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华夏古籍 传承国粹精华
  • 《朝鲜王朝实录[肃宗实录]》

    朝鲜李氏王朝的实录,又称《李朝实录》。记载李朝太祖始至哲宗止25代王472年间的历史,整个李氏王朝各代王中只缺少最后两代高宗、纯宗年间的部分。该书以编年史体例,分别各代王编修实录,汇集成书。此为朝鲜王朝实录[肃宗实录]。李焞(1661年—1720年),即朝鲜肃宗(조선 숙종),朝鲜王朝第19任君主(1674年—1720年在位)。幼名龙祥,字明普,是...

  • 《朝鲜王朝实录[肃宗实录补阙正误]》

    朝鲜李氏王朝的实录,又称《李朝实录》。记载李朝太祖始至哲宗止25代王472年间的历史,整个李氏王朝各代王中只缺少最后两代高宗、纯宗年间的部分。该书以编年史体例,分别各代王编修实录,汇集成书。此为朝鲜王朝实录[肃宗实录补阙正误]。前任国王升遐以后,新任国王通常要纂修有关前一王朝的实录。按照这一惯例,景宗元年(1721)4月,设...

  • 《朝鲜王朝实录[景宗实录]》

    朝鲜李氏王朝的实录,又称《李朝实录》。记载李朝太祖始至哲宗止25代王472年间的历史,整个李氏王朝各代王中只缺少最后两代高宗、纯宗年间的部分。该书以编年史体例,分别各代王编修实录,汇集成书。此为朝鲜王朝实录[景宗实录]。李昀(1688年—1724年),即朝鲜景宗(조선 경종),朝鲜王朝的第20任君主(1720年—1724年在位)。字辉瑞,是朝鲜肃...

  • 《朝鲜王朝实录[景宗修正实录]》

    朝鲜李氏王朝的实录,又称《李朝实录》。记载李朝太祖始至哲宗止25代王472年间的历史,整个李氏王朝各代王中只缺少最后两代高宗、纯宗年间的部分。该书以编年史体例,分别各代王编修实录,汇集成书。此为朝鲜王朝实录[景宗修正实录]。《景宗实录》经历了5年多的岁月,于英祖8年(1732)时编纂完毕。正祖初期,在编纂《英祖实录》的过程...

  • 《朝鲜王朝实录[英祖实录]》

    朝鲜李氏王朝的实录,又称《李朝实录》。记载李朝太祖始至哲宗止25代王472年间的历史,整个李氏王朝各代王中只缺少最后两代高宗、纯宗年间的部分。该书以编年史体例,分别各代王编修实录,汇集成书。此为朝鲜王朝实录[英祖实录]。李昑(1694年—1776年),即朝鲜英祖(조선 영조),朝鲜王朝第21任君主(1724年—1776年在位)。乳名禧寿,字光叔,号...

  • 《朝鲜王朝实录[正祖实录]》

    朝鲜李氏王朝的实录,又称《李朝实录》。记载李朝太祖始至哲宗止25代王472年间的历史,整个李氏王朝各代王中只缺少最后两代高宗、纯宗年间的部分。该书以编年史体例,分别各代王编修实录,汇集成书。此为朝鲜王朝实录[英祖实录]。李祘(1752年—1800年),即朝鲜正祖(조선 정조),朝鲜王朝第22任君主(1776年—1800年在位)。字亨运,号弘斋、万...

  • 《朝鲜王朝实录[纯祖实录]》

    朝鲜李氏王朝的实录,又称《李朝实录》。记载李朝太祖始至哲宗止25代王472年间的历史,整个李氏王朝各代王中只缺少最后两代高宗、纯宗年间的部分。该书以编年史体例,分别各代王编修实录,汇集成书。此为朝鲜王朝实录[纯祖实录]。李玜(1790年—1834年),即朝鲜纯祖(조선 순조),字公宝,号纯斋,朝鲜王朝第23任君主(1800年—1834年在位)。朝鲜...

  • 《朝鲜王朝实录[宪宗实录]》

    朝鲜李氏王朝的实录,又称《李朝实录》。记载李朝太祖始至哲宗止25代王472年间的历史,整个李氏王朝各代王中只缺少最后两代高宗、纯宗年间的部分。该书以编年史体例,分别各代王编修实录,汇集成书。此为朝鲜王朝实录[宪宗实录]。李烉(1827年-1849年),即朝鲜宪宗(조선 헌종),朝鲜王朝第24代君主(1834年—1849年在位)。字文应,号元轩,是朝鲜...

  • 《朝鲜王朝实录[哲宗实录]》

    朝鲜李氏王朝的实录,又称《李朝实录》。记载李朝太祖始至哲宗止25代王472年间的历史,整个李氏王朝各代王中只缺少最后两代高宗、纯宗年间的部分。该书以编年史体例,分别各代王编修实录,汇集成书。此为朝鲜王朝实录[哲宗实录]。李昪(1831年—1864年),即朝鲜哲宗(조선 철종),朝鲜王朝第25代君主(1849年—1864年在位)。字道升,号大勇斋,曾...

  • 《朝鲜王朝实录[高宗实录]》

    朝鲜李氏王朝的实录,又称《李朝实录》。记载李朝太祖始至哲宗止25代王472年间的历史,整个李氏王朝各代王中只缺少最后两代高宗、纯宗年间的部分。该书以编年史体例,分别各代王编修实录,汇集成书。此为朝鲜王朝实录[高宗实录]。李熙(1852年—1919年),即朝鲜高宗(조선 고종),朝鲜王朝第26代国王、大韩帝国开国皇帝(1864年—1907年在位...

  • 《朝鲜王朝实录[纯宗实录]》

    朝鲜李氏王朝的实录,又称《李朝实录》。记载李朝太祖始至哲宗止25代王472年间的历史,整个李氏王朝各代王中只缺少最后两代高宗、纯宗年间的部分。该书以编年史体例,分别各代王编修实录,汇集成书。此为朝鲜王朝实录[纯宗实录]。李坧(1874年-1926年),即朝鲜纯宗(조선 순종),朝鲜王朝第27任君主、大韩帝国第2任皇帝(1907年—1910年在位),...

  • 《乙卯入国奏请》

    日记。一卷。熙宁八年(1075 年),沈括以“回谢国信使”出使辽国。他由河北白沟河(今拒马河)出发,经古北口、富峪馆(今宁城县甸子乡)、到辽中京、松山州(今松山区城子乡),过潢水(今西拉木伦河),直达单于庭(道宗行在兔儿山,今巴林左旗乌兰坝一带)。这是一次使命庄重的出使,直接目的是为代北蔚、云、应三州(今山西境内)重划地界。《熙宁使虏图抄》即...

  • 《郡阁雅言》

    笔记著作。宋潘若冲撰。潘若冲,或作若同,太宗时人,曾官郡守、赞善大夫。事迹不详。此书二卷,据《郡斋读书志》著录,共五十六则。今本仅八则,系以人为纲,分别记载杜牧、李远、王易简、裴皞、崔公佐、张祐、王定保、王著八人轶事,间及诗歌评论。如“杜牧”条记其“与杜甫齐名,时号大小杜”。“李远”条评其诗“体物缘情,皆谓臻...

  • 《宦梦录》

    四卷,明黄景昉著。黄景昉是明末政治家,历仕启、祯两朝,自编修以至宰辅,几与崇祯一朝相终始。《宦梦录》是其仕宦经历的自述,作于甲申之变后,由于书中内容涉及明季史事,成书后,黄景昉不愿将之示人,以致流传不广,著录鲜稀,仅有抄本传世。崇祯朝无实录,而《宦梦录》正是黄景昉在启、祯两朝的见闻及其立朝作为的自述,因此该书对于...

  • 《道学外传》

    严复著。发表于1898年6月5日《国闻报》。《宋史》中有《道学列传》,颂扬宋儒程、朱等道学家;作者特以迂腐昏聩的村学究为道学家作“外传”,以示讥讽。文中的村学究,外貌丑陋,老态龙钟,思想陈腐反动。他满口八股,认为科举一改,“国家将亡”。说今日宣传维新的报刊,都是“乱民”报,并发出种种怪论:所谓“民主者,部落简陋之习也”;所谓“瓜...

  • 《霜猿集》

    四卷。清周同谷撰。生卒年未详。周同谷名翰西,江苏常熟人。少补博士弟子员,后入史阁部幕,流寓昆山。著有《谷集》等书。此书咏崇祯一代时事,或类宫词、翰西并为之注,论列详尽,颇资异闻,如记张天如与周延儒等事,作者以局外之人,述局内之事,故持论能得其平。孟森曾据琳琅秘室本及屑玉丛谈为之补注。征引极详。惜琳琅秘室本诗仅...

  • 《袁督师计斩毛文龙始末》

    一卷。明李清撰。《袁督师计斩毛文龙始末》记崇祯二年(1629)袁崇焕斩杀明将毛文龙事。明毛文龙据兵皮岛,与清暗地勾通,不听号令,且冒兵克饷,扰害辽东、登莱、高丽及海上商民。袁崇焕于给赏阅武之机,劝说商议3日无效,遂设计将毛文龙捉拿斩首,将皮岛之兵收抚。书用日记体,始于袁崇焕舟出宁远赴皮岛,止于还抵宁远城之日。李清时...

  • 《风俗通义校注》

    王利器撰。中华书局1981年初版。以《四部丛刊》影印元代大德本应劭《风俗通义》为底本,校以宋丁黼刊本等二十余种版本。是正清人辑而非佚者、割裂未当者,并依宋人苏颂《校风俗通义题序》中所言篇目,略为类聚。采用互见、互证之法,取应氏《汉官仪》印证书中说时王典制者,又从其《汉书集解》中采录可与本书相发明者,为证切要。...

  • 《观光日记》

    吴德功撰,台湾省立台北图书馆所藏之抄本。日据台湾初期,日人思以懹柔之法笼络知识分子,于清光绪二十六年(日明治三十三年)春举行「扬文会」,而作者即为应召参加斯会之一员。乃于是年三月八日自其家乡彰化起程赴会,至三十一日返还。所记即在此二十四日中之开会、与宴、参观、游览等活动。...

  • 《謏闻续笔》

    明遗民张怡撰。笔记,四卷。本书记载了李闯王攻陷北京,吴三桂引满入关、清兵南下,忠烈抵御、奸臣投敌误国等史实。作者以其亲历见闻,记叙颇详,具有很重要的史料价值。由于作者的立场观点所致,对起义军多有诋毁之辞。謏(xiao):小。謏闻:犹言细小见闻,实为作者的反义隐语。言“续笔”,当有“初笔”,然逸而不得知。《笔记小说大观提要》:“明...

  • 《明史讲义》

    《明史讲义》是孟森先生20世纪30年代初在北京大学授课时的讲义。孟森先生在北京大学历史系所授课程为明清史,分作两年轮授,今年明史,翌年清史。讲义也分作明史、清史两部。明史讲义全书分为二编:第一编总论明史在史学上的地位和明史体例;第二编分为《开国》、《靖难》、《夺门》、《议礼》、《万历之荒怠》、《天崇两朝乱亡之炯鉴...

  • 《资治通鉴释文》

    音义书。三十卷。宋史炤撰。史炤字见可,四川眉山人。博古能文,苏轼兄弟以乡先生事之。时为右宣义郎监成都府粮料院。是编卷首有绍兴三十年(1160年)三月左朝散郎权发遣黎州军州主管学事缙云冯时行序,云:“字有疑难,求于本史;本史无据,则杂取六经诸子释音、《说文》、《尔雅》及古今小学家训诂,辨释地理、姓纂、单闻小说。精力...

  • 《清奏疏选汇》

    不分卷,选取清代朝臣疆吏三十八篇与台湾直接、间接有关之奏疏辑成。其中大部分采自署仁和琴川居士所辑“皇清奏议”一书,馀则分据李光地“榕村全集”、徐炘“吟香书室奏疏”、黄爵滋“黄少司寇奏疏”、张佩纶“涧于集”、宗室宝廷“竹坡侍郎奏议”、王仁堪“王苏州遗书”、丁宝桢“丁文诚公遗集”、邓承修“语冰阁奏议”等各专...

  • 《汰存录纪辨》

    《汰存录》清黄宗羲撰。明末历史笔记,一卷。明夏允彝有《幸存录》,颇多持平之论,如谓“东林中亦多败类。攻东林者亦间有清操”。黄宗羲门户之见甚重,站在复社的立场上,深诋其书,为东林党辩解。作者《汰存录序》:“余见近人议论,多有是非倒置者,推原其故,大略本于夏彝仲。彝仲死难,人亦遂从而信之。岂知其师齐人张延登,延登者,攻东林者也,以...

  • 《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

    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是明成祖朱棣为纪念明太祖朱元璋所立,碑文由朱棣亲撰,计2746字,详述太祖一生功德。碑座、碑额雕琢瑰丽。驮碑的赑屃趺高2.08米,碑高8.78米,是南京地区最大的碑刻。碑上主要详述六部分内容。第一讲述朱元璋生于凤阳,为句容大族;第二他为民请愿,发迹定远;第三,定都南京,年号洪武;其四,废除旧制,选贤唯能;其五,分封诸侯平定天...

版权所有©趣古籍   网站地图 滇ICP备2023006468号-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