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华夏古籍 传承国粹精华
  • 《梵天火罗九曜》

    梵名Brahma -horanavagraha 。全一卷。唐代僧一行(683~727)撰。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一册,图像部分收于第九十二册。本经为密教有关星宿仪轨之经典。内容解说拜祭九曜星宿之诸种作法,如祭祀之方位、供物、所持之真言等,并举出相应于各种年岁之星宿与吉凶之关系等。附有九曜星图形。...

  • 《梵天择地法》

    全一卷。作者不详。又作梵天择地经。收于大正藏第十八册。本书系依据大梵天王内秘密经之内容略述而成者,该经记述如来于过去世五百万生中曾为持咒仙人,常游历诸山,隐居净室,于游历时见到有利于法成就之四十二种地相。本书即略述此四十二种地相之择地法。又本书所据以成书之大梵天王内秘密经,迄今并无汉译本。...

  • 《佛顶大白伞盖陀罗尼经》

    全一卷。元代沙啰巴译。乃属密教白伞盖佛顶法之经典。又称白伞盖陀罗尼经、白伞盖经。收于大正藏第十九册。本经叙说白伞盖佛顶之陀罗尼及其功德。又本经之类本有真智等译之佛说大白伞盖总持陀罗尼经。...

  • 《佛顶放无垢光明入普门观察一切如来心陀罗尼经》

    凡二卷。宋代施护译。略称为佛顶放光陀罗尼经。收于大正藏第十九册。属于密教杂密经轨之成就法。本经之缘起,系佛于睹史多天宫时,为救济忉利天摩尼藏无垢天子之苦恼,乃为诸天子宣说二则陀罗尼及其成就法。...

  • 《佛顶最胜陀罗尼经》

    一卷,唐地婆诃罗译。尊胜陀罗尼经之第二译也。...

  • 《佛顶尊胜陀罗尼经》

    有五译,一唐杜行顗译,佛顶尊胜陀罗尼经,一卷。二唐地婆诃罗译,佛顶最胜陀罗尼经,一卷。三唐佛陀波利译,佛顶尊胜陀罗尼经,一卷,。四地婆诃罗重译,最胜佛顶陀罗尼净除业障经,一卷。五唐义净译,佛顶尊胜陀罗尼经,一卷。六宋施护译,尊胜大明王经,一卷。此六译中,不空三藏之弟子法崇,就第三译之佛陀波利本作疏二卷,流行于世。全一卷。全名佛顶尊胜...

  • 《佛顶尊胜陀罗尼念诵仪轨法》

    唐北天竺沙门大广智不空译,明结坛等法,及四成就法。...

  • 《佛顶尊胜陀罗尼真言》

    全一卷。唐代龟兹国僧若那译。收于大正藏第十九册。属密教尊胜陀罗尼法之经轨。其内容,初述陀罗尼和真言,次则宣说学念梵音法、画像法、念诵法、印法等。此外,与本经同类之仪轨尚有佛顶尊胜陀罗尼注义及佛顶尊胜陀罗尼念诵仪轨,均为唐代不空所译,亦各为一卷。佛顶尊胜陀罗尼念诵仪轨,略称尊胜陀罗尼仪轨,内容详载涂坛法、胎之护身法...

  • 《佛顶尊胜陀罗尼注义》

    密教著述。唐不空撰。一卷。专以注释佛顶尊胜陀罗尼。全书梵汉对照并予简释。法崇《佛顶尊胜陀罗尼经疏》下卷曾引用。见载于日本《大正藏》。...

  • 《佛母大孔雀明王经》

    三卷,唐不空译。佛在祇园,莎底苾刍为众破薪,被黑蛇螫,苦痛之极,阿难白佛求救。佛为说大孔雀咒,并诸神诸天诸佛菩萨名,及神咒,救之。与今流通本同。...

  • 《观无量寿佛经疏》

    全一卷。隋代天台智顗述。又称观经疏、观无量寿经疏、观经天台疏、天台观经疏。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七册。为观无量寿佛经之注释书。内容初立五重玄义,以阐释经名。次判观无量寿佛经系以心观为宗旨,以实相为体,以生善灭恶为用,为菩萨藏之顿教所摄。复次随文作释,且以十六观悉为定善。自宋代四明知礼就本书而着观无量寿佛经疏妙宗钞以...

  • 《仁王护国般若经疏神宝记》

    佛典注疏。南宋理宗绍定三年(1230)善月撰。四卷。是隋智顗撰《仁王护国般若经疏》的注释书。内容分总说和释经两部分。总说又分为二:(1)“悬谈大义”,即申之以“五重玄义”;(2)“依文申释”,即析经文为序、正宗、流通三分,并依次疏释。见载于明《永乐南藏》、《永乐北藏》及《嘉兴藏》等。...

  • 《盂兰盆经疏》

    佛典注疏。唐宗密撰。二卷。是西晋竺法护译《佛说盂兰盆经》的注释书。宗密自序云:“早年丧亲,依此经追荐亡灵。后还乡里,应乡亲之请,制此新疏。”书中判此经属律藏,为人天藏所摄,以拔苦报恩为宗。疏分四段:一教起所因、二藏乘所摄、三辨定宗旨、四正解经文。在正解经文中,先释经题,次则逐段疏解经文,甚为详备。见载于明、清...

  • 《观弥勒上生兜率天经赞》

    亦称《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疏》、《弥勒上生经瑞应疏》,简称《观弥勒上生经疏》。佛典注疏。唐窥基撰。二卷。是对《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的注疏。先以“佛成权实”、“慈氏所因”、“时分有殊”、“往生难易”、“问答科简”五门对该经作总体分析,然后逐句疏赞。赞文中贯串着法相宗的立场。本疏中国历代大藏经均未收...

  • 《观无量寿佛经疏妙宗钞》

    凡六卷。宋代四明知礼述。又称观无量寿经疏妙宗钞、观经疏妙宗钞、观经妙宗钞、妙宗钞。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七册。知礼的时代,受唐末五代战祸之影响,佛教教学萎顿不振,天台宗分裂为山家、山外二派。属于山家派之知礼于本书随文解释天台智顗之观经疏,针对山外派之异议,倡导即心念佛之义,并倡色、心双具之说。本书刊行后,引起山家、山外...

  • 《观无量寿佛经义疏》

    凡三卷。宋代灵芝元照撰。又称观无量寿经义疏。略称新疏。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七册。本书为观无量寿佛经之注释书。上卷阐述玄义,内分教兴来致、摄教分齐、辨定宗旨、料简异同等四门,中卷、下卷则依文解释。此书广究诸家之要义,其解说采取天台智顗及善导之释义,如十六观之解释取智顗之说,九品之解释则采善导之论,然其于十六观之看法不...

  • 《观无量寿经义疏》

    全一卷。隋代吉藏撰。又称嘉祥观经疏。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七册。系由三论宗之立场解释观无量寿经。其说与慧远所撰之观无量寿经义疏同,亦以圣道门自力修行之意判定往生弥陀净土之因果,故道绰斥为谬解,善导于观经四帖疏中亦加以驳斥。...

  • 《观无量寿经义疏》

    凡二卷。隋代慧远撰。又称观无量寿经义记,或称净影观经疏。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七册。系由地论宗之立场解释观无量寿经,为现存最早之观经注疏。本疏判定阿弥陀佛之身土为应身应土,往生其净土之九品人,乃大、小之圣人,以其修证与自力修行之通规无别,而不论弥陀本愿之胜力,所说大违净土教之义趣,故善导作观无量寿经疏破斥之。于隋唐之际,净...

  • 《观音玄义》

    凡二卷。隋代天台智顗述,门人灌顶记。又称别行玄义、别行玄、观音玄、观音经玄义。收于大正藏第三十四册。为天台五小部之一。本书内容阐释法华经卷七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之玄义,依准智顗于法华经玄义所立释名、出体、明宗、辨用、教相等五重玄义之分科,设通、别二释,就普门品之大纲及‘观世音普门’五字作精细之解释。为现存普门品...

  • 《观音玄义记》

    凡四卷。宋代四明知礼述。又称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玄义记、观音经玄义记、观音别行玄记、别行玄义记、别行玄记。收于大正藏第三十四册。乃观音玄义之注释书。依自序所载,系知礼六十二岁时所撰。知礼初投宝云义通,适逢义通讲观音普门品,经数番咨疑,遂得奥义,于宋天禧五年(1021)抄录之。以唐宋训诂主义之学风解释玄义之文句,强调性恶法门...

  • 《观音义疏》

    凡二卷。隋代天台智顗述,门人灌顶记。又称普门品疏、别行义疏、观音经疏。收于大正藏第三十四册。为天台五小部之一。内容解释法华经卷七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之文句。初设时节、标人、敬仪、正问等四问,而答以口机感应、意机感应、身机感应等,明示观音树王之冥益;次就身、口、意等三业设问,而以别答、总答、劝供养等作答,明示普门珠王...

  • 《观音义疏记》

    凡四卷。宋代知礼撰。又称观音经义疏记、观音别行疏记、别行义疏记、别行疏记。收于大正藏第三十四册。内容注解智顗之观音义疏。与‘观音玄义记’同为阐扬天台性恶法门之要书。其注释书有观音经义疏记科一卷等。...

  • 《华严经探玄记》

    凡二十卷。唐代法藏着。又称华严探玄记、华严经疏、探玄、探玄记。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五册。本书乃法藏模仿其师智俨之华严经搜玄记所作。叙述旧译六十华严经之大要,并解释经文之义,旨在阐述华严宗之中心教义。本书分立十门:(一)教起所由,(二)藏部所摄,(三)立教差别,(四)教所被机,(五)能诠教体,(六)所诠宗趣,(七)释经题目,(八)部类传译,(...

  • 《华严经文义纲目》

    全一卷。唐代贤首大师法藏撰。又称华严八会纲目章、大方广佛华严八会纲目章、华严经纲目、华严纲目。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五册。内容系开立十门以述说华严经之大要,即:(一)辨教起所因,(二)释经题目,(三)明经宗趣,(四)说经时处,(五)辨定教主,(六)明众数差别,(七)请说分齐,(八)所入三昧,(九)佛光加持,(十)正说品会。本书之撰述年代,依本书十门...

  • 《华严游意》

    全一卷。隋代吉藏述于扬州慧日道场。又称华严经游意。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五册。本书乃立于三论宗之立场,由化主、化处、教门、徒众四方面,论华严教学之佛身、佛土、因果等问题。并就舍那佛与释迦牟尼佛之关系,评论南方论师之二佛一致说及北方论师之二佛相异说。本书约成于开皇十七年至十九年(597~599)。其叙述之形式虽复杂难解,然于诸...

版权所有©趣古籍   网站地图 滇ICP备2023006468号-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