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华夏古籍 传承国粹精华

送裴十八圖南歸嵩山二首[1]

其一

何處可為别?長安青綺門[2]。胡姬招素手,延客醉金樽[3]。臨當上馬時,我獨與君言[4]。風吹芳蘭折[5],日没鳥雀喧[6]。舉手指飛鴻[7],此情難具論[8]。同歸無早晚,潁水有清源[9]。

【注釋】

[1]裴十八圖南:裴圖南,排行第十八。事蹟不詳。王昌齡亦有《送裴圖南》詩云:“黄河渡頭歸問津,離家幾日茱萸新。漫道閨中飛破鏡,猶看陌上别行人。”當是同一人。未知是否與此詩為同時之作。嵩山,即嵩高山。古稱中岳,為五岳之一。在今河南登封市北。

[2]青綺門:《水經注·渭水》:“長安……東出……第三門,本名霸城門……民見門色青,又名青城門,或曰青綺門,亦曰青門。”

[3]“延客”句:延,宋本校:“一作留。”

[4]獨:宋本校:“一作因。”

[5]“風吹”句:喻遭受權臣的讒毁和打擊。芳蘭,喻君子。吹,宋本校:“一作驚。”

[6]“日没”句:日没,喻政治昏暗。鳥雀喧,喻佞臣囂張。

[7]“舉手”句:《晉書·郭瑀傳》:“郭瑀隱於臨松薤谷……張天錫遣使者孟公明持節,以蒲輪玄纁備禮徵之。……公明至山,瑀指翔鴻以示之曰:‘此鳥也,安可籠哉!’遂深逃絶迹。”此即用其事,表明己將不受小人的束縛。

[8]“此情”句:情,《文苑英華》作“心”。難具論,難以一一叙説。

[9]“潁水”句:潁水,即潁河,淮河最大支流。源出河南登封嵩山西南,東南流到商水縣,納沙河、賈魯河,至安徽壽縣正陽關入淮河。裴圖南歸嵩山,故云“潁水”。《水經注·潁水》:“潁水出潁川陽城縣西北少室山,東南過其縣南,又東南過陽翟縣北,又東南過潁陽縣西,又東南過潁陽縣西南……又東南至慎縣東,南入于淮。”清源,水初出清淺的源頭。吴均《酬别江主簿屯騎》詩:“濟水有清源。”

【評箋】

舊題嚴羽評點《李太白詩集》卷一四:首二句:若作起詰語,只言别在何處便淡,即云此處難别亦淺,今謂無處堪别,更覺超越一層。又評“臨當”二句:自重重人,立意高,特不獨情至。

《唐詩歸》卷一五鍾惺評:“何處可為别”,别何須論其處,妙!妙!“臨當上馬時,我獨與君言”,從來無人人與言之理,亦怪他不得,想太白當時聲名意氣,有一段籠蓋人處,人亦不敢怪。譚元春評:“臨當上馬時,我獨與君言”,妙在眼中别白,若人人如是,不惟不能羅致英俊,反傷其心矣。句法軒豁,想其脱口時。

王夫之《唐詩評選》卷二:只寫送别事,托體高,著筆平。“風驚芳蘭折”以下,即所與君言者也。寒山指裂石壁便去,豈有步後塵蹤!

王琦《李太白全集》注:“風吹芳蘭折”,喻君子被抑不得伸其志也。“日没鳥雀喧”,喻君暗而讒言競作也。

其二

君思潁水緑,忽復歸嵩岑[10]。歸時莫洗耳[11],為我洗其心[12]。洗心得真情,洗耳徒買名[13]。謝公終一起,相與濟蒼生[14]。

【注釋】

[10]嵩岑:嵩山。

[11]洗耳:用高士許由潁水洗耳事。見前《古風》其二十四注。

[12]洗其心:清除其心中的雜念。《易·繫辭上》:“六爻之義,易以貢。聖人以此洗心,退藏於密。”孟浩然《和于判官登萬山亭因贈韓公》詩:“遲爾長江暮,澄清一洗心。”

[13]買名:追逐名譽。李白《贈范金鄉》詩其二:“范宰不買名,絃歌對前楹。”買,一作“賣”。

[14]“謝公”二句:指東晉著名政治家謝安。其早年隱居浙江上虞縣東山,時人希望他出山從政,謂:“斯人不出,如蒼生何?”後苻秦攻晉,謝安為征討大都督,遣姪謝玄等大破苻堅於肥水,以功拜太保。二句以謝安為例,勉勵裴圖南及己待時濟世。

【評箋】

舊題嚴羽評點《李太白詩集》卷一四:“為我”句:“為我”字説得親熱。又曰:此格如常山蛇,首尾與中皆相應。

《唐詩歸》卷一五鍾惺評:“洗心得真情,洗耳徒買名”,駡盡假人。

沈德潛《唐詩别裁》卷二:言真能洗心,則出處皆宜,不專以忘世為高也。借洗耳引洗心,無貶巢父意。

《唐宋詩醇》卷六:沉刻之意,以快語出之,可令聞者警竦。

按:此二首詩當為天寶二年(七四三)秋後在長安送裴圖南歸山時作。其時已遭讒被疏,故詩中表示亦想歸隱,等待時機。

上一章 > 目录 < 下一章
版权所有©趣古籍   网站地图 滇ICP备2023006468号-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