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华夏古籍 传承国粹精华
  • 《涅槃玄义发源机要》

    佛典注疏。宋大中祥符七年(1014)智圆撰。四卷。是灌顶撰《大般涅槃经玄义》的注释书。依《玄义》次序,逐段疏解。先释作者,次释书名,再依次疏解正文内容。所引资料涉及内外诸典。见载于明、清诸版大藏经。...

  • 《涅槃宗要》

    佛教著述。唐高丽僧元晓撰。一卷。是《大般涅槃经》的论释书。内容分两部分。第一部分略述经文大意,即序品部分。第二部分广开分别,有四门:初说因缘、次明教宗、三出教体、四辨教迹。“说因缘”中,认为本经所说为诸佛甚深密藏如来之性。“明教宗”中略举不同之说。此书举二门以示其教宗,即涅槃门、佛性门。“出教体”中先述...

  • 《请观音经疏》

    佛典注疏。隋智顗述,灌顶记。一卷。是东晋难提译《请观世音菩萨消伏毒害陀罗尼咒经》(简称《请观音经》)的注释书。不分章次,不列标题。释文先释经名,再论五重玄义,后依经文顺序对全经进行疏解。见载于明、清诸版大藏经。从人法以为名,灵知寂照法身为体,感应为宗,救危拔苦为用,大乘为教相。从如是,至令得无患,是序分。从尔时佛告,至...

  • 《请观音经疏阐义钞》

    佛典注疏。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智圆述。四卷。是隋智撰《请观音经疏》的注释书。先释作者,再释疏名。后以“五重玄义”法逐次解说经文。见载于明版诸藏和日本的《卐字续藏》、《大正藏》。...

  • 《人本欲生经注》

    一卷。晋代释道安撰。道安,俗姓卫,常山扶柳(今河北省冀县)人。为天竺高僧佛图澄弟子。从小父母早亡,由外兄孔氏抚养。七岁启蒙,十五岁对五经文已相当通达,转学佛法。十八岁出家为僧,二十四岁左右受业佛图澄。因他记忆力惊人,虽相貌丑陋,但学识渊博。在邺都十三、四年间,经常代替佛图澄讲说,并解答许多理论问题,虽有“漆道人,惊四邻”之称...

  •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疏》

    凡三卷,或七卷。唐代良贲撰。又作新译仁王般若经疏、新翻仁王经疏。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三册。为唐代不空所译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二卷之注释书。卷上一之冒头略解经题,次立叙经起意、明经宗体、所摄所被、正解本文等四门,并解说经之大意及经文。...

  • 《仁王护国般若经疏》

    凡五卷。隋代智顗说,灌顶记。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三册。系后秦鸠摩罗什所译仁王般若波罗蜜经二卷之注释书。初以五重玄义叙述经之大意,次为入文解释。据隋天台智者大师别传载,智顗在陈末时宣讲仁王般若经二次。本书之注释方式与天台三大部等大致相同,以五重玄义、四释等解释经,唯释义缺乏生动,或为后人假托之释。...

  • 《入楞伽心玄义》

    全一卷。又作入楞伽经心玄义。唐代僧法藏(643~712)撰。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九册。本书乃注解入楞伽经之著作。分为十门,即:教起所因、藏部所摄、显教差别、教所被机、能诠教体、所诠宗趣、释经题目、部类传译、义理分齐、随文解释等,并立有相宗、无相宗、法相宗、实相宗等四宗之教判,旨在揭示法相、实相之区别。...

  • 《三弥勒经疏》

    亦称《弥勒经料简记》。佛典注疏。唐新罗僧憬兴撰。一卷。是沮渠京声译《弥勒上生经》、鸠摩罗什译《弥勒下生经》及竺法护译《弥勒成佛经》的注释书。释《弥勒上生经》部分分为五个方面:(1)述教兴缘起;(2)广辨教宗体;(3)经本单重;(4)释题目;(5)随文解释。其中“广辨教宗体”又设“教义别性”(即宗体不同)和“文义同用”(即...

  • 《胜鬘宝窟》

    凡六卷。又作胜鬘经宝窟。隋代吉藏(549~623)撰,约成书于开皇十八年(598)前后。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七册。系胜鬘经注疏中最详尽之作。首先明示五玄义,即解释经题、叙述缘起、辨别宗旨、阐明教之不同、论释经之分齐等。其次以叹如来真实义功德、受十大受、无边圣谛、自性清净、胜鬘师子吼等十五章,阐论胜鬘经之要旨。文中引载法华经、维...

  • 《十一面神咒心经义疏》

    佛典注疏。唐慧沼撰。一卷。是唐玄奘译《十一面神咒心经》(即《十一面观世音神咒经》)的注释书。疏文先释经题,次以六门释解经文,即:一明大义、二明经宗、三明功能、四明阶位、五明感应、六明释文义。此书不载于中国历代大藏经。今见载于日本《卐字续藏》及《大正藏》。...

  • 《首楞严义疏注经》

    凡二十卷。北宋子璇集。又作首楞严经疏。系大佛顶首楞严经之注疏。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九册。本书总分十门,一教起因缘,二藏乘分摄,三教义分齐,四所被机宜,五能诠体性,六所诠宗趣,七教迹前后,八传译时年,九通释名题,十别解文义。...

  • 《说无垢称经疏》

    凡六卷或十二卷。唐代窥基(632~682)撰于咸亨三年至五年( 672~674)。又称说无垢称经赞、说无垢称经赞疏。收于大正藏第三十八册。本书系玄奘所译说无垢称经(与鸠摩罗什所译之维摩诘所说经为同本异译)之注释书。书中基于法相宗之教判(三时教、八宗),而将说无垢称经与三时教中之第二时(空)、第三时(中)及八宗中之第七(胜义皆空宗)、第八(应理圆实...

  • 《四十二章经疏》

    佛典注疏。宋真宗撰。一卷。是《四十二章经》的注释书。书前有宋程辉撰《佛教西来玄化应运略录》、元溥光撰《四十二章经序》及宋真宗撰《注四十二章经序》。书后附唐宗密撰《题焚经台诗》。疏文先举经文,后逐段予以注释。此书见载于明《嘉兴藏》及《频伽藏》,日本《卐字续藏》及《大正藏》亦载。...

  • 《注维摩诘经》

    凡十卷。后秦僧肇撰。全称维摩诘所说经注。又作注维摩、注维摩、注维摩经、净名集解。收于大正藏第三十八册。鸠摩罗什译出维摩经之后,僧肇遂根据其师之说与道生、道融之说而发抒己见,阐释维摩经之旨意,完成此书,成为 我国佛教思想界极具影响力之书。本书卷首所附僧肇之序文叙述‘本’、‘迹’之观点,以洞察维摩经之本义,并将法华...

  • 《维摩经略疏》

    凡十卷。隋代天台大师智顗(538~597)说,唐代湛然(711~782)整理。又称维摩略疏。收于大正藏第三十八册。本书将智顗之维摩经文疏二十八卷删略成十卷,而二书并行于唐末五代。...

  • 《维摩经略疏垂裕记》

    佛典注疏。宋大中祥符八年(1015)智圆撰。十卷。是唐湛然撰《维摩经略疏》的疏释之作。据作者自序称,有感于唐湛然撰《广疏记》与其所删削的《略疏》“文义回互”且多“谬说”,故“别为解释”。全书分释序和疏文两部分。释序包括“释题”、“释纲宗”、“明智者传业”等内容。疏文部分先标题目,次疏本文,亦分序、正说、流通三...

  • 《维摩经玄疏》

    凡六卷。隋代智顗撰。收于大正藏第三十八册。又称维摩经略玄、维摩经玄义、净名玄义、净名玄疏、净名玄。本疏系以天台宗释经之定规‘五重玄义’来注释鸠摩罗什所译维摩经之玄旨,可视为维摩经概论之作。全书援引经论颇多,有华严、法华、涅槃、摩诃般若、地持、清净法行等经,及大智度论、十地经论、摄大乘论等。系智顗大师于隋开...

  • 《维摩经义疏》

    凡六卷。隋代吉藏(549~623)撰。又称维摩经疏、维摩经广疏、净名经广疏、维摩广疏。收于大正藏第三十八册。本书系立于三论宗之立场以注释维摩经。初论‘玄义’,其次逐一注释维摩经十四品之文句。该‘玄义’部分可视为维摩经概论,亦可视为本书之序论,后已别出一书成为‘维摩经游意’一卷。除‘玄义’之外,本书注释各品,首皆解释品名,次...

  • 《维摩义记》

    凡四卷或八卷。隋代慧远(523~592)撰。又称维摩义记、维摩诘所说经注、维摩义疏。收于大正藏第三十八册。本书系对于维摩经之文义作解释。初阐明声闻、菩萨二藏,并举出渐、顿二教之别,而判维摩经为菩萨藏顿教之法轮;次释维摩经之经题,以下次第阐释文义。本书字句精练,而释义高妙,颇能发挥维摩经之奥旨。因著者属地论宗,故书中处处显现该...

  • 《温室经义记》

    佛典注疏。隋慧远撰。一卷。是东汉安世高译(经录一般称西晋竺法护译)《佛说温室洗浴众僧经》(简称《温室经》)的注释书。本经所说澡浴之法,即用七物,除七病,得七福。六朝至唐代信奉者多依而行,影响较大。此书判本经为“大乘菩萨藏收”,是渐教,以“福德檀行为宗”。疏解经文分序、正说、流通三分。此书不载于中国历代大藏经。...

  • 《无量寿经连义述文赞》

    凡三卷。新罗僧璟兴撰。又称无量寿经述赞。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七册。为西晋竺法护译(今已不存)无量寿经二卷之注释书。全篇内容分为来意、释名、解本文等三门。解说简明,然现存本约有八处脱文。...

  • 《无量寿经义疏》

    全一卷。隋代吉藏撰。又称大经义、大经义疏、无量寿义疏。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七册。本书依据三论宗来解释无量寿经。初为序文赞叹西方净土,次说无量寿经之宗致,复论述如来之说法,最后分科节以释正文。谓经之说相,先示妙果,后劝往生,系为使五浊之众生舍离秽土而取净土。...

  • 《无量寿经义疏》

    凡二卷,或一卷。隋代慧远撰。又称无量寿经疏、大无量寿经疏、大经义疏、净影大经疏。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七册。系康僧铠所译无量寿经之注释书。于文前举出二藏二教之教判,以无量寿经为菩萨藏顿教所摄;次释经名,分科经文,一一解释文义。本书为无量寿经现存最古之注疏,其分科及三愿分类等方法,为古来之净土诸家所引用。...

  • 《新华严经论》

    凡四十卷。唐代李通玄撰。收于大正藏第三十六册。本书系就实叉难陀所译之新华严经明其玄旨,并随释经文而成。初于文前立依教分宗、依宗教别、教义差别、成佛同别、见佛差别、说教时分、净土权实、摄化境界、因果延促、会教始终等十门。次释经文,先总叙经意,二明经宗趣,三明其教体,四总陈会数,后释其文义。本论与法藏等论相比,颇多特...

版权所有©趣古籍   网站地图 滇ICP备2023006468号-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