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华夏古籍 传承国粹精华

卷一 中风统论

中风之病,昔人有真类之分,盖以贼风邪气所中者为真,痰火食气所发者为类也。以愚观之,人之为病,有外感之风,亦有内生之风。而天人之气,恒相感召,真邪之动,往往相因。

故无论贼风邪气从外来者,必先有肝风为之内应。即痰火食气从内发者,亦必有肝风为之始基。设无肝风,亦只为他病已耳。宁有卒倒、偏枯、歪僻、牵引等症哉。经云:风气通于肝。又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诸寒收引,皆属于肾。由此观之,则中风之病,其本在肝,犹中湿之属于脾,中寒之属于肾也。虽五脏各有中风之症,然风在他脏,则又显他脏之证矣。岂如今人之所谓中风哉,而其为病,则有脏腑经络浅深之异。口眼歪斜,络病也,其邪浅而易治;手足不遂,身体重痛,经病也,邪差深矣,故多从倒仆后见之;卒中昏厥,语言错乱,腑病也,其邪为尤深矣。大抵倒仆之候,经腑皆能有之。其倒后神清识人者在经,神昏不识人者在腑耳。至于唇缓失音,耳聋目瞀,遗尿声鼾等症,则为中脏,病之最深者也。然其间经病兼腑者有之,脏病连经者有之,腑脏经络齐病者有之,要在临病详察也。至于真邪虚实之故,治法通塞之宜,苟不预为讲求,何以应斯仓卒哉。夫邪气所触者,邪风暴至,真气反陷经络腑脏,卒然不得贯通,不相维系。《内经》所谓邪风之至,疾如风雨是也。脏邪所发者,脏气内虚,肝风独胜,卒然上攻九窍,旁溢四肢,如火之发,如泉之达,而不可骤止。肝象木而应风,而其气又暴故也。又邪气所触者,风自外来,其气多实。肝病所发者,风从内出,其气多虚。病虚者,气多脱。病实者,气多闭。脱者欲其收,不收则死;闭者欲其通,不通亦死。约言治要,盖有八法,兹用条列于后,神而明之,存乎其人耳。又五脏中风分治之方,余见古方庞杂失旨,不适于用,谨删正五方,并录出以备检用云。

卒中八法

夫医之治病,犹将之御敌,宰之治民也。御敌有法,奇正虚实,随机应变。不知法,则以御敌矣。治民有道,刑政教化,以时而施,不明道,则不足以临民矣。病有阴、阳、表、里、虚、实、缓、急之殊,医有寒、温、汗、下、补、泻、轻、重之异,不知此,则不足以临病矣。故立中风八法,以应仓卒之变。至于随证缓调,另详其法于后。盖病千变,药亦千变,凡病皆然,不独中风。余于此首言之者,亦一隅三反之意尔。

卒然口噤目张,两手握固,痰壅气塞,无门下药,此为闭证。闭则宜开,不开则死。搐鼻、揩齿、探吐,皆开法也。

【白矾散】(《圣济》)治急中风,口闭涎止,欲垂死者。

白矾(二两,生)生姜(一两,连皮捣,水二升,煎取一升二合)

上二味,合研滤,分三服,旋旋灌之,须臾吐出痰毒,眼开风退,方可服诸汤散救治。

【又方】

白矾(如拇指大一块为末)巴豆(一粒,去皮膜)

上将二味,于新瓦上令焦赤为度,炼蜜丸芡实大,每用一丸,绵裹,放患人口中近喉处良久,吐痰立愈。一方加牙皂一钱,研取三分,吹鼻中。

【急救稀涎散】(《本事》)治中风涎潮,口噤气闭不通。

猪牙皂角(四梗,肥实不蛀者,去黑皮)晋矾(光明者,一两)

上为细末和匀,轻者半钱,重者一钱匕,温水调灌下,不大呕吐,但微微冷涎出一二升,便得醒,次缓缓调治,大服亦恐过伤人。(孙兆方。)

【胜金丸】(《本事》)治同前。

生薄荷(半两)猪牙皂角(二两,捶碎,水一升,二味同浸杵汁,慢火熬成膏)瓜蒂末藜芦末(各一两)朱砂(半两,研)

上将朱砂末一分,与二味末研匀,用膏子搜和,丸如龙眼大。以余朱砂为衣,温酒化一丸,甚者二丸,以吐为度。得吐即省,不省者不可治。

猝然之候,但见目合、口开、遗尿、自汗者,无论有邪无邪,总属脱症。脱则宜固,急在元气也。元气固,然后可以图邪气。

【参附汤】

人参制附子

用人参须倍于附子,或等分,不拘五钱或一两,酌宜用之,姜水煎服。有痰加竹沥。

昔人谓南方无真中风病,多是痰火气虚所致,是以近世罕有议解散者。然其间贼风邪气间有之。设遇此等,岂清热、益气、理痰所能愈哉。续命诸方,所以不可竟废也。俟大邪既

【小续命汤】(《千金》)河间云:中风面加五色,有表症,脉浮而恶寒,拘急不仁,此中风也。宜以加减续命,随症治之。(《古今录验》)。

麻黄桂枝杏仁芍药甘草人参川芎防己黄芩(各一两)附子(半两,制)防风(一两半)

上为粗末,每服五七钱,水一盏半,生姜五片,煎至一盏去滓,稍热服,食前。

加减法:无汗恶寒,加麻黄、防风、杏仁。有汗恶风,加桂枝、芍药、杏仁。无汗身热,不恶风,加葛根二两,桂枝、黄芩各根据本方加一倍。有汗身热,不恶寒,加石膏、知母各二两,甘草一两。无汗身寒,加附子半两,干姜二两,甘草三两。有汗无热,加桂枝、附子、甘草,各根据本方加一倍。肢节挛痛,或木不仁,加羌活四两,连翘六两。凡中风不审六经之加减,虽治之,不能去其病也。

戴氏加减法:多怒加羚羊角。热而渴去附子,加秦艽。恍惚错语加茯神、远志。不得睡加枣仁。不能言加竹沥。神虚无力去麻黄,加人参。

又云歧子加减(见《准绳类方》。)

【三化汤】(洁古)河间云:中风外有六经之形证,先以加减续命汤,随症汗之。内有便溺之阻隔,复以三化汤下之。

浓朴枳实大黄羌活(各等分)

上锉如麻豆大,每服三两,水三升,煎至一升半,终日服之,以微利为度。

经云:脾胃太过,则令人四肢不举。又曰:土太过则敦阜。阜,高也;敦,浓也。既浓而又高,则令除去。此真膏粱之疾,非肝肾经虚之候也。何以明之?经云:三阴三阳发病,为偏枯痿其卑者,下也。监者,陷也,坑也。四肢皆禀气于胃,而不得至经,必因于脾,乃得禀也。今脾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四肢不得禀水谷气,日以益衰,脉道不利,筋骨肌肉皆无气以生,故不用焉。其治则宜十全散,加减四物,去邪留正也。

按:续命、三化,并攻泄大邪之剂,人壮气实者宜之。若气弱无力者,不可用也。余故录《肘后》等方于后,以备参用。盖医者法必求备而用必极慎也。

【《肘后》紫方】疗中风脊强,身痉如弓。

鸡屎(二升)大豆(一升)防风(三两)

水二升,先煮防风取三合汁。豆、鸡屎二味,熬令黄赤色,用酒二升,淋之去滓,然后入防风汁,和匀分再服,相去人行六七里,覆取汗避风。

【荆芥散】治中风口噤,四肢搐搦,或角弓反张。

荆芥一味,略炒为末,酒服二钱。

贾似道云:此方出《曾公谈艺录》,前后用之甚验。其子名顺者,病此已革,服之立定,真,四肢强直。或心眼倒筑,吐泻欲死者,亦只此一味,微炒为末,每服三钱,豆淋酒调服。

或童子小便服之。口噤则抉齿灌下,药下如神。王贶《指迷方》,加当归等分,水煎服。

【豆淋酒法】

黑豆二升,熬令声绝。酒二升,纳铛中急搅,以绢滤取清,顿服取汗。

【续命煮散】复营卫,却风邪。

桂枝(七分)白芍甘草防风独活人参熟地黄当归川芎荆芥穗细辛干葛远志(去心)半夏(各五分)

上锉作一帖,入姜三片,水煎服。

大气,不息之真气也。不转则息矣。故不特气厥类中,即真中风邪,亦以转气为先。经云:大气一转,邪气乃散。此之谓也。

【八味顺气散】(严氏)凡患中风者,先服此顺养真气,次进治风药。

人参白术茯苓陈皮青皮台州乌药香白芷(各一两)甘草(

上咀,每服三钱,水一盏,煎七分,温服。

【匀气散】(《良方》)即顺风匀气散。

白术乌药人参天麻(各一钱)沉香青皮白芷木瓜紫苏

上锉作一帖,姜三片,水煎服。

或因风而动痰,或因痰而致风,或邪风多附顽痰,或痰病有如风病。是以掉摇眩晕、倒仆昏

【涤痰汤】治中风痰迷心窍,舌强不能言。

南星(制)半夏(泡七次)枳实(麸炒)茯苓(各二钱)橘红(一钱半)石菖蒲人参(各一钱)竹茹(七分)

水一盅半,生姜五片,煎八分,食后服。

【清心散】治风痰不开。

薄荷青黛硼砂(各二钱)牛黄冰片(各三分)

上为细末,先以蜜水洗舌,后以姜汁擦舌,将药末蜜水调稀,搽舌本上。

内风之气,多从热化,昔人所谓风从火出者是也。是证不可治风。惟宜治热。《内经》云:风淫于内,治以甘凉。《外台》云:中风多从热起。宜先服竹沥汤。河间云:热盛而生风。或热微风甚,即兼治风也。或风微热甚,但治其热,即风亦自消也。

【竹沥汤】治热风,心中烦闷,言语蹇涩。

竹沥荆沥(各五合)生姜汁(三合)

上三味相和,温服三合,以酒调服良。一方:竹沥、荆沥、梨汁各二合,陈酱汁半合,相合,微煎一二沸,滤清,细细灌入口中。治中风不语,昏沉不识人。一方:竹沥五合,人乳汁二合,三年陈酱汁半合,三味相和,分三服。治热风,舌强不得语,心神烦闷。一方:竹沥二升,生葛汁一升,生姜汁三合,三味相和,温分三服,日夜各一服。

【地黄煎】(《千金》)治热风,心烦闷,及脾胃间热,不下食。

生地汁枸杞根汁(各二升)生姜汁(一升)酥(三升)荆沥竹沥(各五升)栀子仁大黄(各四两)茯苓(六两)天冬人参(各八两)

上先煎地黄等汁成膏,余五物为散,内搅调,每服一匕,日再,渐加至三匕,觉利减之。

风邪中人,与痰气相搏,闭其经隧,神暴昏、脉暴绝者,急与苏合、至宝之属以通之。盖惟香药,为能达经隧、通神明也。

【苏合香丸】

白术朱砂(研)乌犀角(屑)青木香香附诃子(煨取肉)白檀香(各二两)龙脑(研两)麝香(研,七钱半)沉香丁香荜茇(各二两)

上为细末,入药研匀,用安息香膏,并炼白蜜,和剂,每服旋丸,如梧桐子大。清晨取井花水,温冷任意,化服四丸。温酒亦得,空心服。

【至宝丹】(方详《准绳》,兹不赘。)

中风卒倒者,邪气暴加,真气反陷,表里气不相通故也。灸之不特散邪,抑以通表里之气。又真气暴虚,阳绝于里,阴阳二气,不相维系,药石卒不能救者,亦惟灸法,为能通引绝阳之气也。

灸风中腑,手足不遂等症。

百会一穴(在顶中央旋毛中陷,可容豆许。)

发际是两耳前两穴。

肩二穴(在肩端两骨间陷者宛宛中,举臂取之。)

曲池二穴(在肘外辅屈肘曲骨中,以手拱胸取之,横纹头陷中是。)

风市二穴(在膝外两筋间,平立舒下手着腿,当中指头尽处陷者宛宛中。)

足三里二穴(在膝眼下三寸,外廉两筋间。)

绝骨二穴(在足外踝上三寸,当骨尖前动脉中寻按取之。)

灸风中脏,气塞涎潮,不语,昏危者,下火立效。

百会一穴。

大椎一穴(一名百劳,在项后第一椎上陷中。)

风池二穴(在颞后发际陷中。)

肩井二穴(在肩上陷解中,缺盆上大骨前一寸半,以三指按取之,当其中指下陷者中是曲池二穴。

间使二穴(在掌后三寸两筋间陷中。)

足三里二穴。

灸风中脉,口眼歪斜。

听会二穴(在耳前陷中,张口得之,动脉应手。)

颊车二穴(在耳下八分。)

地仑二穴(在侠口吻旁四分,近下有脉微动者是。)

凡向右者,为左边脉中风而缓也,宜灸左陷中二七壮。向左者,为右边脉中风而缓也,宜灸右陷中二七壮。艾炷大如麦粒,频频灸之,以取尽风气。口眼正为度。

灸中风卒厥,危急等症。

神阙用净盐炒干,纳脐中令满,上加浓姜一片盖之,灸百壮至五百壮,愈多愈妙。姜焦则易之。

丹田(脐下三寸)气海(脐下一寸五分)二穴俱连命门,为生气之海,经脉之本,灸之凡灸法炷如苍耳大,必须大实。其艾又须大熟。初得风之时,当根据此次第灸之,火下即定。《千金翼》云:愈风之法,火艾特有奇能,针石汤药,皆所不及也。

灸法:头面上炷艾,宜小不宜大,手足上乃可粗也。又须自上而下,不可先灸下,后灸上。

赵氏曰:口之,灸以地仓。目之斜,灸以承泣,苟不效,则灸人迎。夫气虚风实而为偏,上不得出,下不得泄,真气为风邪所陷,故宜灸。经云:陷下则灸之是也。

范子默记崇宁中,凡两中风,始则口眼歪斜,次则涎潮闭塞,左右共灸十二穴,得通气。十地仓、百会、肩、曲池、风市、足三里、绝骨、发际、大椎、风池罗谦甫云:凡治风,莫如续命汤之类,然此可以扶持疾病。要收全功,必须艾火为良。

以上八法,不过约言治要耳,而风气善行数变,证状不一,兹更备举诸风,条列如下,学人习而通焉,则思过半矣。

【拟五脏中风分治之方】

【(新定)肾风苁蓉丸】

苁蓉熟地防风虎骨山药牛膝(各一两)黑豆石斛当归

蜜丸梧子大,每百丸,空腹食前酒下。

【(新定)肺风人参汤】

人参(一两)麻黄(八钱)羚羊角(三钱)白藓皮(三钱)防风(一两)桔梗(五钱)杏仁(廿一粒)石膏(七钱)甘草(五钱)

上为散,每服三钱,水煎去滓温服。

【(新定)脾风白术汤】

白术白茯苓防风防己(各七钱五分)人参甘草(各五钱)白芍附子麻黄薏仁(各一两)

上锉如麻豆大,每服三钱,水煎,入生姜汁半分,同煎取七分,去滓,服无时,日三。

【(新定)心风犀角丸】

人参(二两)犀角(一两)远志生地黄天冬(各五钱)石菖蒲(五钱)赤箭(五钱)紫石英(五钱)防风(七钱)茯苓(三两)细辛(三钱)丹砂(一两,即辰砂)龙香(各一钱)

上为末,蜜丸,鸡豆大,每服一丸,温酒下无时。

【(新定)肝风天麻散】

天麻(二两)川芎(一两)人参(一两)犀角(七钱)羚羊角(一两五钱)乌蛇(三寸)柏子仁酸枣仁钩藤(各一两半)甘菊(一两)

上为散,豆淋酒下一钱匕,渐加至二钱匕,日三夜一。

中风失音不语

失音者,语无声音,盖即喑也。夫喉咙者,气之所上下也;会厌者,声音之门户也。其气宣能言语也。《外台》云:肝风其口不能言,脾风声不出,或上下手。又云:脾之脉,挟喉连舌本,心之别脉系舌本。今心脾脏受风邪,故舌强不得语也。河间云:内夺而厥,谓肾脉虚弱,其气厥不至舌下,则舌喑不能言,足废不能用,经名喑痱,地黄饮子主之。比而论之,失音者,语言如故,而声音不出,为脏之虚也。舌强不能语,虽语而謇涩不清,痰涎风气之所为也。不语者,绝无语言,非神昏不知人,即脏气厥,不至舌下,要须分别治之。

【河间地黄饮子】

熟地黄巴戟(去心)石斛山茱萸苁蓉(酒浸,焙)附子(泡)五味子肉桂麦冬白茯苓石菖蒲远志(去心,各等分)

上为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生姜五片,枣一枚,薄荷七叶,同煎至八分,服无时。

【涤痰汤】

【清心散】(二方并见前逐痰涎门。)

【《宝鉴》茯神散】

茯神心(一两,炒)薄荷(二两,焙)蝎梢(去毒,五钱)

上为末,每服一二钱,温酒调下,此治风气挟痰不语之剂。

口眼歪斜

足阳明脉,循颊车;手太阳脉,循颈上颊。二经俱受风寒,筋骨引颊,令人口僻。目不能

【《外台》治中风,面目相引,口,牙车急及舌不得转方】

独活(三两)竹沥生地黄汁(各一升)

三味合煎,取一升顿服之,即愈。

【又方】

牡蛎(熬)矾石(烧)附子(泡去皮)灶下黄土

上各等分为末,取三年雄鸡冠血,和药敷其上,候复故,便洗去之。《千金翼》云:左戴元礼云:有无故口眼斜,投以中风药不效,盖缘骨虚中受风邪所致。当于此求之,不可例作寻常中风治之。

【又方】

蓖麻子去壳烂捣,右涂左,左涂右。或以鳝血入麝香少许涂之。

偏风

偏风者,风邪偏客身之一边也。其状或左或右,手不能举,足不能履。《内经》所谓风邪之者,其状与偏风等也。盖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不可偏也,偏则阴阳倾而隔矣。经络者,血气所流注,不可塞也,塞则气血壅而废矣。和利阴阳,疏瀹经络,治内伤之道也。大药攻邪,针熨取汗,治外感之道也。

【甄权防风汤】疗偏风。

防风(一两)羌活(二两)川芎(一两)白芷(一两)葛根(二两)杏仁(二两)两)人参(二两)牛膝(一两)狗脊(一两)萆(一两)薏仁(二两)麻黄(四两)石膏(二两)桂心(二两)生姜(五两)

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分三服。服一剂觉好,更进一剂。灸风池、肩、曲池、支沟、五枢、阳陵泉、巨虚、下廉,合七穴,一度灸之即瘥。(《外台》。)

【麻子仁汤】(《圣济》)治偏风手足不遂,口眼斜。

麻子仁黑豆(紧小者)鸽粪(各二合)垂柳枝(半寸长者,二握)

四味,先以酒七升煮柳枝,取五升。炒鸽粪、麻仁、黑豆等令黄,乘热投柳枝酒内,须臾去滓令净。每服旋取,温服二合至三合,空心、临卧各一服。

【活络丹】

川乌草乌(并炮去皮)胆星(各六两)地龙(去土焙干)乳香(去油)没药(

上为末,炼蜜丸桐子大,每服二三十丸,温酒下。

戴氏云:病症有终身不愈者,其在腰,或屈而不能伸,或伸而不能屈,在手足亦然。治法活血为先,多服四物汤,吞活络丹佳。

【夜合酝酒方】治中风手足挛缩,不得屈伸。

夜合枝桑枝槐枝柏枝石榴枝(各生用五两)羌活(二两)防风(五两)糯米(五升)细曲(七斤半)黑小豆(紧小者,生用,五升)

共十味,以水五斗,浸五枝,同煎取二斗五升,去滓,浸米豆二宿蒸熟,与曲、羌活、三味拌和,造酒根据常酝法。封七日,压去糟,取清酒三合至五合,时饮之。令常有酒气,勿

【熨法】治中风骨节疼痛。

天麻半夏细辛(各二两)

绢袋二个,各盛药令匀,蒸热交互熨痛处,汗出则愈,数日再熨。

历节痛风

历节风者,血气衰弱,风寒袭入关节,不得流通,真邪相攻,所历之节,悉皆疼痛,故谓历历节肿痛,的是湿病。由饮酒当风,或汗出入水所致。经云:湿流关节是也。挟寒者,其痛

【没药散】

没药(研,半两)虎胫骨(酥炙,三两)

二味捣末,每服二钱,温酒调下,日三。

【大枣汤】

大枣(十五枚)附子(一枚)甘草(一尺)黄(四两)麻黄(五两)生姜(二

水七升,煮取三升,每服一升,日三。

【白头翁酒】治诸风攻痛四肢百节。

白头翁草一握,捣,以醇酒投之,顿服。

【又方】

黑豆(炒,半升)威灵仙(二两)桑根白皮(一两)

三味用醇酒一升半,煎取八合,去滓,顿服之。桑皮换桑枝佳。张杲尝患两臂痛,服诸药无效。一医教取桑枝一小升,切细,炒香,以水三大升,煎取二升,一日服尽无时,数剂而愈

【犀角汤】治热毒流入四肢,历节肿痛。(《千金》)

犀角(二两)羚羊角(一两)前胡黄芩栀子仁射干(各三两)大黄升麻(各四两)豆豉(一两)

水九升,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一方有独活一两半,元参、生干地黄各一两,牛蒡根半两至于攻走骨节,则独活、牛蒡根尤有专长也。

【白花蛇散】

白花蛇(酒浸,去皮骨,二两)何首乌(去黑皮)蔓荆实牛膝(酒浸,各四两)威灵仙荆芥穗旋复花(各二两)

上七味捣末,每服一钱,温酒调下,空心临卧服。

【牛膝汤】

牛膝(酒浸)当归赤芍(各一两)虎骨(酥炙令黄,二两)芒硝(别研)芎(各半两)桃仁(去皮光,双仁勿用,二两)

上七味为散,每服空心温酒调下一钱至二钱。

【抵圣散】

虎胫骨(不计多少,打破,酒浸,蘸酒旋炙令黄脆为度。)

上一味为散,每服半钱,入薄荷末一钱,人参末半钱,煎乳香酒调下。

仁斋云:虎骨酥炙黄捶碎如米,每骨一升,以酒三升,浸五日,空心服一盏,冷则暖之

【麝香丸】治白虎历节,诸风疼痛,游走无定,状如虫啮,昼静夜剧,及一切手足大川乌(八角者三个,生用)全蝎(三十一个,生用)黑豆(二十一粒,生用)地龙

上为细末,入麝香半字约三分,同研匀,糯米饮糊丸,如绿豆大,每服七丸,甚者十丸,夜卧令膈空,温酒下,微出冷汗一身便瘥。

许叔微云:予得此方,凡是历节及不测疼痛,一二服便瘥。在歙州日,有一贵家妇人,遍身走注疼痛,至夜则发,如虫啮其肌,多作鬼邪治。予曰:此正历节痛,三服愈。

鹤膝风

【丸】

(一条,头尾全者)白附子阿魏桂心白芷(各一两)乳香(三分)威灵仙地骨皮牛膝羌活安息香桃仁(各一两,生,同安息香研)没

上十六味,、桃仁、白附、阿魏、桂心、白芷、安息香、乳香、没药九味,同童子小便并酒二升炒熟,冷后,入余药为丸,蜜丸如弹子大,空心温酒化下一丸。(即全蝎也,气味甘辛平,有毒,主诸风瘾疹及中风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涩,手足抽掣。)

风缓

风缓即摊缓。其候四肢不举,筋脉关节无力,不可收摄者,谓之摊。其四肢虽能举动,而肢节缓弱,凭物不能运用者,谓之缓。或以左为摊,右为缓,则非也。但以左得之病在左,右得之病在右耳。推其所自,皆由气血虚耗,肝肾经虚,阴阳偏废而得之。或有始因他病,服吐下之药过度,亦使真气内伤,营卫失守,一身无所禀养而然也。(《圣济》)

风缓者,风邪深入而手足为之弛缓也。夫脾主肌肉四肢,胃为水谷之海,所以流布水谷之气,周养一身。脾胃既虚,肢体失其所养,于是风邪袭虚,由腠理而入肌肉,由肌肉而入脾胃,安得不为之缓废乎。又人之一身,筋骨为壮,肝主筋,肾主骨,肝肾气虚,风邪袭之,亦有肢体缓弱之症,是当先祛风而后益之。(《仁斋》)

【天麻浸酒方】治瘫缓风,不计深浅,久在床枕。

天麻龙骨虎骨骨碎补乌蛇(酒浸,去皮骨)白花蛇(同上)羌活#

牛膝(各半两)松节(锉)败龟板(酥炙)干熟地黄当归川芎茄根附子(一枚,泡去皮脐)大麻仁原蚕砂(炒,各一两)

共十九味,咀,如麻豆大,用酒二斗浸,密封。春夏三日,秋冬七日。每服一盏,不

【四斤丸】治风寒湿毒,与气血相搏,筋骨缓弱,四肢酸疼痒痹。

宣木瓜(去穣,切,焙)天麻牛膝(焙)苁蓉(洗切,焙)

上四味各一斤,用好酒浸,春秋五日,夏三日,冬十日,取出焙干为末。外用熟附子、虎骨酥炙各二两为末,用浸药酒调曲糊丸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食前温酒或豆淋酒下。

一方:加当归三两,乳香、没药、五灵脂各半两,麝香一钱,名大四斤丸。

【新定】

人参(一两半)黄(一两半)白术何首乌肉苁蓉菟丝子牛膝(各四(三两)川萆(三两)骨碎补(三两)狗脊(三两)川附子(三两)川乌羌活防风地龙全蝎(各一两)

上为末,酒糊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温酒下。

风瘙痒

风瘙痒者,表虚卫气不足,风邪乘之,血脉留滞,中外鼓作,变而生热,热即瘙痒。久不瘥,淫邪散溢,搔之则成疮也。

【防风汤淋洗方】

防风苦参益母草(各三两)白蒺藜(五两炒)荆芥穗蔓荆实枳壳(各

每用三两,方一斗,煎至八升,乘热淋洗患处。

【松叶酒方】

松叶一斤,酒一斗,煮三升,日夜服,出汗。

【胡麻散】治脾肺风毒,攻注皮肤,瘙痒,手足生疮,及遍身,发赤黑靥子

胡麻(炒令香熟)枳壳(各二两)防风蔓荆实威灵仙苦参川芎荆芥穗何首乌(米泔浸透,去黑皮,炒干)甘草(炙,各一两)薄荷(半两)

上为散,每服二钱,温酒下。或炼蜜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

【洗方】(思永堂松年大伯常用此方治遍身作痒,以之浴身。后先父用之无不效

紫背浮萍(半碗)草(一握)蛇床子(五钱)苍耳子(一两)防风(五两)煎汤熏洗数次,无不愈者。

上一章 > 目录 < 下一章
版权所有©趣古籍   网站地图 滇ICP备2023006468号-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