁鶄之撲鹿〔一二二〕,縱烏鳥之畢逋〔一二三〕。喈喈楚雀〔一二四〕,泛泛江鳧〔一二五〕。雀則有鷇,鳧則有雛〔一二六〕。翠羽定巢而不去〔一二七〕,文鱗在藻而忽徂〔一二八〕。非無牛宫豚栅〔一二九〕,麋罞兔罝〔一三〇〕,羝藩鹿砦〔一三一〕,雉艾雞笯〔一三二〕,螃蟹設籪〔一三三〕,鱣鮪施罛〔一三四〕;寧寬便了之僮約〔一三五〕,而免責其辛劬〔一三六〕。彼玉山之仲瑛〔一三七〕,暨光福之良夫〔一三八〕,連峯列岫,夾澗通澞〔一三九〕,豈若斯之一丘一壑〔一四〇〕,不見其隘而祗見其有餘。且客獨不聞兹園經理之初邪〔一四一〕?曩有高士〔一四二〕,蜚遁山嵎〔一四三〕。履穿東郭〔一四四〕,面垢左徒〔一四五〕。垂蘆簾于紙閣〔一四六〕,然篛葉于瓦壚〔一四七〕。朋慵迎兮勿送,户罷闔而不逾〔一四八〕。柏雖生兮上槁,桐已疈而無膚〔一四九〕。斯人去兮猿鶴散,幸茅亭之尚在。對魚幢之咫尺〔一五〇〕,而轉覺其空虚。生乃取介白之遺字〔一五一〕,吾鄉徐高士白,舊居于此。上舍請崑山徐吉士昂發大書“介白之亭”扁,縣之。縣擘窠之大書〔一五二〕。志先民之軌躅〔一五三〕,作後學之範模。豈非仁心仁術,視富貴利達買宅者攸殊〔一五四〕!今吾與諸子,飲食宴樂于此,倡予和女〔一五五〕;安知後之游者,覩題壁之作,不曠世而相感〔一五六〕,誦清風之穆如〔一五七〕?重爲告曰:四坐莫諠,吾言不渝〔一五八〕。諸君卜築〔一五九〕,近在郊郛〔一六〇〕;吾獨寥寥,栖小長蘆〔一六一〕。目極百里,何山可居〔一六二〕。相生之宅,其樂只且〔一六三〕。兄分布被〔一六四〕,母御板輿〔一六五〕。婦采蘋而采蘩〔一六六〕,子耕菑而耕畬〔一六七〕。烹泉則京挺都籃並載〔一六八〕,入市則修琴賣藥非迂〔一六九〕。郊關一舍而近津渡,扁舟可呼;行不苦于趦趄〔一七〇〕,策不藉乎翼扶〔一七一〕;我舟弗勞,我僕免痡〔一七二〕。訪翠墨而椎拓〔一七三〕,搨黄卷而流輸〔一七四〕。凡靈威所守〔一七五〕,唐述之儲〔一七六〕,莫不籤題置笥〔一七七〕,裝界開圖〔一七八〕。《爾雅》釋寓齸之屬〔一七九〕,《離騷》箋草木之疏〔一八〇〕;僕雖耄矣〔一八一〕,耽與道俱〔一八二〕,奇文疑義〔一八三〕,猶冀相須〔一八四〕。友直友諒〔一八五〕,爲德不孤〔一八六〕。思載家具,旁生層櫨〔一八七〕;卜鄰晨夕〔一八八〕,我與爾夫。
【注釋】
本賦作於康熙四十三年(一七〇四)。“水木明瑟園”,陸稹園林名,可參注〔二〕、注〔七〕。
〔一〕通籍:古代記名於門籍,可出入宫門,後因稱作官爲通籍。籍,二尺長之竹片,上載姓名、年齡、身份等,掛於宫門外,以備出入時查對。《漢書·魏相傳》:“(霍)光夫人顯及諸女皆通籍長信宫。”杜甫《夜雨》詩:“通籍恨多病,爲郎忝薄游。”康熙十八年(一六七九),竹垞以布衣應“博學鴻詞”科,試《璿璣玉衡賦》,得以授翰林院檢討,故云“以賦通籍”。
〔二〕上舍:宋代太學生有上、内、外舍之分,上舍最高。清代因之稱監生。“陸上舍”,即陸稹(zhěn),字元生。要(yāo):通“邀”。晉陶潛《桃花源記》:“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
〔三〕過:訪。上沙:地名,在今江蘇省蘇州市天平山下(見《蘇州府志》)。别業:即别墅。晉石崇《思歸引序》:“晚節更樂放逸,篤好林藪,遂肥遁于河陽别業。”
〔四〕木瀆:鎮名,在今江蘇省吴縣西南。竹垞當係自嘉興入運河,泛舟至此。
〔五〕靈巖:山名。《嘉慶一統志·蘇州府》:“(山)在吴縣西三十里。”
〔六〕閭:里門。
〔七〕吴趨:原指《吴趨曲》。崔豹《古今注》:“《吴趨曲》,吴人以歌其地。”此指代吴地。數子:據《曝書亭集》卷二十一所載《八月十五日夜陸上舍稹招同張孝廉大受、徐吉士昂發、顧孝廉嗣立、徐上舍惇復、沈秀才翼玩月石湖席上作》詩,數子當指張大受等人。且賦中自注言及徐昂發,“八月十五日”與賦序所云“甲申八月,陸上舍貽書相要”亦符。
〔八〕明瑟:瑩浄。《水經注·濟水》:“池上有客亭,左右楸桐,負日俯仰,目對魚鳥,水木明瑟。”
〔九〕名:命名。
〔一〇〕延:引進;接待。
〔一一〕勝引:猶言勝友,或稱有名望的友人。《文選·殷仲文〈南州桓公九井作〉》詩:“廣筵散泛愛,逸爵紆勝引。”注:“勝引,勝友也。引猶進也。良友所以進己,故通呼曰勝引。”
〔一二〕先民:指古代賢人。《詩·大雅·板》:“先民有言,詢于芻蕘。”宋朱熹《集傳》:“先民,古之賢人也。”
〔一三〕人各二句:出《左傳·定公五年》,(楚)王孫由于所言。
〔一四〕度(duó):計算;測度。
〔一五〕葺(qì):以茅葦覆蓋房屋。《説文》:“葺,茨也。”“茨,以茅葦蓋屋。”此指修建房屋。一區:一處。
〔一六〕沚:水中小洲。阡:田間小路。
〔一七〕潬(dàn):沙灘。《爾雅·釋水》:“潬,沙出。”郭璞注:“今江東呼水中沙灘爲潬。”
〔一八〕翦六句:語本《後漢書·馮衍傳》:“揵六枳而爲籬兮,築蕙若而爲室。”翦,同“剪”。枳,即枸橘,不能食,以其多刺,用之爲藩。楗(jián),門栓,此有閉塞意。楗亦通“揵”。揵(jiàn),豎立。
〔一九〕畛(zhěn):田間道路。盤紆(yū):盤迴紆曲。唐岑參《酬成少尹駱谷行》詩:“千崖信縈折,一徑何盤紆。”
〔二〇〕岫(xiù)、岨(jū):《爾雅·釋山》:“山有穴爲岫”。“土戴石(即戴土之石山)爲岨。”
〔二一〕礐(què):多大石之山。《爾雅·釋山》:“(山)多大石,礐。”判:分。
〔二二〕匪聲利是趨:賓語倒裝,即“匪趨聲利”。匪,通“非”。
〔二三〕茹:食。《禮記·禮運》:“飲其血,茹其毛。”此引申爲接受,遵循。
〔二四〕鼓枻(yì):叩擊船舷。枻,船舷。一説指楫。《楚辭·漁父》:“漁父莞爾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此所謂“吟”,即指漁父之歌。
〔二五〕帶經以鉏(chú):鉏,通“鋤”。語本《漢書·兒寬傳》:“(寬)帶經而鉏,休息輒讀誦。”
〔二六〕撰(xuǎn):選擇。漢班昭《東征賦》:“時孟春之吉日兮,撰良辰而將行。”
〔二七〕爰:乃。
〔二八〕筆疏:疏,縷述。此指寫信。《晉書·陶侃傳》:“遠近書疏,莫不手答。”
〔二九〕商飇:秋風。商,古代五音之一,屬音淒厲,與肅殺之秋氣相應,故稱秋季爲商。《禮記·月令》:“(孟秋之月)其音商。”晉陸機《園葵》詩:“時逝柔風戢,歲暮商飇飛。”
〔三〇〕葵傾芳步:狀秋葵傾日之姿,若款移芳步。
〔三一〕柰(nài)秀華芙:謂柰花較芙蓉秀麗。柰,即林檎,又名花紅、沙果,有秋日著花者。謝瑱《和蕭國子詠柰花》詩云:“俱榮上節初,獨秀高秋晚。吐緑變衰國,舒紅摇落苑。”
〔三二〕桂英:即桂花。其花黄,小如粟,故謂“粟綻”。
〔三三〕皁莢條麤:謂皁莢果實豐滿,條條懸垂。麤,同“粗”。
〔三四〕苕(tiáo):葦花,可製作苕帚。厥:同“其”。
〔三五〕刈(yì):割。蕪:叢生雜草。
〔三六〕缾:汲水器。缾,同“瓶”。綆:瓶上之繩索。
〔三七〕牀:井上圍欄。《宋書·樂志·淮南王篇》:“後園鑿井銀作牀,金瓶素綆汲寒漿。”一説“牀”係轆轤架(見周祈《名義考》),於義爲長。
〔三八〕靡:無。
〔三九〕譚讌:同“談宴”。
〔四〇〕歈(yú):歌。
〔四一〕跂屩(qí jué)無虞:意謂此行暢適,無須掛慮。跂屩,此指旅行。《莊子·天下》:“後世之墨者多以葛褐爲衣,以跂屩爲服,日夜不休,以自苦爲極。”《釋文》:“跂與屐同。”屐乃木底有齒之鞋,古人游山常用之。屩,麻草所製之鞋。虞:憂慮。
〔四二〕竹垞(chá):朱彝尊居處之名,在今浙江省嘉興縣梅里鎮南荷花池旁。
〔四三〕誕:發語詞,無義。《詩·大雅·生民》:“誕我祀如何?”僧廬:僧庵,僧房。此言殊費解,抑或竹垞其時妻、子皆喪,以在家僧自謂,即注〔五四〕所引白居易《在家出家》詩意。
〔四四〕遵:沿着。《詩經·豳·七月》:“遵彼微行。”横塘:水名。《嘉慶一統志·嘉興府》:“海鹽塘,在嘉興縣南五里,一名横塘。”
〔四五〕津:渡口。逮:及;連接。岑:小而高的山。
〔四六〕搪:《廣雅》:“突也。”傘竹:傘柄。
〔四七〕袽(rú):舊絮,破布。《易·既濟》:“繻有衣袽。”程頤《傳》:“繻當作濡,謂滲漏也。舟有罅漏,則塞以衣袽。”“日漏衣袽”謂陽光自衣袽間漏灑而下。
〔四八〕同調:本指音樂調子相同,後以喻志趣相投。謝靈運《七里瀨》詩:“誰謂古今殊,異代可同調。”
〔四九〕素心:心地純潔、誠摯。陶潛《移居》詩:“聞多素心人,樂與數晨夕。”相於:相親相厚。孔融《與韋林甫書》:“疾動,不得復與足下岸幘廣坐,舉杯相於,以爲邑邑。”
〔五〇〕水抽二句:意謂“同調數子”舟泊車停,分由水陸兩路而來。水,水行。陸,陸行。柅(ní),塞於車輪下之制動木塊。《易·姤》:“繫于金柅。”孔穎達《疏》引馬融云:“柅者,在車之下,所以止輪令不動也。”
〔五一〕速:召致;相約。《詩·小雅·伐木》:“既有肥羜,以速諸父。”
〔五二〕軒渠:本指兒童舉手聳身欲就父母,後因喻笑貌。《後漢書·蘇子訓傳》:“兒識父母,軒渠笑悦,欲往就之。”渠,通“舉”。
〔五三〕離坐:《禮記·曲禮》:“離坐離立,毋往參焉。”鄭玄注:“離,兩也。”《周禮·大宰·九兩注》:“兩,猶耦也。”據此,“離坐”即成對面坐,或並坐。貫坐:前後而坐。
〔五四〕跏(jiā)、趺(fū):指跏趺坐,佛教修禪方式,即雙足交迭而坐。白居易《在家出家》詩:“中宵入定跏趺坐,女唤妻呼多不應。”此謂不拘禮數,彼此散坐。
〔五五〕生:指陸稹。中廚:内廚房。語本古樂府《隴西行》:“談笑未及竟,左顧敕中廚。”
〔五六〕刲(kuī):割。羭(yú):母羊。
〔五七〕次第:次序。
〔五八〕膢朐(lǘ qú):祭祀所用之乾肉,此謂臘肉。
〔五九〕羹:用作動詞,指製羹或進羹。瀹(yuè):指烹茶。鮑照《園葵賦》:“乃羹乃瀹,堆鼎盈筐。”
〔六〇〕(sōu):乾魚。腒(jū):鳥類肉乾。《周禮·天官·庖人》:“夏行腒鱐膳膏臊。”鄭玄注引鄭司農云:“腒,乾雉。鱐,乾魚。”《釋文》:“鱐,本作。”
〔六一〕蔌(sù):蔬類植物。蒲:水生植物,可編席,嫩者可食。語本《詩·大雅·韓奕》:“其蔌維何?維笋及蒲。”
〔六二〕鮓(zhǎ):加工過的魚類食品。葅(zū):肉醬。
〔六三〕擘(bò):分剖。翠房:喻蓮蓬。也稱“緑房”。王延壽《魯靈光殿賦》:“緑房紫菂。”菂(dì):蓮子。
〔六四〕芡:水生植物,其實可食,北方俗稱“鷄頭米”。員:通“圓”。
〔六五〕棊(qí):同“棋”。改令:改换酒令。皇甫松《醉鄉日月·選徒》:“改令及時而不涉重者,酒徒也。”
〔六六〕斗:古代酒器。盂:酒杯。
〔六七〕倒季二句:語本《孔叢子》:“諺云:‘堯舜千鍾,孔子百觚,子路嗑嗑,尚飲十榼。’”季路,即子路,孔子弟子之一。榼(kē)、觚(gū),皆酒器。宣尼,即孔子。漢元始元年追謚孔子爲褒成宣尼公(見《漢書·平帝紀》),後世因以稱之。
〔六八〕避席:離座起立,表示敬意。
〔六九〕敷愉:和悦。古樂府《隴西行》:“好婦出迎客,顔色正敷愉。”
〔七〇〕魯鈍:遲鈍。
〔七一〕毋:原作“母”,誤。
〔七二〕閉關:閉門。江淹《恨賦》:“罷歸田里,閉關却掃,塞門不出。”納屨(jù):意謂足不出户。屨,麻葛製成的單底鞋。
〔七三〕晡(bū):黄昏。
〔七四〕屏(bǐng):撤除。氍毹(qú shū):毛織細毯。
〔七五〕挹(yì):汲取。
〔七六〕蟾蜍(chán chú):製成蛤蟆形狀的水盂(供研墨、洗筆用)。葛洪《西京雜記》六:漢廣川王發晉靈公冢,“有玉蟾蜍一枚,大如拳,腹空,容五合水,光潤如新。”王“取以盛書滴。”
〔七七〕四足而非馬:據《史記·石奮傳》:漢石建爲人謹慎,任郎中令時,奏事寫馬字,少一勾,後覺之,驚曰:馬蹄四,尾一,合爲五,今缺一,“上譴死矣!”
〔七八〕書券三紙而無驢:語本《顔氏家訓·勉學》:“鄴下諺云:‘博士賣驢,書券三紙,未有驢字。’”按:此二句謂撰賦之惶恐,賦文之迂闊,皆謙語,應前“賦非僕之所能也。”
〔七九〕爾乃句:據《晉書·左思傳》:“(思)復欲賦三都……遂構思十年,門庭藩溷,皆著筆紙,遇得一句,即便疏之。”席,坐席。溷(hùn),廁所。
〔八〇〕鍾繇句:據《三國志·魏書·王粲傳》注:“粲才既高,辯論應機,鍾繇、王朗等雖名爲魏卿相,至於朝廷奏議,皆閣筆不能措手。”筆柎(fú),即筆杆。柎,據《説文》段注:“凡器之足皆曰柎。”
〔八一〕蘭陔:語本晉束晳《補亡詩》:“循彼南陔,言采其蘭。”陔,田埂。
〔八二〕椒塗:撒有香料之道路,路之美稱。語本曹植《洛神賦》:“踐椒塗之鬱烈。”
〔八三〕聽雨之樓:水木明瑟園二十景之一。竹垞有《宿陸上舍稹聽雨樓》詩(載《曝書亭集》卷二十二)。
〔八四〕窗(yú):《廣韻·虞韻》:“窗,牀也。”《釋名》:“人所坐卧曰牀。”此當指坐具,故登以望升月。
〔八五〕方壺:古代傳説中之仙山(見《列子·湯問》)。此指月光蕩漾,恍如仙境。
〔八六〕寫:宣洩。
〔八七〕攄(shū):抒發。
〔八八〕宿宿、信信:《詩·周頌·有客》:“有客宿宿,有客信信。”毛傳:“一宿曰宿,再宿曰信。”《爾雅·釋訓》注:“重言之,故知四宿。”此指構思時間之長。
〔八九〕便便(pián)、諸諸:《爾雅》:“諸諸、便便,辯也。”注:“言辭便給。”此指創作時,思如泉湧,文藻贍富警策。
〔九〇〕猗(yì):歎詞。
〔九一〕夫差:春秋時吴王。
〔九二〕越來之師:指公元前四八二年越王勾踐率師攻吴事。沼武:使吴國成爲沼澤,謂滅吴。《左傳·哀公元年》:“越十年生聚,而十年教訓,二十年之外,吴其爲沼乎!”
〔九三〕西子:即西施。不作:不能復生。作,興;起。
〔九四〕交衢:四通八達的道路。杜甫《哀王孫》:“不敢長語臨交衢,且爲王孫立斯須。”
〔九五〕寶屧(xiè):據《姑蘇志》載,吴王夫差建廊而虚其下,令西施與宫女步屧,繞之則響,因名響屧廊。屧,木屐。
〔九六〕紅心草:舊題谷神子《博異記》載:王生夢遊吴宫,聞宫中簫鼓聲,言葬西施,應詔作輓歌,歌云:“連江起珠帳,擇地葬金釵。滿路紅心草,三層碧玉階。”
〔九七〕妖夢:據《吴越春秋》載,吴王夫差假寐於姑蘇之臺,得夢以告公孫聖,使占之。聖據夢狀,詳之以“越軍入吴,伐宗廟,掘社稷”,夫差怒而殺之。後果驗言。
〔九八〕椒:山頂。詳後《河傳》詞注〔四〕。
〔九九〕浮圖:即浮屠,梵語“塔”之音譯(正確音譯應爲“窣堵波”)。
〔一〇〇〕逼:迫近。茶隖:山名。《嘉慶一統志·蘇州府》:“金山,亦天平(山)支隴。《縣志》:‘初名茶隖山,晉宋間鑿石得金,易今名。’”
〔一〇一〕資:憑借;依賴。疆以:奴隸;農奴。此指佃農。《詩·周頌·載芟》:“侯彊侯以。”朱熹《詩集傳》:“彊,民之有餘力而來助者”,“能左右之曰以”,“若今時傭力之人,隨主人所左右者也。”吴闓生《詩義會通》:“彊即‘疆’字。”
〔一〇二〕皐(gǎo):岸,水旁高地。
〔一〇三〕衡:通“蘅”,香草。薄:草木茂密(之處)。曹植《洛神賦》:“步蘅薄而流芳。”
〔一〇四〕八門、七堰:皆當地風光。白居易《九日宴集醉題(蘇州)郡樓》詩:“半酣憑欄起四顧,七堰八門六十坊。”《吴越春秋》:“(子胥)造大城(即姑蘇城),周迴四十七里,陸門八,以象天八風。”
〔一〇五〕肥膩之姑蘇:語本白居易《和錢華州題少華清光絶句》:“自笑亦曾爲刺史,蘇州肥膩不如君。”
〔一〇六〕蓊(wěng)鬱:草木茂密貌。
〔一〇七〕即之:接近它。羅羅:開朗。《世説新語·賞譽》下:“司馬太傅爲二王目曰:‘孝伯(王恭)亭亭直上,阿大(王枕)羅羅清疏。’”
〔一〇八〕隈(wēi):灣曲之處。隩(ào):水涯深曲處。
〔一〇九〕渻(shěng):前邊有水流過的山丘。《爾雅·釋丘》:“水出其前,渻丘;出其後,沮(jǔ)丘。”
〔一一〇〕磴:石階。希:少。偪側:迫近,引申爲狹隘。杜甫有《偪側行贈畢曜》詩。
〔一一一〕狙(jū):獼猴,一説爲蛇。相傳其地無蛇、虎、雉(見《江南通志》),賦或本此。
〔一一二〕坦坦:寬平。舒舒:寬緩。
〔一一三〕香五木:泛稱多種香樹。語本古樂府:“毺五木香,迷迭艾蒳及都梁。”(見《古詩源》卷三)紛敷:分張盛開貌。潘岳《西征賦》:“華實紛敷,桑麻條暢。”
〔一一四〕曲录:輮木屈曲貌,指薔薇之花欄。
〔一一五〕刺不慮夫牽挐(rú):即“不慮刺牽挐”之倒裝(因有“層闌”遮隔故),乃反用唐儲光羲《薔薇》詩:“高處紅鬚欲就手,低邊緑刺已牽衣。”
〔一一六〕蕙:香草。“宿蕙”,相對於“新蕖”,謂越年或多年生。
〔一一七〕蕖:芙蕖之省稱,即荷花。
〔一一八〕剥(pū):通“撲”。《詩·豳風·七月》:“八月剥棗。”朱熹《詩集傳》:“剥,擊也。”
〔一一九〕九日:指九月九日。吴均《續齊諧記》:“桓景隨費長房游學,長房謂之曰:‘九月九日,汝南當有大災厄,急令家人縫囊盛茱萸繫臂上,登高飲菊花酒,此禍可消。’景如其言,舉家登山。夕還,見鷄犬羊一時暴死。……今世人九日登高飲酒,婦人帶茱萸囊,蓋始於此。”囊:用作動詞,指佩囊。
〔一二〇〕野芳:野花。
〔一二一〕晞:乾燥、蒸發。《詩·秦風·蒹葭》:“蒹葭淒淒,白露未晞。”濡:沾濕。
〔一二二〕鵁鶄(jiāo qīng):水鳥名。撲鹿:象聲詞,拍翅聲。亦作“撲漉”。楊萬里《春寒早朝》詩:“每聞撲鹿初鳴處,正是䰒鬆好睡時。”
〔一二三〕畢逋:鳥尾摇動貌。《後漢書·五行志》:“桓帝之初,京都童謡曰:‘城上烏,尾畢逋。’”
〔一二四〕喈(jiē)喈:鳥雀和鳴聲。《詩·周南·葛覃》:“黄鳥于飛,集于灌木,其鳴喈喈。”朱熹《詩集傳》:“黄鳥,鸝也。”陳奂《詩毛氏傳疏》:“黄鳥一名楚雀。”
〔一二五〕泛泛:漂浮貌。語本《楚辭·卜居》:“將泛泛若水中之鳧(野鴨)乎?”
〔一二六〕鷇(kòu):待哺食之燕雀幼鳥。《爾雅·釋鳥》:“生哺,鷇。”雛:出生後能啄食的幼鳥。《爾雅·釋鳥》:“生噣,雛。”
〔一二七〕翠羽:指代美麗的鳥。唐裴夷直《送王績》詩:“翠羽長將玉樹期,偶然飛下肯多時。”
〔一二八〕文鱗:魚之鱗紋,此指代魚類。徂(cú):往;游走。
〔一二九〕非無:直貫至“施罛”句。牛宫:牛欄。《越絶書·吴地傳》:“桑里東,今舍西者,故吴所畜牛羊豕鷄也,名爲牛宫。”
〔一三〇〕罞(méng):捕麋之網。《爾雅》:“麋罟(gū)謂之罞,兔罟謂之罝(jū)。”
〔一三一〕羝(dī):公羊。砦(zhài):同“寨”。
〔一三二〕艾(yì):通“刈”,此指割草布置捕雉場地。潘安《射雉賦》注:“射者聞有雉聲,便除地爲場。”笯(nú):鳥籠,此指鷄籠。
〔一三三〕籪(duàn):插入河流以攔捕魚蟹之葦栅竹栅。此句謂爲捕蟹而設籪,下句言爲捉鱣而施罛。
〔一三四〕鱣(zhān):即鰉魚。鮪(wěi):古時稱鱘、鰉魚爲鮪。罛(gū):大的魚網。
〔一三五〕便了:漢王褒幼僕之名,褒曾爲其訂立明確職責範圍之《僮約》(見《藝文類聚》卷三十五、《古文苑》卷十七)。此處指稱陸稹之僮僕。
〔一三六〕辛劬(qú):勤勞。此句謂免其辛勞之責。
〔一三七〕玉山:顧仲瑛有園林别墅名“玉山佳處”(見楊維楨《玉山草堂記》)。仲瑛:元顧阿瑛(《嘉慶一統志》卷八〇作“顧德輝”)之字。阿瑛輕財結客,豪宕自喜;中年折節讀書,築别業於茜徑,一時名士每往其家(見《江南通志》)。
〔一三八〕良夫:明徐達左之字,居太湖之濱光福市(鎮名,在今蘇州市西光福山下),闢“耕漁軒”以延名士,其品行類乎顧仲瑛。
〔一三九〕澞(yù):《爾雅》:“陵(大土山)夾水,澞。”
〔一四〇〕一丘一壑:隱居之處,亦指胸襟。此謂陸稹與阿瑛、良夫園林相近,人品相同。語本《世説新語·品藻》:“明帝問謝鯤:‘君自謂何如庾亮?’答曰:‘端委廟堂使百官準則,臣不如亮;一丘一壑自謂過之。’”
〔一四一〕經理:治理;修築。
〔一四二〕曩(nǎng):往昔。高士:指徐白,見後竹垞自注。
〔一四三〕蜚遁:即肥遁,謂隱居避世。《易·遁》:“上九,肥遯(即遁),無不利。”孔穎達《疏》:“肥,饒裕也。……心無疑顧,是遯之是優,故曰肥遯。”嵎(yú):山曲。
〔一四四〕履穿東郭:《史記·滑稽列傳》:“東郭先生敝履不完,行雪中,足盡踐地。”
〔一四五〕面垢左徒:屈原曾任楚懷王之左徒,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稱:“(屈原被放逐後)被髮行吟澤畔,顔色憔悴,形容枯槁。”
〔一四六〕蘆簾:蘆葦所編之簾,紙閣:以藤皮繭紙糊製之小門。白居易《香爐峯下新卜山居草堂初成偶題東壁》詩:“來春更葺東廂屋,紙閣蘆簾著孟光。”又《漢書·公孫弘傳》“東閣”注:“閣者,小門也。”
〔一四七〕然:同“燃”。篛:同“箬”,竹之一種。
〔一四八〕罷闔:謂門不關閉。
〔一四九〕疈(pì):同“副”,剖開。膚:指樹皮。
〔一五〇〕魚幢:觀魚或垂釣之棚狀建築。幢,構木爲亭,有六角,略如穹廬,可移動。
〔一五一〕介白:徐白之字,見自注。
〔一五二〕縣(xuán):同“懸”。擘窠(bò kē):原指篆刻印章時分格書寫以便分佈匀稱,此指大字。擘,分。窠,格。顔真卿《乞御書天下放生池碑額表》:“緣前書點劃稍細,恐不堪經久,臣今謹據石擘窠大書一本,隨表奉進。”
〔一五三〕志:記。軌躅(zhú):車之轍迹,喻古人遺規。躅,足迹。
〔一五四〕攸(yōu):語助詞,無義。殊:不同。
〔一五五〕倡:亦作“唱”。此句謂彼此作詩倡和。女,汝。語本《詩·鄭風·蘀兮》:“倡予和女。”
〔一五六〕曠世:謂歷時久遠。
〔一五七〕清風之穆如:謂詩作有如清風,使人深感和煦親切。語本《詩·大雅·蒸民》:“吉甫作誦,穆如清風。”
〔一五八〕渝:改變。
〔一五九〕卜築:擇地建屋。此指已建之住宅。
〔一六〇〕郛(fú):外城,即郭。
〔一六一〕長蘆:鎮名,在今河北滄州市,著名産鹽區。浙江嘉興一帶亦産鹽,故舊時别稱“小長蘆”。朱彝尊《鴛鴦湖櫂歌一百首》之八十六:“百里鹽田相望白,至今人説小長蘆。”竹垞因晚號小長蘆釣叟。
〔一六二〕目極二句:即竹垞《胥山題壁》所云:“嘉禾(嘉興原名)四望無山。”(《曝書亭集》卷六八)
〔一六三〕只且(jū):助詞,無義。劉琪《助字辨略》:“只且,重聲,猶云乎而也。”
〔一六四〕兄分布被:用漢姜肱事。《後漢書·姜肱傳》:“姜肱字伯淮,與弟仲海、季江俱以孝行著聞,其友愛天生,常共卧起。”注引謝承《書》:“肱感《愷風》之孝,兄弟同被而寢。”
〔一六五〕板輿:古時老人代步工具,即由人扛擡之板車。潘岳《閑居賦》:“太夫人乃御板輿,升輕軒,遠覽五畿。”按:竹垞居長,無兄,兩弟其時亦卒(父母,妻、子皆卒),此乃泛言家庭和洽,下二句同。
〔一六六〕采蘋:《詩·召南》篇名。《詩序》:“《采蘋》(寫)大夫(之)妻能循法度也。”蘋,浮萍。采蘩:《詩·召南》篇名。《詩序》:“《采蘩》(寫)夫人不失職也。”蘩,白蒿。
〔一六七〕菑(zī):初耕之地。《爾雅·釋地》:“田,一歲曰菑……三歲曰畬(yú)。”
〔一六八〕京挺:茶名。熊蕃《宣都北苑貢茶録》:北苑初造,“研膏”(茶名,下同),繼造“蠟面”,又製其佳者,號曰“京挺”。都籃:陸羽《茶經》:茶具有都籃,以悉設茶具而名。
〔一六九〕修琴賣藥:語本許渾《送宋處士歸山》詩:“賣藥修琴歸去遲。”迂:迂曲,繞遠路。
〔一七〇〕趦趄(zī jū):且行且却,此謂行走艱難。
〔一七一〕策:手杖。藉:依靠;憑借,此句謂行走不靠手杖,也不需人攙扶。
〔一七二〕痡(pū):過度疲勞。《詩·周南·卷耳》:“陟彼砠矣,我馬瘏矣,我僕痡矣。”
〔一七三〕翠墨:墨色之有光澤者,此指代碑刻墨迹。椎:拓之操作方法之一。拓:用紙摹印金石器物上之文字花紋。
〔一七四〕搨:用紙覆於書畫真迹上描摹。黄卷:指書籍,古人每以黄柏染紙以防蠹,故稱。流輸:轉運。此謂接連不斷地搨出。
〔一七五〕靈威:猶寶籍。樂史《太平寰宇記》:洞庭深遠、世莫能測,吴王使靈威丈人入洞庭穴,十七日不能盡,得玉葉,上刻《靈寶經》三卷。使問孔子,云:禹之書也。
〔一七六〕唐述:天書,此指奇書。《水經注·河水》:“河北有層山……巖中多石室焉,室中若有積卷矣,而世士罕有達者,謂之積書巖,有神鬼往還矣,俗人不悟其仙者,乃謂之神鬼。彼羌(族)目鬼曰‘唐述’,因名之爲唐述(山)。”
〔一七七〕笥(sì):方形盛器,如近世之柳條包。
〔一七八〕裝界:宋周密《思陵書畫記》:崇文館有裝潢匠,即裱匠也。本朝秘府(宫中圖書館)謂之“裝界”。開圖:展開或張掛圖畫。
〔一七九〕《爾雅》:我國第一部詞典,約成書於秦漢間,作者佚名。寓、齸(yì)之屬:《爾雅·釋獸》中有寓屬、齸屬之分類。邢昺《疏》:“鳥獸多寄寓木上,曰‘寓屬’。”“咽中藏物,復出嚼之(即反芻),曰‘齸屬’。”
〔一八〇〕《離騷》句:《離騷》中多草木之名,隋劉杳曾撰《〈離騷〉草木疏》二卷。
〔一八一〕耄(mào):老。《禮記·曲禮》:“八十、九十曰耄。”竹垞此時七十五歲,近乎耄矣。
〔一八二〕耽(dān):沉迷。道:此指學術研究。
〔一八三〕奇文疑義:語本陶潛《移居》詩:“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
〔一八四〕須:等候。
〔一八五〕友直友諒:以直者、諒者爲友,此指陸稹等人。語本《論語·季友》:“益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
〔一八六〕爲德不孤:意謂有志同道合者。語本《易·坤》:“敬義立而德不孤。”
〔一八七〕櫨(lú):斗拱,柱頭承托棟梁之方木,此指代房屋。
〔一八八〕卜鄰:擇鄰,此指結鄰。晨夕:晨夕相共,即陶淵明《移居》詩所云:“樂與數晨夕。”
詩選 一百五十二首
曉入郡城〔一〕
輕舟乘閒入,繫纜壞籬根。古道横邊馬〔二〕,孤城閉水門〔三〕。星含兵氣動〔四〕,月傍曉煙昏。辛苦鄉關路,重來斷客魂。
【注釋】
本詩作於順治三年(一六四六)。時清兵已攻陷浙江,此篇當作於亂後。
〔一〕郡城:指竹垞家鄉之郡城嘉興。
〔二〕邊馬:指南侵之清軍兵馬,實係胡馬之委曲説法。
〔三〕孤城:杜甫有《題忠州龍興寺所居院壁》詩:“孤城早閉門。”
〔四〕星含句:古人認爲某些星象預兆戰事,史書多有記載,如《史記·天官書》云:“五星入軫星中,兵大起。”《漢書·天文志》云:“太白,兵象也。”竹垞即以寫星象寓易代之悲。杜甫《歸雁》詩:“是物關兵氣。”
悲歌〔一〕
我欲悲歌,誰當和者?四顧無人,煢煢曠野〔二〕。
【注釋】
本詩作於順治三年(一六四六)。
〔一〕悲歌:黄節《漢魏樂府風箋》有樂府古辭《悲歌》(《樂府詩集》題作《悲歌行》,收二體),但格律與此不同。按:竹垞少時,既遭亡國喪母之痛,又遇繼伯父爲嗣,入贅婦翁爲壻,心常鬱鬱,如《村舍》詩云:“父母謂他人,衆中益羈孤;吁嗟鷄不若,骨肉常相須。”此作亦同。
〔二〕煢(qióng)煢:孤獨無依貌。李密《陳情表》:“煢煢孑立,形影相弔。”
【評箋】
林昌彝曰:“錫鬯先生《悲歌》,胎息深厚,氣韻亦復悲渾。”(《海天琴思續録》卷一)
捉人行〔一〕
步出西郭門,遥望北郭路〔二〕。里胥來捉人〔三〕,縣官一何怒〔四〕!縣官去,邊兵來;中流簫鼓官船開〔五〕。牛羊橐駝蔽原野〔六〕,天風蓬勃飛塵埃〔七〕。大船峨峨駐江步〔八〕。小船捉人更無數。頽垣古巷無處逃〔九〕。生死從他向前路〔一〇〕。沿江風急舟行難,身牽百丈腰環環〔一一〕。腰環環,過杭州;千人舉櫂萬人謳〔一二〕。老拳毒手争毆逐〔一三〕,慎勿前頭看後頭〔一四〕。
【注釋】
本詩作於順治四年(一六四七)。
〔一〕行:樂府詩之一種體裁。胡震亨《唐音癸籤》:“新題者,古樂府所無,唐人新製爲樂府題者也。其題或名‘歌’,亦或名‘行’,或兼名‘歌行’。”査《樂府詩集》無《捉人行》體,竹垞此作當係新題。下首《馬草行》同。
〔二〕步出二句:化用謝靈運《晚出西射堂》詩:“步出西城門,遥望城西岑。”郭,外城。
〔三〕里胥:里中小吏。韓愈《謝自然詩》:“里胥上其事,郡守驚且嘆。”杜甫《石壕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里,古時居民聚居處。《詩·鄭風·將仲子》:“將仲子兮,勿逾我里。”毛《傳》:“里,居也。二十五家爲里。”按:里中居户,古無定制,如《公羊傳·宣公十五年》注便以八十家爲里。胥,小吏。
〔四〕一何:何其;多麽。《戰國策·燕策》:“此一何慶弔相隨之速也!”杜甫《石壕吏》:“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
〔五〕簫鼓:指代音樂。
〔六〕橐(tuó)駝:即駱駝。《史記·匈奴傳》:“其奇畜則橐駝。”注:“(橐駝)背肉似囊,故云橐也。”《本草綱目·釋名》:“駝能負囊橐,故名,音訛爲駱駝。”
〔七〕天風:來自天庭之風,即風。樂府古辭《飲爲長城窟行》:“枯桑知天風,海水知天寒。”蓬勃:盛貌。
〔八〕峨峨:高聳貌。宋玉《招魂》:“增冰峨峨。”明何景明《津市打魚歌》:“大船峨峨擊江岸。”江步:江邊可供泊船處。步,通“埠”。柳宗元《永州鐵爐步志》:“江之滸,凡舟可縻而上下者曰步。”
〔九〕頽垣:倒塌的矮牆。
〔一〇〕生死句:語自杜甫《前出塞》詩“生死向前去,不勞吏怒嗔”化出。從他,由他。
〔一一〕百丈:竹篾製之牽船纜具。杜甫《秋風》詩:“吴檣楚舵牽百丈,暖向成都寒未還。”宋程大昌《演繁露·百丈》:“杜詩舟行多用‘百丈’,問之蜀人,云:水,岸石又多廉稜,若用繩牽,即遇石,輒斷不耐,故劈竹爲六瓣,以麻牽連貫其際,以爲牽具,是名百丈。百丈,以長言之也。”腰環環:腰上繫以‘百丈’之環。樂府古辭《女兒子》:“我欲上蜀蜀水難,蹋蹀珂頭腰環環。”
〔一二〕舉櫂(zhào):划槳。謳:歌唱。此指縴歌。杜甫《封西岳賦》:“千人舞,萬人謳。”
〔一三〕老拳毒手:極言痛打。《晉書·石勒載記》:“初,石勒與李陽鄰居,歲嘗争麻地,迭相毆擊。(及勒爲趙王,相見)引陽臂笑曰:‘孤往日饜卿老拳,卿亦飽孤毒手。’”毆逐:即逐毆。追逐毆打。
〔一四〕慎勿句:謂縴夫排行拉縴慎勿前後瞻顧,以免毆逐。樂府古辭《企喻歌辭》:“前頭看後頭,齊著鐵。”
北邙山行
北邙山前望行路〔一〕,素車白馬紛朝暮〔二〕。誰家丘墓樹巃嵸〔三〕,白楊枌檟松柏桐〔四〕。黄金爲鳧石爲焉〔五〕,魚燈熒熒照泉下〔六〕。古碑崩剥無歲年,後人於此犂爲田〔七〕。雄狐侁侁兔矍矍〔八〕,人聲夜哭烏聲樂〔九〕。
【注釋】
本詩作於順治四年(一六四七)。
〔一〕北邙(máng)山:山名,在今河南省洛陽市東北。自東漢鄧皇后葬於此,後世王侯貴族多以之爲葬地(參《後漢書·鄧皇后傳》、《明一統志》),詩中所述金鳧。魚燈亦爲帝王山陵制度,此篇當係託北邙而弔明陵耳。
〔二〕素車白馬:凶喪用之車馬。《後漢書·范式傳》:“有素車白馬,號哭而來。”
〔三〕誰家丘墓:晉張載有《七哀》詩:“北邙何纍纍,高陵有四五。借問誰家墳,皆云漢世主。”然竹垞詩旨,乃意在明陵。巃嵸(lóng zōng):樹木叢集貌。杜甫《乾元中寓居同谷縣作歌》:“古木巃嵸枝相樛。”
〔四〕白楊句:這些樹木皆墓間所植,或取其不彫,或以作標志。《左傳·襄公二年》:“樹吾墓檟。”《春秋含文嘉》:“天子墳高三仞,樹則松。諸侯半之,樹則柏。”古詩《驅車上東門》:“驅車上北門,遥望郭北墓。白楊何蕭蕭,松柏夾廣路。”
〔五〕黄金爲鳧:《漢書·劉向傳》:“秦始皇帝葬於驪山之阿……水銀爲江海,黄金爲鳧雁。”石爲馬:陵墓前石刻之馬。《漢書·霍去病傳》注:“(霍去病塚)在茂陵旁,塚上有豎石,塚前有石人馬者是也。”
〔六〕魚燈:即人魚燭。《史記·秦始皇本紀》:“葬始皇驪山……以人魚膏爲燭,度不滅者久之。”又,明高啓《吴女墳》詩:“魚燈照艷魄。”
〔七〕後人句:語本古詩《去者日以疎》:“古墓犂爲田,松柏摧爲薪。”
〔八〕雄狐句:張載《七哀》詩:“狐兔窟其中,蕪穢不復掃……昔爲萬乘君,今爲丘中土。”此用其意。侁(shēn)侁:往來之聲響。矍(jué)矍,疾走貌。
〔九〕烏聲樂:狀丘墓之荒寂。語本《左傳·襄公十八年》:“鳥烏之聲樂,齊師其遁。”唐劉禹錫《贈灃州高司馬霞寓》詩:“空壘辨烏聲。”
【評箋】
劉師培曰:“《北邙》之篇,弔皇陵而下泣。”(《書曝書亭集後》)
王文濡曰:“昌黎七言‘鴉鴟鷹雉雕鵠鵾’,五言‘蚌螺魚鼈蟲’,(竹垞)‘白楊’句,實脱胎於此;然昌黎詩亦從《詩》‘鰷鱨鰋鯉’句脱胎得來,此種便是善學人處。”(《清詩評注讀本》)
馬草行
陰風蕭蕭邊馬鳴〔一〕,健兒十萬來空城。角聲嗚嗚滿街道,縣官張燈徵馬草。階前野老七十餘〔二〕,身上鞭撲無完膚。里胥揚揚出官署,未明已到田家去。横行叫駡呼盤飧〔三〕,闌牢四顧搜鷄豚〔四〕。歸來輸官仍不足〔五〕,揮金夜就倡樓宿。
【注釋】
本詩作於順治四年(一六四七)。
〔一〕蕭蕭:象聲詞,喻風聲。
〔二〕野老:田野老人,泛指老年百姓。杜甫《哀江頭》詩:“少陵野老吞聲哭。”
〔三〕盤飧(sūn):菜餚,引申爲熟食。此指飯菜。
〔四〕闌牢:關養牲畜之闌圈。《晏子》:“公之牛馬老於闌牢。”
〔五〕輸:報告、送達,引申爲繳納。
雨後即事二首(選一)
其一
一雨平林外,羣山倚杖前〔一〕。蛙聲浮岸草,鳥影度江天〔二〕。鳴磬上方寺,揚帆何處船〔三〕。坐疑秋氣近,蕭瑟感流年〔四〕。
【注釋】
本詩作於順治四年(一六四七)。
〔一〕一雨二句:史肅《夏夜》詩:“一雨昭蘇外,羣山宴寂中。”此化用其意。
〔二〕蛙聲二句:杜甫《和裴迪登新津寺寄王侍郎》詩:“蟬聲集古寺,鳥影度寒塘。”此由是化出。
〔三〕上方:道家所謂天上仙界。《雲笈七籤》:“上方九天之上,清陽虚空之内。”寺取名本此。又,唐劉長卿《宿北山禪寺蘭若》詩云:“上方鳴夕磬。”
〔四〕坐疑二句:語本宋玉《九辯》:“悲哉秋之爲氣也,蕭瑟兮草木摇落而變衰。”
舟經震澤〔一〕
澤國東南遠〔二〕,樓船舊荷戈〔三〕。明霞開組練〔四〕,惡浪走蛟鼉。横海將軍號〔五〕,臨江節士歌〔六〕。重來已陳跡,歎息此經過。
【注釋】
本詩作於順治四年(一六四七)。
〔一〕震澤:太湖之古稱。《尚書·禹貢》:“震澤底定。”注:“震澤,吴南太湖名。”按:據此詩寫作時地及所云戰事、節士語,詩當爲憑弔抗清志士吴易而發。據計六奇《明季南略》,吴易(《明詩紀事》作“吴昜”,此從《明史》),吴江人,字日生,明思宗丁丑進士。清兵陷揚州,徇吴江,易率衆起兵,據太湖抗清,一六四六年七月,被執殉節。
〔二〕澤國:水鄉。
〔三〕樓船:有疊層之戰船。劉禹錫《西塞山懷古》詩:“王濬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唯《晉書·王濬傳》僅云:“作大船……起樓櫓(指瞭望臺)。”而句中“荷戈”,確係指濬,其本傳云:“荷戈長鶩,席卷萬里。”
〔四〕組練:組甲、被練之略語,即以絲、帛所綴之兩種衣甲,也用以借代精鋭軍隊。此指抗清義軍。唐張説《送趙二尚書北伐》詩:“日華光組練。”
〔五〕横海將軍:《史記·東越傳》:“天子遣横海將軍韓説出句章(今浙江省餘姚縣)……樓船將軍楊僕出武林(今江西省武陵山一帶)……入東越。”按:明末,南京失陷後,魯王朱以海監國於紹興,紹興轄漢“横海將軍”韓説所出之“句章”,詩中當指吴易與魯王軍呼應。鄧之誠《中華二千年史·南明大事年表·一六四五年》:“魯王……東由海道以潛通太湖。……吴易起兵於太湖。”據此上文“樓船”,或即以“樓船將軍”喻長江中游之抗清義軍。
〔六〕節士:有節操的人,此指吴易。《漢書·藝文志》有“《臨江王》及《愁思節士歌》詩四篇”,又杜甫《魏將軍歌》云:“臨江節士安足數。”
野外
野外疏行跡,深林客到遲。江湖殊後會〔一〕,風雨惜前期〔二〕。秋草飛黄蝶〔三〕,浮萍漾緑池。南樓夜吹笛,寥落故園思。
【注釋】
本詩作於順治四年(一六四七)。
〔一〕殊後會:即“後會殊”,言後會難得。
〔二〕風雨:喻故人之思,暗用《詩·鄭風》篇名。《詩序》云:“《風雨》,思君子也。”前期:預期。唐朱放《江上送别》云:“惆悵空知思後會,艱難不敢料前期。”
〔三〕秋草句:明楊慎曰:蝴蝶或白、或黑,或五彩皆具,唯黄色一種至秋乃多,蓋感金氣也。太白詩“八月蝴蝶黄”,深中物理(見《升庵全集》卷八一)。
【評箋】
(日)近藤元粹曰:“似寓感慨意者。”(昭和四十年日本刊《國朝六家詩鈔》)
劉生〔一〕
京華多俠客〔二〕,勇略重劉生。一劍酬然諾〔三〕,千金問姓名。歌鐘喧北里〔四〕,冠蓋隘東平〔五〕。聞道龍城戰〔六〕,軍前更請纓〔七〕。
【注釋】
本詩作於順治六年(一六四九)。
〔一〕劉生:據郭茂倩《樂府詩集》卷二四:“《樂府解題》曰:‘劉生不知何代人,齊梁已來爲《劉生》辭者,皆稱其任俠豪放,周游五陵三秦之地。或云抱劍專征,爲符節官所未詳也。’按《古今樂録》曰:‘梁鼓角横吹曲,有《東平劉生歌》,疑即此《劉生》也。’”
〔二〕京華:即京都,以其爲文物、人才薈萃之地,故曰“華”。徐陵《劉生》詩:“劉生殊倜儻,任俠遍京華。”
〔三〕然諾:許諾。《後漢書·申屠剛傳》:“布衣相與,尚有没身不負然諾之信。”梁元帝(蕭繹)《劉生》詩:“任俠有劉生,然諾重西京。”王昌齡《少年行》:“結交期一劍,留意贈千金。”全句暗用季札掛劍事。《史記·吴太伯世家》:“季札之初使,北遇徐君。徐君好季札劍,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爲使上國,未獻。還至徐,徐君已死,於是乃解其寶劍,繫之徐君冢樹而去。”
〔四〕歌鐘:古代打擊樂器,即編鐘,因以之伴奏歌唱,故名。此泛指樂歌聲。李白《魏都别蘇明府因北游》詩:“青樓夾兩岸,萬家喧歌鐘。”北里:原古代舞曲名。《史記·殷紀》:“(紂)使師涓作新淫聲,北里之舞,靡靡之樂。”此指地名,或即“南鄰北里”之泛稱。
〔五〕冠蓋:冠冕、車蓋,達官貴族所服用,因借代稱之。隘東平:使東平狹隘(擁擠)。“東平”,縣名,在今山東省。樂府古辭《梁鼓角横吹曲·東平劉生歌》:“東平劉生安東子,樹木稀,屋裏無人看阿誰?”
〔六〕龍城:漢時匈奴祭天之所,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國鄂爾渾河西側。據《漢書·匈奴傳》,衛青曾率軍擊龍城。此泛指邊境。
〔七〕請纓:自請從軍殺敵。典出《漢書·終軍傳》:“軍自請,願受長纓,必羈南越王而致之闕下。”
放言五首(選一)
其四
爲文思以冢葬〔一〕,對客寧將硯焚〔二〕。當年必無鍾子〔三〕,後世定有揚雲〔四〕。
【注釋】
本詩作於順治七年(一六五〇)。
〔一〕爲文句:用唐劉蜕埋葬文稿事,其《梓州兜率寺文冢銘序》:“文冢者,長沙劉蜕復愚爲文不忍棄其草,聚而封之也。”
〔二〕硯焚:《晉書·陸機傳》:“弟雲嘗與書曰:‘君苗見兄文,輒欲燒其筆硯。’”《晉書·文苑傳序》:“陸機挺焚硯之奇。”
〔三〕鍾子:指鍾子期。《吕氏春秋·本味》:“伯牙鼓琴,鍾子期聽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鍾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選之間,而志在流水,鍾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湯湯乎若流水。’鍾子期死,伯牙破琴絶絃,終身不復鼓琴,以爲世無足復爲鼓琴者。”
〔四〕揚雲:即揚雄,雄字子雲,揚雲係其省稱。韓愈《與馮宿論文書》:“昔揚子雲著《太玄》,人皆笑之。子雲曰:‘世不我知,無害也。後世復有揚子雲,必好之矣!’”
休洗紅〔一〕
休洗紅,洗多紅漸白。人心初不同〔二〕,愛好非前日。紅顔絶世衆所尤〔三〕,美女入室惡女仇〔四〕。
【注釋】
本詩作於順治八年(一六五一)。
〔一〕休洗紅:古詩名。《古詩源》卷九收無名氏《休洗紅》二章,其二云:“休洗紅,洗多紅在水。新紅裁作衣,舊紅番作裏。迴黄轉緑無定期,世事返復君所知。”此或於竹垞有影響。
〔二〕初:本來;原來。
〔三〕絶世:冠絶當世。《漢書·孝武李夫人傳》:“(李)延年侍上起舞,歌曰:‘北方有佳人,絶世而獨立。’”尤:怨恨。
〔四〕美女句:語本《史記·外戚世家》:“《傳》曰:‘女無美惡,入室見妬;士無賢不肖,入朝見嫉。’美女者,惡女之仇。”
採蓮曲〔一〕
採蓮女,兩槳橋頭去〔二〕。錦石清江日落時〔三〕,羅裙玉腕花深處〔四〕。採蓮童,素舸游湖中〔五〕。江謳越吹歌未歇,朱脣玉面來相逢〔六〕。共道江南可採蓮,湖中蓮葉已田田〔七〕。攀花風動飄香袂〔八〕,照水萍開整翠鈿〔九〕。翠鈿香袂逢人少,回看蘭澤多芳草〔一〇〕。青鳥飛來啄紫鱗〔一一〕,白蘋斷處生紅蓼〔一二〕。雲起暮流長,飛花鏡裏香〔一三〕。雙雙金翡翠〔一四〕,一一錦鴛鴦。鴛鴦翡翠飛無數,蘭橈並著輕摇櫓〔一五〕。素藕連根絲更柔〔一六〕,紅蓮徹底心偏苦〔一七〕。誰家年少垂楊下〔一八〕,出入風姿獨妍雅。岸上徘徊七寶鞭〔一九〕,湖邊躑躅千金馬〔二〇〕。渌江腸斷起歌聲〔二一〕,惆悵方塘一望平。水上輕衣吹乍濕,風中細語聽難明。沙棠舟繫青絲䋏〔二二〕,相邀盡説江南樂。白露初看翠蓋飄〔二三〕,秋風漸見紅衣落〔二四〕。横塘燈火採蓮歸,隔浦歌聲聽已希〔二五〕。雲間月出開煙樹〔二六〕,惟見沙明白鷺飛。
【注釋】
本詩作於順治八年(一六五一)。
〔一〕採蓮曲:《樂府詩集》卷五〇收《採蓮曲》二十八首,無一與此相同;但同卷收有王勃《採蓮歸》(《全唐詩》卷五五作《採蓮曲》),竹垞此詩格律與之相近(但多出四句),語言亦多借鑒,顯見受其影響。
〔二〕兩槳句:語本樂府古辭《西洲曲》:“兩槳橋頭渡。”
〔三〕錦石:有華美花紋的石頭。晉羅含《湘中記》:“衡山有錦石,斐然成文。”杜甫《滕王亭子》:“清江錦石傷心麗。”
〔四〕羅裙句:語本王勃《採蓮歸》:“桂櫂蘭橈下長浦,羅裙玉腕摇輕櫓。”以下“蘭橈並著輕摇櫓”,亦本此。
〔五〕素舸(gě):無彩飾之大船。謝靈運《東陽溪中贈答》詩:“可憐誰家郎,緣流乘素舸。”
〔六〕江謳句:語本王勃《採蓮歸》:“葉嶼花潭極望平,江謳越吹相思苦。”以下“惆悵方塘一望平”,亦本此。朱脣玉面:見注〔十五〕。
〔七〕田田:莖葉浮水貌。樂府古辭《江南可採蓮》:“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
〔八〕攀花句:用李白《採蓮曲》:“日照新妝水底明,風飃香袂(一作‘袖’)空中舉。”
〔九〕翠鈿(diàn):翡翠或碧玉製成的花形首飾。李康成《採蓮曲》:“翠鈿紅袖水中央,青荷蓮子雜衣香。”
〔一〇〕蘭澤:長有蘭草之低濕地。語本《古詩十九首》:“涉江採芙蓉,蘭澤多芳草。”
〔一一〕紫鱗:泛指魚類。左思《蜀都賦》:“觴以清醥,鮮以紫鱗。”
〔一二〕白蘋:水中浮草,即馬尿花。紅蓼:朱弁《曲洧舊聞》:“紅蓼即《詩》所謂游龍,俗呼水紅。”
〔一三〕鏡:指如鏡之水。語本李白《别儲邕之剡中》詩:“竹色溪下緑,荷花鏡裏香。”
〔一四〕翡翠:鳥名。《本草綱目》:“雄爲翡,其色多赤;雌爲翠,其色多青。”
〔一五〕蘭:指木蘭,皮辛香似桂,狀如楠樹,質似柏而微疏,可造船及船具。橈(ráo):槳。梁簡文帝(蕭綱)《採蓮曲》:“桂檝蘭橈浮碧水,江花玉面兩相似。”
〔一六〕素藕句:語本王勃《採蓮歸》:“牽花憐共蒂,折藕愛蓮絲。”蓮,諧音“憐”,絲,諧音“思”。
〔一七〕紅蓮句:蓮心通貫,蓮實味苦,故云。樂府古辭《西洲曲》:“置蓮懷袖中,蓮心徹底紅。”丁鶴年《竹枝詞》:“蓮心清苦藕芽甜。”
〔一八〕誰家句:語本李白《採蓮曲》:“岸上誰家游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楊。”
〔一九〕七寶鞭:喻以多種寶物裝飾之鞭。據《晉書·明帝紀》:“(帝)微行至于湖,陰察(王)敦營壘而出,……(敦)覺,使五騎物色追帝,帝馳去,馬有遺糞,輒以水灌之。見逆旅賣食嫗,以七寶鞭與之,曰:‘後有騎來,可以此示也。’”
〔二〇〕躑躅(zhí zhú):徘徊不進,與“踟蹰”音義相近。
〔二一〕渌(lǜ):清澈。
〔二二〕沙棠:木名,可造船。梁元帝(蕭繹)《烏棲曲》:“沙棠作船桂爲楫,夜渡江南採蓮葉。”䋏(zuò):船纜。韓翃《送冷朝陽還上元》詩:“青絲䋏引木蘭船。”
〔二三〕翠蓋:翠羽裝飾之華蓋,因借喻枝葉茂密,此指代荷葉。梁元帝(蕭繹)《採蓮賦》:“紅蓮兮芰荷,緑房兮翠蓋。”
〔二四〕紅衣:指荷花。趙嘏《長安秋夕》詩:“紫艷半開籬菊静,紅衣落盡渚蓮愁。”
〔二五〕浦:水濱。
〔二六〕煙樹:暮靄中樹叢如煙霧籠罩。孟浩然《夜歸鹿門山歌》:“鹿門月照開煙樹。”
讀曲歌〔一〕
素藕生池中,紅荷浮水面;與汝同一身〔二〕,本自不相見。
【注釋】
本詩作於順治八年(一六五一)。
〔一〕讀曲歌:據《樂府詩集》卷四六所引《宋書·樂志》云:“《讀曲歌》者,民間爲彭城王義康所作也。”又引《古今樂録》云:“《讀曲歌》者,元嘉十七年袁后崩,百官不敢作聲歌,或因酒宴,止竊聲讀曲細吟而已,以此爲名。”
〔二〕與汝句:語本僞蘇武詩:“四海皆兄弟,誰爲行路人?況我連枝樹,與子同一身。”(《古詩源》卷二)
南湖夜聞歌者〔一〕
輕舟暗度古城東,惆悵霜天落塞鴻。誰向夜深歌水調〔二〕,傷心不待管絃終。
【注釋】
本詩作於順治九年(一六五二)。
〔一〕南湖:在今浙江省嘉興縣,又名鴛鴦湖,爲當地名勝。
〔二〕水調:郭茂倩《樂府詩集》卷七九:“《樂苑》曰:‘《水調》,商調曲也。’舊説,《水調河傳》,隋煬帝幸江都時所製。曲成奏之,聲韻怨切。……故白居易詩云:‘五言一遍最慇懃,調少情多似有因。不會當時翻曲意,此聲腸斷爲何人!’”唐用其名。
白紵詞二〔一〕(選一)
其一
吴王宫中夜欲闌〔二〕,秋江露白芙蓉殘〔三〕。青娥二八羅裳單〔四〕,左鋌右鋌何娑盤〔五〕。明星滿天月三五〔六〕,城頭坎坎夜擊鼓〔七〕。君王既醉不知音,猶向燈前作歌舞〔八〕。
【注釋】
本詩作於順治九年(一六五二)。
〔一〕白紵(zhù)詞:“《宋書·樂志》:‘《白紵舞》,按舞詞有巾袍之言,紵本吴地所出,宜是吴舞也。’《樂府解題》曰:‘古詞盛稱舞者之美,宜及芳時爲樂,其譽白紵曰:“質如輕雲色如銀,製以爲袍餘作巾。袍以光軀巾拂塵。”’《唐書·樂志》曰:‘梁武帝令沈約改其辭爲《四時白紵歌》。今中原有《白紵曲》辭旨與此全殊。’”按:《樂府詩集》所收白紵詞、歌、舞、歌詩、舞辭四十首,格律與此詩多異,僅張籍《白紵歌》一首爲八句换韻;而所收《四時白紵歌》則皆爲八句换韻,疑竹垞之作當爲《四時白紵歌》,隋煬帝、虞茂之《四時白紵歌》亦只有二首,可見非必皆四首也。
〔二〕吴王:當指吴王夫差,元稹《冬白紵歌》“吴宫夜長宫漏款”、“西施自舞王自管”可證。闌:殘;盡。
〔三〕秋江句:語本張籍《吴宫怨》詩:“吴宫四面秋江水,江清露白芙蓉死。”
〔四〕青娥:指青年女子。娥,美女。江淹《水上神女賦》:“青娥羞艷。”二八:舊題屈原《大招》:“二八接舞。”王逸注:“美女十六人接聯而舞。”宋玉《招魂》:“二八侍宿。”王逸注:“二八,二列也。”江總《東飛伯勞歌》:“年時二八新紅臉,宜笑宜歌羞更斂。”二八指十六歲。以上三義皆可通,以前二者於義爲長。
〔五〕鋌(dìng):當係“鋋”(yán)之誤,鋋,小矛。此指舞蹈道具。岑參《田使君美人舞如蓮花北鋋歌》:“回裙轉袖若飛雪,左鋋右鋋生旋風。”何:多麽。娑(suō)盤:即“媻娑”、“婆娑”。
〔六〕三五:農曆十五日之夜。《禮記·禮運》:“播五行於四時,和而後月生也,是以三五而盈(滿)。”《古詩十九首》:“三五明月滿,四五蟾兔缺。”
〔七〕坎坎:象聲詞,擊鼓聲。《詩·小雅·伐木》:“坎坎鼓我,蹲蹲舞我。”唐丁仙芝《餘杭醉歌贈吴山人》詩:“城頭坎坎鼓聲曙。”
〔八〕君王二句:張籍《吴宫怨》:“宫中千門復萬户,君恩反覆誰能數?君心與妾既不同,徒向君前作歌舞。”此用其意,而愈顯深婉。
哭萬兒〔一〕
提攜猶昨日〔二〕,髣髴憶平生。夜火銅盤淚〔三〕,春風竹馬聲〔四〕。無錢輕藥物,瀕死念聰明。迢遞黄泉道,沉沉慟汝行。
【注釋】
本詩作於順治九年(一六五二)。
〔一〕萬兒:竹垞長子,名德萬。
〔二〕提攜:牽扶。
〔三〕夜火句:意謂夜晚掌燈,睹銅盤而落淚。銅盤,此用以代指德萬遺物。據《北史·楊愔傳》:楊愔幼時,季父暐異之,爲别葺一室,使獨處其中,以銅盤具盛饌飯之,因督勵諸子曰:“汝輩能如愔,便得竹林别室,銅盤重肉之食。”
〔四〕竹馬:兒童遊戲時作馬騎之竹竿。李白《長干行》:“郎騎竹馬來,繞牀弄青梅。”
立秋後一夕同眭修季、俞亮、朱一是、繆永謀集屠爌齋〔一〕
涼風吹細雨,蕭瑟度庭陰。把袂來何暮〔二〕,當杯夜已深。天邊同落魄,江上獨愁心〔三〕。誰念新亭淚〔四〕,飄零直至今。
【注釋】
本詩作於順治九年(一六五二)。
〔一〕眭(suī)修季:生平未詳。俞亮:字起星,杭州人,善畫山水。朱一是:字近興,嘉興人,竹垞同族。明壬午舉人。爲文古雋,有《爲可堂集》。繆(miào)永謀:更名泳,字于野,嘉興人,弱冠補邑諸生,有《荇谿集》。屠爌(kuàng):字闇伯,嘉興縣學生,隱居講學,有《勗齋集》。
〔二〕把袂:握袖,表示親切。
〔三〕江上句:唐張説有《江上愁心賦》,竹垞或用其意。
〔四〕新亭淚:據《世説新語·言語》載,西晉末,中原淪喪,渡江人士暇日常宴飲新亭。元帝時,丞相王導與客宴此,周顗中坐而歎曰:“風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異!”衆皆相視流淚。後以“新亭淚”喻憂國之悲憤心情。新亭,故址在今江蘇省江寧縣境。
題畫四首(選二)
其一
林深屐齒未曾經〔一〕,萬壑松濤偶坐聽。我若支筇來此地〔二〕,便攜酒榼上茅亭〔三〕。
其二
緑蕪遠近山參差〔四〕,露氣暗浮松樹枝。烏篷七尺屢回首〔五〕,看到月明歸未遲。
【注釋】
本詩作於順治九年(一六五二)。
〔一〕屐(jī):木底有齒之鞋,古人遊山多用之。
〔二〕筇(qióng):竹名,可作手杖,故杖亦稱筇。
〔三〕榼(kē):盛酒器,因借代酒及酒器。
〔四〕蕪:叢生之草。
〔五〕烏篷:指烏篷船。回首:謂登船之遊人回首。
【評箋】
林昌彝曰:“(竹垞)題畫諸作,尤渾成入妙。”(《射鷹樓詩話》卷一七)
即席送王廷璧、朱士稚同之松江〔一〕
楊柳青青覆板橋〔二〕,春江花月夜生潮〔三〕。停杯又是他鄉别,無那相思一水遥〔四〕。
【注釋】
本詩作於順治十年(一六五三)。
〔一〕王廷璧:字雙白,江蘇省武進縣人,能詩。朱士稚:字伯虎,世居山陰(今浙江省紹興市)。少好遊俠,遭世變,散千金結客,欲有所爲,清廷捕之,坐繫論死,既免,遂放蕩江湖,與祁班孫、竹垞等往來吴越,以詩古文稱。松江:即吴淞江,太湖支流,由吴江縣東流與黄浦江匯合。
〔二〕楊柳句:語本梁簡文帝(蕭綱)《和蕭侍中子顯春别》詩:“春堤楊柳拂河橋。”
〔三〕春江句:樂府《清商曲辭·吴聲歌曲》有《春江花月夜》。據《唐書·樂志》,此曲爲陳後主(叔寶)所製,世傳陳集不載,今所見之最早作者爲隋煬帝,歷來最著名者爲唐張若虚所作。其辭有:“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四〕無那:即無奈何,“奈何”急讀爲“那”(説詳顧炎武《日知録·奈何》)。一水:指松江。據《年譜》所載,是年竹垞曾客居華亭(今屬上海市),詩或作於此時。又李白《寄王漢陽》詩云:“别後空愁我,相思一水遥。”
閑情八首〔一〕(選一)
其八
一自神珠别漢臯〔二〕,經春不見意徒勞。門前種樹名烏臼〔三〕,水上飛花盡碧桃〔四〕。三里霧同千里遠〔五〕,九重樓恨十重高〔六〕。無因得似紅襟燕,恣拂簾鈎日幾遭〔七〕。
【注釋】
本詩作於順治十年(一六五三)。
〔一〕閑情:陶潛有《閑情賦》,其《序》曰:“張衡作《定情賦》,蔡邕作《静情賦》,檢逸辭宗澹泊。始則蕩以思慮,而終歸閑正。將以抑流宕之邪心,諒有助於諷諫。”竹垞之旨蓋本於此。組詩所涉本事,詳後《詞選·洞仙歌》注〔一〕及〔評箋〕。
〔二〕神珠、漢臯:舊題劉向《列仙傳》云:“鄭交甫至漢臯(山名,在今湖北省襄陽西北臺下),見二女佩兩珠,大如鷄卵,交甫目之,二女解而贈之。既行,返顧,二女不見,佩珠亦失。”(參《韓詩外傳》)後遂以佩珠、神珠爲男女愛慕之贈物,此喻意中人。
〔三〕烏臼:落葉喬木,夏季開花,色黄,實如麻子,可製皂、燭,相傳以烏鴉喜食之,故名。唐張祜《失題》詩:“杜鵑花發杜鵑叫,烏臼花生烏臼(鳥名)啼。”
〔四〕碧桃:重瓣桃花。水上句:或寫本地風光,或用劉晨、阮肇事。據劉義慶《幽明録》及干寶《搜神記》等書載:劉、阮曾入山採藥,半途迷路,飢甚,忽見溪上飃流桃花及胡麻飯,緣溪而遇二女,居焉。後思鄉,歸,已逾十世。復入山,唯見桃花流水。又,元稹《劉阮妻》詩云:“桃花飛盡東風起,何處消沉去不來?”曹唐《劉阮再到天台不復見仙子》詩:“桃花流水依然在,不見當時勸酒人。”
〔五〕三里霧:《後漢書·張霸傳》:“(張楷)性好道術,能作五里霧。時關西人裴優亦能作三里霧。”竹垞用之非言道術,而謂其情懷迷離怳忽。
〔六〕九重句:意謂其室近其人遠。樂府古辭《慕容家自魯企由谷歌》:“郎在十重樓,女在九重閣。”
〔七〕紅襟燕:江南的燕子。據《郭氏玄中記》:“胡燕斑胸,聲小。越燕紅襟,聲大。”唐丁仙芝《餘杭醉歌贈吴山人》:“曉幕紅襟燕,春城白項烏。”紅襟燕二句即陶潛《閑情賦》所謂“思宵夢以從之”、“待鳳鳥以致辭”、“託行雲以送懷”意。
【評箋】
沈岸登曰:“秀水朱十負異才,吴梅村遊檇李見其詩,評曰:‘若遇賀監,定有謫仙人之目。’嘗效俞羡長‘古意新聲體’,賦《閑情》三十首,錢塘陸麗京誦之,傾倒,作《望遠曲》思勝之,不敵也。一序尤爲計孝廉甫草擊節。”(《黑蝶齋小牘》,翁方綱《曝書亭集》手批本)
沈濤曰:“惰耕村叟《黑蝶齋小牘》(所云《閑情》詩三十首),今集中止存八首,吾鄉馮柳東大令(登府)嘗於集外搜得十三首(按:見《檇李遺書》),可見者亦止二十首,其餘十首惜無從搜之;所云計甫草擊節之序,尤不可見。”(《匏廬詩話》中)
錢仲聯曰:“趙秋谷《談龍録》論詩,頗議竹垞‘貪多’,夷考其實,殊不盡然……如《閑情》三十首,僅存八首,具見剪裁。秋谷所評,未爲公允。”(《清詩三百首·朱彝尊傳》)
陳廷焯曰:“《閑情》之作,竹垞幾於仙矣。”《白雨齋詞話》卷三
渡黄浦〔一〕
極浦連天闕〔二〕,驚濤壯海門〔三〕。揚舲辭驛路〔四〕,放溜入雲根〔五〕。白霧魚龍伏,蒼煙日月昏〔六〕。樓臺朝作市〔七〕,雷雨暗翻盆。疏鑿千年久〔八〕,舟航萬里奔。摩霄盤野鶴〔九〕,吹浪湧江豚〔一〇〕。杳渺通長島〔一一〕,虚無出遠村。祠因黄歇起〔一二〕,茸因陸機存〔一三〕。上客今何在〔一四〕,高文不可論。乘槎應未得〔一五〕,摇落問乾坤〔一六〕。
【注釋】
本詩作於順治十年(一六五三)。
〔一〕黄浦:即黄浦江。發源浙江省嘉興縣,東北流入江蘇省,至上海市與吴淞江合流,出吴淞口匯合長江入海。《松江府志》:“黄浦在郡南境,即古之東江,乃《禹貢》三江之一也,戰國時楚春申君黄歇鑿其傍支流,後與江合。土人相傳,稱爲黄浦。又以歇故,或稱春申浦。”
〔二〕極浦:遥遠的水邊。屈原《九歌·湘君》:“望涔陽兮極浦,横大江兮揚靈。”《廣雅·釋詁》:“極,遠也。”天闕:星名,此指代星空、天空。舊題甘公石申《星經》:南斗六星,“一名天斧,二名天闕。”
〔三〕海門:猶海口,江河入海的地方。唐殷堯藩《襄口阻風》詩:“雪浪排空接海門。”
〔四〕舲(líng):有窗户的小船。
〔五〕放溜:使船隻順流而行。雲根:山石,此或指山脚。杜甫《瞿塘兩崖》詩:“入天猶石色,穿水忽雲根。”仇注引《杜臆》:“詩人多以雲根爲石,以雲觸石而出也。”
〔六〕日月昏:與下聯之“雨翻盆”均語本杜甫《白帝》詩:“白帝城中雲出門,白帝城下雨翻盆。高江急峽雷霆鬥,翠木蒼藤日月昏。”
〔七〕樓臺句:指海市蜃樓。《史記·天官書》:“海旁蜃氣象樓臺。”晉伏琛《三齊略記》:“海上蜃氣,時結樓臺,名海市。”
〔八〕疏鑿:開鑿阻塞,疏通河道。
〔九〕摩霄:意謂直上青霄。摩,觸。《宋史·謝枋得傳》:“徐霖稱其如驚鶴摩霄,不可籠縶。”
〔一〇〕江豚(tún):長江所産,形似猪,故稱。唐許渾《金陵懷古》詩:“石燕拂雲晴亦雨,江豚吹浪夜還風。”
〔一一〕杳渺:亦作“杳眇”,深遠貌。長島:泛指江中之長形島嶼。唐沈佺期《早發平昌島》詩:“積氣衝長島,浮光漫大江。”
〔一二〕黄歇:戰國時楚考烈王之相,封春申君。《嘉慶一統志·松江府》:“黄浦江……舊傳即古之東江。戰國時楚黄歇鑿其旁支流,因稱爲黄浦,亦稱爲春申浦。”祠亦因是而立。
〔一三〕茸:指五茸,地名,在今上海市松江縣南華亭谷東。唐陸蒙《奉和龔美吴中書事寄漢南裴尚書》詩:“五茸春草雉媒嬌。”自注:“五茸,吴王(按:指三國時東吴)獵所,茸各有名。”陸機茸即其一。又據《嘉禾志》,陸機爲東吴丞相陸遜之孫,遜封華亭侯(即“五茸”所在地),子孫於此遊獵,人呼爲陸機茸。
〔一四〕上客:指寄食於黄歇門下、地位較尊貴之客。《史記·春申君傳》:“春申君客三千餘人,其上客皆躡珠履。”
〔一五〕乘槎:指登天。《博物志》三:“天河與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者……乘槎而去……到天河。”庾信《哀江南賦》:“況復舟楫路窮,星漢非乘槎可上。”後因喻入朝做官爲乘槎。杜甫《奉贈蕭二十使君》詩:“起草鳴先路,乘槎動要津。”按:竹垞素無求仙之意(見後《同里李符遊于滇》詩),此當非指登天;其時,亦無出仕意,以年前尚云“誰念新亭淚”(見前《立秋後一夕》詩),疑詩句或因景設想,泛言而已;或另有所指,不便明言(如當時海外抗清基地)。
〔一六〕摇落:凋零。宋玉《九辯》:“蕭瑟兮草木摇落而變衰。”後因喻淪落,如李商隱《摇落》詩:“摇落傷年日,羈留念遠心。”此用其意。
【評箋】
(日)近藤元粹曰:“排比整然,句格雄渾,讀此等詩,這老亦可謂作家。”(昭和四十年日本刊《浙江六家詩鈔》)
嫁女詞
唼唼重唼唼〔一〕,鴛鴦隨野鴨。誰家可憐窈窕孃〔二〕,容顔精妙難意量。大姑生兒仲姑嫁〔三〕,小姑獨處猶無郎〔四〕。媒人登門教裝束,黄者爲金白者玉〔五〕。阿婆嫁女重錢刀〔六〕,何不東家就食西家宿〔七〕?
【注釋】
本詩作於順治十年(一六五三)。
〔一〕唼(shà)唼:象聲詞,水鳥或魚類吃食聲。張籍《春水曲》:“鴨鴨,嘴唼唼。”
〔二〕可憐:值得憐愛,可愛。樂府古辭《焦仲卿妻》:“自名秦羅敷,可憐體無比。”孃:通“娘”,此指姑娘,即下文“小姑”。陳與義《冬至》詩:“東家窈窕娘,融蠟幻梅枝。”
〔三〕仲姑:二姑娘。仲,次;第二。樂府古辭《湖就姑曲》:“仲姑居湖西。”
〔四〕小姑句:語本樂府古辭《青溪小姑曲》:“開門白水,側近橋梁。小姑所居,獨處無郎。”劉叔敬《異苑》:“小姑,蔣侯第三妹也。”
〔五〕黄者句:謂以金玉妝飾。蘇伯玉妻《盤中詩》:“黄者金,白者玉。”
〔六〕刀:古錢幣名。《史記·平準書》:“農工商交易之路通,而貝金錢刀布之幣興焉。”司馬貞《索隱》:“刀者,錢也……以其形如刀,故曰刀,以其利於人也。”舊題卓文君《白頭吟》:“男女重意氣,何用錢刀爲?”
〔七〕東家句:語出漢應劭《風俗通》:“齊人有女,二人求之。東家子醜而富,西家子好而貧。父母疑不能决,問其女……(女)云:‘欲東家食,西家宿。’”(見《藝文類聚》卷四〇)
【評箋】
李富孫曰:“(容顔精妙難意量)弱句。”(《曝書亭詩集》手批本)
送林佳璣還莆田〔一〕
高樓置酒觴今夕〔二〕,愁聽驪歌送行客〔三〕。摇落深知羈旅情〔四〕,飄零況是雲山隔?林生磊落無等倫〔五〕,鳳雛驥子誰能馴〔六〕!一朝忼慨辭鄉里〔七〕,幾載飢寒傍路人〔八〕。平生崔嵬好奇服〔九〕,流離恥作窮途哭〔一〇〕。往往詩歌泣鬼神〔一一〕,時時談笑驚流俗。林生林生骨相奇〔一二〕,昂藏不異并州兒〔一三〕。看君富貴當自有,不合憔悴留天涯。高秋别我閩中去,行李蕭條慘徒御〔一四〕。客舍清江萬里船,鄉心紅葉千山樹。九里湖邊倚翠屏〔一五〕,穀城山下俯清泠〔一六〕。寒風江路兼山路,落日長亭更短亭〔一七〕。嗟予分手天南遠〔一八〕,惆悵河橋送君返〔一九〕。遠客休辭行路難,高堂應念還家晚〔二〇〕。
【注釋】
本詩作於順治十年(一六五三)。
〔一〕林佳璣:字衡者,福建莆田布衣。爲人質樸修志行,絶意仕進。曾入白門(今南京市西門),至廣陵(今江蘇省揚州市),一睹中原之盛,以論道取友,感發志氣。詩文雅健有師法,著有《東山集》(參吴偉業《送林衡者序》)。
〔二〕高樓置酒:語本左思《蜀都賦》:“高樓置酒,以御嘉賓。”觴(shāng):用作動詞,敬酒。《吕氏春秋·達鬱》:“管子觴桓公。”
〔三〕驪歌:送别之歌。其辭曰:“驪駒在門,僕夫具存;驪駒在路,僕夫整駕。”(見《後漢書·王式傳》注)劉孝綽《陪徐僕射晚宴》詩:“洛城雖半掩,愛客待驪歌。”又據《大戴禮》:驪駒,逸詩篇名。
〔四〕摇落句:杜甫《詠懷古蹟》:“摇落深知宋玉悲。”此化用其句意。
〔五〕等倫:同輩。
〔六〕鳳雛驥子:喻能承繼家風之傑出少年,此指林佳璣(其叔父頗有文名,詳吴偉業《送林衡者序》)。杜甫《入奏行贈西山檢察使竇侍御》詩:“竇侍御,驥之子,鳳之雛,年未三十忠義俱。”
〔七〕忼慨:同“慷慨”。
〔八〕傍:依靠。
〔九〕崔嵬:高聳貌。語本屈原《九章·涉江》:“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帶長鋏之陸離兮,冠切雲之崔嵬。”
〔一〇〕窮途:謂路盡。《晉書·阮籍傳》:“(籍)時率意獨駕,不由徑路,車迹所窮,輒痛哭而反。”後因喻處境困窘。杜甫《暮秋枉裴道州手札率爾遣興遞呈蘇涣侍御》詩:“齒落未是無心人,舌存恥作窮途哭。”
〔一一〕詩歌泣鬼神:語本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韻》詩:“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
〔一二〕骨相:骨骼之形態,舊時謂骨相象徵人之命運。黄庭堅《次韻奉送公定》詩:“從來國器重,見謂骨相奇。”
〔一三〕昂藏:謂人之氣概高朗。陸機《晉平西將軍周處碑》:“汪洋廷闕之傍,昂藏寮寀之上。”并州兒:指晉征南將軍山簡之愛將葛彊。《世説新語·任誕》:“山季倫爲荆州(守)時,出酣飲,人爲之歌曰:‘山公時一醉,徑造高陽池。日暮倒載歸,酩酊無所知。復能乘駿馬,倒著白接籬。舉手問葛彊,何如并州兒?’高陽池在襄陽。彊是其愛將,并州人也。”
〔一四〕徒御:輓車者與駕車者,此泛指其僕。《詩·小雅·車攻》:“徒御不驚。”《疏》:“徒行輓輦者與車上御馬者。”又杜甫《鐵堂峽》詩:“威遲哀壑底,徒旅慘不悦。”
〔一五〕九里湖:在今福建省莆田市。據《明一統志·興化府》所引《列仙傳》:“漢時何氏兄弟九人,煉丹湖畔,丹成,各乘赤鯉仙去,莆田人因稱其湖爲九鯉湖。”按:《嘉慶一統志》亦稱“九鯉湖”。翠屏:謂青山(當指下句之穀城山)如屏狀。李紳《山》詩:“一峰凝黛當明鏡,十仞喬松倚翠屏。”
〔一六〕穀城山:《嘉慶一統志·興化府》:“城山,在莆田縣東南二十里……一名穀城山。”清泠:謂林泉山水,清雋冷潔。
〔一七〕亭:古時驛道旁供行人歇息、食宿之所。《白氏六帖》:十里一長亭,五里一短亭。舊題李白《菩薩蠻》詞:“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
〔一八〕天南:嶺南,亦泛指南方,此指莆田。
〔一九〕河橋:即河梁(橋梁)。僞李陵《與蘇武》詩:“攜手上河梁,遊子暮何之。”後因稱河梁爲送别之地。周邦彦《夜飛鵲》詞:“河橋送人處,良夜何其。”
〔二〇〕高堂:謂父母。李白《送張秀才從軍》詩:“抱劍辭高堂,將投霍冠軍。”
送十一叔游中州二首〔一〕
其一
木葉下亭臯〔二〕,西風一雁高。驅車千里道,結客五陵豪〔三〕。河水浮官渡〔四〕,關門鎮虎牢〔五〕。驪駒方在路〔六〕,尊酒意徒勞。
其二
旅館涼風起,秋城畫角哀〔七〕。天涯方遠客〔八〕,祖道且深杯〔九〕。山色陰中岳〔一〇〕,河流繞吹臺〔一一〕。梁園多雨雪〔一二〕,歲暮好歸來。
【注釋】
本詩作於順治十年(一六五三)。
〔一〕十一叔:即朱茂昉,字子葆。中州:中土、中原,即今河南省一帶。
〔二〕亭臯:水邊平地。
〔三〕五陵:指漢時長陵、安陵、陽陵、茂陵、平陵。漢朝皇帝每立陵墓,皆命四方富家豪族及外戚遷之,其最著名者爲五陵,故地在今陝西咸陽市一帶。後因以五陵喻貴族或豪俠集居之地。庾信《華林園馬射賦》:“六郡良家,五陵豪選。”
〔四〕官渡:在今河南省中牟縣東北,以臨古官渡水而得名。公元一九七年(建安二年),曹操曾大破袁紹軍於此(即歷史上著名的“官渡之戰”)。
〔五〕虎牢:在今河南省滎陽縣汜水鎮,關扼險要,乃兵家必争之地。
〔六〕驪駒:見前《送林佳璣還莆田》詩注〔三〕。
〔七〕秋城句:語本杜甫《野老》詩:“王師未報收東郡,城闕秋生畫角哀。”
〔八〕天涯句:語本劉長卿《送張起崔載華之閩中》詩:“相送天涯裏,憐君更遠人。”
〔九〕祖道:祭祀道神以保佑平安,後因喻送行。《左傳·昭公七年》:“公將往,夢襄公祖。”杜預注:“祖,祭道神。”
〔一〇〕中岳:即嵩山,在今河南省登封縣北。
〔一一〕吹臺:古蹟名,相傳爲春秋時師曠吹樂之臺;漢梁孝王(劉武)增築曰明臺,案歌於此,亦稱吹臺。故址在今河南省開封市禹王臺公園内。
〔一二〕梁園:又名梁苑,園林名,梁孝王築。著名遊賞延賓之所,當時名士司馬相如、枚乘等皆曾爲座上賓。故址在今河南省開封市東南。謝惠連《雪賦》:“歲將暮,時既昏;寒風積,愁雪繁。梁王不悦,遊於兔園(梁苑之别名)。”
【評箋】
康發祥曰:“此等詩即在太白、少陵集中,亦稱佳作。”(《伯山詩話後集》卷一)
王文濡曰:“寓懷古於别緒之中,極慷慨纏綿之致。”(《清詩評注讀本》)
逢姜給事埰〔一〕
黄門先生官左掖〔二〕,力欲拔山氣辟易〔三〕。虎豹天關閉九重〔四〕,孤臣血肉徒狼藉〔五〕。東萊蜃市易沉淪〔六〕,南國相逢淚滿巾。青鞋布襪江湖外〔七〕,誰念當時折檻人〔八〕。
【注釋】
本詩作於順治十年(一六五三)。
〔一〕姜埰(cài):字如農,山東萊陽人。明崇禎四年進士,官至禮部給事中。後因直言上疏下獄,獲釋後遣戍宣州,明亡後削髮爲僧,旋歸吴門,終不與世接。著有《敬亭集》。
〔二〕黄門:官名,即“給事黄門侍郎”之簡稱。《通典·職官典》:“凡禁門黄闥,故號黄門,其官給事於黄闥,故曰黄門侍郎。”左掖:宫城正門之左小門。《漢書·高帝紀》:“(掖)非正門而在兩旁,若人之臂掖也。”
〔三〕力欲拔山:謂埰冒犯威嚴,切責時弊之氣概。《史記·項羽本紀》:“力拔山兮氣蓋世。”辟易:驚退,此謂使權貴辟易。《史記·項羽本紀》:“項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馬俱驚,辟易數里。”
〔四〕虎豹句:謂宫門緊閉,係對崇禎昏庸剛愎之委婉説法。語本李商隱《哭劉蕡》:“上帝深宫閉九重,巫咸不下問銜冤。”典出《楚辭·招魂》:“魂兮歸來,君無上天些!虎豹九關,啄害下人些!”王逸注:“天門凡有九重,使神虎豹執其關閉,主啄齧天下欲上之人而殺之也。”
〔五〕孤臣:勢孤無援之臣,此指姜埰。江淹《恨賦》:“孤臣危涕。”
〔六〕東萊:今山東省掖縣。沈括《夢溪筆談》:“登州(舊屬東萊郡)海市,時有雲氣,或云蛟蜃之氣。”此句謂理想幻滅,或隱指明室淪喪。
〔七〕青鞋布襪:指掛冠爲民。杜甫《奉先劉少府新畫山水障歌》:“吾獨何爲在泥滓,青鞋布襪從此始。”
〔八〕折檻人:喻敢於犯顔直諫之臣。據《漢書·朱雲傳》,漢成帝時,朱雲請斬安昌侯張禹,帝怒欲誅雲,“御史將雲下,雲攀殿檻,檻折。雲呼曰:‘臣得從龍逢、比干遊於地下,足矣!未知聖朝何如耳!’”
哭王處士翃六首〔一〕(選一)
其四
知己從今少,平生負汝多。人生看到此〔二〕,天道復如何〔三〕!流水笳簫曲〔四〕,悲風薤露歌〔五〕。王猷竹林在〔六〕,舊徑不堪過〔七〕。
【注釋】
本詩作於順治十年(一六五三)。
〔一〕王翃(hóng):字介人,嘉興(今浙江省)梅會人,擅詩詞,有《秋槐堂集》。
〔二〕人生句:語本江淹《恨賦》:“人生到此,天道寧論!”
〔三〕天道句:語本鮑照《蕪城賦》:“天道如何,吞恨者多!”
〔四〕笳、簫:其聲悲,常用作哀樂。唐李嘉祐《故燕國相公輓歌》:“車馬行仍止,笳簫咽又悲。”
〔五〕薤露:古樂府歌曲名。崔豹《古今注》:“《薤露》、《蒿里》,泣喪歌也。”辭曰:“薤上露,何易晞。露晞明朝更復落,人死一去何時歸!”又陸機《蒿里》詩:“聽我薤露詩……悲風鼓行軌。”
〔六〕王猷(yóu):王子猷之省稱,王徽之之號。此因同姓而借指王翃。據《晉書·王羲之傳》,子猷性卓異不羈,愛竹,所居遍植竹,曰:“何可一日無此君。”
〔七〕舊徑句:語本庾信《思舊銘》:“嵇叔夜之山門尚多楊柳,王子猷之舊徑唯餘竹林。”
七月八日夜對月
素月弦初直〔一〕,清宵漏轉添。乍堪盈手贈〔二〕,無復兩頭纖〔三〕。影動明河鵲〔四〕,涼生碧海蟾〔五〕。玲瓏看不定〔六〕,試上水晶簾〔七〕。
【注釋】
本詩作於順治十一年(一六五四)。
〔一〕弦:月半圓時,狀如弓弦。王充《論衡·四諱》:“八日,月中分謂之弦。”
〔二〕盈手贈:謂月光滿手,可以贈人。“盈手”語本晉陸機《擬明月何皎皎》詩:“安寢北堂上,明月入我牖。照之有餘輝,攬之不盈手。”又唐張九齡有《望月懷遠》詩:“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三〕纖:尖細。樂府古辭:“兩頭纖纖月初生,半白半黑眼中睛。”(見馮惟訥《古詩紀統論》)
〔四〕明河鵲:意謂使銀河明亮。《白氏六帖》卷二九“鵲門”、“填河”條引《淮南子》云:“烏鵲填河成橋渡織女。”(今本《淮南子》無此)
〔五〕碧海:喻夜空。李商隱《常娥》詩:“常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蟾:蟾蜍。傳説月中有蟾蜍,因以代月。《後漢書·天文志》注引張衡《靈憲》:“羿請不死之藥於西王母,(羿妻)姮娥竊之以奔月……是爲蟾蠩。”《集韻》:“蜍,或作蠩。”
〔六〕玲瓏:秋月明亮貌。李白《玉階怨》詩:“玲瓏望秋月。”
〔七〕試上句:以月亮看不定,故試捲簾而望。李白《玉階怨》:“却下水精簾。”此反用其意。
旅興呈舍人五兄二首〔一〕(選一)
其一
舊宅烏衣巷〔二〕,涼秋白苧歌〔三〕。湖山歸路遠〔四〕,風雨閉門多〔五〕。暗壑隱松桂〔六〕,深潭漂芰荷〔七〕。美人日遲暮,芳草奈愁何〔八〕。
【注釋】
本詩作於順治十一年(一六五四)。
〔一〕舍人:官名,歷代職權不一。明代中書舍人,僅爲内閣繕寫文書。五兄:指朱彝器,字夏士,承祖(朱國祚)蔭爲中書科中書舍人,係竹垞堂兄。
〔二〕舊宅:當指朱國祚故宅,地在今蘇州市臨頓里西,清代尚稱朱衙場。時竹垞自嘉興客吴門(今蘇州市)。烏衣巷:在今南京市西南,東晉時丞相王導居此,國祚亦曾爲相,故以烏衣巷喻其舊里。
〔三〕白苧歌:樂府歌辭篇名。《宋書·樂志》:“紵本吴地所出,宜是吴舞也。”按:此詩並無歌舞事,但切吴地而言,與“烏衣巷”對仗,並言秋凉衣薄(白苧係白麻),即詩之另一首所云“凉風歎短衣”意。
〔四〕湖山:蘇州在太湖之畔,有姑蘇山。然此乃形容之語,非必坐實。
〔五〕風雨:風雨之思。《詩經·鄭風》有《風雨》篇名,歷來解釋不一,有思君子、思故人、思情人之説,若與“歸路遠”相應,則以思故人爲宜。
〔六〕暗壑句:語本南齊孔稚珪《北山移文》:“世有周子……偶吹草堂,濫巾北嶽,誘我松桂,欺我雲壑。”此即以松桂喻隱者。
〔七〕芰荷:指荷葉、荷花。屈原《離騷》:“製芰荷以爲衣兮,集芙蓉以爲裳。”後因喻修身芳潔,此與松桂之隱相應。
〔八〕美人二句:語本屈原《離騷》:“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爲此蕭艾。”王逸《離騷經章句》:“《離騷》之文,依《詩》取‘興’,引類譬諭,故善鳥、香草以配忠貞,……靈修、美人以媲於君。”劉攽《玩芳亭記》:“自古詩人比興,皆以芳草嘉卉爲君子美德。”按:時朱明傾覆,南明微弱,故竹垞大有“日遲暮”、“奈愁何”之歎。
寂寞行
寂寞復寂寞,四壁歸來竟何託〔一〕。男兒不肯學干時〔二〕,終當餓死填溝壑〔三〕。布衣甘蹈湖海濱〔四〕,飢來乞食行負薪〔五〕。不然射獵南山下〔六〕,猶勝長安作貴人。
【注釋】
本詩作於順治十一年(一六五四)。
〔一〕四壁句:謂“家徒四壁”,一無所有。《史記·司馬相如傳》:“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乃與馳歸,家居徒四壁立。”
〔二〕干時:迎合時尚。干,求取。
〔三〕填溝壑:據《漢書·朱買臣傳》:買臣家貧,好讀書,其妻止之不聽,請離異。買臣笑曰:“我年五十當富貴,今已四十餘矣;女苦日久,待我富貴,報女功。”妻恚怒曰:“如公等,終餓死溝中耳,何能富貴!”又杜甫《醉時歌》:“焉知餓死填溝壑。”
〔四〕布衣句:據《史記·魯仲連傳》:“(仲連)不肯仕官任職”,認爲:“彼秦者,棄禮義而上首功之國也,權使其士,虜使其民;彼即肆然而爲帝,過而爲政於天下,則連有蹈東海而死耳,吾不忍爲之民也。”
〔五〕飢來乞食:陶潛《乞食》詩:“饑來驅我去,不知竟何之。”負薪:據《漢書·朱買臣傳》:“(買臣)獨行歌道中,負薪墓間。”
〔六〕射獵南山:據《漢書·李廣傳》:廣“屏居藍田,南山中射獵。”
固陵懷古〔一〕
越王此地受重圍〔二〕,置酒江亭感式微〔三〕。想象諸臣紛涕淚〔四〕,淒涼故國久暌違〔五〕。天寒竹箭參差見〔六〕,日暮烏鳶下上飛〔七〕。猶羡當年沼吴日〔八〕,六千君子錦衣歸〔九〕。
【注釋】
本詩作於順治十二年(一六五五)。
〔一〕固陵:故地在今浙江省蕭山縣。據《水經注·浙江》載,春秋時范蠡曾築城於此,“言可以固守,謂之固陵,今之西陵也。”
〔二〕越王句:據《史記·越世家》,公元前四九三年,越王勾踐伐吴,大敗,“越王乃以餘兵五千人保棲於會稽,吴王追而圍之。”
〔三〕置酒江亭:據《吴越春秋·勾踐入臣外傳》:“越王勾踐五年五月與大夫(文)種、范蠡入臣於吴。越羣臣皆送至浙江之上,臨水祖道,軍陣固陵。大夫文種前爲祝,其詞曰:‘皇天祐助,前沉後揚……王雖牽致,其後無殃。君臣生離,感動上皇;衆夫哀悲,莫不感傷。’”式微:《詩·邶風》有《式微》篇。語義爲天將暮。後因稱由盛至衰爲式微。
〔四〕想象句:據《吴越春秋·勾踐入臣外傳》:越君臣祝答後,“羣臣垂泣,莫不咸哀。”
〔五〕暌違:隔開;分離。
〔六〕竹箭:即箭竹,竹之一種。戴凱之《竹譜》:“箭竹,高者不過一丈,節間三尺,堅勁中矢,江南諸山皆有之,會稽所生最精好。故《爾雅》云:‘東南之美者,有會稽之竹箭焉。’”箭,小竹。彭乘《墨客揮犀》:“竹爲竹,箭爲箭,蓋二物也。今采箭以爲矢而通謂矢爲箭者,因其材名之也。”(引自《駢字類編》卷二〇一)
〔七〕日暮句:據《吴越春秋·勾踐入臣外傳》:“(勾踐)遂登船徑去,終不返顧。越夫人乃據船哭,顧烏鵲啄江渚之蝦,飛去復來,因哭而歌之曰:‘仰飛鳥兮烏鳶,凌玄虚兮(原作“號”,誤)翩翩,集洲渚兮優恣啄蝦,矯翮兮雲間,任厥□兮往還。妾無罪兮負地,有何辜兮負天?颿颿獨兮西往,孰知返兮何年?心惙惙兮若割,淚泫泫兮雙懸。’”鳶(yuān),老鷹。
〔八〕沼吴:使吴爲沼澤。據《左傳·哀公元年》:“(伍員)退而告人曰:‘越十年生聚,而十年教訓;二十年之外,吴其爲沼乎?’”
〔九〕六千君子:據《史記·越世家》:“(勾踐)乃發習流二千,教士四萬人,君子六千人,諸御千人,伐吴。”裴駰《集解》:“韋昭曰:‘君子,王所親近有志行者。……’虞翻曰:‘言君養之如子。’”錦衣歸:謂衣錦榮歸。李白《越中覽古》詩:“越王勾踐破吴歸,義士還家盡錦衣。”
謁大禹陵二十韻〔一〕
夏后巡遊地〔二〕,茅峯會計時〔三〕。雙圭開日月〔四〕,四載集輴欙〔五〕。國有防風戮〔六〕,書仍宛委披〔七〕。貢金三品入〔八〕,執帛萬方隨〔九〕。相古洪流割〔一〇〕,欽承帝曰咨〔一一〕。寸陰輕尺璧〔一二〕,昆命有元〔一三〕。自授庚辰籍〔一四〕,寧論癸甲期〔一五〕。清都留玉女〔一六〕,惡浪鏁支祁〔一七〕。荒度功攸賴〔一八〕,平成理自宜〔一九〕。神姦魑魅屏〔二〇〕,典則子孫貽〔二一〕。明德由來遠〔二二〕,升遐亦在兹〔二三〕。丘林無改列〔二四〕,弓劍祗同悲〔二五〕。回首辭羣后,傷心隔九疑〔二六〕。鳥耘千畝遍〔二七〕,龍負一舟移〔二八〕。斷草山阿井〔二九〕,空亭嶽麓碑〔三〇〕。芒芒懷舊跡〔三一〕,肅肅禮荒祠〔三二〕。黄屋神如在〔三三〕,桐棺記有之〔三四〕。筵誰包橘柚〔三五〕,隧或守熊羆〔三六〕,共訝梅梁失〔三七〕,因探窆石遺〔三八〕。朅來憑弔處〔三九〕,拜手獨陳辭。
【注釋】
本詩作於順治十二年(一六五五)。
〔一〕大禹陵:夏禹之墓,在今浙江省紹興市會稽山上。
〔二〕夏后句:《史記·夏本紀》:“帝舜崩,……禹於是遂即天子位。”“十年,帝禹東巡狩,至於會稽。”夏后,指夏禹。后,君主。《尚書·大禹謨》:“后非衆,罔與守邦。”
〔三〕茅峯句:《史記·夏本紀》:“禹會諸侯江南,計功而崩,因葬焉,命曰會稽。會稽者,會計也。”又據《吴越春秋·無餘外傳》:“(禹)登茅山,以朝四方羣臣……乃大會計治國之道,内美釜山州鎮之功,外演聖德以應天心,遂更名茅山曰會稽之山。”
〔四〕雙圭句:相傳禹開宛委山(傳説中之山名,《吴越春秋》注云即會稽之玉笥山),得赤圭如日,碧圭如月,長一尺二寸,照達幽冥(見王謨《循甲開山圖》)。圭,玉製禮器,上尖,下長方形。
〔五〕四載:古時之四種交通工具。《尚書·益稷》:“予乘四載。”據宋蔡沈《尚書傳》,謂禹治水時,水行乘舟,陸行乘車,泥行乘輴,山行乘欙。輴(chūn):《尚書》孔穎達《疏》:“輴,《漢書》作‘橇’。以板置泥上。”欙(léi):登山用具。
〔六〕防風戮:《國語·魯語》:“昔禹致羣神於會稽之山,防風氏後至,禹殺而戮之。”注:“羣神,謂主山川之君。防風,汪芒氏君之名也。”按:今浙江省德清縣一帶即古防風之國。
〔七〕書仍句:據《吴越春秋·越王無餘外傳》:禹登宛委山,得金簡玉字之書,乃知“通水之理”,“使益疏而記之,故名之曰《山海經》。”仍,因襲;依照。披,翻開。
〔八〕貢金三品:《尚書·禹貢》:“淮海惟揚州……厥貢金三品。”王肅注云:金三品乃“金、銀、銅也。”鄭康成則以爲金三品是三種銅。
〔九〕執帛句:《左傳·哀公七年》:“禹合諸侯於塗山,執玉帛者萬國。”帛,玉帛,即瑞玉與縑帛,爲古代諸侯會盟時所用之珍貴禮品。
〔一〇〕相:視。《尚書·召誥》:“相古先民有夏。”洪流割:洪水爲害。割,災害。《尚書·堯典》:“湯湯洪水方割。”
〔一一〕欽:敬。《尚書·堯典》:“欽若昊天。”帝:指舜。咨(zī):嗟歎象聲詞,此有贊歎意味。據《尚書·舜典》:當年帝舜使羣臣推選“百揆”(相當于後世宰相),羣臣推選禹,“帝曰:‘俞,咨禹,汝平水土,惟是懋哉!’”
〔一二〕寸陰句:據《淮南子·原道》:“聖人不貴尺之璧,而重寸之陰。”又,《晉書·陶侃傳》:“大禹聖者,乃惜寸陰;至於衆人,當惜分陰。”
〔一三〕昆命句:《尚書·大禹謨》:“帝曰:禹,官占惟先蔽志,昆(即後)命於元。”《傳》:“官占之法,先斷人志,後命於元,言志定然後卜。”元即大,古代用其甲占卜。
〔一四〕庚辰:神名。據《太平廣記·李湯》引《戎幕閑談》云:夏禹治水,命庚辰降服淮渦水神無支祁,將他鎖於淮陰山之下,使淮水安然入海。
〔一五〕寧:豈。癸甲:據《尚書·益稷》:“禹曰:‘予娶塗山,辛、壬、癸、甲。’”曾運乾《尚書正讀》:“辛、壬、癸、甲者,《吕氏春秋》云:禹娶塗山氏女,不以私害公,自辛、壬、癸、甲四日,復往治水。故江淮之俗以辛、壬、癸、甲爲嫁娶日也。《説文》亦云:(九江當塗)民以辛、壬、癸、甲之日嫁娶。則禹娶三宿,即被帝命治水也。”
〔一六〕清都:傳説是天帝所居之宫闕,此指禹之居所。《列子·周穆王》:“王實以爲清都紫微,鈞天廣樂,帝之所居。”玉女:神女,傳説天賜神女爲禹之妾。《宋書·符瑞志》:“玉女,天賜妾也。”又,宋之問《謁禹廟》詩:“玉女侍清都。”
〔一七〕支祁:即淮渦水神無支祁。
〔一八〕荒度句:語本《尚書·益稷》:“啓呱呱而泣,予弗子,惟荒度土功。”據曾運乾《尚書正讀》:“荒,奄也;奄,大也。”度(duó),規劃;計算。土功,治水築堤等工程。攸(yōu)賴:所賴。
〔一九〕平成:語本《尚書·大禹謨》:“地平天成。”《傳》:“水土治曰平,五行叙曰成,因禹陳九功而歎美之。”意謂萬事妥帖。宜:應當。
〔二〇〕神姦:鬼神作怪爲害,亦稱巧于作奸之人。《左傳·宣公三年》:“遠方圖物,貢金九枚,鑄鼎象物,百物而爲之備,使民知神姦,故民入川澤山林,不逢不若(善也),魑魅罔兩,莫能逢之。”魑魅(chī mèi):相傳爲山澤中的鬼怪。
〔二一〕典則句:語本僞《尚書·五子之歌》:“有典有則,貽厥子孫。”典則,即典範準則。貽,遺留。
〔二二〕明德:完美的德性。《左傳·昭公元年》:“美哉,禹功,明德遠矣!微禹,吾其魚乎!”
〔二三〕升遐(xiá):猶“升天”,指代帝王死去。《三國志·蜀先主傳·章武三年》:“今月二十四日奄忽升遐,臣妾號啕,如喪考妣。”兹:此,指會稽。
〔二四〕邱林句:《漢書·劉向傳》:“禹葬會稽,不改其列。”《注》:“不改樹木百物之列也。”
〔二五〕弓劍句:《列仙傳》:“軒轅自擇亡日,與羣臣辭,還葬橋山。山崩棺空,唯有劍舄在棺焉。”又,李白《飛龍引》:“軒轅去時有弓劍。”詩中引軒轅事喻禹之登遐仙去,下句引舜逝事同此。
〔二六〕九疑:山名,或作“九嶷”,在今湖南省寧遠縣南。《水經注·湘水》:“岫壑負阻,異嶺同勢;游者疑焉,故曰九疑山。”《史記·五帝紀·舜》:“(舜)葬於江南九疑。”
〔二七〕鳥耘:《水經注·漸江水》:“(禹冢)有鳥來爲之耘,春拔草根,秋啄其穢。”
〔二八〕龍負句:《吕氏春秋·知分》:“禹南省,方濟乎江,黄龍負舟,舟中之人五色無主。禹仰視天而歎曰:‘吾受命於天,竭力以養人,生,性也;死,命也。余何憂於龍焉?’龍俛耳曳尾而逝。”又,宋之問《謁禹廟》:“舟遷龍負壑,田變鳥耘蕪。”
〔二九〕山阿(ē):猶山邊。“山阿井”,指禹井。《水經注》云:(會稽山)南有硎(即炕),去禹廟七里,謂之禹井。又,宋之問《謁禹廟》詩:“山阿井詎枯。”
〔三〇〕嶽麓碑:即禹碑,傳爲禹治水時所刻,實係後人附會。碑原在湖南省衡山縣雲密峰,早佚。嶽麓等處之碑乃摹刻,會稽禹廟之禹碑亭亦然(參見《曝書亭集》卷四七《書岣嶁山銘後》)。嶽麓,謂中嶽衡山之北麓。
〔三一〕芒芒:遠大貌。《左傳·襄公四年》:“芒芒禹跡。”
〔三二〕肅肅:恭敬貌。
〔三三〕黄屋:古代天子所乘之車,以黄繒爲車蓋之裏,故稱。《史記·項羽本紀》:“紀信乘黄屋車,傳左纛,曰:‘城中食盡,漢王降。’”
〔三四〕桐棺:桐木所製之棺,質地樸素。《墨子·節葬》:“(禹)葬會稽之山,衣衾三領,桐棺三寸,葛以緘之。”
〔三五〕筵誰包橘柚:禹曾責成海外諸島(此從曾運乾《尚書正讀》説)進貢橘柚,今已登遐,故有是問。《書·禹貢》:“彭蠡既豬,陽鳥攸居……厥包橘柚錫貢。”
〔三六〕隧:墓道。熊羆(pí):此喻勇士。《書·牧誓》:“勗哉夫子,尚恒恒,如虎如貔,如熊如羆。”
〔三七〕梅梁:據宋張津《乾道四明圖經》:會稽禹廟之梁爲鄞縣梅木所製,張僧繇畫龍其上,一夕失所在,飛入鏡湖與龍鬥。
〔三八〕窆(biàn)石:古時用以引棺下隧之石,禹陵有窆石,傳爲葬禹時所遺。探:訪求。竹垞有《會稽山禹廟窆石題字跋》,見《曝書亭集》卷四七。
〔三九〕朅(qiè)來:猶言去來。《漢書·司馬相如傳》:“回車朅來。”
【評箋】
沈德潛曰:“長律四章,議論正大,格律工整,俱能步武少陵。”(《清詩别裁》)
(日)近藤元粹曰:“排律長篇,元、白以後不多見,這老往往效顰,可謂奇才。”又曰:“排比疊疊,唯見其才之裕耳。”(明治四十年日本刊《浙西六家詩鈔》)
南鎮〔一〕
稽山形勝鬱岧嶢〔二〕,南鎮封壇世代遥〔三〕。絶壁暗愁風雨至,陰崖深護鬼神朝〔四〕。雲雷古洞藏金簡〔五〕,燈火春祠奏玉簫〔六〕。千載六陵餘劍舄〔七〕,帝鄉魂斷不堪招〔八〕。
【注釋】
本詩作於順治十二年(一六五五)。
〔一〕南鎮:指會稽山。鎮,《書·舜典》傳:“每州之名山殊大者以爲其州之鎮。”古稱揚州之會稽山爲南鎮,沂山、霍山、醫無閭(又稱廣寧山,在遼寧)爲東、西、北鎮(見《周禮·春官·大司樂》註)。又,會稽縣南十三里有南鎮廟,祀會稽之神。
〔二〕稽山:即會稽山。形勝:地勢優越。岧嶢(tiáo yáo):山岳高峙貌。潘岳《河陽縣作》詩:“洪流何浩湯,修芒鬱岧嶢。”
〔三〕封壇:古代册封時舉行儀式的高臺。據《浙江通志》云,唐開元年間曾封四鎮爲公,會稽山爲“永興公”,並建祠。
〔四〕絶壁二句:語本唐沈佺期(一作張循)《巫山高》詩:“暗谷疑風雨,陰崖若鬼神。”陰崖,山北之崖。
〔五〕雲雷:狀其洞之神秘色彩。金簡:即禹治水時所得之“玉字金簡”(見前《謁大禹陵二十韻》注〔七〕)。據《廣輿記》載,禹治水畢,曾將金簡藏於宛委山與會稽山相接之洞中。
〔六〕春祠:猶春祭。《爾雅·釋天》:“春祭曰祠。”《爾雅義疏》:“《春秋繁露》云:祠者以正月,始食韭也。”又,“《禮·王制》云:‘天子諸侯宗廟之祭,春曰礿……’”鄭注:“此蓋夏殷之祭名,周則改之,春曰祠。”
〔七〕六陵:未詳。江浩然以爲指南宋六帝皇陵。其陵雖皆在會稽,然與禹事無涉,恐非。劍舄:見前《謁大禹陵二十韻》注〔二五〕。
〔八〕帝鄉:天帝居所。《莊子·天地》:“千歲厭世,去而上僊,乘彼白雲,至于帝鄉。”
岳忠武王墓〔一〕
宋室偏安日,真忘帝業艱。但愁諸將在〔二〕,不計兩宫還〔三〕。鄂國英雄士〔四〕,淮陰伯仲間〔五〕。策名先部曲〔六〕,薄伐自江關〔七〕。赤縣期全復〔八〕,黄河度幾灣。龍庭生馬角〔九〕,雪窖視刀鐶〔一〇〕。城下盟何急,師中詔已頒〔一一〕。盈庭尊獄吏〔一二〕,囊木謝朝班〔一三〕。相狡妻兼煽〔一四〕,和成主愈孱〔一五〕。長城隳道濟〔一六〕,大勇器成〔一七〕。舊井銀瓶失〔一八〕,高墳石虎閒。銘功存版碣〔一九〕,鑄像列神姦〔二〇〕。曠世心猶感〔二一〕,經過淚獨潸。傳聞從父老,流恨滿湖山。朔騎頻來牧〔二二〕,南枝尚可攀〔二三〕。墓門人寂寞,江樹鳥緡蠻〔二四〕。宿草經時緑〔二五〕,秋花滿目斑。依然潭水月〔二六〕,終古照潺湲〔二七〕。
【注釋】
本詩作於順治十二年(一六五五)。
〔一〕岳忠武王墓:即岳飛墓。《杭州府志》:“忠烈廟祀宋少保鄂國忠武王岳飛。王誣死後,孝宗爲雪其寃,改葬於棲霞嶺,復官賜謚,廢智果院爲祠,賜額曰‘褒忠衍福寺’。寶慶二年,改謚忠武。嘉定四年,追封鄂。”
〔二〕諸將:指南渡抗金名將張俊、韓世忠、劉錡、岳飛等。據《宋史紀事本末》卷七十二“秦檜主和”條載:“時秦檜力主和議,恐諸將難制,欲盡收其兵權。”高宗信之,韓世忠遂被解去兵權,“趙鼎、張浚相繼竄斥,岳飛父子竟死于大功垂成之秋。一時有志之士,爲之扼腕切齒。”
〔三〕兩宫:指被金人所俘之宋徽宗、欽宗父子。《宋史·韓世忠傳》:“(世忠敗兀朮於鎮江)兀朮窮蹙,求會語,祈請甚哀。世忠曰:‘還我兩宫,復我疆土,則可以相全。’”
〔四〕鄂國句:岳飛曾被追封爲鄂王,故云。
〔五〕淮陰:謂漢淮陰侯韓信。李富孫曰:“古來名將,唯淮陰侯及忠武王戰未嘗北,故曰‘伯仲間’”(手批《曝書亭詩集》)。
〔六〕策名:謂出仕。《左傳·僖公二十三年》:“策名委質,貳乃辟也。”疏:“古之仕者,於所臣之人書己名於策,以明繫屬之也。”部曲:古代軍隊編制單位。《續漢書·百官志》:“將軍領軍,皆有部曲。大將軍營五部,部校尉一人。部下有曲,曲有軍侯一人。”(轉引自《漢書·李廣傳》注。)按:此謂部曲中之同列士卒。初,飛爲真定宣撫劉韐所募之敢戰士,以功擢爲承信郎(詳《宋史·岳飛傳》),故詩云“策名先部曲”。
〔七〕薄伐:謂征伐。薄,發語詞。《詩·小雅·出車》:“赫赫南仲,薄伐西戎。”江關:湖北省荆門、虎牙二山,隔江對峙,形勢險峻,古稱江關。據《宋史·岳飛傳》:飛曾任荆湖南北、襄陽路招討使,“屯襄陽,以窺中原。”宋高宗紹興四年(一一三四)五月,飛奉命率軍北伐,連克襄陽等六郡。
〔八〕赤縣:《史記·孟子荀卿傳》:“中國名曰赤縣神州。”
〔九〕龍庭:匈奴單于祭天地鬼神之所,此指徽宗、欽宗被金人拘繫之處。漢班固《封燕然山銘》:“躡冒頓之區落,焚老上之龍庭。”生馬角:喻不可能實現之事,謂徽宗、欽宗之南還。王充《論衡·惑虚》:“傳書言燕太子丹朝於秦,不得去,從秦王求歸。秦王執留之,與之誓曰:‘使日再中,天雨粟,令烏白頭,馬生角,廚門木象生肉足,乃得歸。’”
〔一〇〕雪窖:雪下地窖。朱弁《徽廟哀辭序》:“歎馬角之未生,魂銷雪窖;攀龍髯而莫逮,淚灑冰天。”視刀鐶:隱語,“鐶”諧“還”音。《漢書·李陵傳》:“(任)立政見陵未得私語,即目視陵,而數數自循其刀環,握其足,陰諭之,言可還歸漢也。”
〔一一〕“城下”二句:據《宋史·岳飛傳》:岳飛於一一四〇年曾大敗金兵,進軍朱仙鎮,敵軍蹙迫殆危,而秦檜等一味主和,“知飛志鋭不可回,乃先請張浚、楊沂中等歸,而後言飛孤軍不可久留,乞令班師,一日奉十二金字牌。飛憤惋泣下,東向再拜,曰:‘十年之力,廢於一旦。’”
〔一二〕盈庭:猶言滿庭。《詩·小雅·小旻》:“發言盈庭,誰敢執其咎。”獄吏尊:語本《史記·周勃世家》:“人有上書告勃欲反,下廷尉,廷尉下其事長安,逮捕勃,治之。勃恐,不知置辭,吏稍侵辱之。”後,文帝知其寃,“使使持節赦絳侯,復爵邑。絳侯既出,曰:‘吾嘗將百萬軍,然安知獄吏之貴乎!’”據《三朝北盟會編》卷二〇六:飛下獄亦曾忿然道:“我嘗統十萬軍,今日乃才知獄吏之貴也。”
〔一三〕囊木:即囊頭械木之刑罰。《後漢書·范滂傳》:“桓帝使中常侍王甫以次辨詰,滂等皆三木囊頭,暴於堦下。”注:“三木,頭及手足皆有械,更以物蒙覆其頭也。”謝:辭别。
〔一四〕相:謂秦檜,宋高宗時爲相。妻:謂檜妻王氏,曾與謀害飛。煽:熾盛。《詩·小雅·十月之交》:“艷妻煽方處。”傳:“煽,熾也。”
〔一五〕孱(càn):懦弱。《史記·張耳陳餘傳》:“(貫高)曰:‘吾王孱王也。’”
〔一六〕長城句:據《宋書·檀道濟傳》:道濟乃南朝劉宋大將,北伐屢有功,封永修縣公,進封司空。宋文帝慮其身後難制,遂殺之。又,《宋史·岳飛傳論》:“昔劉宋殺檀道濟,道濟下獄,瞋目曰:‘自壞汝萬里長城!’高宗忍自棄其中原,故忍殺飛,嗚呼寃哉!”
〔一七〕成(qiān):《説文》,“,很視也。從覞肩聲。齊景公之勇臣有成者。”
〔一八〕銀瓶:謂岳飛之女。明王逢《銀瓶娘子詞引》:“娘子者,宋岳鄂王女,聞王被收,負銀瓶投井死。”
〔一九〕銘功句:謂功銘於青史碑碣。版,簡牘。碣,圓形之碑。明陳子龍《吴越武肅王祠》:“崇功銘版碣。”
〔二〇〕鑄像:《杭州府志》:“正德八年初,指揮李隆範銅爲秦檜及妻王氏、万俟卨三像,反接跪(岳)墓前。”神姦:本謂鬼神作怪爲害之情,後以喻作姦爲害之人。《左傳·宣公三年》:“鑄鼎象物,百物而爲之備,使民知神姦。”又,漢張衡《西京賦》:“禁禦不若,以知神姦。”注:“止其不順,知鬼神之姦情。”
〔二一〕曠世句:韓愈《祭田横墓文》:“事有曠百世而相感者,余不自知其何心。”
〔二二〕朔騎(jì):猶言胡馬。《爾雅·釋訓》:“朔,北方也。”
〔二三〕南枝:《明一統志》:“岳墓上古木,枝皆南向,識者謂其忠義所感。”
〔二四〕緡蠻:鳥鳴聲。《詩·小雅·綿蠻》:“綿蠻黄鳥。”宋朱熹《詩集傳》:“緜蠻,鳥聲。”
〔二五〕宿草:經年之草。《禮記·檀弓上》:“朋友之墓,有宿草而不哭焉。”注:“宿草,陳根也。草經一年則根陳也。”又,梁江淹《雜體詩》:“但没多拱木,宿草陵寒煙。”
〔二六〕潭水月:岳飛有《題鄱陽龍居寺》詩云:“潭水寒生月,松風夜帶秋。”
〔二七〕終古:久遠。屈原《九歌·禮魂》:“春蘭兮秋菊,長無絶兮終古。”
【評箋】
林昌彝曰:“朱竹垞長排律,高青邱忠武王墓詩,雖膾炙人口,不逮也。”(《射鷹樓詩話》)
舟中望廬山〔一〕
昔予志名山,夢寐五老峰〔二〕;今兹遠行邁〔三〕,舟楫欣來逢。中流望員闕〔四〕,隱見金芙蓉〔五〕。空翠非一色〔六〕,飛雲渺千重。歷歷澗中水,青青崖上松。所嗟限於役〔七〕,策杖誰相從〔八〕。空愁石梁在〔九〕,緬懷虎溪蹤〔一〇〕。巖棲不得遂〔一一〕,惆悵東林鐘〔一二〕。
【注釋】
本詩作於順治十三年(一六五六)。
〔一〕廬山:在江西省九江市南。相傳秦末(一説周武王時)有匡俗兄弟七人曾結廬於此,後仙去,而空廬尚存,故名廬山,又稱匡山。(見《寰宇記》、陳舜俞《廬山記》)
〔二〕五老峰:在廬山東,懸崖突出,如五老人相列之狀,故稱。
〔三〕遠行:指南下嶺南,見附録之《年譜》。邁:行進。《詩·王風·黍離》:“行邁靡靡。”《傳》:“邁,行也。”又,李白《别韋少府》詩:“水國遠行邁。”
〔四〕員闕:宫殿門樓。曹植《贈丁儀王粲詩》:“員闕出浮雲,承露槩泰清。”按:此或喻山,如《拾遺記》所云:“崑崙山……從下望之,如城闕之象。”
〔五〕金芙蓉:李白《望廬山五老峰》詩:“青天削出金芙蓉。”王琦注:“芙蓉,蓮花也。山峰秀麗,可以比之,其色黄,故曰金芙蓉也。”
〔六〕空翠:謂耀眼的青翠山色。謝靈運《過白岸亭》詩:“遠山映疏木,空翠難强名。”
〔七〕所嗟句:嗟嘆限於行旅之期。于役,出外服兵役或勞役。《詩·王風·君子于役》:“君子于役,不知其期。”後因以謂行旅爲行役。
〔八〕策杖:扶杖。
〔九〕石梁:廬山名勝之一。明陳沂《遊廬山記》云:“石梁長數十丈,所謂三峽橋也。”
〔一〇〕虎溪蹤:宋陳舜俞《廬山記》:“流泉匝(東林)寺下入虎溪,昔(惠)遠法師送客過此,虎輒號鳴,故名。時陶元亮居要里山,山南陸修静亦有道之士,遠師嘗送此二人與語合道,不覺過之,因相與大笑。今世傳‘三笑圖’蓋本於此。”按,竹垞詩自指此類高士逸蹤,唯此事出於唐、宋人附會,陸静修至廬山時,陶潛、惠遠已殁數十年,彼此無由交好(説詳宋樓鑰《又跋東坡三笑圖贊》)。
〔一一〕巖棲:巢居穴處,此指代隱居。晉嵇康《與山巨源絶交書》:“堯舜之君世,許由之巖棲,子房之佐漢,接輿之行歌,其揆一也。”又,唐宋之問《入瀧洲江》詩:“余本巖棲客,悠哉慕玉京。”
〔一二〕東林:即廬山之東林寺,爲晉江州刺史桓伊爲僧慧遠所建,先是有僧慧永居西林,此寺在其東,故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