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华夏古籍 传承国粹精华

同治四年

谕纪泽纪鸿(勤俭自警,谦慎接物)

字谕纪泽、纪鸿儿:

余于初四日自邵伯开行后,初八日至清江浦。闻捻匪张、任、牛①三股并至蒙、亳一带,英方伯②雉河集营被围,易开俊③在蒙城,亦两面皆贼,粮路难通。余商昌岐④带水师,由洪泽湖至临淮,而自留此待罗、刘旱队至⑤,乃赴徐州。

┃ 今译 ┃

我在初四日从邵伯镇开始出发之后,初八日到了清江浦。听说捻匪张(宗禹)、任(柱)、牛(洛红)这三股一起到了蒙(城)、亳(州)一带,英方伯(英翰)在雉河的集营被包围,易开俊在蒙城,也是两面都有贼军,粮道难通。我与昌岐(黄翼升)商量带领水师,由洪泽湖到临淮,而后我自己就留在那边等待罗(麓森)、刘(松山)的陆军到了以后,再赶赴徐州。

┃ 简注 ┃

①张、任、牛:指捻军首领张宗禹、任柱、牛洛红。

②英方伯:英翰,字西林。时任安徽布政使,故称方伯。

③易开俊:湘军将领。时任寿春镇总兵。

④昌岐:黄翼升,字昌岐,湖南湘乡人。时任长江水师提督,后平捻军有功,加云骑尉世职,三等男爵,加尚书衔。

⑤罗、刘:指江苏即补道罗麓森、皖南镇总兵刘松山。旱队:陆军。

┃ 实践要点 ┃

曾国藩奉旨平定捻军之乱,从江苏扬州的邵伯镇开拔,到了清江浦,当时三股捻军集中于安徽北部,英翰在亳州雉河集的军营被围,易开俊在蒙城也是两面受敌。于是曾国藩只能等另外的水、陆两军赶过去,然后再到徐州指挥战局。

尔等奉母在寓,总以勤俭二字自惕,而接物出以谦慎。凡世家之不勤不俭者,验之于内眷而毕露。余在家深以妇女之奢逸为虑,尔二人立志撑持门户,亦宜自端内教①始也。余身尚安,癣略甚耳。

涤生手示

(同治四年闰五月初九日)

┃ 今译 ┃

你们侍奉母亲在寓所,总要以“勤俭”二字自我警惕,待人接物则要注意谦虚、谨慎。凡是世家子弟不勤不俭的人,从内眷的表现就可以看出来。我在家的时候,深以妇女们的奢侈、安逸为虑,你们二人立志支撑、主持门户,也应当从端正内教开始。我的身体还算安康,癣疾却略微有点严重了。

┃ 简注 ┃

①内教:女教,对家中内眷也即妇女的教育。

┃ 实践要点 ┃

两个儿子在家侍奉母亲,于是曾国藩便强调,世家大族,必须以“勤俭”二字自省警惕,以“谦慎”二字待人接物。至于妇女,则尤当戒奢戒逸。所谓齐家之道,一是对内,一是对外,此处概括的四个字确实非常精辟。即便不是像曾氏那样的大家族,对于如何修养自身的道德,如何与他人交往,仍然应当特别注意。

谕纪泽(夜饭不荤,养生之宜,崇俭之道)

字谕纪泽儿:

接尔十一、十五日两次安禀,具悉一切。尔母病已全愈,罗外孙亦好,慰慰。

余到清江已十一日,因刘松山未到,皖南各军闹饷①,故尔迟迟未发。雉河、蒙城等处日内亦无警信。罗茂堂等今日开行,由陆路赴临淮。余俟刘松山到后,拟于二十一日由水路赴临淮。身体平安,惟廑念湘勇闹饷,有弗戢自焚②之惧,竟日忧灼。蒋之纯③一军在湖北业已叛变,恐各处相煽,即湘乡亦难安居。思所以痛惩之之法,尚无善策。

┃ 今译 ┃

接到你十一、十五日的两次告安的信,知晓了一切。你母亲的病已经痊愈,罗家外孙也安好,十分欣慰。

我到达清江浦已经十一日了,因为刘松山还未到,皖南的各军又闹饷,故而迟迟没有出发。雉河、蒙城等处这几日也没有警报。罗茂堂(罗麓森)等人今日出发,由陆路赶赴临淮。我等刘松山到达之后,打算在二十一日由水路赶赴临淮。我身体平安,只是总在想着湘勇闹饷的事,担心他们不知收敛而自取其祸,整日忧愁、焦灼。蒋之纯(蒋凝学)一军在湖北已经叛变,恐怕各处也会相互煽动,即便在湘乡老家,也难以安居了。我正在思考彻底惩诫的方法,还没有好的策略。

┃ 简注 ┃

①闹饷:军队中因为拖欠饷银而引发哗变闹事。

②弗戢自焚:不知收敛而自取其祸。戢,停止。

③蒋之纯:即蒋凝学,湖南湘乡人,湘军将领,后官至陕西布政使。

┃ 实践要点 ┃

曾国藩在清江,等罗麓森、刘松山二军到后赶赴临淮。还有当时湘勇各处闹饷,让其竟日忧灼。曾国藩真心关切各路湘军的出路,此处的忧灼也可见其用心良苦,毕竟是自己带出来的队伍。

杨见山之五十金,已函复小岑在于伊卿处致送。①邵世兄②及各处月送之款,已有一札,由伊卿长送矣。惟壬叔向按季送,偶未入单。刘伯山书局撤后,再代谋一安砚之所。③该局何时可撤,尚无闻也。

┃ 今译 ┃

杨见山(杨岘)那边的五十两银子,已经写信回复小岑(欧阳兆熊)从伊卿(潘鸿寿)那里送了。邵世兄(邵顺年)以及各处每个月要送的钱款,已经去过一封信,让伊卿一直负责送了。只有壬叔(李善兰)那边,向来是按照季度送的,故而还没有写入那个单子。刘伯山(刘毓崧)那边的书局撤销之后,需要再代他寻求一个谋生之所。那个书局何时可以撤销,还没有听说。

┃ 简注 ┃

①杨见山:杨岘,字见山,浙江归安(今属湖州)人。小岑:欧阳兆熊,字小岑,湖南湘潭人,曾国藩友人。伊卿:潘鸿寿,字伊卿,在曾国藩幕府中负责钱粮。

②邵世兄:邵懿辰之子邵顺年,字子龄。

③壬叔:李善兰,字壬叔,浙江海宁人,数学家,曾国藩聘其在安庆编书局主持翻译西学书籍。刘伯山:刘毓崧,字伯山,江苏仪征人,曾在安庆编书局任校勘。安砚之所:借指读书人的谋生之所。

┃ 实践要点 ┃

曾国藩对李善兰等幕僚的安置,与其对湘军出路的考虑,都可见其用心之细。充分考虑到曾为自己出力的人的前途,也是现代社会当中做领导的必须注意的一点。

寓中绝不酬应,计每月用钱若干。儿妇诸女,果每日纺绩有常课否?下次禀复。

吾近夜饭不用荤菜,以肉汤炖蔬菜一二种,令极烂如臡①,味美无比,必可以资培养(菜不必贵,适口则足养人),试炖与尔母食之。(星冈公好于日入时手摘鲜蔬,以供夜餐。吾当时侍食,实觉津津有味,今则加以肉汤,而味尚不逮于昔时。)后辈则夜饭不荤,专食蔬而不用肉汤,亦养生之宜,且崇俭之道也。颜黄门②(之推)《颜氏家训》作于乱离之世,张文端③(英)《聪训斋语》作于承平之世,所以教家者极精。尔兄弟各觅一册,常常阅习,则日进矣。

涤生手草(清江浦)

(同治四年闰五月十九日)

┃ 今译 ┃

寓所之中绝对不要有酬应,计算一下每月总共用了多少钱。儿媳妇和几个女儿,确实每日都在坚持纺织方面的日课吗?下次写信来禀复。

我最近的晚饭不用荤菜,用肉汤炖蔬菜一二种,让蔬菜烂得像肉酱一样,味美无比,必定可以有助于滋补营养(菜不必贵重,合口味就足以滋养人),试着炖给你母亲吃。(祖父星冈公喜好在太阳下山的时候亲自采摘新鲜蔬菜,以供晚餐食用。我当时侍奉祖父吃饭,确实觉得津津有味,今日加入了肉汤,然而味道却还不如当时。)后辈则晚饭不用荤菜,专门食用蔬菜而不加肉汤,也是养生所适宜的,而且又符合崇俭之道。颜黄门(之推)的《颜氏家训》写于乱离之世,张文端(英)的《聪训斋语》写于承平之世,这两部书中讲述的家教之法都极为精当。你们兄弟都去寻一册来,常常阅读学习,则每日都可以进步。

┃ 简注 ┃

①臡(ní):带骨的肉酱。

②颜黄门:颜之推,南北朝至隋初时学者,山东临沂人,官至黄门侍郎。著有《颜氏家训》,为系统的儒家家庭教育之书。

③张文端:张英,字敦复,号乐圃,谥文端,安徽桐城人,张廷玉之父,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其家训类著作《聪训斋语》与《恒产琐言》都为曾国藩所推崇。

┃ 实践要点 ┃

曾国藩此处过问家中酬应用钱以及妇女的纺绩常课,并嘱咐后辈夜饭不宜用荤,而肉汤炖蔬菜,则适合老年人。还要二子常阅《颜氏家训》《聪训斋语》等书。从养生的角度来说,晚饭时确实应当不食或少食荤腥,然而当下夜宵盛行,胡吃海塞的现状,实在令人堪忧。这不但影响身体健康,还导致俭朴等中华美德的沦丧。

谕纪泽纪鸿(气势、识度、情韵、趣味必有一长)

字谕纪泽、纪鸿儿:

闰五月三十日由龙克胜等带到尔二十三日一禀,六月一日由驲递到尔十八日一禀,具悉一切。罗家外孙既系漫惊风①,则极难医治。

┃ 今译 ┃

闰五月三十日由龙克胜等人带到你二十三日的一封信,六月一日由驿站送到你十八日的一封信,知晓了一切。罗家外孙既然是漫惊风,那么就极难医治了。

┃ 简注 ┃

①漫惊风:又称惊厥、抽风,中医小儿科常见的一种急病,以抽搐、昏迷为特征。

┃ 实践要点 ┃

曾国藩对外孙的病情很关心,此处的判断也有一定道理。

余于二十五六日渡洪泽湖面二百四十里,二十七日入淮。二十八日在五河停泊一日,等候旱队。二十九日抵临淮。闻刘省三①于二十四日抵徐州,二十八日由徐州赴援雉河。英西林于二十六日攻克高炉集。雉河之军心益固,大约围可解矣。罗、张、朱等明日可以到此,刘松山初五六可到。余小住半月,当仍赴徐州也。毛寄云②年伯二十五日至清江,急欲与余一晤。余二十八日寄一信,因太远,止其来临淮。

┃ 今译 ┃

我在二十五六日渡过洪泽湖面,行船二百四十里,二十七日进入淮河。二十八日在五河停泊了一日,等候陆军。二十九日抵达临淮。听说刘省三(刘铭传)在二十四日抵达徐州,二十八日从徐州赶赴雉河支援。英西林(英翰)在二十六日攻克高炉集。雉河那边的军心更加稳固,大约可以解围了。罗(麓森)、张(树声)、朱(品隆)等人明日可以到此,刘松山初五六日也可以到此。我在这边小住半个月,仍旧会赶赴徐州。毛寄云(毛鸿宾)年伯二十五日到了清江浦,急着想跟我会面一次。我在二十八日寄给他一封信,说因为路途太远,制止他来临淮。

┃ 简注 ┃

①刘省三:刘铭传,字省三,号大潜山人,安徽合肥人。淮军将领,台湾省首任巡抚。

②毛寄云:毛鸿宾,字寅庵,又字寄云,号菊隐,山东历城人。曾任湖南巡抚、两广总督等。毛与曾为同榜进士,也即同年,儿子一辈称父亲的同年则为年伯。

┃ 实践要点 ┃

曾国藩率军由洪泽湖进入淮河,抵达临淮。刘铭传由徐州支援雉河集,英翰则攻克高炉集,再加上罗麓森、张树声、朱品隆等军队陆续到来,军情逐渐稳定,也可让家人放心了。

尔写信太短。近日所看之书,及领略古人文字意趣,尽可自摅①所见,随时质正。前所示:有气则有势,有识则有度,有情则有韵,有趣则有味。古人绝好文字,大约于此四者之中必有一长。尔所阅古文,何篇于何者为近,可放论而详问焉。鸿儿亦宜常常具禀②,自述近日工夫。此示。

涤生手草

(同治四年六月初一日)

┃ 今译 ┃

你写的信太短。近几日所看的书,以及领略到的古人文字意趣,完全可以抒发你自己的见解,让我随时给予订正。前一次信曾指出:有气则有势,有识则有度,有情则有韵,有趣则有味。古人那些最好的文字,大约在这四个方面必定会有一个长处。你所阅读的古文,哪一篇与哪一点较为接近,可以放言高论,并且详细地探讨一番。鸿儿也应当常常写信来禀告,自己讲述一下近日工夫如何。此示。

┃ 简注 ┃

①摅(shū):即抒发,发表或表达出来。

②具禀:详尽地写信禀告。禀,向尊长报告。

┃ 实践要点 ┃

曾国藩督查二子读书,要求他们写长信来,就所读之古人文字,或放言高论,或详言质问,抒发自己所领略的古文意趣。他指出,有气则有势,有识则有度,有情则有韵,有趣则有味,古人的绝好文字在此四者之中必有一长处。气势、识度、情韵、趣味四者,又以邵雍的“四象”说来搭配,制作成《文章各得阴阳之美表》,帮助理解文章志趣之分别。“四象”之说对于现代人理解文学作品或作文,也多有启发,比如孩子的作文,或许有四者中某一长处,就可以把握此长处而发展起来。

谕纪泽纪鸿(邵懿辰之子病故,应送奠仪)

字谕纪泽、纪鸿儿:

十五日接泽儿十一日禀,鸿儿无禀,何也?

今日接小岑信,知邵世兄一病不起,实深伤悼。位西立身行己、读书作文,俱无差谬,不知何以家运衰替若此,岂天意真不可测耶?

┃ 今译 ┃

十五日接到泽儿十一日的信,鸿儿没有写信,为什么?

今日接到小岑(欧阳兆熊)的信,知道邵世兄(邵顺年)一病不起,实在深为感伤、悲悼。位西(邵懿辰)本人在立身行己、读书作文等方面都没有什么差错,不知道为什么家运却衰败到了如此地步,难道真是天意不可测吗?

┃ 实践要点 ┃

曾国藩要求两个儿子都经常写信,故此处责问纪鸿为什么不写信来。邵懿辰是曾国藩在京时期的挚友,咸丰十一年太平军围攻杭州时曾赶赴曾的大营请求支援,回去不久即死于战乱。故曾国藩自觉愧疚,将其夫人、子女接到身边照顾,每月从官库中取银补助。此时其子邵顺年却又病故了。于是曾国藩便感叹,邵懿辰本人的道德文章,也即立身行己与读书作文都是极好的,然而家运却如此不昌!

尔母之病,总带温补之剂,当无他虞①。罗氏外孙及朱金权已痊愈否?

此间水大异常,各营皆已移渡南岸。惟余所居淮北两营系罗茂堂所带,二日内尚可不移。再长水八寸,则危矣。阴云郁热,雨势殊未已也。

┃ 今译 ┃

你们母亲的病,总需要带点温补之剂,其他应当不用担心。罗家外孙以及朱金权(曾府管家)已经痊愈了吗?

这边的水大异于往常,各营都已经渡河转移到了南岸。只有我所在的淮北两营,都是罗茂堂(麓森)所带的,两日之内还可以暂不转移。如果再长水八寸左右,就危险了。阴云密布而郁闷炎热,雨势也还没有停息的迹象。

┃ 简注 ┃

①他虞:别的变故。虞,忧虑。

┃ 实践要点 ┃

此处询问家中琐事,并交代军中情形,在分居两地的情况下,互通音讯非常有必要。

邵世兄处,应送奠仪五十金。可由家中先为代出,有便差来营即付去。滕中军所带百人,可令每半月派一兵来,此不必定候家乡长夫送信。余托陈小浦①买龙井茶,尔可先交银十六两,亦候下次兵来时付去。

邵宅每月二十金,尔告伊卿照常致送否?须补一公牍否?尔每旬至李宫保②处一谈否?幕中诸友凌晓岚③等,相见契惬④否?

┃ 今译 ┃

邵世兄那边,应当送去奠仪五十两。可以由家中先代为送出,如有便差来到军营随即寄回去。滕中军所带的一百人,可以让他们每半月派一个兵来,这就不必一定要等候家乡的长夫送信了。我托陈小浦(陈方坦)购买龙井茶,你可以先交给他银子十六两,也等下次有兵来到军营的时候再寄回去。

邵家的每月二十两,你告诉分管钱粮的伊卿(潘鸿寿)照常送去了吗?需要补上一份公牍吗?你每旬都到李宫保(李鸿章)那边叙谈一次吗?他幕中的诸友如凌晓岚(凌焕)等人,与你相处合得来吗?

┃ 简注 ┃

①陈小浦:陈方坦,浙江海宁人,曾入曾国藩幕府,后入李鸿章幕府。

②李宫保:即李鸿章,被授予太子太保衔,故称宫保。

③凌晓岚:凌焕,字晓岚,李鸿章的幕友。

④契惬:契合,投缘。

┃ 实践要点 ┃

曾国藩嘱咐曾纪泽,邵家那边应送的奠仪、每月的补助都不可忽视。让儿子去落实这些事项,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次处理人情世故的教育。父辈如何处理与友人及其后人的关系,其中的道理也是需要学习的。让子女从小就参与其中,他们则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气势、识度、情韵、趣味四者,偶思邵子①“四象”之说可以分配,兹录于别纸,尔试究之。

涤生手示

(同治四年六月十九日)

┃ 今译 ┃

上次说到的气势、识度、情韵、趣味四个方面,我偶然想到邵子(邵雍)的“四象”之说可以分别搭配,现在抄录在另一纸上,你可以试着研究一下。

┃ 简注 ┃

①邵子:即北宋理学家邵雍,作有《经世天地四象图》等,丰富了《周易》“四象”之说。

┃ 实践要点 ┃

曾国藩将“四象”之说画成表格,方便孩子理解,这种方法值得学习。做父母的如多与孩子一起以图表整理相关知识,则可以事半功倍。

附:文章各得阴阳之美表

谕纪泽(曾国荃授职,取阅书单)

字谕纪泽儿:

二十三日接尔十七日禀,并汪刻《公羊》、陈刻《后汉书》、茶叶、腊肉等事具悉。

二十四日接奉寄谕,知沅叔已简授①山西巡抚。谕旨咨少荃宫保处,尔可借阅。沅叔闰五月初六至十四之病,不知此时全愈否?余须寄信嘱其北上陛见②之便,且至徐州,兄弟相会。

┃ 今译 ┃

二十三日接到你十七日的信,以及汪刻《春秋公羊传》、陈刻《后汉书》、茶叶、腊肉等,各项事情也都知晓了。

二十四日接到谕旨,知道了你沅叔已经授职山西巡抚。谕旨咨文在少荃宫保(李鸿章)那里,你可以去借阅。你沅叔闰五月初六至十四的病,不知道此时是否已经痊愈了?我还要寄信嘱咐他北上谒见皇帝的时候,顺便来徐州,我们兄弟正好相会。

┃ 简注 ┃

①简授:铨叙授职,即审查官员的资历和政绩之后,确定其升降并授予官职。

②陛见:臣下谒见皇帝。清代被任命为高级文武官员,则需要陛见请训。

┃ 实践要点 ┃

已在徐州办公的曾国藩,写信告知纪泽收到的书籍与物品,再告知其曾国荃被授予山西巡抚一事,让儿子去李鸿章处借阅谕旨,并了解曾国荃的病情。还表示希望二人能在徐州相会,可见兄弟情深。让孩子多多了解父辈兄弟们的事业与情感,正好是一种家庭人伦的教育。

陈刻《二十四史》颇为可爱,不知其错字多否?《几何原本》①可先刷一百部。曾恒德②无事,亦可来营。余又有取阅之书,可令滕中军派兵送来,录如别纸。

涤生手示

《刘禹锡集》《王昌龄集》《张籍集》。右三种于全唐诗内抽出寄来(刘集有单行本否,试问子偲丈③)。

唐四家诗选(王、孟、韦、柳四本)。

《易经纂言》《诗经纂言》。右二种《吴文正公(澄)集》中有之,《通志堂经解》中亦有之,兹取吴集本。

(同治四年六月二十五日)

┃ 今译 ┃

陈刻《二十四史》颇令人喜爱,不知道其中的错字多吗?《几何原本》可以先印一百部。曾恒德没事的话,也可以来军营。我又有需要取来阅读的书,可以让滕中军派士兵送过来,书单抄录在另一纸上。

《刘禹锡集》《王昌龄集》《张籍集》。这三种从全唐诗内抽出并寄来(刘集是否有单行本,试着问问子偲丈莫友芝)。

唐四家诗选(王维、孟浩然、韦应物、柳宗元四本)。

《易经纂言》《诗经纂言》。这二种《吴文正公(澄)集》中有,《通志堂经解》中也有,现在取吴集本。

┃ 简注 ┃

①《几何原本》:欧几里德所著的《几何原本》,明末的徐光启与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合译前六卷,清末的李善兰与英国传教士伟烈亚力合译后九卷,由金陵官书局刊行。

②曾恒德:曾国藩的家人,同治二年夏从老家护送家眷而来到金陵。

③子偲丈:即莫友芝。

┃ 实践要点 ┃

曾国藩设置的书局刻印的《二十四史》完成,希望纪泽检查一下,还有李善兰等人翻译的《几何原本》完成,嘱咐先印一百部。另告知自己在徐州想要读的书单,其中大多为唐人诗集,还有元代思想家吴澄的《易经纂言》《诗经纂言》。可见其随时随地不忘读书。做父亲的如何对待书籍,对于孩子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当是最好的榜样。当下做父母的,很少能以身作则,实在是遗憾。

谕纪泽纪鸿(少年文字,总贵气象峥嵘)

字谕纪泽、纪鸿儿:

二十七日接尔等各一禀,六月二日专兵至,接纪泽一禀,具悉一切。福秀①之病大愈,至以为慰。福秀好吃零星东西而不甚爱饭,盖胃火强而脾土弱②。胃强则贪食,脾弱则难化,难化则积滞而生疾。今不能强其多吃饭,却当禁其多食零物。食有节,则脾以有恒而渐强矣。

┃ 今译 ┃

二十七日接到你们兄弟各一封信,六月二日有专门送信的士兵到,接到纪泽的一封信,知晓了家中的一切。福秀的病大愈,深感欣慰。福秀好吃零食而不太喜欢吃饭,大概胃火强盛而脾土虚弱。胃强就导致贪吃,脾弱就导致难以消化,难以消化就会食物积滞而生病。如今不能强迫她多吃饭,但是应当禁止她多吃零食。饮食有了节制,脾脏就会因为工作规律而渐渐强健。

┃ 简注 ┃

①福秀:即曾广璇,曾纪泽之长女。

②胃火:即胃热,与嗜食、积食有关。脾土:脾土弱的症状为不思饮食。

┃ 实践要点 ┃

孙女福秀大病初愈,她生病的原因是正餐与零食协调不当,粗通医道的曾国藩作了解释说明。小孩得病,很多都是因为爱吃零食,现在做父母的也应当特别留意。

泽儿于陶诗之识度不能领会,试取《饮酒》二十首、《拟古》九首、《归田园居》五首、《咏贫士》七首等篇反复读之,若能窥其胸襟之广大,寄托之遥深,则知此公于圣贤豪杰,皆已升堂入室①。尔能寻其用意深处,下次试解说一二首寄来。

┃ 今译 ┃

泽儿对于陶诗之中的见识、气度还不能领会,试着选取《饮酒》二十首、《拟古》九首、《归田园居》五首、《咏贫士》七首等篇目反复诵读,如果能够窥得其中胸襟的广大,寄托的深远,就会知道此公在圣贤豪杰当中,都已经升堂入室了。你能够寻找他用意的深处,下次试着解说一两首寄过来。

┃ 简注 ┃

①升堂入室:即登堂入室。堂即正厅,室即内室。古人居室前堂后室,先要进入正厅然后才能进入内室。后人常用以比喻学习境界的深浅差别。

┃ 实践要点 ┃

纪泽琢磨陶渊明诗歌的识度,无法领会,曾国藩就指点其从胸襟和寄托两方面着手,并强调可以选取《饮酒》二十首、《拟古》九首、《归田园居》五首、《咏贫士》七首等篇目反复诵读,等有了体会便应当试着解说其中一两首诗寄来。这里正好介绍了如何更好地学习古诗词,特别是学习陶渊明,就是要选择经典篇目反复诵读,并以自己的理解来讲解一番。

又问有一专长①,是否须兼三者乃为合作。此则断断不能。韩无阴柔之美,欧无阳刚之美,况于他人而能兼之?凡言兼众长者,皆其一无所长者也。鸿儿言此表范围曲成②,横竖相合,足见善于领会。

┃ 今译 ┃

又问有了(气势、识度、情韵、趣味四者之中)一个专长,是否必须兼具其他三者才算合于法度。这恐怕是断断不能的。韩(愈)没有阴柔之美,欧(阳修)没有阳刚之美,何况是他人而能够兼得?凡是说兼众家之长的,其实都是一无所长的。鸿儿说到这个表的范围曲成,横竖相合,足以说明他善于领会。

┃ 简注 ┃

①有一专长:也即气势、识度、情韵、趣味四者之中得一专长。下文所说的“表”“四象表”即“文章各得阴阳之美表”,参见《谕纪泽纪鸿》(同治四年六月十九日)。以太阳、太阴、少阴、少阳对应气势、识度、情韵、趣味,故而说阴柔、阳刚不可兼得。

②范围曲成:设置规范之后,有多方面的功用。语出《周易·系辞上》:“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

┃ 实践要点 ┃

纪鸿正在研究曾国藩此前提出的“文章各得阴阳之美表”,也即此文说的“四象表”,故曾国藩再就气势、识度、情韵、趣味四者的关系给予说明。他认为不同风格兼采众长,往往一无所长,这一点当对现代人学习文艺也有所警示。同时曾国藩也对曾纪鸿的领悟力给予了表扬。

至于纯熟文字,极力揣摩固属切实工夫,然少年文字,总贵气象峥嵘,东坡所谓蓬蓬勃勃如釜①上气。古文如贾谊《治安策》、贾山《至言》、太史公《报任安书》、韩退之《原道》、柳子厚《封建论》、苏东坡《上神宗书》,时文如黄陶庵、吕晚村、袁简斋、曹寅谷②,墨卷③如《墨选观止》《乡墨精锐》中所选两排三叠之文,皆有最盛之气势。

┃ 今译 ┃

至于纯熟的文字,极力揣摩固然属于切实的工夫,然而少年时期的文字,总要以气象峥嵘为贵,这就是苏东坡所谓的蓬蓬勃勃如大锅上的腾腾热气。古文如贾谊《治安策》、贾山《至言》、太史公(司马迁)《报任安书》、韩退之(韩愈)《原道》、柳子厚(柳宗元)《封建论》、苏东坡(苏轼)《上神宗书》,八股时文如黄陶庵(黄淳耀)、吕晚村(吕留良)、袁简斋(袁枚)、曹寅谷(曹之升),科举考试的墨卷如《墨选观止》《乡墨精锐》之中所选两排三叠的文章,都有最为强盛的气势。

┃ 简注 ┃

①釜(fǔ):古代炊具,圆底而无足的大锅。

②黄陶庵:即黄淳耀,上海嘉定人。吕晚村:即吕留良,浙江桐乡人。袁简斋:即袁枚,浙江杭州人。曹寅谷:即曹之升,浙江萧山人。这四位都是清代前期著名的时文(八股文)评选专家,他们评选的时文传播极广。

③墨卷:明清科举试卷的名目,乡试、会试时考生用墨笔写卷子,称墨卷。中榜者的墨卷,常被当作范文刻印出版。

┃ 实践要点 ┃

此处虽然肯定纯熟文字,极力揣摩前人技巧的重要性,但是少年时期的文字,应以气象峥嵘为贵,也就是要注意把握文章的气势,并列举了一些以气势取胜的文章供其子参考。其实文章的气势,也就是创造力的一种表现,这一点对于现在的教育应当有所启发。

尔当兼在气势上用功,无徒在揣摩上用功。大约偶句多,单句少,段落多,分股少,莫拘场屋①之格式。短或三五百字,长或八九百字、千余字,皆无不可。虽系《四书》题,或用后世之史事,或论目今之时务,亦无不可。总须将气势展得开,笔仗使得强,乃不至于束缚拘滞,愈紧愈呆。

┃ 今译 ┃

除识度之外,你应当兼在气势上用功,不要徒然地在模仿上用功。大约偶句多,单句少,段落多,分股少,不要拘泥于科举考试的格式。写作文章,短的或者三五百字,长的或者八九百字、千余字,都没有什么不可以的。虽然都是《四书》里出的题,或者使用后世的史事,或者议论当今的时务,也没有什么不可以。总之须将气势铺展得开,使笔力仗着气势而变得强劲,方才不至于束缚、拘滞,愈紧缩就愈呆板。

┃ 简注 ┃

①场屋:科举考场。

┃ 实践要点 ┃

曾国藩强调气势,故嘱咐其在为科举而作揣摩之文的同时,还要常作不拘格式的文章,在气势上用功。文章无论长短,也无论什么题目,都要有气势,有创造力,这才是好文章。千万不可一直流于技巧的模仿而迷失了自我,当深以为戒。

嗣后尔每月作五课揣摩之文,作一课气势之文。讲揣摩者送师阅改,讲气势者寄余阅改。“四象表”中,惟气势之属太阳者,最难能而可贵。古来文人虽偏于彼三者,而无不在气势上痛下工夫。两儿均宜勉之。

五十金、十六金兹交来卒带去。邵宅事、赵宅屋事,均办公牍矣。西序下次带回。此嘱。

涤生手示

(同治四年七月初三日)

┃ 今译 ┃

今后你每个月写作五课模仿古人的文章,写作一课气势铺展的文章。讲究模仿的送给老师批阅改正,讲究气势的寄给我批阅改正。“四象表”之中,只有气势属于“太阳”,这是最难能可贵的。自古以来的文人虽然偏于另外三者(识度、情韵、趣味),然而无不曾在气势上痛下过工夫。你们两个都应当勉力呀!

五十两、十六两,现在都交给来军营的士兵带去。邵宅的事、赵宅屋子的事,都办有公牍了。西序则下次带回来。此嘱。

┃ 实践要点 ┃

模仿类的作文,也即为了应试的训练,可以让塾师去批改。至于讲究气势的,也即有创造力的作文,曾国藩则要亲自批改,可见其态度认真。做家长的,最重要的起手处就是培养、保护孩子的创造力,而且其中的关键,更要求家长自己必须亲力亲为。

谕纪泽(从“有恒”二字痛下工夫)

字谕纪泽儿:

十二日接尔初八日禀,具悉一切。福秀之病,全在脾亏。余前信已详言之。今闻晓岑先生峻补①脾胃,似亦不甚相宜。凡五藏极亏者,皆不受峻补也。尔少时亦极脾亏,后用老米②炒黄,熬成极酽③之稀饭,服之半年,乃有转机。尔母当尚能记忆。金陵可觅得老米否?试为福秀一服此方。

┃ 今译 ┃

十二日接到你初八日的信,知晓了家中的一切。福秀的病,全都因为脾亏。我前一封信已经详细说过了。今日听说晓岑先生(欧阳兆熊)猛补脾胃,似乎也不太相宜。凡是五脏极为亏损的,都不能承受猛补。你小的时候也极为脾亏,后来将陈米炒黄,熬成极为酽稠的稀饭,服用半年,才有了转机。你母亲应当还能记得此事。金陵能找到老米吗?试着给福秀服用此方。

┃ 简注 ┃

①峻补:猛补,用强力补益之药来治疗。

②老米:陈米。

③酽:浓,稠。

┃ 实践要点 ┃

关于福秀脾亏之病,曾国藩重提“老米炒黄”这一偏方。做父母或祖父母的,每当孩子遇见疑难杂症的时候,便会相信某些偏方。这种爱护之情也是古今相同的。

开生①到已数日,元徵②信接到,兹有复信,并邵二世兄③信。尔阅后封口交去。渠需银两,尔陆续支付可也。

《义山集》似曾批过,但所批无多。余于道光二十二、三、四、五、六等年,用胭脂圈批。唯余有丁刻《史记》(六套,在家否)、王刻《韩文》(在尔处)、程刻《韩诗》(最精本)、小本《杜诗》、康刻《古文辞类纂》(温叔带回,霞仙借去)、《震川集》(在季师④处)、《山谷集》(在黄恕皆⑤家)首尾完毕,余皆有始无终,故深以无恒为憾。近年在军中阅书,稍觉有恒,然已晚矣。故望尔等于少壮时,即从有恒二字痛下工夫。然须有情韵趣味,养得生机盎然,乃可历久不衰。若拘苦疲困,则不能真有恒也。

密禀悉,当细察耳。

涤生手示

┃ 今译 ┃

开生(刘瀚清)已经到了几日,元徵(方骏谟)的信接到了,现在有给他的复信,以及给邵二世兄(邵长年)的信。你阅读之后封口交过去。他需要的银两,你陆续支付就可以了。

《义山集》我似乎曾批点过,但所批的并不多。我在道光二十二、三、四、五、六等年,用胭脂色圈点批划过。但是只有丁刻《史记》(六套,在家吗)、王刻《韩文》(在你那边)、程刻《韩诗》(最精本)、小本《杜诗》、康刻《古文辞类纂》(你温叔带回家,刘蓉借去)、《震川集》(在季芝昌先生处)、《山谷集》(在黄倬家)批点首尾完毕,其余都是有始无终,所以我深以读书“无恒”为憾。近年来在军营之中读书,稍稍觉得能够有恒一些,然而为时已晚。故希望你们在少壮之时,就从“有恒”二字痛下工夫。然而也要有情韵与趣味,心灵养得生机盎然,方才可以历久而不衰。如果读书的时候总是觉得拘谨、痛苦、疲倦、困顿,那么就不能真正做到有恒心了。

密禀收悉,应当仔细察看。

┃ 简注 ┃

①开生:刘瀚清,字开生,江苏武进人。曾国藩平定捻军时,曾入曾国藩幕府。

②元徵:方骏谟,字元徵,江苏阳湖人,曾国藩的幕僚。

③邵二世兄:邵懿辰之侄儿邵长年。

④季师:季芝昌,为曾国藩会试时的房师。

⑤黄恕皆:黄倬,字恕皆,一作恕阶,湖南善化人,官至吏部左侍郎。

┃ 实践要点 ┃

曾国藩勉励纪泽,少壮之时用功读书,当从“有恒”二字痛下工夫,然而还得有情韵趣味,不可拘苦疲困。曾国藩回顾自己的读书历程,李商隐的《义山集》所批无多,真正批点得首尾完毕的只有司马迁的《史记》、韩愈的文集与诗集、杜甫的诗集、姚鼐编的《古文辞类纂》,以及归有光的《震川集》、黄庭坚的《山谷集》等不多的几种,可见读书而有恒,还是不容易做到的。要做到有恒,不能一味苦学,而要有趣味,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处理有恒心与有趣味的关系,曾国藩的讲解给予我们许多启示。

正封缄间,又接泽儿初九日禀。小孩病尚未好。尔母泄泻,系脾虚火亏。昔年在京服重剂黄芪参术,此后不宜日日服药,服则补火补气。内银钱所房屋尽可退还侪山租钱。李宫保处宜旬一往,幕中陈、凌、蒋、陈等皆熟人也。又示。

十四日申刻

(同治四年七月十三日)

┃ 今译 ┃

正在封信的时候,又接到泽儿初九日的信。小孩病还未好。你的母亲腹泻,应是脾虚而火亏。往年我在京的时候,曾服用重剂黄芪、参术,此后不应当日日服药,要服药就选择补火、补气的。内银钱所的房屋都可以退还给侪山去出租收钱。李宫保(李鸿章)那边应当每旬都去一次,他幕中的陈、凌、蒋、陈等都是你的熟人。又示。

┃ 实践要点 ┃

此处提到的少服药与多滋补,其实也是老年人保养身体的一个关键。

谕纪泽纪鸿(嘉礼尽可安和中度)

字谕纪泽、纪鸿儿:

七月二十四日接泽儿十九日之禀、鸿儿十四日之禀并诗文一首。八月初二接泽儿二十八日一禀并郭云仙姻丈与尔之信,具悉一切。其二十六日专兵之禀尚未到也。

郭宅姻事,吾意决不肯由轮船海道行走。嘉礼①尽可安和中度,何必冒大洋风涛之险?至成礼②,或在广东,或在湘阴,须先将我家或全眷回湘,或泽儿夫妇送妹回湘,吾家主意定后,而后婚期之或迟或早可定,而后成礼之或湘或粤亦可定。

┃ 今译 ┃

七月二十四日接到泽儿十九日的信、鸿儿十四日的信以及诗文一首。八月初二接到泽儿二十八日的一封信以及郭云仙(郭嵩焘)姻丈给你的信,知晓了一切。其中提及的二十六日专兵递送的信尚未收到。

郭家的婚事,我的意思决不肯用轮船通过海道前往。嘉礼要尽可能平安祥和、中规中矩,何必去冒大洋的风涛之险?至于完婚之事,或者在广东,或者在湘阴,必须先送我家或者全部家眷回到湖南,或泽儿夫妇护送妹子回到湖南,我家的主意确定之后,而后婚期的或迟或早即可确定,而后在完婚之后或者去湖南,或者去广东,也都可以确定了。

┃ 简注 ┃

①嘉礼:即婚礼。古典礼制分五种——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婚礼即为嘉礼之一。

②成礼:此处指完婚。

┃ 实践要点 ┃

曾国藩的四女儿曾纪纯,嫁给郭嵩焘之子郭依永(字刚基)。郭当时正在广州担任巡抚,故而提出在广州迎娶;曾则不愿太过铺张,也不愿冒海道之风险,故而提出在郭的老家湘阴完婚。孩子结婚这样的大事,曾国藩俭朴、安全的要求及其背后的道理,对当下的奢靡、新奇之风当是一个警示。

吾既决计不回江督之任,而全眷犹恋恋于金陵,不免武仲据防之嫌①。是尔母及全眷早迟总宜回湘,全眷皆须还乡,四女何必先行?吾意九月间,尔兄弟送家属悉归湘乡。经过省城时,如吉期在半月之内,或尔母亲至湘阴一送亦可。如吉期尚遥,则纪泽夫妇带四妹在长沙小住,届期再行送至湘阴成婚。

┃ 今译 ┃

我既然决定不回去担任两江总督之职,而全部家眷对于金陵还是恋恋不舍,不免有“武仲据防”的嫌疑。你母亲以及全部家眷迟早总应当回湖南,既然全部家眷都必须还乡,四女儿又何必先行呢?我的意思是九月期间,你们兄弟护送家属全部都回湘乡。经过省城之时,如果吉期在半月之内,或者你母亲到湘阴送一送也可以。如果吉期还比较遥远,那么纪泽夫妇就带着四妹在长沙小住,届时再起程送到湘阴成婚。

┃ 简注 ┃

①武仲据防:臧武仲凭借防邑请求鲁君替臧氏立后代。参见《左传·襄公二十一年》。此处指曾国藩不想回任两江总督,若家人占据总督府不走,则非好的榜样。

┃ 实践要点 ┃

此时的曾国藩在徐州平定捻军,暂定不再任两江总督,所以要家眷回到湖南,不可总是占据着金陵的官署,也就是说尽量不给国家添麻烦。这种精神实在难得。

至成礼之地,余意总欲在湘阴为正办。云仙姻丈去岁嫁女,既可在湘阴由意诚主持,则今年娶妇,亦可在湘阴由意诚主持。金陵至湘阴近三千里,粤东至湘阴近二千里。女家送三千,婿家迎二千,而成礼于累世桑梓①之地,岂不尽美尽善?尔以此意详复筠仙姻丈一函,令崔成贵等由海道回粤。余亦以此意详致一函,由排单②寄去,即以此信为定。喜期定用十二月初二日,全眷十月上旬自金陵启行,断不致误。如筠仙姻丈不愿在湘阴举行,仍执送粤之说,则我家全眷暂回湘乡,明年再商吉期可也。

┃ 今译 ┃

至于婚礼的地点,我总想在湘阴正式举办。云仙(郭嵩焘)姻丈去年嫁女儿,既然可以在湘阴由意诚主持,那么今年娶媳妇,也可以在湘阴由意诚主持。金陵到湘阴将近三千里,广东到湘阴将近两千里。女家送三千,婿家迎两千,而于世世代代居住的桑梓之地完成婚礼,岂不是尽美尽善?你用一封信将这个意思详细答复筠仙(郭嵩焘)姻丈,让崔成贵等人由海道带回广东。我也将这个意思详细地写一封信,通过排单寄过去,就以此信为定吧!婚期定在十二月初二日,全部家眷十月上旬从金陵出发,肯定不会耽误。如果筠仙姻丈不愿在湘阴举行,仍旧坚持送到广东的说法,那么我家全部家眷就暂时先回湘乡,明年再商定吉期也可以。

┃ 简注 ┃

①桑梓:古人们常在住宅周围栽种桑树和梓树,因此以桑梓指代家乡。

②排单:官府递送的紧要公文,沿途驿站需要填写排单,以限定日程,明确责任。

┃ 实践要点 ┃

如果是女方送三千里,男方迎两千里,且在世代居住的老宅,由郭嵩焘之弟郭崑焘主持,那真是两全其美。于是该年十月欧阳夫人以及曾纪泽兄弟率领全家返回湖南。曾国藩强调在桑梓之地完婚,也就是看重家族传统。对于后人来说,一代代先祖传承下来的文化,其实是最宝贵的财富。现代社会更当特别关注,因为仍在传承的已经不多了。

郭宅送来衣服、首饰及燕菜①、马褂之类全数收领,途费四百则交来使带回,无庸收存,此间送女途费理应自备也。崔巡捕、杨仆各给银四十两,但用余名写书一封答之。其喜期之书帖,待湘阴成礼时再办。

┃ 今译 ┃

郭家送来的衣服、首饰以及燕窝、马褂之类全数收下,用作途中花费的四百两,就交给来使带回去,不必收存,这边送女儿的途中花费理应自己准备。分别给崔巡捕、杨仆银子四十两,但是要用我的名字写书信一封作答。其中婚期的书帖,等到湘阴婚礼的时候再办。

┃ 简注 ┃

①燕菜:即燕窝。

┃ 实践要点 ┃

郭家送的途费四百全数退回,因为送女的费用理应自备;另外,曾家每个女儿的妆资仅为二百两银子,后来曾国荃见到,感觉实在太少,而追加了四百两。这些都可以看出曾国藩的节俭,其实他也是用心良苦。在孩子身上的花费,特别是嫁妆之类,应当尽量节俭,不要讲排场,这也是做父母的应当注意的。

鸿儿之文气势颇旺,下次再行详示。尔母须用伏苓,候至京之便购买。余以二十四日自临淮起行,十日无雨,明日可到临徐州矣。途次平安,勿念。

涤生手示

再,尔复云仙姻叔之信,或将余此日之信抄一稿附去。或不抄,尔兄弟酌之。余决计不由海道行走,如必欲送粤,余不甚坚执也,但心以湘阴为宜耳。陈舫仙寄到在京见闻密件,兹抄寄尔阅,秘之。朱金权远来,似不便阻其来徐,只好听之。又示。

(同治四年八月初三日)

┃ 今译 ┃

鸿儿的文章气势颇为旺盛,下次再详细说明。你母亲需要的茯苓,等到了北京再顺便购买。我在二十四日从临淮起程,如果十天不下雨,明日就可以到达徐州了。途中平安,不必挂念。

再,你答复云仙姻叔的信,或者就将我这天的信抄一份附去。或者不抄也行,你们兄弟斟酌吧。我决定不从海道走,如果必定要送到广东,我也不是特别坚持我的想法,但是心里还是认为以湘阴为宜。陈舫仙寄来在京见闻的密件,现在抄了寄给你一阅,保密。朱金权远道而来,似乎不便阻止他来徐州,只好听之任之。又示。

┃ 实践要点 ┃

曾国藩再三强调自己的态度,但也不过于坚持,因为涉及男女双方家庭,故还得灵活处理。这种处事原则值得注意。

谕纪泽(作邵懿辰墓铭,纪瑞进学送礼)

字谕纪泽儿:

八月十一日接尔七月二十五、八月初三日禀二件,知王长胜有中途被抢之事,不知初六又派人送信否?

邵世兄开来行略①等件收到,位西先生遗文亦阅过。本月当作墓铭,出月②亲为书写,仍付金陵,交刻季公铭之张氏兄弟钩刻。大约刊刻、拓印,须三个月工夫,年底乃可蒇事③。尔告邵子晋急急返杭,料理葬事,以速为妙。此石不宜埋藏土中,将来或藏之邵氏家庙,或嵌之邵家屋壁,或一二年后,于墓之址丈余另穿一xiao穴补行埋之,亦无不可。此次不可待碑成再定葬期也。

┃ 今译 ┃

八月十一日接到你七月二十五、八月初三日的两封信,知道王长胜在送信途中被抢的事,不知初六日又派人送信了吗?

邵世兄(邵长年)送来的行略等各件都已收到,位西先生(邵懿辰)的遗文也读过了。本月定当写好铭文,出了月就亲自为他书写,仍旧寄回金陵,交给刻季公(季芝昌)铭的张氏兄弟钩刻。大约刊刻、拓印,必须三个月工夫,年底才可以完成此事。你告知邵子晋(邵长年)赶紧返回杭州,料理丧葬事宜,以快速为妙。此碑石不宜埋藏在土中,将来或者藏在邵氏家庙,或者嵌在邵家的屋壁,或者一两年之后,在离墓址一丈多远的地方另外挖一个xiao穴埋下,也没有什么不可以的。这次就不必再等待碑刻成再定葬期了。

┃ 简注 ┃

①行略:生平事迹的梗概。

②出月:即下个月。

③蒇(chǎn)事:完事,事情完全解决。

┃ 实践要点 ┃

友人邵懿辰之侄儿邵长年送来邵懿辰的行略以及遗留的文集等,请求曾国藩作墓志铭。于是曾国藩答应当月就草拟,下月亲自书写,并安排之前为季芝昌刻碑的金陵张氏兄弟钩刻;刊刻、拓印等事,一一安排妥帖;同时嘱咐邵长年速到杭州处理邵懿辰的丧葬之事等。从此事安排之细致,可见曾国藩对已故友人的情谊。而让曾纪泽与邵家联络,在此过程中其实也是在教育孩子如何对待友情。

科四进学①在四十二名,其下尚有三名。余于八月六日送去贺礼银五十两,横批写格言一幅。尧阶②之世兄贺仪二十两亦已付去。尔九叔祖母生日,不便由余处寄礼,由尔母寄去为妥。潘文质即日坐舢板回金陵,此间有高丽参三斤带去,亦可用以配礼。

余以初四抵徐,一切平安。九叔自闻抚晋之命已来过信三次,兹封寄尔等一阅。余不多及。

涤生手示

┃ 今译 ┃

科四(曾纪瑞)中秀才进学了,列在四十二名,他的下面还有三名。我在八月六日送去贺礼银子五十两,写了一幅格言横批。朱尧阶之子的贺仪二十两,也已经寄去了。你九叔祖母的生日,不适合由我这边寄去礼物,由你母亲寄去比较妥当。潘文质即日就要坐舢板回金陵了,这边有高丽参三斤要他带去,也可以用来搭配礼品。

我初四日抵达徐州,一切平安。你九叔自从听到去山西做巡抚的任命之后,已经来过三次信了,现在这一封寄给你们一阅。余不多及。

┃ 简注 ┃

①科四:曾国荃的长子曾纪瑞。进学:也即考中秀才。

②尧阶:朱尧阶,曾国藩的故友,常年居乡讲学,曾国荃、曾国华等均出自其门下。尧阶之世兄,指朱尧阶之子,此次也一同进学。

┃ 实践要点 ┃

侄儿中了秀才,送去的不只是贺礼,还有一幅亲自书写的格言横批和一封劝学的书信,见本书附录。身为伯父,做得这么细致,非常值得学习。

前初三日信全家回湘之说,尔母子议定否?若不愿遽归,迅速具禀来商。郭家如应允在湘阴成婚,则当依其十二月初二日之期,不可更改。或全家同行,或仅尔夫妇送去,总须在重阳前定局也。又示。

袁勿斋求挽联、书序,实无暇为之,尔婉辞之可也。

(同治四年八月十三日)

┃ 今译 ┃

前次初三日的信中全家回湖南的建议,你们母子议定了吗?如果不愿意马上就回去,迅速写信来商量。郭(郭嵩焘)家如果应允在湘阴成婚,那么就应当依着他们的十二月初二日之期,不可以再更改。或者全家同行,或者仅仅你们夫妇送去,总之必须在重阳节之前决定。又示。

袁勿斋先生要的挽联、书序,实在没有空暇为他写,你可以婉言辞谢。

┃ 实践要点 ┃

如家眷议定了行程,就要写信来具体说明,可见其关切之情。一方面让孩子大胆去做,一方面又要了解具体情形并给予指点,做好一个家长就应当如此。

谕纪泽(船山著作在文渊阁抄出,寄欧阳晓岑)

字谕纪泽儿:

兹因潘文质回金陵,寄去鹿胶二斤、高丽参三斤并冬菜、口蘑①等物查收。又付《全唐诗》四本②,即六月间取来者。恐其遗失,故寄回,归于全部之中。

王船山先生《书经稗疏》三本、《春秋家说序》一薄本,系托刘韫斋③先生在京城文渊阁钞出者。尔可速寄欧阳晓岑丈处,以便续行刊刻。刘松山前借去鄂刻地图七本,兹已取回。尚有二十六本在金陵,可寄至大营,配成全部(此书金陵寓中尚有十余部,尔珍藏之,将来即以前代之图用朱笔写于此图之上)。

┃ 今译 ┃

现在因为潘文质回金陵,寄去鹿胶二斤、高丽参三斤以及冬菜、口蘑等物,注意查收。又交付《全唐诗》中抽出的那四本,也就是六月的时候取过来的。恐怕遗失了,故而先寄回,归总到一整部之中去。

王船山先生《书经稗疏》三本、《春秋家说序》一薄本,都是托刘韫斋(刘昆)先生在京城的文渊阁抄出来的。你可以迅速寄到欧阳晓岑丈(欧阳兆熊)处,以便继续进行《船山遗书》的刊刻。刘松山前段时间借去的鄂刻地图七本,现在已经取回了。还有二十六本留在金陵,可以寄到大营,配成整部(金陵寓所中此书还有十多部,你要珍藏好,将来就把前代的图用朱笔写在这张图上面。)

┃ 简注 ┃

①口蘑:生长在蒙古草原的一种白色野生蘑菇。

②四本:《刘禹锡集》《王昌龄集》《张籍集》等。前段时间曾国藩要求从整部《全唐诗》之中抽出寄到军营,事见《谕纪泽》(同治四年六月二十五日)。

③刘韫斋:刘昆,字玉昆,号韫斋,广西景东人。时任太仆寺卿,后官至湖南巡抚。

┃ 实践要点 ┃

曾国藩、曾国荃兄弟在平定太平天国的同时,也致力于湖湘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共同主持王夫之《船山遗书》的刊行,请欧阳兆熊在金陵刻书局具体负责。曾国藩注意搜集王夫之著作的各种版本,如此信便提及《书经稗疏》等书,请刘昆代为抄出文渊阁藏本。此处对于编刊的亲力亲为,特别是注意尽可能地搜集各种版本,作为一名高官是十分难得的。

《全唐文》太繁,而郭慕徐①处有专集十余种,其中有《韩昌黎集》,吾欲借来一阅,取其无注,便于温诵也。又,《文献通考》(吾曾点过田赋、钱币、户口、职役、征榷、市籴、土贡、国用、刑制、舆地等门者)、《晋书》、《新唐书》(要殿本②,《晋书》兼取李芋仙③送毛刻本④),均取来,以便翻阅。《后汉书》亦可带来(殿本)。冬春皮衣,均于此次舢板带来(缺衿者一裹圆者皆要,袍褂不要)。此嘱。

涤生手示

(同治四年八月十九日)

┃ 今译 ┃

《全唐文》太繁复,而郭慕徐(郭阶)那里有专集十多种,其中有《韩昌黎集》,我想借来一读,因为此书没有注只有原文,方便温习、诵读。另外,《文献通考》(我曾经圈点过田赋、钱币、户口、职役、征榷、市籴、土贡、国用、刑制、舆地等门类)、《晋书》、《新唐书》(要殿本的,《晋书》再取李芋仙送的毛晋刻本),都取来,以便翻阅。《后汉书》也可以带来(殿本)。冬春皮衣,都用此次的舢板带来(缺个交领的、有一个裹圆的都要,袍褂不要)。此嘱。

┃ 简注 ┃

①郭慕徐:郭阶,字慕徐,湖北蕲水人,时任李鸿章幕府。其父郭沛霖与曾国藩为同榜进士,其妹郭筠后嫁于曾纪鸿。

②殿本:即武英殿本的简称。康熙年间在武英殿开馆校刻《佩文韵府》,此后成为内府的修书印书机构。殿本是清代影响最大的官刻本。

③李芋仙:李士棻,字芋仙,重庆忠州人。曾国藩的门生,诗人,富有藏书。

④毛刻本:明代毛晋刊刻的汲古阁本。

┃ 实践要点 ┃

此信中交代的种种,可见曾国藩善于读书与藏书。如何使用与保护书籍,从曾国藩那里总能得到许多启示。

谕纪泽纪鸿(回乡觅屋,与两叔父禀商)

字谕纪泽、纪鸿儿:

二十日马得胜至,接尔十一日禀暨尔母一函、松生①一函,均悉。

家眷旋湘,应俟接筠仙丈复信乃可定局。余意姻期果是十二月初二,则泽儿夫妇送妹先行,至湘阴办喜事毕,即回湘乡,另觅房屋。觅妥后,写信至金陵,鸿儿奉母并全眷回籍。若婚期改至明年,则泽儿一人回湘觅屋,冢妇②及四女皆随母明年起程。

┃ 今译 ┃

二十日马得胜来了,接到你十一日的信以及你母亲的一封信、松生(陈远济)的一封信,都知道了。

家眷们要回湖南,应当等到接了筠仙丈(郭嵩焘)的复信方能确定下来。我的意思是,婚期果真定在十二月初二,就让泽儿夫妇送妹子先去,到湘阴办完喜事,立即回到湘乡,另外寻找房屋。寻得妥当之后,写信到金陵,鸿儿侍奉母亲以及全部家眷回乡。如果婚期改到了明年,那么泽儿一人先回到湖南寻找房屋,大儿媳妇以及四女等都随母亲在明年起程。

┃ 简注 ┃

①松生:即次女曾纪耀之婿陈远济,字松生。

②冢妇:大儿媳妇。冢,长。

┃ 实践要点 ┃

曾家四女与郭嵩焘之子的婚事定在湖南湘阴举行,故交代家眷回湘的具体安排。为了协调双方,还是给出了两套方案。

黄金堂之屋,尔母素不以为安,又有塘中溺人之事,自以另择一处为妥。余意不愿在长沙住,以风俗华靡,一家不能独俭。若另求僻静处所,亦殊难得,不如即在金陵多住一年半载,亦无不可。

泽儿回湘与两叔父商,在附近二三十里,觅一合式之屋,或尚可得。星冈公①昔年思在牛栏大丘起屋,即鲇鱼坝萧祠间壁也。不知果可造屋以终先志否?又油铺里系元吉公②屋,犁头嘴系辅臣公③屋,不知可买庄兑换或借住一二年否?富圫可移兑否?尔禀商两叔,必可设法办成。

┃ 今译 ┃

黄金堂的屋子,你母亲向来认为不太平安,又有塘中溺死过人的事情,自然应当另外选择一处更为妥当。我的意思是不要在长沙住,因为整体风俗都较奢靡,某一家无法独自保持俭朴。如果另外寻求僻静的处所,也较为难得,不如就在金陵多住上一年半载,也没有什么不可以的。

泽儿回到湖南与两个叔父商量,在附近二三十里之内,寻觅一所式样合适的屋子,或许还能找到。星冈公早年想在牛栏大丘造屋子,也就是鲇鱼坝萧祠的隔壁。不知道到底是否可以造屋以实现先人的遗志?另外,油铺里是元吉公的屋子,犁头嘴是辅臣公的屋子,不知道是否可以买个庄子兑换或者借住一两年?富圫的屋子可以用来移兑吗?你去与两个叔父协商,必定可以设法办成。

┃ 简注 ┃

①星冈公:曾国藩祖父曾玉屏。

②元吉公:曾国藩太高祖曾贞桢。

③辅臣公:曾国藩高祖曾尚庭。

尔母既定于明年起程,则松生夫妇及邵小姐①之位置,新年再议可也。

近奉谕旨,饬余晋驻许州。不去则屡违诏旨,又失民望;遽往则局势不顺,必无成功,焦灼之至。余不多及。

涤生手示

再,泽儿前寄到之《几何原本序》尽可用得,即由壬叔处照刊,不必待批改也。末书某年月曾△△,不写官衔,不另行用宋字,不另写真行书。

(同治四年八月二十一日)

┃ 今译 ┃

你母亲既然定于明年起程,那么松生夫妇以及邵小姐的安排,新年再议即可。

近期接到谕旨,命令我进驻许州。不去则已屡次违背诏旨,又失去了民望;仓促过去则局势不顺畅,必定无法成功,真是焦灼之极。其余不多说了。

再,泽儿此前寄过来的《几何原本序》完全可以用,即可请壬叔(李善兰)那边照此刊刻,不必等我再批改了。末尾写上某年某月曾△△,不写官衔,不另外换行用宋体字,不另行用楷体、行体字书写。

┃ 简注 ┃

①邵小姐:即邵懿辰之女。邵懿辰死后,曾国藩接其夫人、女儿至军营照料。

┃ 实践要点 ┃

曾国藩本人对数学不擅长,曾纪泽与曾纪鸿则都有一定的研究。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在李善兰等人的努力下翻译完成,让曾纪泽代写一序,也是让孩子多多锻炼。做父亲的就应当多给孩子创造一些锻炼的机会。

谕纪泽(“尽其在我,听其在天”,养生亦然)

字谕纪泽儿:

三十日成鸿纲到,接尔八月十六日禀。具悉尔十一后连日患病,十六尚神倦头眩,不知近已全愈否?

吾于凡事皆守“尽其在我,听其在天”二语,即养生之道亦然。体强者,如富人因戒奢而益富;体弱者,如贫人因节啬①而自全。节啬非独食色之性也,即读书用心,亦宜检约,不使太过。余八本②匾中,言养生以少恼怒为本。又尝教尔胸中不宜太苦,须活泼泼地养得一段生机,亦去恼怒之道也。既戒恼怒,又知节啬,养生之道,已尽其在我者矣。此外寿之长短,病之有无,一概听其在天,不必多生妄想去计较他。

┃ 今译 ┃

三十日成鸿纲到了,接到你八月十六日的信。详细地知道了你十一日之后连日患病,十六日还神情疲倦、头晕目眩,不知近几日已经痊愈了吗?

我对于任何事情都坚守“尽其在我,听其在天”这两句话,即便是养生之道也一样。身体强健的人,如是富裕的人因为戒除奢侈而得以日益富裕;身体虚弱的人,如是贫穷的人因为节约、吝啬而得以自我保全。节俭并非只是在食色之性上,即使是读书时用心,也应当检点节约,不能使用得太过头了。我的“八本”匾之中,就说“养生以少恼怒为本”。又曾经教导你,胸中不应当太苦闷,应当活泼泼地培养一段生机,也是去除恼怒的方法。既然戒除了恼怒,又知道了节俭,养生之道,已是“尽其在我”了。此外,寿命的长短,病痛的有无,一概都应该“听其在天”,不必多生妄想去计较。

┃ 简注 ┃

①节啬(sè):节省、节俭。

②八本:曾国藩提出的处世原则,曾题写后制成匾:读古书以训诂为本,作诗文以声调为本,养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少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治家以不晏起为本,居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

┃ 实践要点 ┃

纪泽连日患病,故此信总结其养生之道。总的原则为“尽其在我,听其在天”,寿命的长短,疾病的有无,除了注意平时的保养,以及内心的坦然,也没有什么别的高招。富则戒奢,贫则节啬。节俭不只是食色之性有所约束,读书用心也当有所约束,也即凡事不可太过;养生以少恼怒为本,又不宜太过清苦,还当在心胸之中保养一段活泼泼的生机。另外,“尽其在我,听其在天”这一原则,不只在养生方面,在人生的其他方面亦然。不如人意常八九,故遇事不可恼怒,亦不可对自己太苛刻,培养生机最为重要。

凡多服药饵①,求祷神祇②,皆妄想也。吾于医药、祷祀等事,皆记星冈公之遗训③,而稍加推阐,教示后辈。尔可常常与家中内外言之。尔今冬若回湘,不必来徐省问,徐去金陵太远也。朱金权于初十内外回金陵,欲伴尔回湘。

近日贼犯山东,余之调度,概咨少荃宫保处。澄、沅两叔信附去查阅,不须寄来矣。此嘱。

涤生手示

(同治四年九月初一日)

┃ 今译 ┃

凡是过多地服用药饵,祈求、祷告神灵,都是妄想而已。我对于医药、祷祀等事,都记着祖父星冈公的遗训(“三不信”),而又稍加推论、阐发,教示于后辈。你可以常常与家中内外的人说说。你今年冬天如果回湖南,不必再来徐州省亲,徐州离金陵太远了。朱金权(管家)在初十前后回到金陵,想伴随你一起回湖南。

近日贼军进犯山东,我的调度,一概以咨文发到少荃宫保(李鸿章)那里。你澄、沅两叔的信,附寄过去供查阅,不需要再寄来了。此嘱。

┃ 简注 ┃

①药饵:药指膏、丹、丸、散、汤剂等,其作用在于治病;饵则分血肉品、草木品、菜蔬品、灵芝品、香料品、玉品六大类,作用在于饮食营养。

②神祇(qí):神灵。祇,本指地神。

③星冈公之遗训,也即“三不信”:“曰僧巫,曰地仙,曰医药,皆不信也。”详见《谕纪泽纪鸿》(咸丰十一年三月十三日)。

┃ 实践要点 ┃

曾国藩告诫其子不可求神拜佛,也不可多服用药饵,因为长生不老之类都是妄想而已。如此通达地看待生命,也值得学习。

谕纪泽(定与贼相终始,故安之若素)

字谕纪泽儿:

十七日接尔初十日禀,知尔病三次翻复,近已全愈否?舢板尚未到徐,而此间群贼萃①于铜、沛二县,攻破民圩②颇多。与微山湖相近,湖中水浅,近郡处又窄,舢板或畏贼不欲进耶?马步贼约六七万,火器虽少而剽悍异常,看来凶焰尚将日长。吾已定与贼相终始,故亦安之若素③。

┃ 今译 ┃

十七日接到你初十日的信,知道你的病反复了三次,近日已经痊愈了吗?送信的舢板船还未到徐州,而这边的一群贼军聚集在铜、沛二县,攻破民圩很多。因为与微山湖相近,湖中的水比较浅,靠近郡城的地方又很狭窄,舢板船或者畏惧贼军而不敢前进?马、步的贼军大约六七万,火器虽少却剽悍异常,看来他们的凶恶气焰还将持续较长时间。我已经决定与贼军相对终始,故而也就安之若素了。

┃ 简注 ┃

①萃:聚集,聚拢。

②民圩(wéi):圩,原指低洼地带防水护田的土堤。捻军之乱,围绕各个村落四周修筑的防御工事,叫作民圩。

③安之若素:对反常或不顺的情形视若平常。

┃ 实践要点 ┃

捻军聚集于江苏东北部的铜山县与沛县,攻破民圩较多,于是曾国藩决定与之打持久战,且安之若素。

文辅卿①自京来此,言近事颇详。九叔浮言②渐息,霞仙虽降调,而物望③尚好。云仙众望较减,天眷④亦甚平平。顷接云⑤信,婚期已改明年,然则尔今冬亦可不回湘矣。原信钞去一阅。尔母健饭,大慰大慰。

涤生手示

(同治四年九月十八日)

┃ 今译 ┃

文辅卿(文翼)自京城来到此地,谈及近来的政事颇为详细。与你九叔相关的谣言渐渐平息,霞仙(刘蓉)虽然降调,然而声望还好。云仙(郭嵩焘)的声望有所减低,皇帝的恩眷也很平平。刚刚接到他的信,婚期已经改在明年,因而你今年冬天也可以不回湖南去了。原信抄去,供你一阅。你母亲能够吃得下饭,大为欣慰!

┃ 简注 ┃

①文辅卿:文翼,字辅卿,湖南湘乡人,曾国荃的幕僚。

②浮言:谣言,没有事实根据的非议。

③物望:人望,众望。

④天眷:指帝王对臣下的恩宠。

⑤云:指代上文的云仙,也即郭嵩焘。

┃ 实践要点 ┃

文翼从京城到徐州,于是得以知晓关于曾国荃因为弹劾湖广总督官文而引发的非议渐渐减少,刘蓉虽降调使用而声望尚佳,只是郭嵩焘的声望略低且恩宠平平。此处其实都是在关心两家姻亲的声望。子女长大婚配,在关心子女的同时也就要关心子女的家族。现代社会其实也当如此。

谕纪泽(墓铭刻石,用刀须略明行气之法)

字谕纪泽儿:

二十四日接尔十一日禀,并耆、术、附子收到。此间有马穀山①送龙井茶十二瓶,陈小浦②所买之茶应全留金陵。莫偲老带来之二瓶,如有便,拟带寄澄、沅叔也。精茗③及各药物以后当交内银钱所收,辽参则交王芝圃收。贺胜臣现进京递折子,黄齐昂即日出外管带马队矣。

┃ 今译 ┃

十四日接到你十一日的信,以及耆、术、附子等药物都收到了。这边有马穀山(马欣贻)送的龙井茶十二瓶,陈小浦(陈方坦)所买的茶应该全都留在金陵。莫偲老(莫友芝)带来的两瓶,如果有便,打算寄给你澄、沅叔了。上好的茗茶以及各种药物,以后应当交付内银钱所查收,辽参则交给王芝圃查收。贺胜臣现在进京递交折子,黄齐昂即日出外去管带马队了。

┃ 简注 ┃

①马穀山:马新贻,字穀山,回族,山东菏泽人,时任浙江巡抚。同治九年在两江总督任上被刺客张汶祥暗杀,也即“刺马案”。此案经曾国藩的复审方才定案。

②陈小浦:即陈方坦,字谆衷,号筱甫、小浦,浙江海宁人。入曾国藩的幕府后,专办盐务。

③精茗:即上好茶叶。

┃ 实践要点 ┃

此处交代耆、术、附子等中药,以及马新贻、陈方坦等带来的茶叶等物品如何处置等事项,事无巨细,一一交代,都是为了培养孩子的才干。

兹将邵位西墓铭付回。其兄之名空二字,尔可填写,交匠人钩摹刊刻。季公墓铭,匠人刻出太时俗,无深厚之意,余字尚不如是薄也。尔可教张氏二匠,用刀须略明行气之法。刀下无气,则顺修逆描①,全失劲健之气矣。

┃ 今译 ┃

现在就将邵位西(邵懿辰)的墓志铭交付寄回。他兄长的名字空了两个字,你可以填写,交付匠人钩摹刊刻。季公(季芝昌)的墓志铭,匠人刻出的太过于世俗,缺乏深厚的意味,我的字刻出来后不要像他们那样单薄。你可以教张氏二匠,用刀必须略微知道一些行气的方法。刀下无气,那么顺修、逆描就全都失去劲健的气息了。

┃ 简注 ┃

①顺修逆描:反复描摹、修补。

┃ 实践要点 ┃

友人邵懿辰的墓志铭写完,嘱咐纪泽请之前刻过季芝昌墓志铭的金陵张氏二匠刻出。然而曾国藩尚嫌“季铭”太过时俗而无书法之深厚意趣,故而要求匠人注意行气之法,不可作过多的修、描,方可保持原书法的劲健之气。曾国藩有似于诸葛亮,对细小之事也交代清楚,此处则可见其学识广博,这样才能提出自己的看法。

《几何原本序》①付去照收。余十九日复奏李公入洛、李丁②迭迁一疏,尔可至李宫保署查阅。

此间带来之笔墨甚少,尔命曾文煜捡各种笔墨二十余支、十余笏,便中付来。此嘱。

涤生手示

(同治四年九月二十五日)

┃ 今译 ┃

《几何原本序》交付过去照收。我在十九日回复奏请李公(李鸿章)进入河南以及李(宗羲)、丁(日昌)更替升迁的那一封奏疏,你可以到李宫保(李鸿章)的衙署查阅。

这边带来的笔墨很少,你让曾文煜选各种笔二十多支、十多个笏,方便的时候寄过来。此嘱。

┃ 简注 ┃

①《几何原本序》:此序文为曾纪泽代父而作。

②李、丁:指江宁布政使李宗羲、两淮盐运使丁日昌。李、丁二人更替升迁一事,关系两江总督的实权,故曾国藩上奏一疏,给予巧妙的回应。

┃ 实践要点 ┃

让纪泽查阅奏疏,也是为了教导他学习如何处理事务。

谕纪泽纪鸿(在家莳养花竹,出门饱看山水)

字谕纪泽、纪鸿儿:

二十六日接纪泽二十日排递①之禀,纪鸿初六日舢板带来禀件、衣书,今日派夫往接矣。李老太太②病势颇重,近日略愈否?深为系念。泽儿肝气痛病亦全好否?尔不应有肝郁之症。或由元气不足,诸病易生,身体本弱,用心太过。上次函示以节啬之道,用心宜约,尔曾体验否?

┃ 今译 ┃

二十六日接到纪泽二十日驿站粘了排单递来的信,纪鸿初六日通过舢板船带来的禀件、衣服、书籍,今日派勇夫前往接收去了。李老太太的病势颇重,近几日略有好转吗?深为挂念。泽儿的肝气痛病也已经全好了吗?你其实不应该有肝郁的症状。或是由于元气不足,诸病都容易生,身体本来就弱,用心又太过了。上次的信函我指示你节啬之道,用心也应当节约,你可曾体验了吗?

┃ 简注 ┃

①排递:通过官府填写排单而递送的紧要公文。

②李老太太:指李鸿章之母。

┃ 实践要点 ┃

此条亦可见曾国藩对其子深沉的爱,对其肝郁之症的分析,还是比较到位的。至于节啬之道,也可以说是要对生命做点减法,无论身心,都应当注意简约的原则。

张文端公(英)所著《聪训斋语》,皆教子之言。其中言养身、择友、观玩山水花竹,纯是一片太和①生机,尔宜常常省览。鸿儿体亦单弱,亦宜常看此书。吾教尔兄弟不在多书,但以圣祖之《庭训格言》(家中尚有数本)、张公之《聪训斋语》(莫宅有之,申夫②又刻于安庆)二种为教,句句皆吾肺腑所欲言。

┃ 今译 ┃

张文端公(张英)所著的《聪训斋语》,都是教子的话。其中说的养身、择友、游玩山水、观赏花竹,纯粹是一片太和、自然的生机,你应当常常浏览、反省。鸿儿的身体也单薄、瘦弱,也应当常常看此书。我教你们兄弟,不在于读很多书,但是要以圣祖(康熙帝)的《庭训格言》(家中还有几本)、张公的《聪训斋语》(莫友芝家有此书,李榕又重刻于安庆)二种作为教本,其中句句都如同我的肺腑之言,都是我想说的。

┃ 简注 ┃

①太和:阴阳会合冲和之正气。

②申夫:李榕,字申夫,当时在曾国藩的幕府,后官至湖南布政使。

┃ 实践要点 ┃

因为纪泽的肝郁之症等,故嘱咐兄弟二人常读张英《聪训斋语》与康熙帝《庭训格言》,体会其中养身、择友、观物之道。在历代家训之中,曾国藩特别重视《颜氏家训》与《聪训斋语》二种,后者更被多次提及,就是因为涉及养生之道的讲解。现代人也应当多读读古人讲解养生的书,特别是诸如张英、曾国藩等人提出的简明易行的方法。

以后在家则莳①养花竹,出门则饱看山水,环金陵百里内外,可以遍游也。算学书切不可再看,读他书亦以半日为率②。未刻③以后,即宜歇息游观。古人以“惩忿窒欲”④为养生要诀,“惩忿”即吾前信所谓少恼怒也;“窒欲”即吾前信所谓知节啬也。因好名好胜而用心太过,亦欲之类也。药虽有利,害亦随之,不可轻服。切嘱。

此间派队于二十八日出剿,初一二可以见仗。十九日折奉旨留中,暂无寄谕。尔可先告李宫保也。余不多及。

涤生手示

(同治四年九月二十九日)

┃ 今译 ┃

以后在家的时候就栽种、养植花竹,出门的时候就饱看山水,环绕金陵百里内外,都可以游览一遍。算学的书千万不要再看了,读其他的书也以半日为度。每天未刻以后,就应当歇息、游观。古人以“惩忿窒欲”作为养生要诀,“惩忿”就是我前信所谓的“少恼怒”;“窒欲”就是我前信所谓的“知节啬”。因为好名好胜而用心太过,也属于欲望之类。药物虽然有利,但是危害也会伴随而来,所以不可以轻易服药。切记嘱咐。

这边派出军队于二十八日出去围剿,初一二日可以开始打仗。十九日的折子奉谕旨留中,暂时没有寄到别的谕旨。你可以先去告知李宫保(李鸿章)。其余不多说了。

┃ 简注 ┃

①莳(shì):栽种。

②为率:为度。

③未刻:下午的一点至三点之间。

④惩忿窒欲:理学家的修养工夫,克治恼怒,压制嗜欲。

┃ 实践要点 ┃

曾国藩进一步讲解身心修养之道:在家则莳养花竹,出门则饱看山水;读书也不可太过辛苦,一般半日即可,下午适宜歇息游观。儒家的修身强调“惩忿窒欲”:“惩忿”就是少恼怒;“窒欲”就是少欲求。好名好胜之心太强也是一种欲求,故应在自然界中感受天大地大,不必为一时一事之得失而恼怒、忧戚,身心方能安泰。这几点,都是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形开出药方,然而对于一般的进取之中的青少年,也当有所启示。

谕纪泽(送信有赏有罚,《聪训斋语》有益养生)

字谕纪泽儿:

初三夜蒋大春到,接尔二十六日早一禀。具知李老太太病已痊愈,尔病亦好,慰慰。此间之贼于二十九日稍与徐郡派出之马队接仗,其夜即窜萧县,初一二日窜又渐远,现尚不知果窜何处。各兵既力求宽限,以后即限九日,以八百里之程,每日仅走九十里,并非强人所难。仍须立一课程:早到一日赏三百,早二日赏六百;迟一日打四十,二日打八十、革去①。

┃ 今译 ┃

初三夜里蒋大春到了,接到你二十六日早上的一封信。详细知晓了李老太太的病已经痊愈,你的病也好了,很欣慰。这边的贼军在二十九日才与徐州郡派出的马队接仗,当夜就窜到了萧县,初一二日窜得更远,现在还不知道到底窜到了何处。送信的士兵既然都力求宽限,以后就限定九日,以八百里的路程,每日仅走九十里,并非强人所难。然而仍旧需要立一个考核标准:早到一日赏三百,早到二日赏六百;迟到一日打四十,迟到二日打八十、革去职务。

┃ 简注 ┃

①革去:开除。

┃ 实践要点 ┃

曾国藩待人处事,都讲求规矩,此次遇到专门送信各兵行军都要宽限,于是制订课程,限九日八百里,每日仅走九十里,或早或晚则有赏有罚。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凡事都立一个规矩,也是现代社会待人处事需要注意的,而且规矩也应当通情达理,方能让人心服口服,遵奉实行。

张文端公《聪训斋语》兹付去二本,尔兄弟细心省览,不特于德业有益,实于养生有益。余身体平安,惟精神日损,老景①逐增,而责任甚重,殊为悚惧。余不多及。

涤生手示

(同治四年十月初四日)

┃ 今译 ┃

张文端公(张英)的《聪训斋语》,现在寄去两本,你们兄弟细心浏览、反省,不但对于德业之道有益,其实对于养生之道也很有益。

我的身体平安,只是精神日渐亏损,老态逐渐加重,然而责任非常重大,极为惊悚、恐惧。其余不多说了。

┃ 简注 ┃

①老景:又作老境,指人到晚年的景况。

┃ 实践要点 ┃

再次强调纪泽、纪鸿兄弟应当细心阅读张英《聪训斋语》,不只是对于德业有益,对于养生亦有益。

谕纪泽纪鸿(《聪训斋语》可却病延年)

字谕纪泽、纪鸿儿:

十四日接尔初四日禀并贺寿各帖,具悉一切。邮封最慢,不如借李宫保移封,或借雨亭、省三、眉生申封,皆可迅速。每次借十个,填写完毕,两月后再借可也。

┃ 今译 ┃

十四日接到你初四日的信以及贺寿的各帖,了解了一切。邮封寄信最慢,不如借助李宫保(李鸿章)的移封,或者借雨亭(李宗羲)、省三(刘铭传)、眉生(李鸿裔)的申封,都可以迅速一些。每次借用十个,填写完毕,两个月后再借也就可以了。

┃ 实践要点 ┃

此处交代寄送邮件,可以通过移封或申封,也即官方专用的信封,有专用的路线,方才能够速度较快。曾国藩不想耽误事务,故专门叮嘱。

贼自初三、四两日在丰县为潘军①所败,仓皇西窜。行至宁陵,又为归德周盛波②一军所败。据捦③贼供称将窜湖北,不知确否。此间俟幼泉④游击之师办成,除四镇大兵外,尚有两支大游兵,尽敷⑤剿办。但求朱、唐、金军⑥遣撤不生事变,则诸务渐有归宿矣。

┃ 今译 ┃

贼军自从初三、四两日在丰县为潘(鼎新)军所败,仓皇而西窜。行军到了宁陵,又为归德的周盛波一军所败。据被的擒贼供称,即将流窜到湖北,不知此消息是否确切。这边在等幼泉(李昭庆)的游击军队办成,除了四镇的大兵之外,还有两支大的游击之兵,也就足够剿灭捻军的了。但求朱(品隆)、唐(义训)、金(国琛)三支军队的遣散、裁撤能够不生事变,那么各种事务都可以有一个合适的结局了。

┃ 简注 ┃

①潘军:山东按察使潘鼎新指挥的淮军。

②周盛波:字海舲,安徽合肥人,淮军将领,后官至湖南提督。

③捦:同“擒”。

④幼泉:李昭庆,字子明,又字眉叔,号幼荃、幼泉,李鸿章之六弟。

⑤尽敷:足够。

⑥朱、唐、金军:指朱品隆、唐义训、金国琛所统帅的湘军旧部。

┃ 实践要点 ┃

曾国藩听说捻军将去湖北,便进一步部署湘、淮二军的配合作战,建构起临淮、周家口、徐州、济宁四镇大兵与两支游击之兵的有机组合。

泽儿身体复元,思来徐州省觐。余拟于今冬至曹、济、归、陈四府巡阅地势,现尚未定,尔暂不必来。如余不赴齐、豫,尔至十二月十五以后前来徐州,侍余度岁可也。

┃ 今译 ┃

泽儿身体复元,想要来徐州省亲。我打算在今年冬天到曹、济、归、陈四府去巡察地势,现在还没有定,你暂时不必来了。如果我不去齐、豫等地,你到十二月十五以后可以前来徐州,等我一起过年也是可以的。

┃ 实践要点 ┃

曾纪泽想到徐州看望父亲,于是曾国藩告知冬天将至曹州(今山东菏泽)、济州(今山东济宁)、归德(今河南商丘)、陈州(今河南淮阳)等地巡阅地势,故暂时不必前来。此处可见曾国藩对其子的关切,不希望孩子过于劳累。

彭笛仙在粮台①,尔常相见否?其学问长处究竟何如?《聪训斋语》,余以为可却病延年②。尔兄弟与松生、慕徐常常体验否?可一禀及。此嘱。

涤生手示

(同治四年十月十七日)

┃ 今译 ┃

彭笛仙(彭嘉玉)在粮台,你经常与他相见吗?他学问的长处究竟何如?经常读读《聪训斋语》一书,我以为可以却病延年。你们兄弟与松生(陈远济)、慕徐(郭阶)常常体验吗?可以来一封信谈谈此事。此嘱。

┃ 简注 ┃

①彭笛仙:彭嘉玉,字笛仙,湖南长沙人,曾任曾国藩的幕府。粮台:为军队提供粮草的基地。

②却病延年:祛除疾病,延长寿命。

┃ 实践要点 ┃

再次说到《聪训斋语》一书,认为常读此书甚至可以却病延年,虽有点夸张,然从中可以看出曾国藩教育子弟是叮嘱再三,而不是偶一提及便已忘却,以至于不了了之。锲而不舍之精神,确实也应当用在家庭教育上。

谕纪泽纪鸿(拟请吴汝纶之父为纪鸿塾师)

字谕纪泽、纪鸿儿:

十八日接泽儿十一夜禀并笔墨二包。余日内偶忘写信,故戎国治未得速归。二十二日又接尔十一日禀。

余近日身体平安。捻匪自窜河南后,久无消息。十九日之折,顷接寄谕,业经照准。

┃ 今译 ┃

十八日接到泽儿十一夜的信与笔、墨二包。我这几日偶然忘记写信,故而戎国治也不能迅速赶回去。二十二日又接到你十一日的信。

我近来身体平安。捻匪自从窜入河南之后,许久都没有消息了。十九日的奏折,刚刚接到寄来的谕旨,已经批准了。

┃ 实践要点 ┃

曾国藩自己偶然忘写家书,送信人也就未得速归,这一交代,可见曾国藩做事严谨,决不苟且。

明年寓中请师。顷桐城吴汝纶①挚甫来此,渠以本年连捷②,得内阁中书,告假出京。余劝令不必遽尔③进京当差,明年可至余幕中,专心读书,多作古文。因拟请其父吴元甲④号育泉者,至金陵教书,为纪鸿及陈婿之师。育泉以廪生举孝廉方正⑤,其子汝纶,系一手所教成者也。挚甫闻此言欣然乐从,归告其父,想必允许。惟澄、沅叔已答应将富圫让与我家居住,明岁将送全眷回湘,吴来金陵,恐非长久之局。挚甫由徐赴金陵,余拟派差官送之。尔可与之面商一切。沈戟门先生今冬可辞谢也。

┃ 今译 ┃

明年寓所之中要聘请老师了。刚有桐城吴汝纶(字挚甫)来到此地,他在本年连获捷报,得了内阁中书的职务,告假出京来。我劝他不必急着进京去当差,明年可以到我的幕府之中,专心读书,多写作古文。因此,打算请他的父亲吴元甲(号育泉),到金陵来教书,作为纪鸿以及陈家女婿的老师。育泉以廪生而被推举为孝廉方正,他的儿子吴汝纶,是他一手所教成的。挚甫听了我的话之后欣然接受,乐于听从,回去告诉他的父亲,想必也会答应。只是澄、沅叔已经答应将富圫让给我家居住,明年将要送全部家眷回湖南,吴来到金陵,恐怕也不是长久之计。挚甫从徐州赶赴金陵,我打算派差官护送。你可以与他面商一切。沈戟门先生今年冬天可以辞谢了。

┃ 简注 ┃

①吴汝纶:字挚甫,安徽桐城人。曾任深州、冀州知州等职,主讲莲池书院,晚年又被任命为京师大学堂总教习,并创办桐城学堂。曾入曾国藩幕府,与张裕钊、黎庶昌、薛福成并称“曾门四子”。

②连捷:考中举人后,接着便考中进士。

③遽(jù)尔:仓促、急切。

④吴元甲:字世求,号育泉,吴汝纶之父。吴元甲后由于不愿攀附侯门等原因,谢绝了此次邀请。

⑤廪生:府、州、县学生员每月都有廪膳,故称廪生。孝廉方正:清代特设的科举之外的制科之一,将汉代“孝廉”“贤良方正”合为一科,被举荐者经礼部考试,便可授予知县等官职。

┃ 实践要点 ┃

门生吴汝纶本年连捷,已得内阁中书之职,然劝其再到幕府中读书、作文。还打算请其父吴元甲来作纪鸿、女婿陈远济之塾师,而原来的塾师沈戟门先生则今冬再作辞谢,这一安排亦可见其为人之厚道。此处要另请名师一事,也可见曾国藩对子女教育一事的重视,这种态度值得学习。

邵铭①既难遽刻,拟换写后半。琦、赛两名之下各添一公字,便中寄来。滕将薪水单阅过,可照此发。

鸿儿每十日宜写一禀,字宜略大,墨宜浓厚。此嘱。

涤生手示

(同治四年十月二十四日)

┃ 今译 ┃

邵懿辰的墓志铭既然难以快速刻出来,我打算改写后半部分。琦(善)、赛(尚阿)两个名字的下面各添一个“公”字,方便的时候寄过来。滕将的薪水单看过了,可以照此发放。

鸿儿每隔十日就应该写一封信来,字应当略大些,墨应该浓厚些。此嘱。

┃ 简注 ┃

①邵铭:即曾国藩为邵懿辰所作的墓志铭。因为一时难以刻石,便再作修订,换写后半,可见其作文态度之认真。

┃ 实践要点 ┃

为敦促纪鸿交流读书心得,故嘱咐其每十日写一封信寄到军营,且要求字宜略大、墨宜浓厚,可见其以书信往来的方式教育子弟,总有着长远而周密的考虑。现在通讯更为便捷,然而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交流,却往往过于简略,其实还是应当提倡家书。应当约定每月或每周一次的电子邮件往来,既能练习写作,交流情感,又能交换各种做人做事的意见。

谕纪泽(新年移驻周家口,纪泽腊月来徐省觐)

字谕纪泽儿:

十一月初五宛庆荣至,接尔二十六日一禀,具悉一切。

彭宫保①尚在安庆,松生陪王益梧②去,恐无所遇,抑别有他营耶?

日内贼尚在河南,吴中丞③疏称豫省情形万难,供职无状④,请另简贤能。谕旨又催移营,现因湖团一案⑤关系极大,必须在徐料理,新年即将移驻河南之周家口。尔可于腊月来徐省觐,随同度岁。由金陵坐船至清江,清江雇王家营轿车⑥至徐,余派弁至清江迎接。大约水陆不过十二三日程耳。季荃⑦无病,何必托词不来?

┃ 今译 ┃

十一月初五宛庆荣到了,接到你二十六日的一封信,知晓了一切。

彭宫保(彭玉麟)还在安庆,松生(陈远济)陪同王益梧(王先谦)过去,恐怕不会遇见,或者还有别的军营吧?

这几日内贼军还在河南,吴中丞(吴昌寿)的奏疏说河南省内的情形非常困难,他在那边任职没有什么功绩,故而希望朝廷另请贤能之士。谕旨又来催我移营,现在因为湖团一案关系极大,必须在徐州料理,新年即将移驻到河南的周家口。你可以在腊月来徐州省亲,随我一同过年。从金陵坐船到清江,在清江雇用王家营的轿车到徐州,我派士兵到清江迎接你。大约水、陆加在一起不过十二三日的路程。季荃(李鹤章)并没有生病,何必托词而不来呢?

┃ 简注 ┃

①彭宫保:即彭玉麟,加太子少保衔,故称其宫保。

②王益梧:王先谦,字益梧,湖南长沙人。时任翰林院庶吉士,后官至国子监祭酒、江苏学政。著名的经史学者。

③吴中丞:吴昌寿,字仁甫,浙江嘉兴人。时任河南巡抚,后被降调。

④供职无状:官员自责任职而无业绩。

⑤湖团一案:当时苏北的铜山县、沛县境内的土著与山东曹州的流民之间,因为争夺湖田而爆发的武力冲突事件。曾国藩借口山东流民通捻,派兵弹压,并将之逐出江苏。

⑥轿车:一种轿顶车身的双轮骡车。

⑦季荃:李鹤章,字季荃,李鸿章之三弟。

┃ 实践要点 ┃

与捻军作战,战局多变,故新年之际将移驻至周家口(今河南省周口市)。嘱咐纪泽该年腊月来徐州省亲,一同过年。于是详细安排其水、陆十二三日的路程,坐船与坐轿车、派兵迎接等细节都考虑到了,这对于日理万机的曾国藩而言,实在是难能可贵。

《聪训斋语》俟觅得再寄。余前信欲乞慕徐斋头《全唐文》残本中《韩文》一种,尔曾与慕徐说及否?《明史》亦未带来。其时尔疾未痊,鸿儿看信或不细心。尔腊月来营,可将此二书带来。《明史》即将陈刻本带来亦可,王氏《广雅疏证》可附带也。

尔岳霞仙先生因杨厚庵①代陕绅奏留,仍抚秦中。金陵已见邸钞否?余不及。

涤生手示

(同治四年十一月初六日)

┃ 今译 ┃

《聪训斋语》等我找到之后再寄给你。我在前一封信中说想要慕徐(郭阶)书房里的《全唐文》残本之中《韩愈文集》一种,你曾与慕徐说到过吗?《明史》也还未带来。那个时候你的疾病还未痊愈,估计鸿儿看信或许不够细心(所以没有注意落实这两件事情)。你腊月里来军营,可以将这两本书带来。《明史》就将陈刻本带来也就可以了,王氏(王念孙)的《广雅疏证》可以顺便带来。

你岳父霞仙先生(刘蓉)因为杨厚庵(杨岳斌)代陕西的缙绅奏请留用,仍然做陕西的巡抚。你在金陵已经看到此事的邸钞了吗?其余不再说了。

┃ 简注 ┃

①杨厚庵:即杨岳斌,时任陕甘总督,故奏请留用将被革职的陕西巡抚刘蓉。该年十月起复,同治五年,刘蓉为西捻军张宗禹部所败,革职回家。

┃ 实践要点 ┃

曾国藩又详细告知要其子带到军营的《全唐文》残本中韩愈的文集、《明史》以及王念孙《广雅疏证》的具体版本,爱书之人对家藏之书总是了如指掌。曾国藩一生酷爱读书,这种精神也值得后人学习。

谕纪泽纪鸿(全眷三月回湘,核改《水师章程》)

字谕纪泽、纪鸿儿:

十一日接泽儿初六日排单一函,十七日午刻接专兵杨锦荣送到尔二人信函。泽儿信面注十一日,则杨弁七日即到,已照格赏钱千八百文矣。《广雅》、邵铭收到。郭家《韩文》既缺四卷,即不必带来。

┃ 今译 ┃

十一日接到泽儿初六日通过排单寄来的一封信,十七日午刻接到专门送信的士兵杨锦荣送到你们二人的信。泽儿的信封面上注明十一日,那么说明杨弁只用七日就到了,已经按照定格赏钱一千八百文了。王念孙《广雅疏证》、邵懿辰墓志铭拓片等也收到了。郭家的那部《韩愈文集》既然缺了四卷,就不必带来了。

┃ 实践要点 ┃

此处详细交代收到的信件、书籍等,也是极有条理。曾国藩不只是要求其子在家书中详细交代各项事务,他自己也是如此做的。现在做父母的,往往要求孩子如何如何,然而自己却没有以身作则,教育难以奏效也就不奇怪了。

尔母之信,欲令泽儿夫妇先归,而自带鸿儿留金陵,以便去余稍近,声息易通。余明年正月即移驻周家口,该处距汉口八百四十里,距长沙一千六百余里,距金陵亦一千三百余里。两边皆系陆路,通信于金陵,与通信于长沙,其难一也。泽儿来此省觐,送余移营起程后,即回金陵。全眷仍以三月回湘为妥。吴育泉正月上学,教满两月,如果师弟相得,①或请之赴湖南,或令纪鸿、陈婿随吴师来余营读书,亦无不可。家中人少,不宜分作两处住也。

┃ 今译 ┃

你母亲的信,说是想让泽儿夫妇先回湖南,而后自己带着鸿儿留在金陵,以便离我稍微近些,消息容易互通。我明年正月就会移营驻到周家口,此处距离汉口八百四十里,距离长沙一千六百余里,距离金陵也有一千三百余里。两边都是陆路,通信于金陵,与通信于长沙,其中的难度是一样的。泽儿来这边省亲,送我移营起程之后,就回到金陵。全部家眷仍旧以三月就回湖南去更为妥当。吴育泉先生正月里会来教学,教满两个月后,如果老师、弟子能够相处愉快,或者可以请他赶赴湖南,或者让纪鸿、陈家女婿跟随吴先生前来我的营中读书,也没有什么不可。家中人少,不适宜分作两处来住。

┃ 简注 ┃

①吴育泉:即吴汝纶之父吴元甲,曾国藩曾请其任曾纪鸿等的老师,后因故而未成。事见《谕纪泽纪鸿》(同治四年十月二十四日)。师弟:老师与弟子的简称。相得:相处融洽。

┃ 实践要点 ┃

此处交代家眷返回湖南的日程,以及纪鸿、陈婿跟随塾师读书等相关安排。说到一家人不适合分作两处居住,这一点对现在的家庭关系问题当有所启示。

余日来核改《水师章程》,将次完竣①。惟提、镇以下至千、把②,每年各领养廉③若干,此间无书可查,泽儿可翻《会典》,查出寄来(难抄许多,将书数本折角寄)。凡经制④之现行者查典,凡因革⑤之有由者查事例。武职养廉,记始于乾隆四十七年补足名粮⑥案内。文职养廉,记始于雍正五年耗羡⑦归公案内。尔细查武养廉数目,即日先寄。又,提督之官,见《明史·职官志》“都察院”条内,本与总督、巡抚等官皆系文职而带兵者,不知何时改为武职。尔试翻寻《会典》,或询之凌晓岚、张啸山等⑧,速行禀复。

向伯常十一日得病,十八日午时去世。笃行好学,极可悯也。余不悉。

涤生手示

(同治四年十一月十八日)

┃ 今译 ┃

我这几日以来都在核改《水师章程》,即将完工。唯独提督、总兵以下至千总、把总,每年各自应领的养廉银是多少,这边没有书可以查,泽儿可以翻一下《会典》,查出后寄来(那么多内容很难都抄下来,将用得着的那几本书折角寄来)。凡是国家正规制度当中还在实行的查原典,凡是因袭与沿革的变化有其依据的查事例。武职人员的养廉银,记得是始于乾隆四十七年补足名粮一案之内。文职的养廉银,记得是始于雍正五年耗羡归公一案之内。你细细查看武养廉的数目,尽快先寄来。另外,提督这一官职,见于《明史·职官志》“都察院”条制内,本来与总督、巡抚等官一样都是文职而带兵的,不知道在何时改为武职了。你试着翻寻一下《会典》,或者询问凌晓岚(凌焕)、张啸山(张文虎)等人,速速回复。

向伯常在十一日得病,十八日午时去世了。他笃行而好学,非常值得怜悯!其余不再多说了。

┃ 简注 ┃

①将次完竣:即将完工。

②提、镇:一省最高军事长官为提督,各军事重镇的最高长官为总兵。千、把:即千总、把总(又称百总),为低级武官。

③养廉:清代官员在正常俸禄之外,按照官级另得的补贴。其本意为高薪养廉,故得名。其来源则为地方火耗或税赋。

④经制:国家的正规制度。

⑤因革:因袭与沿革,变化着的制度。

⑥名粮:亦称亲丁名粮,清代前期的绿营官员在本职常俸外,各按官职大小给予一定名额的空缺亲丁粮饷,为养赡家口仆从之需,称“随粮”。乾隆四十六年废弃名粮,增补了绿营兵额,武职官员也增给养廉银。

⑦耗羡:火耗又称耗羡、羡余,正税之外无定例可循的附加税。雍正二年实行耗羡归公,同时各省文职官员于俸银之外增给养廉银。

⑧凌晓岚:凌焕,李鸿章的幕僚。张啸山:张文虎,字啸山,江苏南汇(今属上海浦东)人,曾入曾国藩幕府,时任江宁编书局。

┃ 实践要点 ┃

曾国藩连日以来,都在核改《水师章程》,在即将完工之际,为了核查提督、总兵与千总、把总的养廉银的数额等,嘱咐纪泽翻查《大清会典》,可见其办事态度之谨严。再者,特别注明因书“难抄许多”,要其在书中折角寄来,则又可见其爱子之心。此类教育与爱护孩子的细节,实在难得,值得细细去体会。

谕纪泽(办事不必定讲考据,徐州严寒应备棉衣)

字谕纪泽儿:

二十日成巡捕来,接尔十月二十□日禀及尔母一函。二十四日接尔二十日禀,系善后局排单递来。二十八日接尔二十二日信,系蒋大春赍①到,并《会典》五册、《明史》一册。

国初提督尚文武兼用,厥②后专用武职,不知始于何时?前明有挂印总兵,以总兵而挂平西将军、征南将军等印。国朝总兵亦间存挂印之名,而实无真印,不知何年并挂印之名而去之?尔试问刘伯山③能记之否。《水师章程》定于十二月出奏。如其查不出亦不要紧,凡办事不必定讲考据也。

┃ 今译 ┃

二十日成巡捕来,接到你十月二十□日的信以及你母亲的一封信。二十四日接到你二十日的信,是善后局的排单递送来的。二十八日接到你二十二日的信,是蒋大春带来的,还有《会典》五册、《明史》一册。

本朝初年的提督还是文武兼用的,其后就专用武职,不知道开始于何时?前明有挂印的总兵,以总兵而挂平西将军、征南将军等印的。本朝的总兵间或也有挂印之名,而实际则并没有真正挂印,不知道是哪一年就连挂印之名也去掉了?你可以试着问一下刘伯山(刘毓崧)能否记得。《水师章程》定在十二月出奏朝廷。如果这几个问题查不出来也不要紧,凡是办事不是必定要讲究考据的。

┃ 简注 ┃

①赍(jī):带着,带来。

②厥:其。

③刘伯山:刘毓崧,字伯山,江苏仪征人,曾在安庆编书局任校勘。

┃ 实践要点 ┃

曾国藩收到了纪泽寄来的《大清会典》《明史》等书,嘱咐查、问提督文武兼用以及总兵挂印的发展史,还说“凡办事不必定讲考据”,然还当力求言之有据。这种做事的态度,也值得效法,也即在事先一般总需要去考察历来的做法,但也不必太过于拘束,并不是说没有考据出个所以然,做事就要犹豫不决。

薛世香①业由徐州经过回豫。其祭幛等,尔不必带来徐州,可交李宫保,托其寄长洲县蒯令转寄薛处。沈师②放学时,可送八金以为节敬③。渠明年既未定馆,尔可商之李宫保,求派入忠义局④。容闳所送等件如在二十金以内,即可收留,多则璧还为是。

┃ 今译 ┃

薛世香(薛书常)现在从徐州经过要回到河南。他的祭幛等,你就不必带来徐州了,可以交给李宫保(李鸿章),托他寄给长洲县蒯令,再转寄到薛的那边。沈戟门先生(不再担任纪鸿等人的塾师)放学回乡的时候,可以送八两银子作为节敬。他明年既然未确定何处坐馆,你可以与李宫保(李鸿章)商量,求他派入忠义局任职。容闳所送的物件如果价值在二十金以内,就可以收留,价值过高则还是完璧归还为好。

┃ 简注 ┃

①薛世香:薛书常,原名书堂,字世香,别字少柳,河南灵宝人。曾入李鸿章幕府,后官至苏州知府、摄江安徽宁池太卢风淮扬十府粮储道、花翎布政使衔。

②沈师:即此前家书提及的沈戟门先生。

③节敬:旧时称节日向所聘请者赠送的钱物。

④忠义局:全名忠义采访局,也称忠义采访科,采访阵亡殉难之官绅,汇总事迹,奏请建立专祠、专坊。

┃ 实践要点 ┃

此处交代了几件琐事,值得注意的是,纪鸿的塾师沈戟门先生,因决定下一年不再聘其为纪鸿的塾师,故此信也对其下一年的生计做了安排。再看容闳送礼一事,超过一定价值的,就要完璧归还。曾国藩交代事务如此细致,待人又极为厚道,做儿子的自然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了。

尔来徐州,初十后即可起程。余于十二三派员至清江接护。北徐严寒甚于金陵,尔最畏寒,宜有以筹备之。或谓洋绒作棉袄棉裤之里最暖,但棉不宜厚。尔至扬州买三四丈带来。余不悉。

涤生手示

(同治四年十一月二十九日)

┃ 今译 ┃

你如来徐州,初十日之后就可以起程。我在十二三日派人到清江浦去接应、照护。徐州在北方,其严寒更甚于金陵,你最怕寒冷,应当有所筹备。有人说,用洋绒作棉袄、棉裤的里子最温暖,但是棉不宜过厚。你可以到扬州去买三四丈带来。其余不再细说了。

┃ 实践要点 ┃

曾纪泽要到徐州省亲,此处再次交代派人接护,并嘱咐提前准备保暖的衣裤。曾国藩的严谨与周到,以及拳拳慈父之心,都可以看作“怎样做父亲”的一种指南。

上一章 > 目录 < 下一章
版权所有©趣古籍   网站地图 滇ICP备2023006468号-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