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华夏古籍 传承国粹精华

卷七 呕吐统论

《仁斋直指》云:呕吐出于胃气之不和,人所共知也。然有胃寒,有胃热,有痰水,有宿食,有脓血,有气攻,又有所谓风邪干胃。凡是数者,可不究其所自来哉。寒而呕吐,则喜热恶寒,四肢凄清,法当以刚壮温之。热而呕吐,则喜冷恶热,烦躁中干,法当以清凉解之。

痰水症者,吐沫怔忡,先渴后呕,与之消痰逐水辈。宿食症者,胸腹胀满,醋闷吞酸,与之消食去积辈。腥气燥气,熏炙恶心,此脓血之聚,经所谓呕家有痈脓,不须治,脓尽自愈是也。七情内郁,关格不平,此气攻之症,经所谓诸郁干胃则呕吐是也。若夫风邪入胃,人多不审,率用参、术助之,拦住寒邪,于此犹关利害。其或恶闻食臭,汤水不下,粥药不纳,此则反胃之垂绝者也。辨之不早,其何以为对治乎。虽然,足阳明之经,胃之络脉也,阳明之气,下行则顺,今逆而上行,谨不可泄,固也。然呕吐者,每每大便秘结,上下壅遏,气不流行,盍思所以区画而利导之。他如汗后水药不入口者,遂呕而脉弱,小便复利,身微热而手足厥者,虚寒之极也。识者忧焉。

洁古论吐,以气、积、寒,分属上、中、下三焦。大旨元从启元子食不得入,是有火,食入反出,是无火来。至中焦吐,则独以积字该之。夫中焦气交之分,主营运上下,和调阴阳,其病有虚有实,有寒有热,其治亦不拘一法,岂区区毒药去积,槟榔、木香和气所能尽其事哉。东垣论吐,以呕、吐、哕,分太阳、阳明、少阳,以其经气血多少而为声物有无之别,未见着实。

刚壮之剂

【吴茱萸汤】治冷涎呕吐。

吴茱萸(沸汤炮洗三次,焙干)生姜(各一两半)人参(三钱)大枣(五个)

上锉,每服四钱,水盏半,食前服。

【《本事》附子散】治反胃呕吐。

附子一枚极大者,坐于砖上,四面着火,渐渐逼热,淬入生姜自然汁中,再用火逼再淬,约尽姜汁半碗,焙干末之,每服二钱,水一盏,粟米少许同煎七分,不过三服。

清凉之剂

【《本事》竹茹汤】治胃热呕吐。

干葛(三两)甘草(三钱)半夏(一两,姜汁半盏浆水一升煮,耗半)

上为粗末,每服五钱,水二盏,姜三片,枣一枚,竹茹一钱,同煮至一盏,去滓温服。

许叔微云:胃热者,手足心热。政和中一宗人病伤寒,得汗身凉。数日忽呕吐,药与食俱不下,医者皆进丁香、藿香、滑石等药,下咽即吐。予曰:此正汗后余热留胃皖,孙兆竹茹汤正相当耳。急治药与之,实时愈。

【庞老枇杷叶散】

枇杷叶(刷净毛)人参(各一钱)茯苓(半两)茅根(二两)半夏(一钱)

上细锉,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生姜七片,慢火煎至七分,去滓,入槟榔末半钱,和匀服之。此方宜入行气项下。

【(新定)清中止呕方】

半夏(一钱)茯苓(二钱)陈皮(一钱)竹茹(一钱)干葛(五分)生姜(五分)芦根(五钱)枇杷叶(三片)麦冬(一钱)白风米(百粒)

消痰逐水之剂

【大半夏汤】治痰症呕吐。

半夏(制,二升)人参(三两,切)

上每四钱,姜七片,蜜少许,熟煎服。

【小半夏茯苓汤】《金匮》云:呕家用半夏以去其水,水去呕止。

半夏(一升)生姜(半斤)茯苓(四两)

上三味,以水七升,煮取一升半,分温再服。

【《局方》二陈汤】治痰饮呕恶,头眩心悸。

陈皮半夏(制,各三钱)茯苓(二钱)炙甘草(一钱)

水二盅,姜三片,食远服。

东垣云:辛药生姜之类治呕吐,但治上焦气壅表实之病。若胃虚谷气不行,胸中痞塞而呕吐者,惟宜益胃,推扬谷气而已。故服小半夏汤不愈者,服大半夏汤立愈,此仲景心法也。

【《本事》神术丸】治呕吐清水,亦治呕酸。(方见痰饮门。)

经云:太阴之复,呕而密默,唾吐清液,治以苦热,是呕水属湿也。或一味苍术制炒为丸服之。

丹溪云:或问吞酸,《素问》明以为热,东垣又以为寒,何也?曰:吐酸与酸不同,吐酸是吐出酸水如醋。平时津液随上升之气,郁而成积,成积既久,湿中生热,故从木化,遂作酸味,非热而何?其有郁积之久,不能自涌而出,伏于肺胃之间,咯不得上,咽不得下。肌表得风寒,则内热愈郁,而酸味刺心;肌表温暖,腠理开发,或得香热汤丸,津液得行,亦可暂解,非寒而何?《素问》言热者,言其本也,东垣言寒者,言其末也。但东垣不言外得风寒,而作收气立说,欲泻肺金之实,又谓寒药不可治酸,而用安胃汤加二陈汤,俱犯丁香,且无治热湿积郁之法,为未合经意。予尝论治吞酸,用黄连、茱萸各制炒,随时令迭为佐使,苍术、茯苓为辅,汤浸蒸饼为小丸吞之,仍教以食蔬果自养,则病自愈。

消食去积之剂

【治中汤】治食症呕吐。

人参白术干姜(炮)甘草(炙)青皮橘皮(等分)

上锉,每服三钱,枣一枚,煎服。积聚大便多者,加大黄二棋子许。

二陈汤如缩砂、丁香,亦治宿食呕吐。

【洁古紫沉丸】治中焦吐食,由食积与寒气相格,故吐而疼。

砂仁半夏曲(各三钱)乌梅(去核)丁香槟榔(各二钱)沉香杏仁白术木香(各一钱)陈皮(五钱)白豆蔻巴霜(各五分)

上除巴霜另炒外,为细末和匀,醋糊为丸,如黍米大,每服五十丸,食后姜汤下,愈则止。

【温中法曲丸】治食已心下痛,阴阴然不可忍,吐出乃已,病名食痹。

法曲(炒)麦芽(炒)白茯苓陈皮(去白)浓朴枳实(麸炒,各一两)人参附子(制)炮姜炙草桔梗(各五钱)吴茱萸(汤泡,三钱)

上为细末,炼蜜丸梧子大,每服七八十丸,食前热水送下。一方有当归、细辛。

行气之剂

【加减七气丸】治气郁呕吐。

半夏(制,二两半)人参辣桂浓朴(制,各一两)茯苓(一两半)甘草(炙,半两)

上锉散,每三钱半,姜七片,枣一枚,煎服。加木香亦得。

去风和胃之剂

【藿香正气散】治风邪入胃呕吐。

半夏曲川浓朴(制,各三两)藿香叶橘红(各一两)甘草(炙,七钱)

上锉散,每三钱,姜三片,枣一枚,食前煎服。

【清胃丸】治呕吐,脉弦头痛。

柴胡(一两)黄芩(七钱半)甘草(炙)人参(各五钱)半夏(三钱)青黛(二钱半)

上细末,每姜汁浸蒸饼丸桐子大,每五十丸,姜汤下。

理中安蛔之剂

【安蛔丸】人参白术干姜甘草川椒乌梅

导利之剂

【《金匮》大黄甘草汤】治食已即吐。

大黄(四两)甘草(一两)

水三升,煮取一升,分温再服。

此上病疗下之法。夫阳明之气,顺而下行者也,若下焦不通,其气必反而上行,是以食已即吐。用大黄以通大便,则气复顺而下行矣。所谓浊气自归浊道也。

【东垣通幽汤】治幽门不通,上冲吸门,呕吐噎塞,气不得上下,治在幽门。

熟地生地(各二钱)红花(五分)桃仁泥(七粒)当归甘草升麻(各五分)大黄(一钱)

上咀,都作一服,水二大盏,煎至一盏,去滓热服。

《准绳》云:阴虚邪气逆上,窒塞呕哕,不足之病,此地道不通也。当用生地黄、当归、桃仁、红花之类,和血、凉血、润血,兼用甘草以补其气,微加大黄、芒硝以通其闭,大便利,邪气去,则气逆呕吐自愈矣。

益胃之剂

【《广济》豆蔻子汤】治反胃呕吐,不下食,腹中气逆。

人参(一两)白豆蔻(七粒)甘草(炒,一两)生姜(五两)

水四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三服,相去如人行五六里。

【丁香煮散】

丁香石莲肉(各十四枚)北枣(七枚)生姜(七片)黄秫米(半合)

上以水一碗半,煮稀粥,去药,取粥食之。

咳嗽呕吐痰血饮食

咳而呕吐,痰食俱出者,伤于胃气。昔人所谓肺病连胃是也。呕血带痰而出者,伤于肺之络,《金匮》所谓热伤血脉是也。吐食者二陈汤加减治之,吐血者补肺汤主之。

【加减二陈汤】半夏(一钱)杏仁(一钱五分)茯苓(一钱五分)炙草(五分)橘红(一钱)竹茹(八分)生姜(一片)粳米(一百粒)

上药用清水煎服,加枇杷叶、芦根佳。

【补肺阿胶汤】

阿胶(一钱五分)兜铃(五分)炙草(五分)牛蒡(一钱)杏仁(七粒)糯米(一百粒)

都作一服,甚者加生地黄、藕汁。

上一章 > 目录 < 下一章
版权所有©趣古籍   网站地图 滇ICP备2023006468号-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