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华夏古籍 传承国粹精华
  • 《《国语集解》订补(《鲁语》部分)》

    《国语》成书以来,东汉郑众、贾逵,魏晋王肃、唐固、虞翻、韦昭、孔晁等为之作注。唐宋以来,各家之注多亡佚,惟韦昭《国语解》存于世。北宋时,宋庠(字公序)曾整理《国语》及韦解,并作《国语补音》三卷,成为主要传世之本(公序本);又...

  • 《三余读书杂记二则》

    Ⅰ、引言战国荀子以十驾劝学,三国董生以三余读书,余少慕之,因仿钱大昕十驾斋,号书室为三余斋,名所作古籍读书笔记为三余录。既积岁月,笔记亦多。五年前,开始着手整理旧日笔记,越一载,仿徐仁甫《广释词》,以补订释词诸书者着成《...

  • 《论“爱敬”是“仁”的核心》

    儒家说我们做人要做志士仁人,治理国家要实行仁政,待人接物要仁慈温厚。这些主张很令人向往,也许有人要问,仁到底是什么?或说二人为仁,或说忠恕距仁不远,而我根据自己所接触的资料及自己的一些认识,深感爱敬是仁的核心。一、对...

  • 《石钟山散考》

    苏轼的《石钟山记》语言优美形象,叙事简洁条贯,议论要而不烦,是传诵不衰的文学名篇。从思想价值来看,作者不信成说而坚持实际勘察,这种求实求真的独立思考精神也为后辈学人树立了榜样。但如就石钟山的得名之因这个具体的考...

  • 《《史记正义》引《括地志》札记》

    唐张守节撰《史记正义》三十卷,解释古地名时,基本依据《括地志》一书。此书五百五十卷,是唐太宗时魏王李泰命萧德言、顾胤、蒋亚卿、谢偃、苏勖等共撰,以贞观十三年(639)大簿为依据,对全国地理山川作的详尽记录,是一部重要的...

  • 《《浮生六记》中陈芸的道家文化形象》

    一、陈芸道家文化形象的内涵1、姑射山仙子般神韵气质道家的审美重自然天成,反对后天的修饰。陈芸的出场,很好体现了道家尚真朴的审美倾向:时但见满室鲜衣,芸独通体素淡。这是沈复十三岁那年跟母亲回娘家,见到了从小青梅竹...

  • 《周公作诗传说的文化分析》

    两周秦汉文化史上,周公绝对称得上是一位箭垛式的人物,摄政、东征的辉煌政治业绩之外,系于其名下的文化成果颇多。马融、陆绩等以为《周易》之爻辞乃周公所作。《史记鲁周公世家》云:周公佐武王,作《牧誓》。继又谓其作《大...

  • 《经注与诸子》

    研究专书学史,相关专著自当论列,较难处理的是散见于其他著作中的材料涉及面到底控制到多大。为把握不同著作间的内容相关度,笔者尝试利用中国传统目录学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功能提出经注关系与诸子关系的理论模型。尽管是...

  • 《曹寅编刻《全唐诗》时期交游考略》

    一、前言明清之际的扬州饱受战祸,百业凋敝,清政权稳定之后,便开始复兴扬州的商业与文化。然而,此时扬州的士人并没有因为城池得以重建而淡忘传统思想中根深蒂固的「夷夏之防」,相反在这种观念的刺激下,他们与苏州、江宁等地...

  • 《康熙《古文评论》的文章学思想及其意义》

    康熙作为清代有雄才大略的一代帝王,除了在政治上有杰出作为之外,他本人亦学识渊博,对传统文章学有着相当的造诣。康熙二十四年,他御选古文总集《古文渊鉴》,并率领徐乾学等臣僚对所选文章逐篇置评。其后大学士张玉书编辑康...

  • 《三种《礼记正义》整理本平议》

    清人阮元说:窃谓士人读书,当从经学始,经学当从注疏始。空疏之士,高明之徒,读注疏不终卷而思卧者,是不能潜心研索,终身不知有圣贤诸儒经传之学矣。至于注疏诸义,亦有是非。我朝经学最盛,诸儒论之甚详,是又在好学深思、实事求是之...

  • 《先秦两汉哲学世界观与认识论、方法论的表现》

    《周易》是殷周春秋时代的哲学经典,它的世界观是奴隶制巫术礼教以德配天的天命观,它的认识论与方法论是阴阳八卦图式。六十四卦即是究天人之际的六十四类天人之道变化的一般规律,借所反映的事物本质与现象,以作为探究天人...

  • 《《离骚》中女媭既往释义考辩》

    文学的奇特处,《离骚》禀赋有二:一是作为一部地方文志,其情思也妖冶恣肆、其文辞也华丽奇幻、其物典也生疏冷异;二是《离骚》带有鲜明的个人纪传色彩,成古今中外第一部自传与心灵自陈书。这样一部奇文字以帝高阳之苗裔兮,朕...

  • 《论“清华简”求证于《孔传》尔后立、依附儒经正其名》

    一、绪言暨及清华简之整理与评判宜分家清华简整理释读,泽被学众,功莫大焉。但整理与论判则事分两端,前者捐公有于学林,后者则私家之言,非可一概此学。余也寡闻,但就目前所晓而言,二事已然被捆绑,遂生挟古简以令舆论之嫌,后果堪...

  • 《《广弘明集》在中国佛教史上的价值、地位及其现代意义》

    《广弘明集》是唐释道宣编撰的一部佛教思想史料集。全书选收魏晋至唐初有关佛学的各类文章二百八十多篇,作者一百三十余人。《广弘明集》的版本,据唐宋以来的各种官私书目著录,主要有两种:一是三十卷本,一为四十卷本。宋、...

  • 《论域外所存的宋代文学史料》

    宋代文学研究的史料,绝大多数来自中国国内现存的宋代和宋代以后的各种典籍中。然而在域外,主要是韩国和日本等国家所保存的宋集、宋人的其他撰述和这些宋集与撰述的朝鲜本、和刻本以及域外士人所编撰的宋集的注本、选本...

  • 《论辛弃疾南归前期词的创作》

    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词人,辛弃疾在词的创作上,似乎从一开始就站到了一个后人难以企及的高度,因为现存的六百二十多首辛词,无例外地都是他南归以后的作品。其实,辛词的创作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成就,在其南归前...

  • 《李商隐诗歌的用典艺术》

    用典,就是在文学创作中引用出于古书典籍中的轶事、趣闻、寓言、传说人物或有出处的诗句、文章[1]。它是一种积极的修辞手段,在修辞学上应属引用修辞格。陈望道先生在《修辞学发凡》中论引用一格,把它分为明引法和暗用法,...

  • 《论魏晋南北朝时期公文文体变化及其影响》

    第一部分 引言古代公文是什么,又始于哪里?任何一篇有关于公文文体的文章都不能逃脱这样一个问题,对于古代公文最简而言之的定义,处理或联系公务的文件。汉代早已有之,公文名称,始见于《后汉书刘陶传》:但更相告语,莫肯公文。...

  • 《仓颉新论》

    一   中国历史自殷墟甲骨文发现之后,商朝被确定为有确切文字记载的一代王朝。在商之前的夏朝,现在还未发现有当时的系统文字。然从商朝在甲骨文未发现之前也是传说中的王朝,甲骨文发现之后所记载的商王朝帝王世系均与...

  • 《六祖慧能档案的相关研究》

    对中国人影响最大的佛教宗派莫过于禅宗,禅宗跟儒学一样,对中国人思想的影响深入骨髓,禅宗文化在中国文化史、佛教史、思想史、哲学史中都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并且成为每个研究者青睐的部分。只要研究禅宗,有一个人物就必...

  • 《浅析《诗经·齐风》与东西周地域文化》

    在《诗》三百篇中,最能体现西周、春秋时期区域文化色彩的自然首推《国风》。无论从其产生和收集的地域,还是它们在音乐和诗歌艺术形式上的表现,都代表着各自生产领域,表现着较为强烈的地域色彩。这一点,古人也早就注意到了...

  • 《试解秦俑主帅之谜》

    秦始皇兵马俑中,不见大军主帅的俑像,论者有不同的说法,但都很难令人信服。笔者认为秦俑大军必有主帅,而且主帅必坐镇军中。本文试图从古籍记载及兵马俑坑的残留遗迹中,对秦俑主帅之谜,寻求出一个合理的解答。秦始皇兵马俑大...

  • 《解读《道德经》中的自由思想》

    前言中国哲学具有不同于西方哲学的言说方式,其语言具有强烈的暗示性,不像西方哲学那样用及其精细的表述。这个特点一方面导致了后人在文本意思的理解上的异见纷呈、莫衷一是,种种注解版本层出不穷,给中国哲学的研究带来了...

  • 《杜甫与李贺的“咏马诗”比较》

    引言在中国古代,不论是车骑交通、狩猎、攻战,都离不开马。马的强壮与否和拥有数量的多少往往成为衡量国力财力的重要标志。早在《诗经》时代,马就开始出现在了文学的视野中,如《小雅车攻》的萧萧马鸣,悠悠旆旌,雄俊健朗的良...

推荐故事
学人解读苏轼:以俗为雅 古人对雷电的认识和防御在《易经》中有较多记载 康熙大帝与清代科学——历史的曲折和启示 儒学制度化的得失 孔孟之别 “墓门深更阻侯门”析证 小议黄庭坚“诗之美”说 甲午战争的直接后果与长远影响 公天下与家天下 静坐:修身养德 自省增慧 说“风土” 《太平经》的“师道”思想 “不敢为天下先”辨析 从文史分野看裴松之《三国志注》 朱熹的魂魄观 100个佛教名词详解,看完全明白了! 传统文化:滋养中国梦的深厚土壤 清初“庄氏史狱”中的吴、潘二子 墨学中的经营之道 中国古代道德生态浅论 《周礼》对朱熹政治思想的影响 勾践献给吴王的不是西施 子学的性质及在当代的新开展 以美为谏的周代献诗 《聊斋志异》罗刹海市·译文 靖康稗史有哪些 正史记载的南宋初抗金名臣李纲 周处传(晋书·卷五十八) 唐宗室世系表简表618-907(李氏) 《丽情集》考证 敍事与嘲调:宋元说话伎艺的两脉 张载哲学体系的基本哲学问题诠释进路 日知录导读 《李虚中命书》简介 王弼的性理《易》及其对朱熹的影响 论王弼易学与老学的关系 王弼哲学的方法论探究 得象忘言、得意忘象 学习古籍的基本常识 经典古籍《史记》 中国经典古籍有哪些 古籍之最 训诂学的现代观念 孔子学《易》考论 王夫之《黄书》简介 名家推荐的国学书目 古籍版本知识 古籍目录及其功用 常用古籍版本目录 古籍善本家谱目录
版权所有©趣古籍   网站地图 滇ICP备2023006468号-48