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华夏古籍 传承国粹精华
  • 《四始六义 ——四始彪炳,六义环深》

    《诗经》有四始,关于此四始各家说法不一:一、一般指风﹑小雅﹑大雅﹑颂的首篇。《史记.孔子世家》:《关雎》之乱以为风始,《鹿鸣》为小雅始,《文王》为大雅始,《清庙》为颂始。二、指风﹑小雅﹑大雅﹑颂。《诗大序》: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谓...

  • 《什么是数术家?》

    《汉书艺文志》以为数术者,皆明堂、羲和、史、卜之职也,并将数术家分为天文家、历谱家、五行家、蓍龟家、杂占家、形法家六大派。  天文家,研究星象,测算星辰日月的运行,观测气候。历谱家,侧重于分四时、定节气,推算日月星...

  • 《侯景之乱——哭市闻妖兽,颓山起怪云》

    南北朝时期,南方与北方对峙,连年进行战争,南朝和北朝各国的内部,统治阶级也不断杀伐,权臣当政,争权夺位,致使国鼎频易。统治生活奢侈腐化,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就在山河破碎,生民涂炭的时期,在南朝梁武帝萧衍末年,即548年,爆发了一...

  • 《河汾之学 ——不放河汾声价倒,太平有策莫轻题》

    河汾之学是隋末大儒王通在河汾之间讲学的活动,这个讲学活动对后来的贞观之治有着直接的影响。  王通,隋河东郡龙门县万春乡(今山西万荣县通化乡)人,生于隋文帝开皇四年(584),其家世代以儒学传家。文帝仁寿元年(601),王通十八岁...

  • 《何谓九州——大禹迹,天下一》

    九州是我国的别称。如龚自珍诗云: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据《尚书禹贡》记载:相传在四、五千年以前,发生了一场特大的洪水,人们被迫迁到山顶高地避难。后来洛阳境内洛河中浮出神龟,背驮洛书,献给大禹。大禹依此治水...

  • 《何谓五服——至远至近,至疏至亲》

    所谓五服,是指《仪礼丧服》篇中所制定的五等丧服,由重至轻分别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每一等都对应有一定的居丧时间。死者的亲属根据与死者关系亲疏远近的不同,而穿用不同规格的丧服,以示对死者的哀悼。  斩衰...

  • 《盘庚迁殷——力排众议,万世之基》

    商朝从建国到灭亡,历经五百多年。因为前期屡屡迁都。而最后的二百七十多年定都于殷(今河南安阳市),所以商朝又叫殷朝。有时候也称为殷商或者商殷。商朝定都于殷是从盘庚开始。仲丁以后,王室多次迁都。如禀甲迁于相(河南内...

  • 《初唐四杰 ——不废江河万古流》

    初唐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旧唐书杨炯传》说: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诗齐名,海内称为王杨卢骆,亦号为四杰。 四杰齐名,原指其诗文而主要指骈文和赋而言。《旧唐书杨炯传》记张说与崔融对杨...

  • 《武王伐纣——肆伐大商,会朝清明》

    商朝最后一个国王叫纣,他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他兴建宠丽的琼楼瑶台,整日以酒为池,以肉为林,和爱妃妲已以及贵族们宴饮酒池,为了满足自己的享受,纣王就加重赋税,使社会矛盾越来越尖锐。百姓起来反抗,他就用重型镇压。他设...

  • 《涿鹿之战——炎黄文明的奠基战》

    传说距今约4600余年前黄帝联合炎帝部族与东夷集团九黎族首领蚩尤在涿鹿(今河北省涿鹿县)进行的一次艰苦激烈的大战,这是远古时代一次很大规模的战争。相传神农氏为帝王时,各氏族、部落互相掠夺,为害百姓,其中蚩尤最为暴虐,神...

  • 《新乐府运动——文章合为时而著》

    新乐府运动是中唐时期的一场诗歌革新运动,兴起于贞元、元和年间,以白居易、元稹为主要的倡导者。新乐府运动的兴起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安史之乱后,唐王朝国运衰微,各种矛盾加剧。一些关心国运的有志之士殷勤地关注现实政治...

  • 《韩孟诗派——笔补造化天无功》

    韩孟诗派是中唐时期的一个重要诗歌流派,也是诗歌发史上早期典型的文学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韩愈、孟郊,此外还包括贾岛、卢仝、刘叉等人。这个诗派创作的特点是通过抒写个人的不幸遭遇来揭示社会的弊病,由于受韩愈古文运动...

  • 《临川四梦——千变万化总是情》

    临川四梦指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牡丹亭》《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  汤显祖是明代著名戏剧家,字义仍,号海若,自署清远道人,晚号茧翁,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人,生于明世宗嘉靖二十九年(公元1550年),卒于明神宗万历四十...

  • 《白虎观会议 ——儒学与谶纬的钦定结合》

    白虎观会议是东汉章帝时召集大夫、博士、议郎、郎官和诸生在白虎观召开的一次讨论儒家经典的学术会议。  东汉初年,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的门户之见日益加深,各派内部因师承不同,对儒家经典的解说不一,章句歧异。汉光武帝...

  • 《鹅湖之会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交》

    淳熙二年(1175),著名的学者吕祖谦为了调解朱熹和陆九渊之间的学术争执,出面邀请两派学者同往信州名胜鹅湖寺聚会论学,这就是著名的鹅湖之会。  一、争辩双方  1、朱熹,南宋著名的学者,字元晦,号晦庵,又号晦翁,别号紫阳,江西...

  • 《元白诗派——诗到元和体变新》

    元白诗派是指贞元中期到元和年间的中唐诗坛,以白居易、元稹为代表的诗歌流派,作诗务实、尚俗和务尽。  元白等人发起的新乐府运动,强调诗歌的惩恶扬善,补察时政的功能,语言方面则力求通俗易解。新乐府诗创作,是承杜甫...

  • 《古诗十九首——五言之冠冕》

    南朝梁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文选》,题为《古诗十九首》,列在杂诗类之首,后世遂作为组诗看待。其中八首《玉台新咏》题为汉枚乘作,后人多疑其不确。现在一般认为大抵出于东汉末年,然亦非一时一人之作。内...

  • 《周公东征——我徂东山,慆慆不归》

    周武王在克商朝后二年病逝。当时「天下闻武王崩而叛」,周公旦为了应付危难,一方面立武王的幼子诵为周成王;另一方面,自己又亲自摄政,结果引起了内部的争权斗争。管叔、蔡叔也乘机散布流言,引起了成王对周公的怀疑。最后成王...

  • 《敦煌曲子词——缠绵坦率,幽思洋溢》

    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在甘肃敦煌莫高窟石室之中沉埋千年之久的二万五千卷珍贵古文献,拂去历史的尘埃,重见天日。其中一小部分为民间词抄本,创作年代始自唐,直至五代,大约在8世纪至10世纪之间。按照当时的称呼,我们把它叫做曲...

  • 《骊山之祸——烽火戏诸侯,一笑失天下》

    中国西周末代君主周幽王在位时,各种社会矛盾急剧尖锐化,政局不稳,地震、旱灾屡次发生。幽王变本加厉地加重剥削,任用贪财好利善于逢迎的虢石父主持朝政,引起国人怨愤。又听信宠妃褒姒的谗言,废掉王后申后及太子宜臼(申后之子...

  • 《共和行政——诸侯释位,以间王政》

    周厉王胡暴虐侈傲,宠信虢公长父﹑荣夷公等佞臣。大夫芮良夫曾加劝谏,指出荣夷公好专利(霸占土地山川的产物),会酿成大难,厉王不听,终以荣夷公为卿士,执政用事。芮良夫又告诫执政诸臣,不可专利作威,否则国人将为王之患,也未得结果。...

  • 《平王东迁——周宗既灭,靡所止戾》

    镐京陷落、幽王被杀后,原来被废的太子宜臼,在外祖父申侯及部分诸侯的支持下,终于登上了国王宝座。他就是周平王。当时镐京经历战火的洗劫,宫室残破,王畿荒芜,一时不易恢复,加上犬戎仍散居镐京附近,对周室构成严重威胁,因此平王...

  • 《建安七子 ——雅好慷慨,梗概多气》

    建安七子,是建安年间(196~220)七位文学家的合称,包括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 《三曹 ——文坛领袖,文风各异》

    汉魏时期,曹操、曹丕、曹植父子三人的并称。因他们政治上的重要地位、文学上的巨大成就居于建安文学的领袖地位。三曹都生活于汉末动乱年代,不同程度参与了频繁、激烈的政治、军事斗争。在写作手法上,继承了汉乐府和《古...

  • 《建安风骨 ——怊怅述情,必始乎风;沉吟铺辞,莫先于骨》

    汉献帝最后的年号为建安(公元196~220年),文学史上的建安时期,是指建安至魏初的一段时间。汉末建安时期文坛巨匠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王粲、陈琳、徐干、阮瑀、刘桢)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言...

推荐故事
学人解读苏轼:以俗为雅 古人对雷电的认识和防御在《易经》中有较多记载 康熙大帝与清代科学——历史的曲折和启示 儒学制度化的得失 孔孟之别 “墓门深更阻侯门”析证 小议黄庭坚“诗之美”说 甲午战争的直接后果与长远影响 公天下与家天下 静坐:修身养德 自省增慧 说“风土” 《太平经》的“师道”思想 “不敢为天下先”辨析 从文史分野看裴松之《三国志注》 朱熹的魂魄观 100个佛教名词详解,看完全明白了! 传统文化:滋养中国梦的深厚土壤 清初“庄氏史狱”中的吴、潘二子 墨学中的经营之道 中国古代道德生态浅论 《周礼》对朱熹政治思想的影响 勾践献给吴王的不是西施 子学的性质及在当代的新开展 以美为谏的周代献诗 《聊斋志异》罗刹海市·译文 靖康稗史有哪些 正史记载的南宋初抗金名臣李纲 周处传(晋书·卷五十八) 唐宗室世系表简表618-907(李氏) 《丽情集》考证 敍事与嘲调:宋元说话伎艺的两脉 张载哲学体系的基本哲学问题诠释进路 日知录导读 《李虚中命书》简介 王弼的性理《易》及其对朱熹的影响 论王弼易学与老学的关系 王弼哲学的方法论探究 得象忘言、得意忘象 学习古籍的基本常识 经典古籍《史记》 中国经典古籍有哪些 古籍之最 训诂学的现代观念 孔子学《易》考论 王夫之《黄书》简介 名家推荐的国学书目 古籍版本知识 古籍目录及其功用 常用古籍版本目录 古籍善本家谱目录
版权所有©趣古籍   网站地图 滇ICP备2023006468号-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