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华夏古籍 传承国粹精华

清代短篇小说集《豆棚闲话》介绍

清代白话短篇世情小说集。十二则。题“圣水艾衲居士编,鸳湖紫髯狂客评”。艾衲居士,亦称艾衲道士、艾衲老人,真实姓名未详,清初浙江杭州人。成书于清康熙年间。

现存主要版本有清康熙翰海楼藏板本,藏国家图书馆分馆;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书业堂刊本,藏南京图书馆;清乾隆六十年(1795)三德堂刊本;清嘉庆三年(1798)宝宁堂刊本;清致和堂刊本。1983年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国古典小说研究资料丛书”排印本,1984年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国小说史料丛书”排印本,1985年台湾天一出版社“明清善本小说丛刊”影印宝宁堂刊本,上海古籍出版社“古本小说集成”影印翰海楼藏板本,1993年江苏古籍出版社“中国话本大系”排印翰海楼藏板本。

《豆棚闲话》是明末清初继“三言”、“二拍”之后出现的拟话本之一,编者署名艾衲居士,真实姓名不详。全书由十二则故事组成,最早刊行于清代乾隆年间,主要版本有书业堂本和三德堂本,以及嘉庆年间的宝宁堂本和致和堂本,题“圣水艾衲居士编”、“鸳湖紫髯狂客评”、“天空啸鹤序”。1984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张敏校点的整理本,作为“中国小说史料丛书”之一,是目前点校较精的通行本。

关于此书的编写情况,紫髯狂客在第12则故事的总评中说:“迩当盛夏,谋所以销之者,于是《豆棚闲话》不数日而成。烁石流金,人人雨汗,道人独北窗高枕,挥笔构思。忆一闻,出一见,纵横创辟,议论生风。”可见这部短篇小说集是掇拾作者所见所闻编写而成的。它以江南某农村众乡邻聚集在豆棚下说故事的形式,谈天说地,题材庞杂,良莠杂陈,其中固然有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 中对明末拟话本所下的总体评语所谓“诰诫连篇,喧而夺主,且多艳称荣遇,回护士人”之弊。但也有愤世嫉俗,发人深思的篇章。在十二则故事中,有一类作品是以劝人为善为宗旨,宣扬因果报应观念,如《藩伯子破产兴家》宣扬“积阴德于冥冥之中,以为子孙长久之计”的人生哲理。故事叙写明万历年间,有一个贪官阎光斗,因作恶多端而引起民愤,其子阎显乃反其道而行之,广结善缘,特别是以救秀士刘蕃于困厄之中和释放贼盗赵完璧两事,尤为人们称道。不久,阎显因家遭水火之灾,产业荡尽,只得土窖栖身,而刘蕃、赵完璧则发迹变泰,又相继报答阎显的旧恩,表达了“善有善报”的主题。《渔阳道刘健儿试马》则叙说宦门子弟刘豹因结交匪类,家道中落,赴蓟州投军,军营中又受黄雄教唆,去干拦路抢劫的勾当,不料初试不利,险遭不测,蒙一大盗相救,并赠以银两。结果是黄雄和大盗均被处死,刘豹也问了不待时的死罪,这又是以“恶有恶报”作为故事的主题:“可见人处于困穷之时,不可听信歹人言语。一念之差,终身只在那条线上,任你乖巧伶俐,躲闪不过,只争在迟早之间”。这类作品,确实是“诰诫连篇”,充满说教气味。

还有一类作品乃属格调低下,荒诞无聊之作,如《虎丘山贾清客联盟》反映的是苏州篾片的生活。明清之际,苏州地区经济发达,加上风景秀丽,吸引了许多达官贵人前来游赏,因此产生了一批以趋奉凑趣,拾取余润为职业的帮闲文人,俗称篾片。故事以贾敬山、顾清之两人相互攻讦,演出一场令人发噱的闹剧,结果同遭发配的下场,其中不乏插科打诨的庸俗描写。《党都司死枭生首》不但情节荒诞不经,而且还恶毒攻击明末农民大起义。其中写洛阳一户村民,战乱中被砍去脑袋,居然还能活下来;又写延安府有个团练南正中因行为不端,强抢另一团练党一元之妹,为逃避追究,投奔“贼军”,结果党一元不幸兵败被害,但死后又奇迹般地复生,刺死南正中。此类作品,实是拟话本中的末流之作。

值得我们重视的是在“天空啸鹤”序言中所提到的“收燕苓鸡壅于药裹,化嘻笑怒骂为文章。莽将二十一史掀翻,另数芝麻账目; 学说十八尊因果,寻思橄榄甜头。那趱旧闻,便李代桃僵,不声冤屈;倒颠成案,虽董帽薛戴,好象生成”的借史事以浇胸中之块垒的作品。这部分作品不惜“董帽薛戴”,大做历史翻案文章,如第1则《介之推火封妒妇》,把春秋时追随晋文公流亡十九年,回国后因不得封赏,遂与其母隐居绵竹山中而死的介之推,说成是由于介之推一返故国,等不及接受封赏,便急忙要去寻访妻子石氏的下落。谁知石氏由于长期思念丈夫,“一日一日,一年一年,胸中渐渐长起一块刀砍不开、斧打不碎、坚凝如石一般,叫做妒块”。当介之推一回到家,石氏就拿一条红锦九股套索把他紧紧缚住,顷刻不离,并且说:“我也不愿金紫富贵,流浪天涯,只愿在家两两相对,齑盐苦守,还要补完我十九年的风流趣兴,由那一班命运大的做官罢了。”当晋大夫魏犫放火烧山,谋求介之推出山时,“那知石氏见火势逼近,绝不着忙,只愿与之推相抱相偎,毫无退悔,故此火势虽狂,介子夫妻到底安然不动。略不多时,之推与石氏俱成灰烬”。这个故事表面上把石氏说成是妒妇之首,制造了不见于史传的荒诞性情节,其真实意图为否定功名利禄,特别是明清易代之际,更有讽刺趋附新朝以求富贵者的深刻用意。

《范少伯水葬西施》和《首阳山叔齐变节》可视为“将二十一史掀翻”的代表作。历史上著名的美女西施在作者笔下成了一个“老大嫁不出门的滞货,偶然成了虚名”。辅佐越王勾践复国的功臣范蠡,被写成是一个阴谋狠毒的小人。他“平日做官的时节,处处藏下些金银宝贝”,而“那许多暖昧心肠,只有西子知道”,就因为这个缘故,把西施推入江中而死,突出地表现当时人情险恶的社会面貌。历史上的伯夷、叔齐是以反对武王伐纣,最后不食周粟而死,历代均视之为节义之士的典型,可是在《首阳山叔齐变节》里,以伯夷坚贞不屈,而叔齐却变节投降作为主题,很明显地是把讽刺矛头指向明末的降清官僚。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诚如紫髯狂客评语所说的:“满口诙谐,满胸愤激,把世上假高尚与狗彘行为的,委曲波澜,层层写出。”这一类作品初看好像有些标新立异,实际上是借古讽今,具有浓厚的时代气息和强烈的战斗精神。

《陈斋长论地谈天》是全书的压卷之作,但它不是在讲故事,而是一篇值得玩味的哲学论文。豆棚下村民说故事的名气越传越远,引起一位城里学校的老师陈斋长的注意。他特地下乡寻访,并应村民的要求,大谈儒、释、道三家的得失:“只因近来儒道式微,理学日晦,思想起来,此身既不能阐扬尧、舜、文、武之道于朝廷,又不能承接周、程、张、朱之脉于吾党,任天下邪教横行,人心颠倒,将千古真儒的派,便淹没无闻矣。” 他所谓的“邪教”,指的是佛、道两家。他指斥道家的始祖老子“乃是个贪生的小人,其所立之论尚虚、尚无、尚柔。尚虚无者实欲贪其有也,尚柔者实欲胜其刚也,与天地正理不大相悖乎”?对佛教的批评,亦是从其“惟知有己,把天下国家置之度外,以为苦海,而全不思议。自以为真空,而其实一些不能空,一味诱人贪欲,诱人妄求,违误人道之正”。陈斋长演说完毕,返驾入城,而村民们却感到有一种莫名的恐惧奔上心头:“今四远风闻,聚集日众。方今官府禁约甚严,又且人心叵测,若尽如陈斋长之论,万一外人不知,只说老夫在此摇唇鼓舌,倡发异端曲学,惑乱人心,则此一豆棚未免为将来酿祸之薮矣。” 于是将豆棚拆毁,闲话活动,宣告结束。为什么陈斋长的这套言论会引起如此巨大的震动?紫髯狂客的评语道出其中奥秘:“篇中辟佛老数条,是极力拒诐行,放淫辞,一片苦心大力。艾衲所云:‘知我不得已之心,甚于孟子继尧、舜、周、孔以解豁三千年之惑。’岂不信哉! 著书立言,皆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亦在乎后学之善读。”作者意在效孟子的辟杨墨,力诋佛道,迂腐之态可见,但就连这样的卫道行为,也担心招来祸祟,而必须匆匆撤棚停止活动,不正反映当时文网的严密吗?

《豆棚闲话》在艺术上发展了宋代话本的特色,娓娓动听,如话家常。故事正文前后的大段议论,虽有些充满说教气味,但也有出色的描写,如《朝奉郎挥金倡霸》故事中,为了说明主人公汪兴哥之所以呆痴哑巴,万金散尽,是为将来进封越王打下基础,可是在“入话”中则以孔融从小就过份聪明,结果为曹操所杀作为反面例子,说明“小时聪明太露,乃是第一不妙的事”。在《首阳山叔齐变节》中,为了说明兄弟意见不一,就以曹丕逼曹植七步为诗、周公东征的故事作为开端,正面引出伯夷、叔齐分道扬镳的故事。这些“入话”都能与正文密切配合,起烘云托月的作用。

其次,小说在深入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方面,也取得一定的成就。第9则《渔阳道刘健儿试马》写浪荡子刘豹,在军营中听了黄雄教唆他外出抢劫的话之后,思想斗争相当激烈。一方面他羡慕同营好汉囊中银钱丰满,衣服鲜明;一方面又有点胆怯,“恐怕遽然应允干这勾当,被人知道,不当稳便。口里一边说,脚下一边走,仍旧归在自己窝铺。把房门扑的一关,叹口气道:‘我道你有甚么好话说,却原来是哄我的!’睡倒连声叹气”,传神地写出了刘豹既想弄钱,又怕出事,还担心遭同伴挟制的复杂心理,维妙维肖。

《豆棚闲话》的语言诙谐,婉而多讽,如第10则《虎丘山贾清客联盟》塑造了一个篾片贾敬山的形象。他“自幼随着主人书房伴读,文理虽未懂得,那一派文疯却也浑身学就”,是个不学无术的人物。在徽州客商吴松泉的推荐下,官居通政的刘谦请他鉴别古董字画。他的鉴赏水平先由吴松泉帮他吹嘘一通,说他“技艺皆精,眼力高妙,不论书画、铜窑、器皿,件件董入骨里”。接下来却有一段精彩的描写:“刘公笑了一笑,叫书童卷箱内取那个花罇来与敬山赏鉴。那书童包袱尚未解开,敬山大声喝采叫好。刘公道:‘可是三代法物么?’敬山道:‘这件宝贝青绿俱全,在公相宅上收藏,极少也得十七八代了。’ 刘公笑道:‘不是这个三代。’ 敬山即转口道:‘委实不曾见这三代器皿,晚生的眼睛只好两代半,不多些的。’ 刘公又取一幅名公古笔画的《雪里梅花》出来与看,四下却无名款图书。敬山开口道:‘此画公相可认得是那个的? ’刘公道:‘宋元人的,不曾落款,到也不知。’ 敬山道:‘不是宋元,却是金朝张敞画的。’”张敞是西汉时人,曾以为妇画眉历代传为佳话。敬山不学无术,竟然把张敞说成是金朝人。这与《儒林外史》中,张静斋把刘基说成是洪武三年开科的进士,把青田人刘基说成是贬为青田县知县有异曲同工之妙。说明这类手法在针砭时弊上,十分适合市民阶层的审美情趣。

全书内容虽然比较庞杂,并无一条中心线索,但结构上是以三伏炎天在豆棚下纳凉闲话开始,中间以豆子的成长、开花、结实,直至豆梗枯槁,豆棚拆毁结束,在形式上起了一定的串联作用。

第一则 介之推火封妒妇

晋国东宫侍卫介之推,娶妻石氏。一日,晋献公次子重耳猝然遭变,奔逃国外求生,介之推奋不顾身,随重耳远走,顾不上回家说明。石氏在家并不知情,只道之推有外遇,把自己丢弃,痛恨在心。十九年后,重耳方得归国,立为文公。介之推回家访问石氏下落,石氏十多年前已搬到绵竹山中,泥塑一个丈夫,朝夕打骂不已。忽然相见,石氏把早就备着的一条红棉套索,从衣箱里取出来,把之推扣颈缚住,顷刻不离,不让丈夫出山做官。晋文公不知之推在何处,派武夫魏犨寻找。之推心知有人来访求,无奈妻子不讲理,乘石氏睡熟,放了一把火以求速死。石氏被火惊醒,抱住之推,安然不动,不多时两人俱成灰烬。魏遂上一道本章,说之推高隐之士,不愿封公侯,自甘焚死。传说他焚死之时,正是清明节前一日,文公命国人门首插柳为记,不许举火,只许吃隔夜冷食,这就是后世清明节禁烟寒食的由来。

第二则 范少伯水葬西施

西施原是若耶溪畔的一个村女。范蠡偶然相遇,见西施举止娴雅,便带她到越国,使之学了些吹弹歌舞和拍马功夫,送入吴国。吴王从此不理朝政,终使万民皆怒,身死国灭。范大夫也是侥幸成功,万一吴王精细,或勾践一朝命短,虽有些功夫,也免不了会害及自己身家。为避日后越王猜忌,他寻了一只船,带上西施游玩五湖去了。其实,范大夫平日做官时处处藏下金银宝贝,不几年成了巨富,便假名隐姓以逃避被诛。这秘密只有西施知道,他怕日后泄露,就乘在船上举杯观月之时,出其不意,当胸一推,把西施葬在水晶宫里了。

第三则 朝奉郎挥金倡霸

唐初,徽州府绩溪县乐义乡有一富家子弟汪华,小名兴哥,十五岁还不大会说话。十六岁时,按惯例出去学做生意,到平江开当铺,却处处急人之难,把万两银子散尽。不久,兴哥又带了五万两银子到明州做生意。一夜在钓鳌矶上遇到一大汉,说要办大事,需五万两银子,明年此月此日此地还十万两。兴哥也不问姓名住处,不但给他五万两,还送他一匹白马。第二年,兴哥按时赴约,才知那大汉乃是反隋义士刘琮,在千恩万谢后就邀兴哥上了船队,享尽异方音乐、海外奇珍。十几日后,两人临别时,刘琮赠锦囊三个,嘱待异日要紧之际开看。兴哥回到家,刘琮早已派人送来十万两银子。一日有乱军逼近徽州,兴哥便开一锦囊,依计行事,保障一方平安,受朝廷封赏,当了南路总管。又一日,遇危急,拆第二个锦囊,依计行事,得遇救兵,那匹白马也送回来了,兴哥骑了此马,沿海地方都认做刘琮领兵到来,处处摆围迎接兴哥,供应殷勤。次年天旱,米价飞涨,兴哥又拆第三个锦囊,传令沿海烽火台,俱将白带号旗挂起,刘琮即送粮米五百万石来接济,军民欢声震天。由于屡建奇功,兴哥官爵加封至吴国公,赐尚方剑。后刘琮归奉唐朝,赐爵平海王。兴哥进爵为越王,并娶刘琮妹为妻。

第四则 藩伯子散宅兴家

山东青州府临句县有个阎公子,父亲是万历初年进士,初为昆山知县,做官倒也公道。后入朋党,官至布政,巧取豪夺,家产巨富。阎公子十七、八岁时,见人对其父切齿痛恨,惊得心跳目呆,决定忏悔。他骑着驴挨家访问,将搜刮来的田地文契交还各户。清明时节,又唤人搭起十座高台,选了二十班戏子,演戏给庄户看,还供应上万看客的伙食。一天阎公子出门,见一气息奄奄的秀士刘蕃倒在路旁,他就把刘蕃安排在书房居住,并备上等酒饭供给,又拿出五百两银子相赠,供其养家娶妻。又一天,庄上抓住一个强盗赵完璧,阎公子拿出三百两银子给他,并劝其改恶从善,还写了一封信荐给辽阳铁岭总兵。不久,阎家失火,又遇洪灾,公子无处栖身,只得住到城外十几里的一个土窖。刘蕃进京会试中了进士,选了大名府推官,就派人去接恩人阎公子。公子随之进京,得捐官内阁中书,升常德府同知,不到三年,渐渐也积了五、六万两银子。阎公子告老还乡后,庄丁食客依旧如云,遇人接物,无不豪爽。当时白莲起义,山东六府无不骚然,兵马所过,郡县一空,独独阎宅无恙,因为有青州府领兵总镇赵完璧拨了精兵驻防。阎生有四子,俱已游庠,富贵功名,方兴未艾。

第五则 小乞儿真心孝义

荆州府江陵县人吴定,出身于书香门第之家,可惜父早故,母双目失明,家业日逐凋零。吴定长到二十多岁,仍肩不能挑,手不能提,只得到处乞讨为生。母亲四十生日之时,吴定手持一鼓,一面唱,一面恭恭敬敬向母亲跪拜,正好被一显者看见,感其孝心,要收留他母子,吴定却不肯,背起母亲就走。年余,母过世,吴定守在坟前三年。人人都道他是个孝子。一日,吴定赤脚涉水过河,拾到一个青布包袱,里面全是雪花银子,就守在河边等失主来寻。失主要送一半银子相谢,吴定坚执不收,后在旁观者的劝说下才勉强收了二两酒资。又一日,吴定在山村见一形容枯槁的女子,因病被未婚夫抛弃,就背她到一座古庙,早晚接济,不半月间,那女子肌肉渐生,愿以身嫁,吴定不从,送她回麻城娘家。主人千恩万谢,吴定也只勉强收了二两银子,依旧乞食度日。一日,他行到黄梅县,见一老者携十一、二岁儿子,头插草标,鬻子偿债。吴定心中不忍,就带他们去见债主,愿代还欠银,还差一两,情愿在贵地行乞,渐渐填补。那富者却一口咬定是吴定偷了他的银子,写了状纸告到县上。黄梅县主包达,明察秋毫,又有三、四十百姓为吴定作证并找来送银的证人。县主将富者责打四十大板,并罚银三百两,赏给吴定。那女子尚未嫁人,即断配为夫妇。后来吴定生有三子,仍习书香一脉。

第六则 大和尚假意超升

唐朝开元年间,河南怀庆府河内县地方有座开元寺,寺中有个僧人法名死灰,生得相貌奇古,博通经典,兼识天文地理,能知过去未来,做得几句诗,画得几笔画,赛过海内名公。四下钱粮,云蒸霞集,前后山门殿宇,层层盖造,天下除了四大名山,也就数这开元寺了。适仆固怀恩反叛,朝廷起兵征剿。河北乃是要地,设立藩镇,令元帅李抱真领五万人马镇守。李元帅闻得长老大名,到任三日便前去拜访。谁知长老反拿腔做势,十分傲慢。不久,河北一带遇灾,颗粒无收。李元帅为解军粮困厄来见长老,他先不说借钱粮之事,而说只求福缘,奉请长老开讲华严法宝,聚集些善男信女,化些钱粮。长老点首,即于寺内高搭起七层莲台,重重遮蔽,外边周围用松柴叠起,台下掘个地道,可容一人出入。一日,讲经完毕,长老告知诸僧说要道场圆满。一时轰动,四远传闻,布施钱粮堆山塞海而来。圆满之期已到,人们昼夜不散,只等长老超升。那长老被李元帅设计用火烧死,并假说长老穿着大红袈裟,驾五色祥云到西方去了。元帅又在火堆中放些白石头,都道捡得许多舍利子,不论男女都有布施,不上一月,积了三十余万两,元帅收去作了兵饷。

第七则 首阳山叔齐变节

伯夷、叔齐是一母所生的兄弟,父亲孤竹君是商朝分封一国之君。因伯夷生性孤僻,父亲道他不近人情,没有容人之量,立不得君位,承不得宗祧,临死之时,写有遗命,要立叔齐为君。结果兄弟二人你推我逊,相率而逃。商纣无道,周武王兴兵来伐,一路人民无不倒戈归顺。伯夷、叔齐则扣马谏武王,幸免一死,然而投首阳山,不食周粟。一日,叔齐在山坡上遇到众兽,便说了一番应运而兴、待时而动的大道理,劝众兽不必聚在山里忍着腹枵,甘以淡薄。下山后,只见行人络绎不绝,纷纷往西京朝见新天子,或写了几款条陈去献策的,或叙着先朝旧职求起用的,或将着几篇歪文求征聘的,或营求保举贤良方正的。叔齐到了京城不远处,寻个小寓,暂且安身,料理出山之事。不想后被一队兵马捉去,正要推出市曹斩首之际,众兽来救叔齐,双方相持不下,又来了天神天将,玉皇驾前第一位尊神号为齐物主,要大家应天顺人。忽然天崩地裂,原来是叔齐南柯一梦。

清康熙翰海楼藏板本《豆棚闲话》插图书影

第八则 空青石蔚子开盲

蔚蓝生性极好清净,一日,正在山中调神养气,忽然山崩地裂,他吓得魂不附体,拼命逃出山外,途中见到一块斗大圆石,里外通明,青翠可爱,唤名空青。此石中间有一泓清水,世上瞎眼,金针蘸点,无不光明。蔚蓝正欲普度人间,却被金甲神人阻止。于是收拾好空青,上华山皈依陈抟老祖,访道修真。中州有两个盲人,孔明和迟先,为了找点眼仙人,盟心设誓,互相帮扶。谁知他们刚拜了四拜,就要动手相打,惹动了地方上两个光棍,一个装作官儿,一个扮作皂隶,把迟先、孔明作弄了一番。两人到了华山,先是拜访陈抟老祖,又去求蔚蓝大仙,经空青一点,即刻复明。见了红尘碌碌,添入眼中无穷芒刺,反而哭了起来,一个说不如闭着眼清闲自在;一个说没眼时倒好走上山来,如今有了眼,却不肯走下山去。蔚蓝大仙被两人哀求不过,吩咐仙童往杜康处借一大埕,叫两人投身入内。进入杜康埕,四时不知寒暑,朝夕不知晦明,耕作不相为谋,租税不来相逼。

第九则 渔阳道刘健儿试马

顺天府遵化县人刘豹,父亲是万历庚子科举出身,官囊居积也有一、二万金,因居官性子傲僻,临民苛刻,冤死多人,吏部考察,处了贪酷,闲住在家。刘豹十五、六岁时,刘父疯疾在家,家中用度出入俱付刘豹经营。刘豹十九岁上,其父离开人世,就有许多恶少前来和他拜结弟兄,诱嫖诱赌,哄着刘豹放手费钱。不到二、三年,刘豹家产荡尽,终日捱饥受馁。一日,刘豹遇到几年前在天津卫嫖宿时的熟人李英。李英是个千总,把刘豹带到距遵化七、八十里的蓟州营里,顶个空粮名字,让他有月粮使用。但刘豹花费惯了,月粮哪里够花,故常长吁短叹。营里有个姓黄的家丁,教唆他去抢。一次,刘豹乘黄告假在家,借了黄的号衣、弓箭,骑马到三河县的黑树林里行劫,不料反被打倒。刘豹苦苦哀求,谎说八十老母病危,不得已才做此行藏。幸好有一过路大汉为他求情,并赠他元宝碎银。刘豹不敢再回蓟州,从此改过前非,做个庄家百姓,娶妻过活。而黄依律被斩。那年大旱,田地龟裂,收成无望。为了开垦,刘豹请了十几个过路的班军帮忙,手头无钱,便把厨灶下埋着的两个元宝掘了出来,却被这批班军抢走。班军在汴梁被官府捉了起来,原来这元宝是三年前江西差官解的金花银两,在汴梁城外被大盗劫去。于是追索到刘豹,判了死罪。

第十则 虎丘山贾清客联盟

苏州人贾敬山,自幼随着主人书房伴读,文理虽未懂得,那一派文疯却也浑身学就。一天他拉了十几个人到虎丘山结社,并以伍子胥为社主。时有刘姓大官路过苏州,贾敬山听说他要买些文玩古董,寻添几个清秀小子、标致丫头,教习两班戏子,就托一个徽州商人引荐,自吹技艺皆精,眼力高妙,寻几个秀美小女子教习戏文,不在话下。不料这几年四乡丰收,人家舍不得子女学艺,他只得把外甥女和邻舍的小孩,先充个数骗些银子。其时,还有个顾清之拜见刘公,提醒刘要当心贾敬山。贾也在刘面前说顾的坏话。一日,顾正与一个小孩鸡奸,被刘公捉住,送到县里,打得遍体鳞伤。贾敬山自从拔去眼中钉后更加得意,凡有卖字画、古董的,都要抽头先来与他说通方成交易。谁料好景不长,他的积蓄全被贼偷去,而此时刘公又催着要两个丫头进去伏侍,急得他上天无路,入地无门,最后也被送官法办。

第十一则 党都司死枭生首

明朝末年,贪官横行,流贼四起,加上连年灾害,民不聊生。当时延安府有党一元和南正中两个团练,南团练心性好色,见了美女便魂不附体。一日操练,南团练途经本县朱伯甫家,偶见其妻党氏(党团练之妹),如花似玉,便让手下李三设计撮合。李三听得朱平素好酒赌钱,南便竭力勾引,两人遂结拜为兄弟。一次,南与李三设计,借故要接党氏到家小住,李三又遣妻携了酒盒以探望为由,与党氏露些风情说话,并于袖中拿出一支金镶碧玉、一枚白玉同心结,送与党氏。党氏明知他们的心思,故意收下,以便日后做个指证。事后,她与丈夫商量脱身办法,不料丈夫认定南团练是个好人,反把妻子骂了一顿。党氏只得写了一封信,将前后情节一一告知哥哥党团练。党团练闻讯,怒发冲冠,带了十几名伴当,闯进南宅,将妹子接走。南团练则带了二、三百个健丁,也到党宅抢了党氏。后党氏堕落重崖而死。党团练状告南正中、朱伯甫。南平日强横霸道,向来有反叛之心,现在无计可脱,就杀了知县,劫了库藏,烧了城楼,一路逢人便杀,怕杀的就跟随而去,十几日竟拥有六、七千人马。提督把党团练加升都司,差他领兵三千上前征剿。不料党团练中计被擒,不屈而死。南团练叫人将尸首驮在马上,那口雁翎刀也插在怀里,一边骂他,一边将酒往他脸上浇。不料那马突然纵起身来,雁翎刀往上一晃,南团练的头当即落地。那马又冲出营门,正撞李三,当面一口,连踢几踢,李三也死于非命。

第十二则 陈斋长论地谈天

斋长陈刚,性气刚方,议论偏拗。一日,与众人论地谈天。谈到孔子、老子、佛教、上帝、城隍、妖人异事等,众人皆道斋长之言俱是穷源探本之论,大醒群迷,开尽从来茅塞。

上一篇:清代落魄道人小说《常言道》介绍 下一篇:清代小说《南朝金粉录》介绍
版权所有©趣古籍   网站地图 滇ICP备2023006468号-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